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中國人一年吃掉7.5億元美國龍蝦:一種買得起的奢華

2020-12-12 中國青年網

  在美國緬因州蒙希根島附近海域的一艘捕龍蝦船上,一名男子測量龍蝦的尺寸。新華社/美聯

  參考消息網3月21日報導美媒稱,中國不斷擴大的龍蝦市場仍在繼續增長,它從美國進口的這種甲殼綱動物的價值已創下新紀錄。

  據美聯社3月19日報導稱,中國大多數人在2010年前幾乎沒聽說過美國龍蝦。2010年中國從美國進口的龍蝦價值激增至740萬美元(約合5109.9萬元人民幣)左右,增幅高達250%。去年,中國從美國進口的龍蝦價值已超過1.08億美元(約合7.5億元人民幣),超過了2014年9020萬美元(約合6.23億元人民幣)的前高。

  緬因州龍蝦捕撈者協會會長戴夫·卡曾斯說:「我們在亞洲拓展了新市場,現在一切進展順利。」

  報導稱,去年中國從美國進口了1400萬磅(約合6350噸)以上的龍蝦,這也是一項紀錄。前高是2015年的1310萬磅(約合5942噸)左右。

  報導稱,緬因州阿倫德爾縣龍蝦公司——它在龍蝦出口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所有人史蒂芬·妮納多說,促使中國龍蝦進口量激增的因素之一似乎與該國「中產階級」的增長有關。她說在中國,美國龍蝦往往比大螯蝦、象拔蚌等其他活海鮮更便宜。

  妮納多說:「這是一種買得起的奢華。我的一名顧客說我們的龍蝦是海鮮市場裡最便宜的東西。」

  報導稱,緬因州龍蝦捕撈量的增長去年也創下紀錄,美國捕撈的大多數龍蝦都是在緬因州上岸的。去年漁民在緬因州捕撈了1.3億多磅(約合5.8萬噸)龍蝦,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紀錄,是2007年捕撈總量的兩倍多。加拿大大西洋公司的龍蝦捕撈量也很大,它發往中國的龍蝦種類與緬因州是一樣的。

  緬因州海洋資源部負責人派屈克·凱利赫說:「亞洲市場是世界龍蝦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報導稱,2017年對華龍蝦銷售量似乎沒有減少的跡象。美國今年1月對中國的龍蝦出口量達到170萬磅(約合771噸)以上,價值達1400萬美元(約合9667.4萬元人民幣)。(編譯/龍君)

