簡介:央堅普赤, 2020屆自動化專業畢業生,西藏定日縣人,入職中海油珠海天然氣發電有限公司
她是西藏卡達普村走出的第一位女大學生,是脫貧攻堅「扶志扶智」的典型代表;
她是家中四個弟妹的老大,一路走來凝聚了眾多的期望;
從小時候靠酥油燈照明,到入職天然氣發電行業,她一路尋找光明,也終於成了光明的使者。
她是央堅普赤。
「我能夠走這麼遠,離不開所有人的幫助,我的經歷,就是咱們國家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在珠海電力行政樓的小會議室,我見到了剛剛從中國海油氣電集團總部剛參加完新員工入職培訓回到珠海電力的央堅普赤,相比剛入職時的青澀,她整個人自信了很多。
7月1日,從天津大學畢業,直接到珠海電力參加工作的西藏女孩央堅普赤成了一名海油人。這個特殊的畢業季,還有和她一樣來自貧困地區的29名大學畢業生,在這個夏天入職了氣電集團。
央堅普赤的老家,是西藏日喀則一個叫卡達普村的地方,坐落在喜馬拉雅山脈北麓,海拔4346米,距離珠峰大本營僅36公裡,雖然抬頭便可仰望珠穆朗瑪峰,但惡劣的氣候條件,閉塞的交通,也讓她的求學之路倍加坎坷。
「以前在西藏讀書的時候,從村裡到日喀則市,需要先坐1個半小時的摩託到曲當鄉,再坐8個小時的汽車到定日縣,再坐5個小時的火車才能到。」走出大山,走出藏區,困難比想像要艱巨得多。
「小時候,念書的路上不小心把腳陷進泥巴裡,便要趿拉著泥濘鞋子,到家少不了一頓數落;屋裡的酥油燈在黑暗中飄飄然然,勉強照亮母親忙活一天粗糙的手掌;冬日裡沒有暖氣,全村人都靠燒牛糞來取暖,已然麻木的味道裡嚮往的是夜如白晝、溫暖如春的生活。」透過央堅普赤筆下的文字,讓人有一種是雖然是同齡人,但好像身處兩個時代恍惚的不真實感。前途好像珠峰峰頂終年的積雪,可見但又渺茫。
逆境,往往是鍛造人生的熔爐,面對越來越多的小夥伴輟學打工,從小到大,央堅普赤的學習從沒讓家裡人操過心。2016年,高考成績下來以後,央堅普赤的成績上了天津大學的分數線。捷報飛來,全家人臉上有光,但去不去上大學,5800塊的學費又成了全家發愁的大事。
「一個女娃念這麼多書,啥時候是個頭啊!」有鄰居勸說央堅普赤的父母放棄,家中5個孩子的父母有些動搖,「天大」的喜訊也伴隨著無窮的煩惱。
央堅普赤考上天大的事不脛而走,當地政府的工作人員專程找到家裡來,「學只管上,學費的事,我們來操心!」經過當地政府和天津大學的協調,為央堅普赤開通「先墊資,後返還學費」的模式,學費問題得到了解決,全家人的後顧之憂沒有了,學又可以上了。從祖國西南邊陲的藏族村落到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的求學之路,被打通了,央堅普赤成了村裡走出的第一位女大學生。
大學算是考上了,但生活的壓力依然讓這個家庭步履維艱,為了讓其他幾個弟妹有學上,排行老二的弟弟選擇了輟學打工,來補貼家用。
遠在3000公裡外的天津,從小學習優異的央堅普赤,卻面臨著學業的挑戰。來到天大,教育差距的鴻溝比想像要大的多。英語和高數,給這個從小說藏語的新大學生帶來了非常大的學業壓力,也讓她根本沒有時間去校外兼職。
「少回家,把書讀好,儘量不問家裡人要錢」,這是央堅普赤給自己設置的底線。學校每個月給她發放的不到500塊錢的助學補助,就是她的全部,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在女孩子們愛美的年紀裡,她連化妝品也沒有用過。教學樓,宿舍,圖書館,外加上舍友的細心照顧和輔導,四年裡三點一線的生活,她終於完成了學業。讀書改變命運,央堅普赤心裡的光漸漸明亮,她快要熬出來了。
