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會說自己孩子不愛閱讀,但其實讓孩子愛上閱讀並沒有那麼難!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怎麼選擇一本適合孩子的好書!
讓孩子讀一些優質的成人書
也許很多家長會質疑:孩子能讀得懂嗎?能理解書中的含義嗎?能消化與吸收嗎?會適得其反嗎?
但其實很多優質的成人書則更能擔當起孩子們的閱讀重任。我們不妨想想小學課本中是哪些內容呢?如朱自清先生的《春》《匆匆》、魯迅先生的《故鄉》《阿長與〈山海經〉》、林海音先生的《城南舊事》……那些美麗的文字,對生命的謳歌、對大自然的讚嘆、對故鄉的思念,都是給孩子心靈最美妙的啟蒙。
孩子肯定還不能完全領悟書中的文字、思想與意境,但是不要緊,只要把這些最美好的種子種進孩子的心田,在大地復甦之日,它們一定會在某一個早晨生根發芽,破土而出。
如果一直給孩子們推薦的傳統的兒童文學,所選書目的質量的根本不能夠保證的。
讀雜書,讀新書
未來,要求孩子們不僅是某一方面的專才,還要求他們具有跨界的能力、整合的能力,只有這樣的通才才不會被人工智慧替代。而跨界、整合的能力如果期望孩子讀大學後再培養為時已晚,它一定是源於年少時廣博的閱讀和豐富的興趣培養。
所以,除了文學書籍,孩子們還應該閱讀更多的雜書,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不斷拓展自己的視野。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人和」是未來對於21世紀人才的普遍要求。而家長能做的,就是帶著孩子從小廣泛閱讀,帶孩子走進更廣闊的天地,並幫助孩子尋找自己的興趣。
另外,一定要讓孩子讀一些科技新書,因為新近出版的好書裡,往往蘊藏著最新鮮的科學知識、最前沿的科學理念,它們能讓孩子看見未來。
我們生活在一個飛速發展的社會,如果我們的孩子不知道目前科技的變化、未來發展的趨勢,今後他們的路走起來就會異常迷茫和艱難。所以,只有長期堅持不懈地閱讀各個領域的優質圖書,尤其是要涉獵一些中國家長忽略的前沿科技書,才能使我們的孩子在未來處於不敗之地。
看文字,而不是看插圖
最後,我們還需要釐清一個概念:孩子的閱讀是以讀圖為主,還是以讀字為主。
3~10歲正是孩子形成語言能力、表達能力、養成閱讀習慣的關鍵時期,而文字能夠起到非常關鍵的開啟心智作用,圖畫則起到幫助孩子理解內容、降低閱讀難度的輔助作用。
只讀圖對於正在形成閱讀習慣的孩子來說,卻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因為,那其實是讓孩子被動地接收信息,他的大腦並沒有被真正調動起來,沒有進入思考的層面,這對於孩子的智力開啟沒有什麼幫助。
所以,文學類、故事類書籍,只有以讀文字為主,才能讓孩子體會到其中的精妙之處。而非故事類書籍,例如地理、歷史、科學等,則可以圖文並茂。圖片能夠給孩子以形象的講解,而文字則給孩子以想像的翅膀。
最後,特別重要的一點,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具有不同特質的生命個體,在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精神需求和興趣愛好,所以,每個人的閱讀需求也是不盡相同的,這就需要在不同的時段裡為他們量身定製般地選出一本本適合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