相關焦點

  • 小龍蝦已經不能滿足了,中國人愛上美國龍蝦,一年吃掉7.5億
    北京時間20日早間彭博社稱,中國人對龍蝦的需求正持續增長,推動美國對中國的龍蝦出口量創下歷史新高。直到2010年以前,大部分中國人對美國龍蝦幾乎聞所未聞。但幾乎是一夜之間,中國食客突然對美國龍蝦發生了興趣,2010年中國自美國的龍蝦進口額飆升250,達到740萬美元左右。
  • 外媒:中國人吃龍蝦越來越上癮 美國龍蝦大漲價
    去年5月,《華盛頓郵報》發文說中國吃貨解救了美國緬因州龍蝦小鎮的經濟困境。但今年1月,外媒又開始抱怨中國人吃龍蝦太多了…… 據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導,外媒稱,中國人吃龍蝦越來越上癮,推高了國際市場價格,令美國的饕客遭受池魚之殃。
  • 美媒:中國人對美國投資移民項目興趣減弱
    參考消息網12月7日報導美媒稱,中國投資者是美國EB-5投資移民項目每年數以千計參與者的一部分。外國人至少要向美國的開發項目和企業投資50萬美元,以便為自己和家人獲得美國的永久居留權。但現在,該項目最大的客戶,即富有的中國人對它的興趣日益減弱。
  • 美媒:從緬因州龍蝦看中美經貿複雜性
    美國《華盛頓郵報》5月15日文章,原題:中國拿走緬因州數以千計的工作崗位,現在又要吃光該州的龍蝦緬因州的小紅莓島住著自由自在的漁民,布魯斯·費納爾德便是其中之一。他給自己的漁船裝上餌料,然後出發去搜尋緬因州著名的甲殼動物:龍蝦。
  • 美國人感嘆中國吃貨太厲害,隨便一吃拯救一個產業
    可是好景不常在,世界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龍蝦產業受到嚴重打擊,當地人養殖的龍蝦根本賣不出去,太多的龍蝦只能掩埋處理。2010年後中國人橫空出世,讓這些美國龍蝦養殖者一下看到了希望。龍蝦養殖戶測量龍蝦尺寸中國人開始購買美國龍蝦的時候,好些養殖龍蝦的美國人激動的都快哭了,終於有人拯救了他們這個產業。一位美國人說:要不是中國人購買我們的龍蝦,我們就徹底破產了。
  • 觀天下:美媒稱美1800萬人遭「中國網襲」 美國情報機構先後監聽三...
    這個數字是6月初美國政府所說的420萬人的4倍多。(參考消息) 2、斯諾登:美英情報機構盯上中俄殺毒軟體公司 據美媒23日報導,美國國家安全局前僱員斯諾登披露的文件,美國和英國情報機構曾嘗試破解抗病毒和計算機安全軟體,從而在網上監測用戶。
  • 美媒盤點中國人最喜歡的美國大學(附名單)
    參考消息網1月6日報導 美媒稱,20世紀70年代,他們來自伊朗,借著石油繁榮的東風。在第二個千禧年的前十年,他們來自印度,填滿商業和理科類的研究生項目。現在,中國學生成為美國國際學生當中最大的群體。據美國外交政策網站1月4日報導,根據國際教育學會的一項年度報告,在2014至2015學年有超過30.4萬名中國學生進入美國的大學,比10年前幾乎增長四倍。這意味著中國學生在美國大學校園裡已經成為一種極其突出的存在。但是,具體是在哪些學校呢?這個問題很簡單,回答起來卻意外得困難:沒有記錄美國各所大學國際學生來源的完整公開的資料。
  • 美媒稱大陸遊客對臺印象:城市不現代
    原標題:美媒稱大陸遊客對臺印象大不同:城市不現代 物價更便宜  參考消息網3月7日報導 美媒稱,儘管臺灣最近點距離大陸僅160公裡,可是數十年來它禁止來自對岸的大多數遊客訪臺。  據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3月5日報導,2008年以後,臺灣方面開放旅遊業,赴臺旅遊迅速變得普遍。大陸民眾自小學起就開始聽說臺灣。
  • 美媒稱中國人熱情擁抱新科技:更願意嘗試新事物
    參考消息網7月24日報導 美媒稱,短短幾年裡,中國已成為全球技術主力,正在塑造著網際網路的未來。中國目前有數億人使用智慧型手機在網上購物、支付帳單、做投資,其中一些方式要比美國先進。這促使許多中國人全面擁抱了技術,儘管某些技術還不是很成熟,但中國已為未來做好了準備。
  • 美媒關注中國人C肝海外醫療之旅 印度孟加拉成熱門地
    美媒稱,過去,中國人到美國尋求治療癌症,去日本旅遊則搶購感冒藥和止痛藥。現在,中國人赴海外又有另一個醫療目的:治療肝病。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3月30日報導稱,儘管過去幾年C肝病毒的治療取得了革命性進展,但迄今沒有一種證明能在幾個月內治好90%以上病人的直接作用抗病毒藥物得到了中國藥品監管部門的批准。中國仍使用包括注射幹擾素的老一代治療方法。這種方法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譬如頭痛和掉頭髮。
  • 在美國,每年有五億個漢堡被吃掉…
    什麼都吃,中國菜、越南菜、西班牙菜、南美菜、希臘菜、北非菜、泰國菜……早期的美國,由於立國精神及民風偏向保守樸實,以及美國沒有宮廷、皇室的推動與鼓勵,飲食發展緩慢;19世紀以後,豐富的移民史已經讓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具飲食折中主義的地方之一。   相較於中國人,普通的美國家庭對吃沒有那麼多的講究。他們平時吃得最多的要數漢堡、披薩、沙拉這類快餐了。
