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位寶媽跟我說,因為兒子已滿三周歲,馬上就要上幼兒園了,所以帶兒子去醫院做了個體檢,結果發現兒子身高只有90cm,明顯要比同齡的孩子矮。
媽媽不僅心裡很著急,而且特別的鬱悶,因為自己的身高是168cm,丈夫的身高180cm,按遺傳因素來說,孩子不應該這麼矮。況且家裡條件也不錯,各種蔬菜、水果、肉類,家裡都沒有斷過,怎麼孩子卻沒有長高呢?
當醫生詢問孩子睡眠情況時,媽媽表示自己平時工作比較忙,經常需要熬夜,所以孩子一直跟奶奶睡。於是,媽媽趕緊給奶奶打電話過去,醫生在電話裡詢問了孩子平時的睡眠習慣,這一問把答案找到了。
原來,奶奶嫌紙尿褲太悶,透氣性不好,所以一直沒怎麼給孩子穿,平時都半夜把孩子叫醒,讓孩子起床尿尿。而且,每天晚上都要叫醒孩子2~3次,一直持續了有兩年左右。
孩子本來睡得很香,迷迷糊糊中被叫醒,肯定特別不情願,所以必須把孩子徹底叫醒,孩子才會「乖乖」去尿尿。有時候孩子被叫醒了也不一定會尿,可能需要叫兩三次,甚至有家長會定鬧鐘,堅持每天半夜叫孩子。
到底半夜該叫醒寶寶尿尿,還是一夜睡到天亮?請大家繼續往下看……
半夜叫醒孩子尿尿,弊端有很多
1、使夜間尿量增多
人體內會分泌一種激素——抗利尿激素。這種激素主要是增加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濃縮,尿量減少。而且,這種激素具有晝夜節律,夜間分泌較高,因此夜間生成的尿液比白天少,而總是打斷寶寶睡眠,不利於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反而使夜間尿量增多。
2、不利於膀胱的鍛鍊
排尿是一種反射活動,當尿液充盈到一定程度時,大腦會接收到信號,人才會產生排尿欲望。而孩子的大腦發育未完善,控制相對較弱,但這也是一種不斷完善的過程,如果家長總是在孩子不想排尿的時候,強行讓孩子去排空膀胱,反而會減慢孩子的控制能力。
3、影響生長激素分泌
這一點講過很多次了,科學研究證明,孩子的生長激素分泌,主要在深度睡眠狀態下進行。如果半夜經常被叫醒,則會中斷孩子的深度睡眠狀態,導致生長激素分泌減少,從而影響孩子長高。
根據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統計數據,在美國:
2歲半的孩子,有78%在穿紙尿褲;3歲的孩子,40%在穿紙尿褲;3歲半的孩子,18%在穿紙尿褲……甚至5歲的孩子中,有20%會有尿床的情況。
而在國內,如果誰家孩子2歲了還穿著紙尿褲,大家就開始議論紛紛,故作大驚小怪。很多家長都認為,排尿習慣是養成的,如果一直穿紙尿褲,孩子以後就會失去「尿覺」,嚴重點說就是尿失禁。
我想,這就是無知把孩子給害了。孩子的神經系統,是一個逐漸發育的過程,就像走路一樣,即使你不教孩子,他到2歲時也一樣會走路。
如何提高孩子的睡眠質量?
1、掌握孩子的睡眠習慣,在睡覺前一個小時,就要養成不喝水的習慣。或者說,提前讓孩子喝水,然後在睡覺前讓孩子排一次尿。
2、睡覺時保持室內溫度適中,給孩子穿上舒服的睡衣,戴上合適的紙尿褲。
3、睡覺時要把臥室的燈關掉,窗簾拉上,保持室內足夠黑暗,不要開著小夜燈睡覺。
4、半夜千萬別叫醒孩子去排尿,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行為,除非孩子自己醒來要撒尿。
總結:儘量養成孩子睡整夜覺的習慣,千萬不要養成叫起夜尿尿的壞習慣,這樣做會嚴重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關注「欣媽育兒經」,有任何母嬰育兒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發私信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