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蕭條時期,業務沒有新的進展,企業就會開始考慮節約成本。大公司停止大規模招聘,小公司開始裁員。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如何保住飯碗就是很多人都必須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在開始考慮這個問題時,首先我們需要對自己做審視,「我現在的工作是可以被替代的嗎?」
在過去企業裁員多是經濟不景氣,業務無法發展,而現在的環境更為複雜。除了和人競爭,我們還要和機器競爭。美國電動車公司特斯拉很早就開始嘗試用機器代替人類員工進行生產,寶馬汽車也有專門的機器人噴塗車間。
(特斯拉汽車製造無人生產車間)
近兩年以來,很多餐廳都不再使用人工點餐的服務,而是讓客戶掃碼點餐。這意味著一大批餐廳服務員會面臨失業。
從製造業到服務業,我們身處的各行各業都已經悄然發生了許多變化,未來很多重複勞動的工作會逐步被機器人替代。在金融領域也是如此。
銀行櫃員的危機感越來越強——AI客服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銀行網點的資訊機器人也早已開始興起,簡單的櫃員工作將被機器人輕易取代。連門檻更高的基金經理也在面臨下崗危機。2018年9月,平安資管傳出裁員風波,平安資管將裁員90%,把權益部門全部裁掉,保留固收部門,未來轉向量化投資。
BBC基於劍橋大學研究者Michael Osborne和Carl Frey的數據體系,分析了英國365種職業在未來的「被淘汰概率」。電話推銷員、打字員等重複性勞動的工作在未來最容易被淘汰,最難被淘汰的則是心裡醫生、公關、建築師等。
員工對公司的價值正是體現在不可替代性上,如果發現自己的工作很容易被其他人替代,你就必須要開始小心了。從統計結果來看,重複簡單勞動性質的職業更容易被替代,而有一定門檻、需要人文素養的職業不容易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