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報記者 高原雪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然而,由於不良用眼習慣等原因,不少孩子的心靈窗戶被加上了「防盜窗」。「小眼鏡」成了「大問題」,也成為家長們一大心病。
今年5月至9月,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與省農工黨聯合,與唐山、張家口市政協和張北縣政協協同,圍繞「推動近視大防控、合力減少『小眼鏡』」開展網絡議政和遠程協商。
為摸清真實情況、找準問題癥結,省政協組成綜合調研組赴石家莊、唐山、衡水市進行實地調研,召開小規模、分層次的專題訪談會、研討會,組織委員在履職平臺上進行網絡議政,共同為解決「小眼鏡」這個「大問題」建真言、謀良策。
「小眼鏡」低齡化趨勢加劇
小小的個子,大大的書包,稚嫩的臉龐上架著一副厚厚的眼鏡。如今,眼鏡,竟成了許多學生的標配。
12月11日一早,記者在石家莊市新華區某小學操場看到,隨處可見戴著眼鏡正在跑操的學生們。
「未上學先近視,這種現象已經越來越多。」該校教師翟羽佳介紹,班上的王同學儘管剛上二年級,但已有4年的「鏡齡」,如今眼鏡度數達400度。
「孩子喜歡看書,家長覺得這是個好習慣從沒幹涉過,沒想到卻成了近視的誘因。」從教7年的翟老師感慨,小學生的近視情況已經不容樂觀,四年級是一個分水嶺,同學們近視率會逐漸有所增長。
早早戴上眼鏡的近視小患者,在省人民醫院並不少見。不到1小時時間裡,記者在眼科門診外,見到了10名患兒前來就醫,小到四、五歲的幼童,大到中學生,厚厚的眼鏡片成為他們看清世界的窗戶。
近視低齡化趨勢明顯,從數據上看更令人憂心:教育部今年8月對9省份14532人的調研顯示,與2019年底的數據相比,半年來學生近視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學生近視率增加了15.2%、初中生近視率增加了8.2%,高中生近視率增加了3.8%。
一方面新增的「小眼鏡」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原本近視的學生度數也有所升高。13.2%的學生近視程度加重,高度近視率從8.9%上升到9.1%。
省政協調研組在調研中發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全省大中小學開展線上教育教學,這有效彌補了不能正常開展的校內教學,但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廣大兒童青少年在電子屏幕前的時間。
「過度使用電子產品並不僅僅是用於學習。」唐山市政協委員、唐山學院高等教育發展研究所主任範宏輝認為,如今的孩子是網際網路的「原住民」,小小年紀就成了「低頭族」的不在少數,電子產品成為導致兒童青少年近視的「幫兇」。
常年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唐山市政協委員、市第四幼兒園園長劉秀紅對此表示認同:「一些家長為了孩子不吵鬧,把手機、ipad當作『臨時保姆』,讓孩子看動畫片、玩小遊戲,尤其在車站、火車站、候機樓等公共場所,這種現象更為常見。」
「除了少數遺傳因素外,更多是孩子們的眼睛承受了『不能承受之重』。」委員們在調研中發現,「重智育、輕體育」的思維依然普遍,興趣班、補習班填滿了孩子們的課餘時間。
此外,一些學校的教室照明不達標、學校的保健教師和體育教師這兩支隊伍嚴重不足等原因也成為近視防控的「攔路虎」。
摘掉「小眼鏡」需全民行動
「上步七星掌、攬雀尾、十字手單鞭……」日前,在邢臺市任澤區第三中學的操場上,40多名學生正在老師的帶領下練習王其和太極拳十三式簡化套路,朝氣蓬勃的拳姿、整齊劃一的動作,成為校園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近年來,任澤區開展「太極拳進校園」活動。孩子們在提升身體素質的同時,也被傳統體育運動的魅力深深折服。
運動,是最經濟的近視防治手段。隨著國家、省、市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相繼落地,不少學校也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小眼鏡」防治辦法。
