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米有肉,黃久生回老家敬老院看望鄉親們

2020-12-20 河南日報客戶端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胡巨成 李黎祥 通訊員 蔡麗

1月17日一大早,潢川縣雙柳樹鎮久生敬老院裡熱鬧極了,幾百名老人歡聚一起,翹首以盼他們共同的「兒子」歸來。

老人們心心念念的「兒子」就是中共潢川縣委駐鄭州流動黨員工作委員會書記、河南省工會副主席黃久生。他先後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助人為樂類)、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當選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久生回來啦!」上午10點多,黃久生出現在院裡,老人們激動地圍了過去,拉手、問候,一時間,敬老院裡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過年啦,我給大家準備了些年貨!」在院子東邊,是5600斤豬肉、3.5萬多斤大米和700多套嶄新的羽絨服。

「冷不冷,快穿上!」黃久生幫晏崗村的倪家榮老人穿上羽絨服,送上了豬肉和大米。

「暖,真暖!今天真高興!」74歲的老人紅了眼圈,「20多年了,一年四季,你天天想著俺們!」

從1996年起,連續24年,每到春節前夕,黃久生都會回到家鄉,給全鎮老人送年貨、買新衣,為全鎮700多位孤寡老人盡孝。

「久生,我沒兒沒女,也沒有親人。是你帶我遊南灣、坐輪船,今年又帶著我們去北京、去武漢,坐高鐵、坐飛機,遊天安門、逛故宮、看長江大橋,讓我這個沒出過縣城的孤老婆子圓了夢。」肖瑞芳老人拉著黃久生的手,哽咽著說,「你在外那麼忙,還天天惦記著我們。」

「我小時候是吃百家飯長大的,鄉親們給我送的每碗飯、做的每雙布鞋,我一直記在心裡。那時候我就在想,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他們。這些年來,我為家鄉做的這些事還遠遠不夠,和鄉親們對我的養育之恩相比,根本算不上什麼!」黃久生的話樸實而真誠。

6歲那年,母親永遠離開了黃久生兄妹三人。生活難以為繼,父親只好把2歲的弟弟送給別人,自己挑著修鍋補盆的擔子,常年在外奔波。從此,黃久生就和妹妹相依為命,洗衣、做飯、餵豬、拾糞樣樣都幹。一到下雨天,黃久生家的草房不擋雨,外邊下大雨,屋裡下小雨……

黃久生兄妹生活上的困窘,鄉親們看在眼裡,掛在心裡。他們東家端來一碗米飯,西家拿來一個窩頭,南院大嬸送來半瓶煤油,北院大叔掂來一件半新不舊的褂子。特別是鄰居呂中秀大娘,常常把自己種的菜拔一些送給黃久生兄妹,有時候甚至是把菜炒熟了,盛上一碗送到家裡。有一次黃久生的鞋子爛了,呂大娘就把剛給兒子做的新鞋讓給了黃久生。黃久生非常珍惜,上學的路上把鞋子抱在懷裡,到了學校門口才把鞋子穿上。

在那困苦的日子裡,照顧黃久生兄妹的不光有相識的,也有不相識的;既有本村的,也有外村的。家裡沒有錢,黃久生只好走十幾公裡上山撿柴,再挑到鎮上賣給炸油條的,炸油條的見他肩膀上儘是血印子,二話不說就收下了。而且每送一次人家就給他兩角錢,有時候還外加兩根油條。黃久生知道,那點柴火在那個年代根本不值那麼多錢,人家是同情他、幫助他。

就是這默默無聲中的滴水之恩,讓黃久生從小就深深地感受到來自鄉親們的這份深情。每個幫助過他的人,他都暗暗記著,報恩的情懷從那時開始在黃久生的心中激蕩。

17歲那年黃久生外出到建築工地打工,在工友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自學下,取得了建築專業的大專文憑,完成從小工、組長、班長、隊長,到項目經理的蝶變。出來打工第三年,他拿出3000元錢,買了衣服、鞋子,還買了香蕉、大棗等水果,整整一車的禮物,讓鄰裡鄉親笑得合不攏嘴,他也體會到了從未有過的快樂。

