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臨床診斷的分歧及一致性的判斷

2020-12-25 生物谷

六、臨床診斷的分歧及一致性的判斷

  診斷標準確定後,判定診斷結果時在諸多環節可能出現不一致性,而當診斷錯誤後又可能嚴重影響下一步的治療,以及預後等。

  (一)發生臨床不一致性的環節

  臨床意見不一致,可發生於收集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結果的解釋以及診斷、治療等等諸多環節。

  1.收集病史 病史是由詢問得到。由於詢問方法不一致,常易出現不一致性。據某醫院兩位高年醫師對同一批潰瘍病術後者詢問病情,二人的意見一致率尚不足2/3。

  2.體格檢查 將一種體徵誤作為另一種體徵,從而作出不同的診斷。

  3.實驗室檢查結果的解釋出現不一致性 如胸部X線片、運動後心電圖的ST段及T波是否正常以及判斷末梢血塗片是否缺鐵。兩位醫生判斷時很難取得一致結果。如曾有人試驗,兩位醫生判斷一批運動後心電圖是否正常,符合率僅57%;同一醫生兩次讀結果,兩次符合率為74%。

  4.診斷和治療受醫學界當時流行的認識的影響而出現結果不一致的預期偏倚如在50年代,醫學界認為兒童的扁桃體約50%應該摘除。將389名兒童帶至第一組醫生進行檢查,174人(45%)被診為應當做扁桃體摘除,其餘215名不需要做。將這215名兒童帶至第二組醫生檢查,99人(40%)被判定應做扁桃體摘除,116人不需要做。這116人經第三組醫生檢查,其中51人(44%)被判定為應做扁桃體摘除。三組醫生都判定自己所診治的兒童約50%(44%~46%)應做扁桃體摘除術。實際上,第二、三組醫生所診斷的兒童已被前一組醫生判定為不需要做扁桃體摘除。這種偏倚叫預期偏倚。

  (二)產生臨床不一致的原因

  1.觀察者的原因 如診斷指標、診斷標準不一致,診斷分類不清,不同專業人員偏重從本專業出發考慮診斷標準。觀察者(檢查者)的感覺上的差異,得到不同結果。由預期結果影響而形成的診斷上的預期偏倚等等。

  2.被檢查者的原因 如被檢查部位不同、時間不同,可以影響測定結果。

  3.檢查的原因 診斷儀器性能不良或用法不當造成測定結果不穩定,檢查時環境雜亂影響對精密測定結果的判定等。

  (三)防止臨床意見不一致的方法

  1.安排適當的診斷環境 如安靜、光線適當、溫度舒適等。

  2.實驗室檢查結果的報告 應不受臨床診斷的幹擾(盲法、獨立判斷),按檢查結果作出。

  3.核實據以確定診斷的關鍵性資料 如複查病史、體徵,採用適當的實驗室檢查法,引用旁證資料,請求會診等。

  4.報告結果時 附上客觀檢查證據,以便別人據以判斷。

  5.增用適當的檢查設備、技術等。

  對臨床意見不一致性的分析,最主要的目的是檢驗用於臨床科研資料的質量,據之作出診斷、治療決策及預後判斷的可靠性及重複性的程度。

  (四)判斷臨床意見一致性的符合率-kappa值

  由臨床經驗相似的甲、乙二醫生閱讀100張胸部X線片,二人均診斷肺門淋巴結結核46例,均診斷正常32例。觀察一致率(observed agreement,PO)= 。二人讀片結果如表5-7。

表5-7 甲、乙二醫生閱讀胸部X線片診斷結果

 

甲醫生診斷  

乙醫生診斷    

合計  

肺門淋巴結結核

正常   肺門淋巴結結核

46(α)

10(b)

56(r1) 正 常

12(c)

32(d)

44(r2) 合 計

58(c1

42(c2

100(N)

  按上表的分布,二人讀片的機遇一致率(Pc,agreement expected on the base of chance )如下:

  非機遇一致率(potential agreement beyond chance)=100%-51%=49%

  實際一致率(actual agreement beyond chance,PO-PC)=78%-51%=27%。

(式5-18)

  Kappa值也可由表5-7各數字直接求得,公式為:

(式5-19)

  Kappa值表示不同人判斷同一批結果,或同一人不同時間判斷同一批結果的一致性強度。Kappa值愈高表示一致性愈好。關於具體數值表示的強度,各家意見不完全一致。一般認為Kappa值在0.4~0.75為有中、高度一致,≥0.75為有極好的一致性。

