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實驗失敗,能畢業嗎?」(之一)實驗達不到預期≠失敗

2020-08-22 學亦思

這周例會,研二正在準備實驗的學生問我:老師,萬一我的實驗失敗,怎麼辦?我還能畢業嗎?

我問他:你認為怎麼樣算失敗?他說:我的實驗目標是做出XX,如果達不到這個目標,我認為就失敗了。

剛聽到他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是有點詫異的,因為工作這些年來,我已經習慣不將某項實驗的結果與項目完成之間建立起聯繫。

記得上一次自己擔心實驗結果不好還是讀博的時候,依稀記得導師當時的回答是:就算實驗做不出預期的結果,你也能從中得到啟發。

十多年過去了,現在輪到自己作為老師來回答這個問題了,我想把答案說得更透徹些。

我將通過三篇文章分別從「如何看待實驗失敗」、「為什麼實驗成敗與畢業無關」、「實驗失敗時該怎麼辦」這三個角度來回答。

這第一篇文章,我首先想糾正大家關於實驗失敗的理解——實驗結果達不到預期並不算失敗

也許有同學會反駁說:失敗的定義是沒有達到預定目的。實驗結果沒達到預期就是沒有達到實驗目的呀,不是失敗是什麼?!

等等,你確定理解實驗目的?實驗目的並不是達到你的預期


1、實驗的真正目的

事實上,為了保證科學研究的客觀性,你在實驗過程中應該不報有任何預期,因為你的預期可能會讓你在無意當中影響自己的實驗結果。

這也是為什麼在高質量的藥物實驗中採用雙盲設計(醫生和患者都不知道誰用的藥、誰用的安慰劑)的原因,這樣可以避免醫生和患者的心理預期影響藥物的實際效果。

實驗目的不是達到預期,那是什麼呢?是為了驗證研究假設

研究假設是在你剛開始研究的時候,你為你的研究問題找到的最可能的答案。這個答案到底是不是真的呢,需要你通過實驗來驗證。

只要你做了實驗,那就算進行了驗證,不管驗證結果如何,你都完成了預定目標,因此沒有失敗一說。

也許又會有同學說:老師你咋那麼愛咬文嚼字呢。好吧,我真正想說的是,如果驗證的結果不好,也就是說我的實驗結果不支持研究假設,這不是沒達到研究目的,不算研究失敗嗎?

那我又要問了:你確定理解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並不是證明你的研究假設



2、研究的真正目的

我們做論文的過程,其實就是運用「科學研究」這種方法,來為自己的研究問題尋找答案的過程。

尋找問題答案的方法有很多,科學研究這種方法有點不一樣:它先讓你根據現有信息提出一個最可能的答案(即研究假設),然後讓你推測在這個答案成立的情況下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最後讓你親自去觀察或實驗看看是不是真的發生了那些推測的事。

推測的事發生了,你一開始提出的答案很可能就是真的。推測的事沒發生,你一開始提出的答案可能就不是真的(但是也不一定,需要你去判斷,我會在本系列第三篇文章中講怎麼做)。

雖然在學位論文中,往往只展示一個研究假設,但是在真實的研究過程中,你探索的答案可能不只一個。我們研究的目的,是為自己的研究問題找到目前為止最可能的那個答案,而不是證明自己提出的某個答案正確。

你可能探索了幾個答案,都被證明不正確,但這時還稱不上研究失敗,因為你的研究並未結束。除非你主動放棄,停止尋找最可能的答案,我們才說你針對XX問題的研究失敗了。

最後總結

實驗結果達不到預期並不算失敗,因為實驗目的不是達到預期,是為了驗證研究假設。不管驗證結果如何,你都完成了預定目標,因此沒有失敗一說。

實驗結果不支持研究假設,也不算失敗,因為研究的目的不是證明自己提出的某個答案正確,而是為自己的研究問題找到目前為止最可能的那個答案。只要你的研究尚未結束,就稱不上失敗。

當然,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實驗結果能夠支持研究假設。可是萬一不能,也不要擔心,因為你能否畢業與實驗結果支不支持研究假設無關。下一篇文章我們就來說一說為什麼無關。