從那以後,黃久生每年都要回去看望村裡的老人。從全村到全鎮,從過年買禮物到捐建雙柳樹鎮敬老院,贍養老人、承擔他們生老病死的費用,他成了家鄉「700多位孤寡老人共同的兒子」。

2004年,信陽市委全面實施金橋工程,中共雙柳樹鎮駐鄭州農民工黨支部成立,他被推選為書記。2017年9月,中共潢川縣委成立了駐鄭州流動黨員工作委員會,任命黃久生為書記。黨組織成立後,散居在鄭州市的農民工黨員終於有了自己的「家」,這些流動黨員像石榴籽一樣聚在了一起。黨工委建立了多個勞務輸出基地,為家鄉農民工,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農民工提供轉移就業平臺,還開辦農民工夜校,組織開展勞動競賽、技術比武等活動,提高了農民工自身素質,開拓了就業門路。這些年,黨工委幫助大別山區1.5萬多名農民工兄弟端上了「金飯碗」,其中4800多名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每年可以為家鄉帶回5億多元的勞務收入,實現了「就業一人,脫貧一家;就業一群,脫貧一方」。

回饋家鄉,黃久生永不缺位。他捐建希望小學,修橋修路、安裝自來水……為家鄉捐款達1000多萬元。2016年起,他還在鎮上設立助學金,每年給優秀學生、優秀教師獎勵,並對貧困大學生進行資助,先後資助近200名大學生完成學業。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信陽革命老區,指出『要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我作為一名農民工黨員,更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總書記的囑託,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奉獻一份微薄的力量。」黃久生堅定地說。

一個榜樣就是一面旗幟,一個典型帶動整個社會風尚,在黃久生等先進典型的引領下,奉獻社會、孝老愛親,已經在潢川蔚然成風。在該縣正在進行的「溫暖冬天·孝老行動」中,不到20天的時間,70餘家企業和個人捐贈的款物達107.8萬元,這些愛心款物將在春節前全部發放到全縣特困老人、困難留守老人家中。

