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的一首詞,以小見大,其中一聯五味雜陳

2020-12-24 唐音宋韻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今山東濟南人。

辛棄疾出生時,北宋已亡國十三年,辛棄疾生長在「敵佔區」,眼見了異族人的殘暴,漢民的痛苦生活,其幼小的心裡埋下了對金人仇恨的種子。

23歲那年,辛棄疾率眾起義,之後參加了耿京的起義軍。耿京派辛棄疾南下,與朝庭聯繫,共同抗金。在辛棄疾離開的這段時間,義軍中起了變故,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殺害,張安國投敵。辛棄疾聽聞這個消息,極度憤怒,只率領了五十餘騎人馬殺入金營,生擒了張安國,將他帶回南宋朝庭問斬。辛棄疾此舉英勇無匹,舉國震動。

雖然辛棄疾一心報國,意欲收復失地,但是南宋朝庭積弱,高宗對他有所猜忌,而孝宗雖然主戰,但也不曾重用辛棄疾,正當壯年的他罷官,在帶湖(江西上饒)、瓢泉(江西韶山)一帶閒居。心中的理想與眼前的現實差距巨大,致使辛棄疾的一腔憤懣無法排遣,借詞令一抒胸臆。

今天我們一起品讀的一首小令,即是其在閒居時的一首佳作。

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宋 辛棄疾繞床飢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裡江山。

博山:在江西,以形似博山爐(香爐)而得名。

王氏庵:王姓人氏的草房。

本詞開篇,詩人從眼前的實景寫起——飢餓的老鼠在床邊跑來跑去,想要覓得一點食物。夜深人靜,晝伏夜出的蝙蝠出巢翻飛。這是詩人眼中看到之物。耳中聽聞的又是什麼呢?只聽得屋外自松林深處吹來的冷風攜著急雨呼嘯而至,殘破的窗紙在風中瑟瑟作響,仿佛在低聲傾訴……

上片四句,句句寫實,詩人寥寥數語,就將悽冷的雨夜、破敗的環境清晰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請點擊輸入圖

下片筆鋒一轉,由實定變為虛寫。「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塞北、江南,概括了詩人青少年時在北方與金人抗衡的戎馬生涯,以及之後南歸,在南宋朝廷做官的經歷。罷官歸來,已是滿頭華發,容顏蒼老了。

下片此聯,雖然短短12個字,但是筆力千鈞,其中況味無限,既有對當年馬上仗劍、吹角抗金、壯懷激烈的懷念;又有南歸後孜孜以求,力主北伐,嘔心瀝血獻計獻策的拳拳之心;更有被冷落罷官後的灰心失望,憤懣不平。抱負尚未施展,已是人到暮年,正應了陸遊的一句詞「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閒。」(鷓鴣天)

本詞結末兩句:「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裡江山。」詩人又從回憶、感慨回到現實中來:如今只是一床布被,一所破屋,正值秋夜悽涼,片時舊夢醒來,眼前、心中俱是大宋的廣闊疆域,南北萬裡江山。

後人評稼軒詞,稱其最愛用各種典故,以之為垢病,但是本首詞,卻一改其「掉書袋」的特點,全篇並無一個典故,上片的環境描寫儘是白描,將眼前物、耳中聲,都呈現給讀者。

從情感上來講,環境的破敗、處境的悽涼正與曾經的金戈鐵馬、馳騁疆場形成鮮明對比。

最後一句,更是彰顯了詩人的大格局,襯託了稼軒的愛國之情——無論眼下是如何的逼仄,其內心依舊是心繫祖國的統一大業,自身所遭受的不平絲毫不影響其對國土的熱愛,至死不渝的報國之心表露無遺。因此,眼前的一方破屋與胸中的萬裡江山又形成鮮明對比。

從結構上來說,本首小令有實筆,有虛筆,筆筆含情,詞已盡,意不絕。

從音律上來看,本首小令上片全押仄韻,每一句的末尾一字都是上聲。上聲「歷而舉」,節奏急促,再加上上片是參差不等的四、五、七、六句式,更凸顯了詞意的跌宕激越。下片改用了平聲韻,平聲「哀而安」,句式上也是平整的六字句,情感漸趨平緩,詩人將雄奇憂憤的心緒舒緩而幽怨地表達了出來,果真是「於豪邁中見精緻」。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說:「幼安之佳處,在有性情,有境界。」謝章鋌說:「讀辛棄疾詞,知詞中有人,詞中有品。」