想深入了解科學研究、研究問題、研究假設等概念,請看文章,配有實例解釋。



本文作者學亦思,深入解讀研究生階段的師生關係、科學研究、論文寫作。

相關焦點

  • 「論文實驗失敗,能畢業嗎?」(之二)能否畢業與實驗成敗無關
    為了回答清楚「論文實驗失敗,能畢業嗎?」這個問題,本系列三篇文章分別從「如何看待實驗失敗」、「為什麼實驗成敗與畢業無關」、「實驗失敗時該怎麼辦」這三個角度來回答。 在第一篇文章中,我解釋了把「實驗結果不能驗證假設」稱為「實驗失敗」是不合理的。
  • 「論文實驗失敗,能畢業嗎?」(之三)補救途徑三:不忘初心
    為了回答清楚「論文實驗失敗,能畢業嗎?」這個問題,本系列三篇文章分別從「如何看待實驗失敗」、「為什麼實驗成敗與畢業無關」、「實驗失敗時該怎麼辦」這三個角度來回答。 當實驗結果不能驗證假設時,我們的第一想法是應該做些什麼來補救。補救的途徑有三個。
  • 「論文實驗失敗,能畢業嗎?」(之三)補救途徑二:另闢蹊徑
    為了回答清楚「論文實驗失敗,能畢業嗎?」這個問題,本系列三篇文章分別從「如何看待實驗失敗」、「為什麼實驗成敗與畢業無關」、「實驗失敗時該怎麼辦」這三個角度來回答。 當實驗結果不能驗證假設時,我們的第一想法是應該做些什麼來補救。補救的途徑有三個。
  • 「論文實驗失敗,能畢業嗎?」(之三)補救途徑一:亡羊補牢
    為了回答清楚「論文實驗失敗,能畢業嗎?」這個問題,本系列三篇文章分別從「如何看待實驗失敗」、「為什麼實驗成敗與畢業無關」、「實驗失敗時該怎麼辦」這三個角度來回答。之前的兩篇文章,目的之一是想告訴大家不要慌,冷靜下來。
  • 「畢業論文,好難。」你畢業論文寫完了嗎?
    實驗做不了 文獻又難找 指導老師只能線上溝通 畢業論文完成難度直線上升 畢業生們紛紛開啟「哭泣」模式 寫畢業論文的你
  • 中國大學的「通識教育」實驗失敗了嗎?
    其中文法、邏輯和修辭這三藝(trivium)是核心,其餘四藝(quadrivium)則是高階課程。與通識教育相對的,是強調學以致用的專業教育或職業教育,無論目標職業是否光鮮亮麗。接受了通識教育的學生當然可以選擇去矽谷或華爾街,但以去矽谷或華爾街為目標的高等教育一定不是通識教育。筆者本科就讀於北京大學元培學院,當時還叫「元培實驗班」。
  • 我在香港的兩次實驗均以失敗告終
    但是當我為了以示抗議,決定穿自己的黑色裙子去參加畢業典禮,試試看能不能進入會場,結果又在典禮前一天得知學校規定,參加畢業典禮必須穿畢業袍(有一些國家和院校不是必須穿袍的,必須穿袍的大多數院校都至少會在典禮當天免費發袍)。這不是強制消費嗎?我整個兒就是一個大問號。
  • 一場失敗的英文原著閱讀實驗
    今天說說自己做的一場失敗的英文原著閱讀實驗。我想利用公益圖書館(由我發起的一公益項目,旨在推進英文原著閱讀,目前有圖書近300冊,均有網友捐助)的圖書開展一個英文原著閱讀的活動。於是,請高一年級部開了一個英語閱讀社的社團活動。
  • 教育深1°丨不發論文不能畢業?祝研究生們早日擁有「論文自由」
    必須發表滿足要求的論文才能畢業的硬性要求,與完全有可能出現的實驗失敗或實驗結果不顯著,構成了研究生學術生涯中的不可承受之重。 還有不到10天,2019年就要結束。跨年的門檻上,我們為研究生們準備了直擊靈魂的3個問題: 實驗做完了嗎?論文發出去了嗎?
  • 酸葡萄心理實驗
    (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22103119305967)人生布滿挫折。如何應對它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們的決定和成就。以往的研究顯示,人們對快樂的預期十分關鍵:「我如果達成目標會有多快樂?」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我們試圖弄懂人們面臨失敗時這種預期會發生什麼變化。
  • 害怕失敗的孩子可怎麼辦才好(二)
    《害怕失敗的孩子可怎麼辦才好》二其實,我們都害怕「失敗」,成人也一樣。孩子們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一課,就是需要去認識「失敗」。義大利有一位化學家名叫阿斯卡尼奧·索布雷洛(Ascanio Sobrero),在一次化學實驗中,他錯把一種化學物質「甘油」加入了混有濃硝酸和濃硫酸的溶液中。這個錯誤,不僅導致實驗失敗,還引發了劇烈的爆炸,實驗室一片狼藉,許多器皿被炸得面目全非。
  • 一項失敗的心理學實驗卻意外地為管理學打開了一扇大門
