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菜屬十字花科蕓薹屬的變種,是一種形狀奇特的莖用蔬菜,兒菜的每個葉腋處長出瘤莖芽塊15~ 25個,呈寶塔形。兒菜芽塊營養豐富,品質細嫩,味道鮮美。貴陽市息烽、修文等地現有兒菜的種植面積約5000餘畝。其栽培要點如下。
一、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產地:選擇符合無公害蔬菜產地環境要求的地塊。
2.土壤:選擇排灌良好、土層深厚、保水保肥力強,3年未種過十字花科植物的壤土、中壤土、輕壤土。
3.溫度:兒菜喜冷涼溼潤環境,不耐霜凍、炎熱和乾旱,其生長適溫為10~ 25℃,在0℃以下肉質莖易受傷害,後期20~ 25℃兒菜易抽開花。
二、品種選擇
選擇產量高,耐病毒病,不易抽劃,不易空心,品質柔嫩,形狀整齊的品種。常栽的品種有:川農1號兒菜、臨江兒菜四川抱兒菜。
三、整地開廂施肥
1.整地:栽培地塊深耕並曬土耙細,利於根系生長和養分的轉化。
2.開廂:開寬1.2米、高15釐米的畦。開溝寬30釐米,利於排水,減輕軟腐病等發生,與作物間套種的畦高可增至18釐米左右。
3.施肥:在深耕前撒施基肥,每畝施腐熟人畜糞1000~1 500千克,尿素10千克,過磷酸鈣20~30千克,鉀肥10~20千克,深耕開廂。也可以在深耕開廂後,將肥溝施於廂面,土耙細整平。基肥中注意配施磷鉀肥,便於使兒菜乾物質積累多,瘤狀莖增重,形狀好且空心少,提高產量和品質,降低病害的發生。
四、適時播種
目前生產上大多採用育苗移栽。一般8月中旬至9月中旬播種,播種過早,溫度過高易發生病毒病;播種過晚,兒菜個體偏小產量低。利用海拔差及遮陽網措施可稍提前或延後播種。直播時播期可延後10天。
五、培育壯苗
1.建苗床:選擇3年未種過十字花科作物的土作苗床。床土要求每平方米施用過磷酸鈣1千克,鉀肥100~200克,每平方床土用石灰200~250克或託布津或多菌靈、敵克松3克對水施足底水,另加腐熟人畜糞水3千克,將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勻。苗床按1.5米開廂,溝寬25~ 30釐米,溝深12~ 16釐米。
2.播種:選陰天或晴天下午播種,每平方米苗床播種子0.6~0.8克。播後用玉米稈、稻草或遮陽網覆蓋。
3.苗期管理:3天左右子葉出後及時揭去覆蓋物。
在幼苗長到1片、3片真葉時分別間苗1次,去掉弱苗、劣苗、病苗和雜草。第1次勻苗後保持苗距3釐米,第2次保持7釐米左右。第2次間苗後,施1次稀薄的腐熟人糞尿,在乾旱時施肥可以水帶肥結合抗旱,多次低濃度進行。
六、定植
1.定植苗齡:兒菜苗齡大小對植株的生長勢影響很大。苗齡過小,定植後返苗慢,對病害抵抗力減弱;苗齡過大,移栽時根系損傷大,移栽後返苗慢。一般苗齡25~40天,以幼苗有5~6片真葉時定植為宜。
2.起苗定植:定植前1天苗床要酒水,使床土充分溼潤,帶土移栽不傷根,提高成活率。起苗後,如果主根過長,可去掉末端,保留7~ 10釐米長。
3.定植密度:株行距為50釐米x60釐米,密度為2000~2500株/畝。應在土壤千溼適度時選擇陰天或晴天下午進行,定植後務必澆足定根水。
七、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中耕除草能改善土壤通氣狀況,促進養分分解,並能消滅雜草,減輕病蟲為害,一般在第2次追肥時植株封行前進行中耕除草。
2.追肥:兒菜的追肥原則是前期輕、中期重、後期輕,並看苗追肥,這樣有利於提高產量並降低空心率。追肥3~4次,第一次在定植成活後,每畝施腐熟的稀釋人畜糞或沼液1000千克加1千克尿素,促進幼苗迅速生長;第二次在定植後35天左右重施開盤肥,每畝用腐熟人畜糞或沼液2000千克加2千克尿素,過磷酸鈣20千克和氯化鉀20千克,促進莖葉生長;第3次在定植後55~65天,兒菜迅速膨大的初期,每畝用腐熟人畜糞或沼液2 500千克加3千克尿素,以後視植株情況,可在定植90天左右再追施腐熟人畜糞或沼液2000千克/畝,以提高產量和品質。
3.病蟲害防治:兒菜的病蟲害有病毒病、軟腐病、霜黴病,蚜蟲、菜螟、跳甲等。
八、及時送檢
產品上市前,需在田間採樣品送無公害蔬菜檢測站檢測,產品檢測合格後方可上市。
九、採收上市
1.採收時期:兒菜從播種到採收約需150天,當塊芽突起,超過主莖頂端,完全「冒頂」,主莖頂端與最高葉片的葉尖相平時為收穫適宜期。注意在農藥的安全間隔期後採收。
2.上市標準:莖部肥大、鮮嫩、粗壯、無空莖、留葉不能超過二分之一,無泥土、根削平、莖上無鏽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