張家口市政協常委、市委辦公室一級調研員趙永鴻認為,應積極開展體育第二課堂、興趣小組、各類社團活動等,鼓勵傳統體育項目進校園,打造校園體育文化品牌,實現學校體育工作「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
委員們在討論中提出,當下,無論航空航天,還是精密製造,或是入伍從軍,都對視力有著嚴格的要求。孩子的視力得不到及時有效的保護,未來學習相關專業、從事相關職業的人就會越來越少,甚至會面臨後繼無人的窘境。
「發揮好學校主陣地作用,對近視防控意義重大、效果明顯。」張家口市政協常委、市第四中學副校長認為,應把校長列為學校近視防控的第一責任人,切實抓好減輕課業負擔、配套可調節桌椅、採光、坐姿矯正器和考試管理等防控措施的落實。
「目前我省省級近視防控學校僅有200來所,這遠遠不夠。」委員們呼籲,還應加大近視防控特色學校建設力度,在市縣範圍推廣建立近視防控特色學校,以點帶面形成關注近視、科學防控的良好局面。
「摘掉『小眼鏡』,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程。」調研組提出,光靠學校努力還不夠,需要政府、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關心、支持和參與。
「首先應從政府角度更加重視起來。」省政協常委、農工黨省委專職副主委經順波認為,應全面提升各級近視防控領導小組規格,建立以省、市、縣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加強對各相關部門的統籌協調。
他建議,應儘快出臺實施我省的評議考核辦法,評議考核結果作為相關部門黨政領導班子和有關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幹部獎懲使用的參考。
「家長應儘可能配合學校為孩子減負」,範宏輝提出,守好家庭這個重要防線,避免「學校減負,家庭增負」,保證每天讓孩子活動1小時。
呵護心靈之窗還應抓早抓小
兩歲半的一個揚州女孩近視達900度,鄭州一個4歲小女孩,左眼近視800多度,右眼900多度,兩隻眼還伴有200多度的散光……
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調查顯示:全國6歲兒童近視率已達到14.5%,加大了中小學學生近視防控工作的難度。
一個個事例、一組組數字讓委員們深感揪心。劉秀紅說:「0到6歲是孩子視覺發育的關鍵期,6-12歲是近視的高發期。這個時期如果孩子用眼時間過長,就會快速消耗正常的遠視儲備。」她提出,呵護孩子的心靈之窗,需抓住這兩個階段,堅持關口前移,早發現、早幹預、早控制。
「市、縣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設立本級0-6歲兒童近視防控幹預指導中心,負責本轄區兒童近視的診治、幹預、追蹤隨訪及諮詢等工作。」劉秀紅建議,婦幼保健院要做好對新出生嬰兒的視力篩查監測工作。針對屈光異常的幼兒早期發現,及時提供轉診服務並跟進幹預。
「很多家長都是發現孩子視力下降了,或者看東西眯著眼睛時,才會帶孩子到醫院檢查,這其實已錯過了最好的預防時間。」省政協常委、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副院長丁文元呼籲,一定要每隔半年就定期為其做眼睛體檢。
丁文元介紹,12歲以下近視的,特別是8歲前後近視的,需要特別關注,因為經過整個學齡期,最終發展成高度近視的可能性很大。
他建議,必要的時候可在夜間佩戴角膜塑形鏡,這樣可將近視自然發展速度降低約50%-70%。
「近視是可預防、不可治的,一旦成為真性近視,就無法逆轉。」委員們在討論中呼籲,必須在「防」上下功夫,建立幼兒園近視防控的第一道防線,讓孩子從小樹牢愛眼意識,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
「幼兒園教育應去小學化,給孩子充足的室外活動時間,保障每天2小時以上戶外活動。」調研組建議,應根據幼兒不同年齡段設計適宜的視力保護教育內容,合理安排遊戲時間,科學進行營養配餐,打牢保護視力的紮實基礎。
此外,調研組還呼籲,幹預中心、醫院、幼兒園、學校等應加強對家長的培訓,通過家長會、微信群、專家講座、知識競賽等,廣泛宣傳愛眼護眼知識,引導家長改變觀念,擔起主責,當好孩子光明未來的守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