    難道他們有受虐傾向嗎?沒這麼簡單,那組啥也不變的對照組的生產力也一起提高了,對工作也更滿意了。那既然別的招都對比不出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區別,也就是自變量改變對因變量的差異,也就是沒有找出能提高生產力的方式了。既然這樣,那實驗者就開始放大招了——加薪,拿錢刺激實驗組。很有效的,果然生產力就上升了,但跟前面幾個實驗一樣詭異的是,沒加薪的對照組的生產力也提高了!
  • 不發論文不能畢業?中國研究生過不去的「論文關」
    原創: 孫珩 青塔還有不到10天,2019年就要結束。跨年的門檻上,我們為研究生們準備了直擊靈魂的3個問題:實驗做完了嗎?論文發出去了嗎?畢業論文開題了嗎?在入學不到三年的時間內要做出研究,發表1-2篇學術論文,還要寫一本學位論文,再算上論文的審稿周期和反覆修改,時間非常緊迫。因此要想按期畢業,3年之中就幾乎不能容許任何計劃外意外狀況的發生。然而所謂學術或者科研的創新性,說白了就是要去做沒有人做過的事。既然沒有人做過,那麼就沒有人能預測實驗結果究竟如何。
  • 那年高考,我失敗了(致高考失敗的你!)
    2017年的6月8日下午5點,我蓋上了筆帽,走出了考場,站立了很久,我也知道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關失敗了。時間回到現在已經是三年前的事情了,但仍然對我有很大的觸動,但我希望你們都是成功的,都是喜極而泣。
  • 心理學研究實驗到底能不能複製?
    去年,為了確定心理學研究實驗的「可複製性」,由270名科學家組成的非營利機構「開放科學中心」(Center for Open Science)試圖重現100個已發表的研究結果。而超過半數的研究結果以失敗告終,即無法複製。該研究得出結論認為,超過半數的心理學實驗不可複製。
  • 全國獲獎科學創新案例 | 從失敗的實驗中培養學生的探究之心
    一、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實驗的結果,對所謂失敗的實驗先不要急著下結論。要引導學生對照實驗步驟思考整個操作的過程,探究失敗的原因。讓學生養成從:從取材進行分析;從藥品與試劑分析;從每一步驟及操作來分析。每次實驗失敗或者實驗現象、實驗結論與科學理論不符的時候,應該分析它的內在原因,為什麼會這樣?是什麼引起的?應該更深層次的去探究。
  • 英國留學:畢業論文不到60分,可以申請博士嗎?
    有人問,畢業論文(dissertation)的成績不高,不到60分,最後的總成績也僅僅是以Pass(通過)等級畢業。這樣的成績能申請英國博士嗎?坦白地說,排名好的大學基本不用考慮了。2、畢業論文很難寫嗎?對英語水平要求很高嗎?對於很多去英國讀master的同學來說,畢業論文可能是自己的第一篇正兒八經的英文論文,想拿 distinction 或者 merit 確實有一定難度。
  • 日本兩名初中生因實驗失敗被罰喝稀釋鹽酸
    中新網1月21日電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21日報導,日本兩名初中生只因在實驗課中做實驗失敗,竟被罰喝下稀釋後的鹽酸。1月19日,愛知縣蒲郡市市立初中宣布,學校一名23歲男教師為懲罰兩名在理科試驗課中實驗失敗的男生,讓其喝下稀釋過的鹽酸。兩名學生喝下了15毫升用水稀釋了的鹽酸液體。目前尚無生命危險。
  • 流沙河:現當代新詩是一場失敗的實驗 多為大白話
    新詩是一場失敗的實驗  「就是那一隻蟋蟀 在你的記憶裡唱歌 在我的記憶裡唱歌」,流沙河老先生的《就是那一隻蟋蟀》被寫進中學語文課本,打動了無數的人,也在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心裡埋下了詩歌的種子。上世紀80年代《流沙河詩話》出版時,曾引起巨大轟動,直到今天,新華書店網站上對這本書的評價還是「可做中國詩鑑賞入門,亦是寫詩者登堂入室之寶典」。
  • 用去殼受精蛋孵小雞 誰來給實驗「失敗」的孩子頒個獎?
    生物興趣小組師生們腦洞大開,就是想看看這個實驗能不能成功。但消息傳開後,也有人疑惑,學校幹嗎要讓孩子們去做一個幾乎不可能成功的實驗呢?  別出心裁要搞這個實驗的,是羅店中心校的科技總輔導員王偉龍,在最近的校科技節上,他提議要讓同學們搞點稀奇古怪的實驗。他說:「學校網購了10多個受精雞蛋,以及一個專門孵小雞的保溫箱。當我把這個實驗交給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們時,大家熱情可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