編輯:王向前

相關焦點

  • 寶冬麗冒雪看望敬老院孤寡老人
    11月18日下午,克旗民政局副局長寶冬麗冒著嚴寒頂著雨雪來到經棚鎮敬老院看望慰問生活在那裡的孤寡老人,並指導敬老院做好雨雪冰凍天氣應對工作。 大雪紛飛,天寒地凍,為了解敬老院孤寡老人的生活狀況,寶冬麗不顧雪急路滑來到經棚鎮敬老院,走進每一個房間,仔細檢查每位老人的被褥厚薄、過冬棉衣配置,耐心詢問每位老人的身體狀況、飲食起居等生活情況,並叮囑他們注意身體和防寒保暖。
  • 中秋節前鼎好旅居聊城分公司看望敬老院老人
    中國公益在線山東高唐訊(公益記錄者 房士閣 )值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即將到來之際,9月8日下午,鼎好旅居聊城分公司總經理宋芳振攜聊城、茌平、冠縣、高唐公司全體員工及部分老幹部來到魚邱湖敬老院看望這裡的老人們。
  • 昆明愛心人士到敬老院看望老人 帶來嚴冬裡的溫暖
    冒著凜冽的嚴寒,12月20日,由愛心人士發起的「冬至送溫暖」活動在昆明市西山區喜福樂敬老院、富民麻瘋病村舉行。  冬至送溫暖」活動在昆明市西山區喜福樂敬老院、富民麻瘋病村舉行  當天上午,位於西山區團結街道辦事處的喜福樂敬老院雖然氣溫很低,但房子裡卻是暖洋洋的,近30位愛心人士來到這裡,一些人忙著包餛飩、煮湯圓,一些人將帶來的新鮮糕點、蘋果送到了每一位孤寡老人手中,當老人們吃著熱氣騰騰的湯圓、餛飩時,露出了開心的笑容,由衷地感謝愛心人士在這麼冷的天還來看望他們。
  • 海口一家愛心企業敬老院看望老人,貼心禮物和陪伴溫暖人心
    今天上午,不少愛心人士專門趕過來海口市美蘭區三江鎮敬老院看望裡面的老人,為他們帶來了貼心的禮物和陪伴。海口市美蘭區三江鎮敬老院一共有76位老人,一大早老人們就來到了敬老院的食堂裡,來自海南恆昌金銀珠寶實業有限公司的愛心人士們將帶來的麥片、牛奶等營養品挨個分發到大家的手中。
  • 上海恩光敬老院老人們的幸福生活
    恩光敬老院現入住老人有113位。其中80歲至99歲就有90人。高齡、失能、半失智情況佔全院總數2/3。老人在這裡的每一天怎麼度過?在養老、生活護理、醫療康復、文化娛樂與精神慰藉等方面如何得到照料和滿足?敬老院積極開展小組活動,有聽聽老歌、唱唱紅歌、猜猜歌名的娛樂,有看老年大學養生講座的,有學操做操康復訓練的,有看電視綜藝節目的。
  • 習近平的小康故事|「我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讓鄉親們飽餐一頓肉...
    5年前,2015年,在出席第七十屆聯大會議並訪問美國期間,習近平主席在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發表演講,坦陳40多年前自己質樸的心願——「我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讓鄉親們飽餐一頓肉,並且經常吃上肉。」  當時,他是陝西省延安市梁家河村的一名知青。目睹百姓艱難、體會群眾疾苦,中國農村的貧困狀況給習近平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
  • 鄉親們淚別因公殉職的第一書記郭建平 - 山西新聞網
    侯小毛早年因意外癱瘓在床,一直沒辦法出門,郭建平有事沒事經常過來看他。看見他的輪椅壞了,郭建平主動提出給他換個新的。「孩子們都在外地打工,我也不方便出去,郭書記親自到縣殘聯領上輪椅送到家,真是個好人啊。」 侯小毛的老伴李先翠說。   五保戶侯春明的居住環境很差,生活上有很多困難,郭建平建議將他送往敬老院生活,但老人故土難離。
  • 小學生看望老人,民樂奏響敬老院
    楚天都市報10月14日訊(記者張裕 通訊員沈青)十二個節目,七種民樂樂器,《茉莉花》、《春天來了》、《難忘今宵》等多首膾炙人口的老歌,塗家溝社區敬老院165名老人表示,「很久沒有這麼開心了。」昨日,武昌區中山路小學40名學生為老人們獻上了精心的表演,惹來敬老院周邊不少居民前往欣賞。整整四十名學生,人人都會一種民樂樂器,記者從節目單上看見,共有古箏、笙、竹笛、中阮、小阮、琵琶、二胡七種樂器表演。領隊袁老師告訴記者,這次前往敬老院的都是該校民樂團的儲備人才,最大才三年級。
  • 歌聲與歡樂在敬老院蕩漾