辛棄疾不愧為南宋最傑出的愛國詞人,本首小令,可窺見一斑。

相關焦點

  • 辛棄疾最大氣磅礴的一首詞,其中10個字千古名句,詞中之龍有氣魄
    宋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座高峰,主要分為豪放、婉約兩派,其中豪放一派又以蘇軾、辛棄疾為最。蘇辛的詞作中從不乏慷慨激昂之語,蘇軾的「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辛棄疾的「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哪怕是歷經千年讀者依舊能夠透過時間的脈絡感受到他們的沖天豪氣。
  • 辛棄疾最大度的一首詞,詞中10字被譽為千古絕調!全宋詞僅有一首
    然而,這些詩詞雖然氣勢恢宏,但似乎與「詞中之龍」的辛棄疾相比還是差一點火候的。為何這樣說呢?辛棄疾有一句詞名曰《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其中的一句「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只有10個字,卻被後世譽為千古絕調!
  • 辛棄疾寫下戒酒詞,不久反悔,又寫下一首破戒詞,成為千古笑談
    唐宋時期,國家處於經濟比較繁榮的時期,因此文化領域有了巨大的發展,比如詩詞文化,便是在這段歲月中發展到了歷史巔峰的,並因此而湧現出了不少的優秀人物,比如辛棄疾便是其中之一。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為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是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 辛棄疾寫的一首很慷慨的詞,句句熱血,寫盡人世蒼涼!
    辛棄疾寫的一首很慷慨的詞,句句熱血,寫盡人世蒼涼! 文|落筆映惆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眼中,提高修養的方式,是讀書寫字。很多人也知道只有認真寫過一首詩,一段話才能真正愛上文字。今天我們主要來了解下辛棄疾,他是中國文學史上詞詩柔和的能人,可以以景喻情,以物喻志。讀他的詩,你可以體會到淡淡的哀涼,也會有感情細膩的一面,雖說他在詞上成就獨樹一幟,在其他方面也很厲害。從宋史了解到,他作為抗金名將,常常因不滿寫下憤慨,罵盡官場人員的心。
  • 辛棄疾寫的很苦悶的一首詞,句句惆悵,道盡一生之苦!
    辛棄疾寫的很苦悶的一首詞,句句惆悵,道盡一生之苦! 文|笙離歌人對南宋時期的愛國詞人留下的名篇,我的記憶裡印象最多的也就是辛棄疾,蘇軾等人。他們的詩詞在後人的眼光裡頗有情懷,而像李清照前後期詞心境的變化,讓更多人意識到情字給人帶來的傷痛和悲情。但宋詞裡有婉約和豪放之分,按照喜歡詩的朋友們的概念來說,我今日主要想談下辛棄疾這位報國無門,壯志未酬的詞人所寫的一首詞。
  • 最能體現辛棄疾偉大的一首詞
    辛棄疾是一位文學家!也是一位抗金將領!具有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懷!這種思想貫穿他一生!幾乎烙印在他的每一首作品中。最能體現他這種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操的是哪一首作品呢?這是辛棄疾失意之時所做的一首小令,字句質樸,沒有豪言壯語,沒有華麗辭藻,沒有引經據典,但卻深刻地表達了作者的愛國主義情懷!這首詞寫作者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獨自一人借宿在一個破房子裡。地上飢鼠,空中蝙蝠,何等落魄悽涼!屋漏偏遇連夜雨!風打破窗嗚咽自語,何等狼狽慘澹!
  • 辛棄疾喝醉酒,和松樹對話,寫了一首詞,讀完令人捧腹
    而且還以此寫下了詞一首:《西江月·遣興》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而詞的下片,回憶起了自己前一天晚上的事,喝醉酒了之後,倒在一棵松樹旁。但一開口說的卻是,問松樹自己醉得如何,還懷疑松樹要前來扶自己起身,便立馬一推,大聲嚷嚷一句:「去你的」。在這其中,辛棄疾想要表達的又是什麼?
  • 辛棄疾可能是「近視眼」?一首小詞,透露了一切
    作為一個念念不忘收復北方失地的名將,辛棄疾一生過得並不順利,長期賦閒在後方。於是,寫下了大量著名的、悱惻動人的詞作。辛棄疾被後人稱之為「詞中之龍」,他的悱惻動人,和婉約派是完全兩回事。
  • 辛棄疾很冷門的一首詞,第一句就驚豔絕倫,想咬一口!
    這樣一個慷慨激越的詞調,自然最受豪放派詞人青睞。詞中之龍辛棄疾一生六百餘首詞作,就有近四十首《滿江紅》。其中不乏名篇佳句,如《滿江紅·中秋》、《滿江紅·暮春》、《滿江紅·贛州席上呈陳季陵太守》等等。今天狗子就像大家介紹一首辛棄疾的《滿江紅》,這首詞開頭四個字就驚豔無比,連詞壇評論家都讚嘆「太過出色」!滿江紅南宋·辛棄疾點火櫻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見龍孫穿破,紫苔蒼壁。