  • 美媒:籤證失效 在美中國人進退兩難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美媒:籤證失效,在美中國人進退兩難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4月9日文章,原題:在美中國人失去了工作籤證,但回中國的機票太貴了 來自浙江的唐女士從2014年開始一直在美國工作。她的H1-B工作籤證將在今年下半年到期,其所在的公司早就開始繁瑣的綠卡申請流程,以便她能永久在美國生活和工作。33歲的她對在美國生活充滿信心,甚至在當地買了一套公寓。然而,3月31日她被公司裁掉了,不但失去收入來源,工作籤證也面臨失效。她的前僱主決定不再繼續為她申請綠卡。
  • 中國人仍熱衷海淘 美媒:質量和安全因素優先於價格
    參考消息網5月7日報導 美媒稱,對於那些熱衷於購買國外商品的消費者而言,價格並非唯一驅動力。商品的純正性以及信任感才是關鍵。據彭博新聞社5月5日報導,隸屬於《金融時報》的投資參考部門所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雖然中國人的消費情形出現了很大改變,但外國商品所自帶的威信卻沒有改變。這表明,價格並非是中國人對外國貨趨之若鶩的唯一原因。報導稱,近來中國政府提高稅收以及對B2C跨境電商(即「海淘」)進行了更為嚴格的扣稅,這些動作看似會對外國貨不斷攀升的需求量造成威脅。
  • 蔡英文遭美媒打臉 臺網友:美國爸爸都踹你屁股了
    摘要:為配合就職兩周年造勢,蔡英文啟動「5+2產業創新行程」,講話中還特意講到,通過「5+2計劃」讓臺灣經濟真的能夠「變成大人(發展成熟)」,執政將滿2年,已看出「初步成果」。此話一出,卻被美媒打臉稱「經濟成長率在『四小龍』裡墊底」。
  • 美媒:限制中美科研合作 美國失多得少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美媒:限制中美科研合作,美國失多得少美國《科學美國人》雜誌網站1月7日文章,原題:「中國威脅」與全球科學的未來 當前,美國與中國捲入了一場有爭議的貿易戰,它擴散到了全球科學領域。特別是去年以來,聯邦政府對美國科學界和組織提出眾多建議和施加法規,目的是限制美中科研合作。在國會的壓力下,美國最大的科研出資者——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與FBI合作,敦促逾萬所科研機構上報外國資金以及不要向外國分享NIH的經費申請信息。大多數被調查或解職的科學家是華裔。其他活動也受到了限制,比如限制對中國人的籤證、增加對中國科研人員的審查。
  • 美國漁民有點愁:海水變暖或致龍蝦幼崽北遷,加拿大坐收漁利
    參考消息網7月2日報導美媒稱,龍蝦幼崽的數量在加拿大部分地區持續大量增長,而在美國新英格蘭地區逐漸減少,該現象提出了一個疑問:未來幾年這種極具價值的生物將會有怎樣的數量變化?據美聯社6月30日報導,美國緬因大學科學家裡克·瓦勒多年來一直在記錄小龍蝦密度的變化趨勢,並於6月公布了2018年的最新數據。瓦勒表示,最新的數據進一步證實了他的判斷,即在加拿大大西洋沿岸的一些地區,龍蝦的數量有所增加。他說,與此同時,緬因灣附近地區的數據低於平均水平。
  • 中國人湧入讓柬埔寨反感?美媒被實際情況打臉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時報駐柬埔寨特約記者 藍慧】美國媒體7日報導稱,大量的中國資金和人員近年來迅速湧入柬埔寨,引發一些當地人對中國人的怨恨和反感。一些柬埔寨人對日益擴大的中國影響力感到擔憂。報導稱,引發柬埔寨人反感的一些「中式做法」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不尊重柬埔寨人的生活習俗,只和中國人做生意,只顧自己利益不關心法律和公德。報導舉例稱,在中國人「扎堆」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港(以下簡稱「西港」),許多柬埔寨人覺得不安全,因為中國人開車太快,且常常酗酒或大聲喧譁,亂扔菸頭等素質低下的行為也時有發生,影響了當地居民原本平靜的生活。
  • 變異病毒已到美國?美媒稱英國"全球棄民",德媒稱"歐洲病夫"
    儘管如此,這種變異病毒還是到達了美國,美媒見狀開始落井下石。美國全國廣播公司下屬媒體CNBC於12月21日刊文《疫情失控情況下,被多國切斷航班往來的英國儼然成了"全球棄民"》。不僅美媒,歐洲媒體也發起了吐槽。德媒《每日鏡報》在當天頭版貼了一張詹森的照片,一旁配文"歐洲病夫"。
  • 308元起1大1小,廈門奢華海鮮,澳洲龍蝦、東星斑、哈根達斯無限
    環境斥巨資打造給你奢華用餐體驗海鮮姿造結合了日本懷石料理、中國山水畫、盆景還有各種時下最潮的元素用「工匠」精神打造一份海鮮使其呈現出一種讓人賞心悅目嘖嘖稱奇的新姿勢而悅鼎會賦予海鮮姿造新含義食物吃好同時環境也要「吃好」!
  • 歐盟擬在5年內取消美國龍蝦進口關稅
    美聯社報導,上周四歐盟議會通過了一項對美貿易協議的補充協議,旨在五年內將美國出口歐盟的龍蝦產品關稅降為零。   目前,美國波士頓龍蝦銷往歐盟27國需徵收8%進口關稅。2017年,歐美龍蝦貿易規模達到歷史巔峰,交易額超過1.1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