    這是久隆集團一批朝氣蓬勃的陽光青年為敬老院老人們演唱的歌。當天,久隆集團團委攜手天目西社區(街道)團工委組織開展了以關愛老人「用心傳遞,溫暖你我」為主題的「月月幫」志願者活動,20餘名團員青年來到天目西社區敬老院看望老人,義務為老人服務。 「阿婆您好,我們來看望您來了。」一到敬老院,志願者小顧便將事先準備好的慰問品遞給李阿婆。「姑娘,好像又漂亮了。
  • 駐馬店市:趙煥之看望優撫對象和農村困難群眾
    1月23日,農曆小年,駐馬店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煥之,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素平帶著慰問金和米、面、油等慰問品到平輿縣看望慰問萬金店鎮敬老院的老人和優撫對象李好連,困難群眾李苟郎、李三信。  萬金店鎮敬老院有住房87間、入住98人,管理規範,是駐馬店市一級敬老院。
  • 許家印陪伴老父親,回家看望父老鄉親!
    許家印陪伴老父親,回家看望父老鄉親!今年12月15日,許家印陪伴著96歲的老父親回到河南老家,去看望鄉親父老,並且許家印還考察了自己捐贈十多億的四所學校,一所醫院以及一個農業基地,還決定再捐出6.5億幫助家鄉更好的發展。
  • 敬老院社會實踐報告:大學生敬老院實踐報告範文
    而敬老院只是給那些無家可歸的孤寡老人的一個歸宿。  今年暑假我和我們鎮上的幾位大學生來到了我們鎮上的敬老院,看望住在那裡的老人。老人們一看到冒著酷暑趕來看望他們的學生,立刻關心起來,拉著我們的手問寒問暖,十分關心我們各方面的情況,體現出了老一輩對年輕一代殷切的希望和關懷。
  • 敬老院的老人們住在地下室,老人們的房間像垃圾堆:連狗窩都不如
    楊女士向媒體反映,自己的堂叔居住的敬老院環境「髒亂差」,老人們的生活情況簡直慘不忍睹!楊女士的堂叔下半身癱瘓不能走路,之前被榮邊鎮敬老院幫忙照顧著,與楊女士堂叔在一起居住的還有其他一些老人。前幾天,楊女士前往敬老院看望堂叔,沒想到去了之後,老人的生活環境讓她感到很憤怒。
  • 新疆焉耆縣誌願者走進敬老院與老人過建黨節
    中國青年網北京7月7日電(記者李彥龍)為了讓生活在敬老院的老人們過一個溫馨的節日,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近日,新疆自治區焉耆縣組織志願者們帶著水果、生活用品等物資看望了縣敬老院的孤寡老人,為他們送去節日的問候和社會的關愛。
  • 【身邊的榜樣】金昌企業家張禎飲水思源造福桑梓,鄉親們得到實實在...
    12月1日早上,伴著料峭寒風,永昌縣朱王堡鎮又開始飄起雪來,但清河敬老院的老人們卻別有一番興致,三五成群聚在溫暖如春的活動室裡,下起象棋來。活動室裡光是8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三四個,老人們面色紅潤、精神矍鑠、腰板硬朗。大家說起張禎都讚不絕口,「咱們清河人能獲得全國勞動模範,這不僅是他的榮譽,更是全市人民的榮譽。」
  • 人工耳蝸兒童合唱團敬老院獻愛心
    上海2017年4月18日電  /美通社/ -- 4月16日上午,由美國耳蝸孩子組成的「小海豚聽障兒童合唱團」到上海花木敬老院看望孩子們表演了精心準備的節目,給老人們帶來了快樂和溫暖。 這些善良的天使們從一出生就聽不到聲音,通過植入人工耳蝸和堅持不懈地康復訓練,走出了無聲世界,學會說話和唱歌。他們不但熱愛生活,更有一顆感恩的心。
  • 聽上海知青三毛講述插隊時的過往,他說是鄉親們改變了他的人生
    三毛他們想不通,認為這不是一塊豬肉的問題,而是鄉親們沒有把知青放在眼裡。在慰問團領導的再三開導下,想想平日裡鄉親們在知青生活困難時送米送菜,對知青們問寒噓暖,就像自己的親人一樣關心知青,這一塊豬肉又算什麼?由於慰問團做了大量思想工作,三毛他們終於想通了,高高興興地把豬肉送回了生產隊,隊長也感到很內疚並表達了歉意,事情就這麼圓滿地過去了。
  • 小港鎮:走訪慰問敬老院,濃濃關懷暖人心
    小港鎮:走訪慰問敬老院,濃濃關懷暖人心 2020-12-28 22: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老家過年記
    到了晌午,一些鄉親們在殺豬的人家進進出出,割肉的人提著一嘟嚕肉出來,被主人邀請喝「放子」(豬血)湯的人則興高採烈地去赴宴。幾乎每個人家都要磨豆腐宰雞,打米磨麵,為準備年貨而緊張地忙碌著。生產隊還召集年輕的壯勞力拉網打魚,老少婦女們都站在塘埂上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