相關焦點

  • Kappa一致性檢驗:兩種診斷方法的結果是否一致?
    一、基礎知識在數據分析或臨床工作中,我們會經常遇到檢驗一致性的問題,如判斷不同模型或者診斷方法在預測結果上是否具有一致性,如模型預測的結果與實際結果是否具有一致性,又如兩名或多名醫生對同一病人的診斷結論是否一致,又如一名醫生多次診斷結論是否一致。
  • 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標準化 促進糖尿病臨床診治一致性
    近年來,糖化血紅蛋白(HbA1c)因能有效輔助糖尿病的診斷篩查、治療監測、預後評估,成為糖尿病臨床管理的重要指標之一。日前,在上海舉辦的羅氏診斷全國生化學術交流暨糖化血紅蛋白一致性會議上,與會專家深入探討了 HbA1c 在糖尿病管理方面的重要價值,以及 HbA1c 檢測標準化和一致性的發展計劃對於促進糖尿病臨床診治的重要指導意義。
  • 要做一致性檢驗,統計方法怎麼選?
    4種:(1)重測一致性,用於分析同一檢測方法多次測量的一致性;(2)觀察者一致性,用於分析不同觀察者對同一研究對象進行評估的一致性;(3)內部一致性,用於分析測量工具(如問卷)中不同問題對同一事物的測量信度;(4)診斷試驗一致性,用於判斷新方法與金標準的檢驗結果一致性。
  • 從BE臨床登記數量簡析仿製藥一致性評價
    來源:藥智網/譚九零隨著「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政策的出臺,臨床試驗的關注度不斷提高。藥物臨床試驗登記平臺的數據也逐年增加,截止2018年4月27日,平臺獲得CTR號的臨床試驗8133項,其中公示5621項。
  • 下頜第一前磨牙根尖分歧根管治療臨床報導
    診斷:44慢性牙髓炎急性發作。治療計劃:44根管治療術,擇期樁冠修復。治療:44必蘭麻行局部浸潤麻醉下,調、開髓、揭髓頂,探及1個粗大根管口,摘除牙髓,衝洗,根據術前X線牙片顯示根尖1/3根管影像模糊,根端膨大,高度懷疑存在分支根管。
  • 資深心理諮詢師許定遠:來訪者症狀診斷六步法,新手指南
    初學心理諮詢會對臨床診斷一頭霧水,來訪者千差萬別,紛繁複雜,特別主訴有時訴說不清,讓諮詢師經常抓不住重點,那麼新手諮詢師如何快速的診斷出某個來訪者的大致問題及嚴重程度呢?這裡有總結出的快速診斷六步法,對新手來說是莫大的福音哦。第一步:是否器質性病變,如是則轉醫院第二步:根據是否有自知力判斷是否有精神疾病1) 如何判斷來訪者是否有自知力呢?
  • 【央廣網】CT在新冠肺炎診斷治療中起啥作用?上海「指導意見」專家...
    從國家診療方案第五版中要求「在湖北省內增加『臨床診斷病例』分類——即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的疑似病例」,到第六第七版的這一診斷標準的取消,CT影像到底在新冠肺炎的診斷中發揮了什麼作用?如何客觀看待其價值?臨床上不乏有CT檢查情況嚴重但核酸檢測呈陰性的患者,這時候就需要結合CT通過綜合分析進行診斷。「CT可以幫助醫生迅速判斷患者是否有肺炎,其範圍和程度如何、處於哪個期等等。」王培軍說,新冠肺炎需要與其他病毒性肺炎、非病毒感染的肺炎相鑑別。新冠肺炎屬於病毒性肺炎,而病毒性肺炎的胸部影像存在一定的重疊。如斑片狀浸潤影、葉或段實變影、磨玻璃影或間質性改變,伴或不伴有胸腔積液。
  • 前置胎盤的臨床診斷與處理指南
    因此,早期診斷和正確處理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國內外對前置胎盤的診治存在差異,我國的診斷處理缺乏完善的循證醫學證據。為此,根據多國關於前置胎盤的診治指南,以及最新的循證醫學證據,結合國內臨床工作的實際,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產科學組組織國內有關專家制定了《前置胎盤的臨床診斷與處理指南》(以下簡稱《指南》)。
  • 臨床基因檢驗診斷報告模式專家共識
    [1,2,3,4,5,6,7,8],臨床基因檢驗診斷報告對機體易感性評估、疾病診斷、預後、治療監測、遺傳諮詢、健康管理以及家庭生育計劃制定等均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因此,臨床基因檢驗診斷報告應該明確、簡潔、準確可靠,並具有充分的解釋、可信性和權威性。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分子診斷專家委員會組織相關專家對臨床基因檢驗診斷報告模式進行了研討並達成以下共識。一、基本要素1.題目與格式:臨床基因檢驗診斷報告應具有醒目的題目,明確標示出檢驗的靶標。
  • 《免於進行臨床試驗的體外診斷試劑臨床評價資料基本要求(試行...
    2017年11月3日發布了《免於進行臨床試驗的體外診斷試劑臨床評價資料基本要求(試行)》,自發布之日起施行。一、背景情況根據體外診斷試劑產品的特點,2014年發布的《體外診斷試劑註冊管理辦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5號)第二十九條明確規定,無需進行臨床試驗的體外診斷試劑,申請人或者備案人應當通過對涵蓋預期用途及幹擾因素的臨床樣本的評估、綜合文獻資料等非臨床試驗的方式對體外診斷試劑的臨床性能進行評價。