2019年寒假,大四的央堅普赤回到卡達普村,面臨年後求職高峰的她,卻沒有選擇帶電腦回家,「從縣裡回村裡的路不太好走,怕一路上把電腦給顛壞了,就沒敢。」誰成想,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整個畢業季,她成了「史上最慘」的一批大學生之一。不能返校,手頭又沒有電腦,就業成了大問題。念了一圈書,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原點的央堅普赤,心裡沒底,「盼望讀書改變命運,難道又要被命運徵服麼?」畢業即失業,她的心理壓力陡增。
「國家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在鄉裡駐紮了,要重測珠峰!」 年後,守家在地的央堅普赤,聽到消息很是振奮。「這麼多年來,黨和政府一直勇攀高峰,應對疫情,應對大學生就業,國家肯定有辦法的。」冰雪開始逐漸消融的天氣,餵牛看書,央堅普赤的心逐漸沉澱下來。
5月,大學時的新疆舍友打電話告訴央堅普赤,中國海油出臺了針對貧困地區大學生就業的政策,她趕忙託舍友幫忙投遞了簡歷。央堅普赤所學的自動化專業和珠海電力天然氣發電所需的崗位人才雙向匹配,通過電話面試的方式,她成功了,就業問題迎刃而解。與此同時,還有和她一樣近300位對口幫扶縣市高校畢業生和中國海油籤約。
7月1日建黨節,從直轄市天津飛到經濟特區珠海的央堅普赤,到珠海電力報到,這座空氣和家鄉一樣清新的浪漫之城成了央堅普赤的職業起點。在高欄港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的珠海電力廠區所在地,一到崗,她的宿舍全都置辦好了,大到日用電器,小到床上用品一應俱全,享受「拎包入住」的待遇。「這裡的天很藍,和家鄉一樣。」央堅普赤找到了根。
但上班後的她,卻有些「格格不入」。8月份,拿到實習工資的大學生們忙著給自己置辦行頭,央堅普則給在西藏拉薩讀大學的三弟轉了2300塊錢,讓他買個手機,還給村裡的村醫微信轉了1000塊錢,讓村醫換成現金轉給父母。一同入職的8個小夥伴邀請央堅普赤去市區逛逛,她卻在宿舍工工整整地寫下了入黨申請書。北京培訓結束返回珠海的機場大廳,別的小夥伴興奮地交流,她則拿著工作需要的《安全規程》反覆研讀。這株盛開在祖國改革開放最前沿的格桑花,目標明確且執著。「我很幸運」,這是央堅普赤口中最多的話,「一個又一個的人在為我接力,一定不能辜負大家。」從趿拉著鞋子上學到如今坐航班入職的央堅普赤,沒有忘本。
與此同時,好事也接連不斷,村裡的泥土路今年變成了柏油馬路,除了老二,其他的三個弟妹都在讀書,逆天改命的背後,是所有人的薪火相傳。
「有人說溫暖如一束光,又有人說溫暖像一個擁抱,還有人說溫暖像一杯熱乎乎的酥油茶……在我的記憶裡,溫暖是盞明燈,總是讓我神往。如今,我找尋到了這盞心底的亮光。不是勉強辨認的微光,不是黑暗中酥油香,更不是麻木的味道。那抹光亮的源頭,是清潔的電能。一群不負晝夜的人,將全部的真心和熱情投入到維持用電穩定的工作中。他們的默默付出,讓不只是在城市,還有鄉間小路,還有村中萬家的每個角落都有燈光閃爍,都如暖陽在身,照亮世間的黑暗和迷茫,給溫暖以歸屬。我心底升騰起一種堅定的力量,是與生嚮往的光明之路,這是我和光明的緣分。」央堅普赤筆下的文字也開始溫暖別人。
採訪結束,央堅普赤給了我一顆棒棒糖,「這是在北京培訓時課堂活動時給的小禮物,你吃!」她的淳樸,依然像喜馬拉雅山脈上的皚皚白雪,純淨,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