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都是中國文化發展歷史上光輝奪目的璀璨明珠,也就是說在文學體裁上,唐朝盛行詩、宋代盛行詞,作了全面慨括。文化的發展,離不開文化「名人」,一提及唐朝詩歌的名人,大家不約而同的會想起「大李杜」、「小李杜」等等,而講到宋詞都會聯想到蘇東坡、辛棄疾、李清照等「大家」們,今天我們來讀一首辛棄疾的《西江月.遣興》,這首詞讀起來,像是作者「醉得不清」,認真回味起來,詞意「妙趣橫生」。
西江月.遣興
辛棄疾(宋)
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這首詞,作者像是在導演一場「話劇」,劇中的「一號」是作者自己,一出場,主角以一名醉漢的形象展現於眾,「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喝醉酒後自言自語是很正常的現象,整個下闋是在向「觀眾」講述「昨夜松邊醉倒」的一個故事,用擬人手法,進行對答,形象自如。
分析該詞,像是現在的「單口相聲」,又像「獨角戲」等文藝表現形式,自說自畫,是真醉了,還是「難得糊塗」!是「醜化自我」還是「指桑罵槐」!讓觀眾(讀者)去「悟」。俗話說看戲:「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其實這首詞中有不少「門道」。
文化人罵人不帶髒字,這首詞中的主人翁「辛總」也是「含沙射影」的高手,是真醉了嗎?非也!真醉了怎會記得孟子的:「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呢?作者說自己沒工夫發愁,其實是反話,其實他很多「愁」,辛棄疾愛國憂民眾所周知,上闋的深意應該是,此時的作者「酒醉心明」,對現實強烈不滿。
下闋將松(樹)比著人,樹有「活樹」與「死樹」之分,人也有「死人」和「活人」之分,我醉「倒」了,「活樹」都想扶我一把,幫我起來,那「活人」中的「死人」呢?你們在幹什麼!告訴讀者,有的「活人」不如「活樹」,表露出作者內心世界中的懷才不遇,宣洩世道不平,最後用「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來證實自己的倔強性格,收尾的一個「去」字,其實就是罵「人」。佩服!佩服!詞人真是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