  • 什麼是臨床診斷病例?臨床診斷病例和確診病例有什麼區別?
    今天看到一個新聞,湖北省將新冠病毒肺炎診斷由原來的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兩個診斷標準改寫,增加了一個臨床診斷病例,變為三個標準。我認為這是一個好消息。大家知道傳染病的診斷一般都是採用疑似病例和確實診病例兩個標準的。
  • 抗體、核酸、CT、臨床:新冠肺炎診斷標準的變與不變
    (抗擊新冠肺炎)抗體、核酸、CT、臨床:新冠肺炎診斷標準的變與不變  中新社北京2月20日電 題:抗體、核酸、CT、臨床:新冠肺炎診斷標準的變與不變  中新社記者 馬海燕 張素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19日發布。如何準確判斷是否「中招」?
  • 關於「耳石症」的診斷,這個錯誤臨床醫生常犯!
    「很多人認為『耳石症』——也就是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太常見了,臨床診斷很簡單,但大家的診斷真的規範嗎?」   在近期召開的中國卒中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暨天壇國際腦血管病會議(CSA&TISC 2020)上,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耳鼻咽喉科的蔣子棟教授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 關於「耳石症」的診斷,這個錯誤臨床醫生常犯
    「很多人認為『耳石症』——也就是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太常見了,臨床診斷很簡單,但大家的診斷真的規範嗎?更嚴重的是,在認識不足的情況下,BPPV 的診斷存在著嚴重的泛化現象,誤診、誤治的情況正在增加……-1-只要暈,就考慮「耳石症」?蔣子棟教授表示,現在臨床對於BPPV的診斷已經到了「只要有眩暈,就考慮BPPV」的地步,這是臨床診斷的第一個誤區。
  • 健康生活丨您了解臨床病理診斷嗎?
    潘國慶:雖然老百姓對病理科了解較少,但實際上,病理科是醫院,尤其是大型綜合醫院最為重要的科室之一,相當於一個人的心臟和靈魂,它是對臨床醫生送檢所有標本進行顯微鏡下觀察(如手術切除組織、活檢組織、脫落細胞像胸腹水、尿液、口痰等),進行病理診斷,真實反映疾病的本質,臨床醫生根據病理診斷報告選擇治療方案、估計患者的預後、評價藥物療效,具有很強的權威性,因此病理診斷被視為是「金標準」,病理醫生被稱之為
  • 中國網癮標準首次成為世界診斷標準
    中國網癮標準首次成為世界診斷標準  美國精神病協會(APA)本周末正式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在第三章關於「網路遊戲成癮章」中,首次全盤採納中國醫學教授陶然制定的《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
  • 湖北省今天通報中新增的「臨床診斷病例」是什麼?中央指導組專家解答
    湖北省今天通報中新增的「臨床診斷病例」是什麼?通報顯示,湖北現有疑似病例11295人,當日新增臨床診斷病例4890例,現有臨床診斷病例10567例。臨床診斷病例指的是什麼?與確診病例有何區別?就此,總臺央視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央指導組專家、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  1  什麼是臨床診斷病例?為什麼要新增臨床診斷病例?
  • CT不再作為臨床診斷標準!
    而第五版的湖北省「診斷標準」分為「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確診病例」三類,其中對「臨床診斷病例」的描述是「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者」。 由此可見,根據第六版,也就是最新「診療標準」,確診病例必須至少滿足以下病原學證據中的一個:而此前第五版「診療標準」中的「臨床診斷病例」因不滿足核酸檢測陽性,所以不再被劃定為確診病例。
  • 科倫藥業動態點評:一致性評價又過兩品種,專科製劑再添新看點
    兩個品種順利通過一致性評價,非輸液製劑板塊順利推進。繼草酸艾司西酞普蘭順利通過一致性評價之後,公司一致性評價進程再傳捷報--氫溴酸西酞普蘭片(20mg)首家和鹽酸克林黴素膠囊(0.075g、0.15g)這兩個品種三個品規均順利通過仿製藥一致性評價。
  • 急性前庭症候群的臨床診斷及治療
    由於甩頭試驗陽性率低、冷熱試驗存在一定的假陽性,因此不能僅根據單個檢查結果判斷中樞或外周病損,而應該綜合考慮臨床表現和系列檢查,才能準確鑑別。2、前庭神經(元)炎的眩暈為外周前庭受損,發病12h後,任何體位仍可觀察到相同方向的水平或水平扭轉性自發性眼震。眼震方向不隨注視方向改變,存在固視抑制。眩暈有自限性,隨時間推移,眩暈逐漸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