  • 五味雜陳:藥物只有五種味道嗎
    □ 首席記者 劉永生    食有五味,藥亦有五味  五味,指甜、酸、苦、辣、鹹五種味道,泛指各種味道。五味雜陳,指各種味道混雜在一起,形容感受複雜而說不清楚,如:老人們回憶起過去的日子,五味雜陳,百感交集。
  • 辛棄疾這一首寫愁的詞,當真與眾不同,令人不忍卒讀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這又是一首辛棄疾閒居帶湖時所作的詞。辛棄疾在閒居帶湖時,作了很多首詞,有遊覽之作,也有田園風光;有家國愁懷,亦有滿腔悲憤。這首詞無疑是後者,他眼看國事難為,一腔愁懷無處發洩,於是在博山道中寫下了這一首千古傳誦的佳作。你看他寫的這樣悽婉,這樣直白,但仔細品來,感人之處,卻撥動人的心弦。上闕寫少年時的愁。
  • 辛棄疾「最狂」的一首詞,信手拈來十分霸氣,讀了就知道有多牛
    在宋詞中,還出現了像蘇軾、辛棄疾這樣的代表人物。蘇軾和辛棄疾都是豪放派的詩人,但是由於生活時代的不同,他們的詞作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辛棄疾「最狂」的一首詞。古往今來,豪邁的詩句有不少: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
  • 辛棄疾很清新的一首詞,開篇20字童趣盎然,短短4句流傳1000多年
    為人,最重要的還是真實,真實的面對自己內心,無論其中埋藏了多少不忍回首的心酸往事。【臨其詩境】今天要欣賞的詞,是辛棄疾在閒居期間寫下的一首佳作,這一首詞中,絕少對現狀的抱怨和憤懣,字裡行間都是對山水的喜愛和恬然自安的心態。
  • 辛棄疾閒來無事,模仿李清照,寫了一首婉約詞,描寫閒暇時光
    畢竟辛棄疾來到南宋之時,李清照早已經時成名依舊的詞壇大家,喜歡李清照,模仿李清照的人更是不計其數。至於辛棄疾也不過是其中一人罷了,二人雖然同在臨安生活過,但是從未相見過一次,這也是歷史的遺憾吧。因而辛棄疾在年少之時定然已經了解到了李清照的詞;而等到辛棄疾來到南宋之後,對於李清照的仰慕更加強烈。這其中更多的是對於這位詞中皇后的尊敬,此時的辛棄疾堪堪二十來歲,正是年輕氣盛之時。
  • 辛棄疾拼湊了一首詞,全詞僅僅只有五句,句句都是他抄襲別人的
    辛棄疾是南宋一代詞宗,說他是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也不為過。但是他曾經寫過一首詞,全文抄襲屈原、宋玉、杜牧、蘇軾、李嶠等人的成句,沒有一個字是自己原創。這件事對於如今有」抄襲過敏症」的網友們來說,是一個比較稀奇的事件。
  • 辛棄疾搬家不成,心生感慨,寫了一首詞,充滿了自嘲和無奈
    像辛棄疾,他的一生生活得比較坎坷,自己一生都在追尋的目標也沒有完成。但是他還是能夠在朝廷做官,想必他的生活雖然不如意,但一定不會為吃穿發愁。辛棄疾寫過一首詞《水調歌頭·我亦卜居者》,這首詞中都是辛棄疾表達自己家徒四壁的情況。
  • 辛棄疾一生最「絕」的一首詞:寫盡天下滄桑,王國維讚不絕口!
    辛棄疾一生最「絕」的一首詞:寫盡天下滄桑,王國維讚不絕口!「平生塞外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裡江山。」他是慷慨悲壯的英雄,也是情感熾熱的詞人,他空有殺賊本領,報國豪情,卻一生寂寞。「文能橫槊賦詩,武能上馬斬賊」的辛棄疾,一生寫過多少「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豪邁詞篇,更是不乏「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的委婉。但我今天想寫的,是稼軒先生另外一首充滿悲壯雄心的佳作——《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 辛棄疾最孤寂的一首詞,孤寂的讓人心疼,最後一句已成經典
    辛棄疾就像南宋時期出現的一匹「戰狼」,他年少成名,之後一直不被重視,費盡心血向當時的朝廷提出的抗金政策,也一直不被採納。自己滿懷壯志而老大無成,心中悲憤無法抒發。、一首《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創作出來的。
  • 新人亮相五味雜陳:塞申斯希爾激動 麥基迷茫
    新人亮相五味雜陳:塞申斯希爾激動 麥基迷茫
  • 辛棄疾可愛的一面,喝醉酒後,寫了一首「冷門」詞,風趣幽默
    而我們一直視為不苟言笑的辛棄疾,甚至也曾酒醉題詩,頗有趣味。讓我們看到了這一心繫國家的愛國詞人可愛有趣的另一面。既然是文人墨客的日常喜愛,辛棄疾也是好酒之人,本是鐵骨錚錚的抗金將領,也曾作得這麼一首《西江月.遣興》將他的醉後憨態栩栩如生地描繪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