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鯴,又稱塘角魚、鬍子鯰。國內常見兩個品種,本地塘鯴(鬍子鯰),埃及塘鯴(革鬍子鯰、埃及鬍子鯰)。本地塘鯴,即鬍子鯰,角角魚、角角丁、又名土塘鯴。體色發黃,多為野生,個體較小,最大一般500g。埃及塘鯴,即革鬍子鯰,又名埃及塘鯴。體色發黑,個體很大,一般可達數十千克。原產於非洲尼羅河水系的埃及塘鯴,我國1981年從埃及引進,因幾乎沒有天敵,在我國快速繁衍,對本地魚類物種易造成毀滅性打擊。
埃及塘鯴貪食易長,500克左右的幼魚便大量吞食鯽魚、鯉魚等。適宜生活在水溫20~25℃水域。普遍的體上沒有鱗,身體表面多黏液,有扁平的頭和大口,上下頜有四根鬍鬚,利用此須能辨別出味道。埃及塘鯴不挑水質,不挑食物,就算在在汙泥也能生存,靠吃垃圾也能生存,生長速度又快。
埃及塘鯴化糞池裡照樣生存繁衍
在廣西岑溪市廣南大道的一個繁華地段有一幢神秘樓房,由於屢次傳出"鬧鬼"傳聞,10年間數度易手,價格從1996年的20多萬元狂跌至5萬元也無人問津。但偏偏有兩個農民工天不怕地不怕,鬥膽買下。後來,"鬧鬼"玄機被這不信邪的兄弟倆揭開,讓以前的房主後悔不迭。
陳氏兄弟買下樓房入住後,雖不信邪,但還是有點心虛。而當他們親耳聽到房間裡傳出一聲聲異響時,也難免心頭一顫。好強的兄弟倆分辨著聲音的來源,下決心捉住房中的"鬼",可幾天過去了,仍舊沒有什麼起色。第四天凌晨時分,房子裡再次傳出怪聲,當兩人將耳朵貼在連接化糞池的排汙管上仔細地聽時,憑著在老家養魚的經驗,他們終於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天亮後,兄弟倆動手把浴缸砸了,然後掏化糞池,一雄一雌兩條各有5公斤多重的塘角魚浮出頭來,還有五六條半公斤左右的"子女",這就是房子中怪聲的來源,也就是所謂的"鬼"。
專家指出,塘角魚又稱革鬍子鯰魚,生命力強,在5℃下能生存。只要有水潤澤的地方,無論地下還是地上都能存活,還能隨水流進入包括化糞池在內的池坑生存。塘角魚力氣大,能將近10公斤重的蓋子衝開後逃走。那幢"鬧鬼"樓房的前幾任房主均沒有用水泥將化糞池封嚴,為塘角魚生存創造了條件。塘角魚晚上活動,白天基本不動。晚上塘角魚遊動、翻動的聲音從排汙管傳上來,如果聽到有人走動的聲音,它又靜止了。這就是"鬼"和人捉迷藏的原因。
在我國很多地區,野生的本地塘鯴十分稀少,很多人想吃都買不到,可是埃及塘鯴卻泛濫成災,人們使出各種法子也難將他們趕出魚塘,對當地魚類造成威脅。塘鯴魚喜食腐、髒汙,已經很多人認為,塘鯴魚肉質腥臭不好吃。
對於外來物種我們的態度一直都是比較平和的,比如像小龍蝦,雖然出生在臭水溝,因為食用價值被人推崇,所以也一直是受著貴賓的待遇,但也有像是非洲大蝸牛一樣,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份,在了解到埃及塘鯴的飲食環境後,難怪無人敢吃,這就是埃及塘鯴現如今在我國的境遇。
喜歡的朋友記得關注下2020年好運連連必發大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