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第2頁:
在專家諮詢中,媽媽問得最多的是寶寶的腸胃問題,不是拉太多,總拉稀;就是拉不出,老便秘。寶寶的胃腸到底是怎麼了?
專家告訴你,寶寶出生後約需1年的時間,消化系統發育才會趨於完善,因此在消化系統未發育完全的這段期間,寶寶出現的腸胃不適的情形會比較頻繁;當消化系統發育健全後,胃腸出現問題的次數就會減少。
提醒媽媽們注意:由於寶寶的食量較小,持續幾天的腸胃問題,都有可能會造成脫水、吸收變差,更甚至像是體重減輕等併發症。
當寶寶發生腸胃不適,如腹瀉、便秘、嘔吐、腹痛等現象時,應先將寶寶送至醫院,請醫師做詳盡檢查,勿將家中腸胃藥或止瀉劑給幼兒服用,以免延誤病情。給予適當的治療及服藥後,再配合正確的飲食調養,即可減輕及避免腸胃不適症狀發生。
常見胃腸不適症狀
一般而言,胃腸不適可能是細菌或是病毒感染、環境不適應,對食物、藥物過敏、清潔度不足、頭部受到傷害等所造成。幼兒最常見的就是細菌或病毒的感染,及食物過敏所引起。
腹瀉
腸子受到刺激而使水分或黏液分泌增加,此時吸收的功能也會減弱,導致腸道中的水分過多,排出的糞便水分比例也就會增加,且如果次數比平常解便的次數增加,就是典型的腹瀉症狀。引起幼兒腹瀉的原因很多,像是配方奶粉衝泡比例不正確、餵食不當、各類病毒和細菌感染、發炎性腸胃病、瀉藥使用過度等。
需要提醒的是,初生兒在餵哺母乳時,由於母乳含水量較高、且較容易吸收,所以排便會較不成型,次數也較多,此為正常現象,並不是真的腸胃出問題。反而是糞便的味道改變(變得酸臭等)、伴隨有發燒或是糞便中帶有血絲則一定要就醫處理。
便秘
當腸胃蠕動變慢、水分攝取過少,或是纖維量攝取不足時,使得解便次數減少、糞便變得幹硬、排便不順暢等。
嘔吐
當病菌或其他毒性物質入侵胃部後,抑是胃部本身氣體太多或是胃部受到壓迫,造成胃的肌肉收縮或胃的擠壓,使得胃部的內容物排出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