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又一家「四川系」民辦高等教育集團希望教育擬赴港IPO,赴港上市湧現一個新的熱潮。最近有一波民辦教育集團赴港上市,例如K12民辦學校天立教育、博駿教育等,此前還有已經赴港上市的成實外教育、新華文軒也在四川生根發芽。
開學季剛剛告一段落,那對於民辦學校而言,各家的學費又如何體現呢?民促法之下,營利性民辦學校和非營利民辦學校又會有哪些變化呢?
一、港股民辦學校學費概覽
· 學年學費
· 學費收入
· 學生人數
1、天立教育
天立教育是位於中國西部地區的一家民辦教育服務提供商,主要為K-12學生及學前班兒童提供培訓服務,其校網由遍布中國八個城市的12所K-12學校、11所培訓學校以及四間早教中心組成。在今年2月13日,天立教育向香港交易所遞交了招股書。
在最近一學年,幼兒園的收費達到90000元/人/年,主要是因為天立教育在2017年11月收購成都市武侯區凱星幼兒園,收取較昂貴學費。
招股書稱,截至2015年及2016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16年及2017年9月30日止九個月,分別產生收益人民幣2.18億元、人民幣3.26億元、人民幣2.01億元及人民幣2.96億元;學費及寄宿費分別佔收益總額約81.9%、81.0%、80.6%及80.0%;來自校園餐廳營運的收益分別佔收益總額約18.0%、18.7%、18.9%及19.5%。
2、博駿教育
博駿教育則是從學前教育拓展至民辦初中教育行業,目前博駿教育在四川成都成立並營運1所初中暨高中、2所初中、6所幼兒園。
招股書顯示,博駿教育2015年財年營收為1.03億元,2016年財年營收1.35億元,2017年財年(截止2017 年8 月31 日)營收1.81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32.5%。持續經營業務溢利由 2015 年8 月31日止的2060萬元增至2017 年8 月31日的3505萬元,複合年增長率為30.4%。截至2017 年8 月31日,經調整純利由截至2015 年的1478 萬元增至3786萬元,複合年增長率為60.1%。2017財年的收益為1.81億元,淨利潤3786萬元。
3、宇華教育
宇華教育是一家民辦教育供貨商,曾依託公立學校北京大學附屬中學及河南理工大學建設學校。2001年,宇華教育成立第一所學校「鄭州市宇華實驗學校」, 2016年將所有學校的品牌統一為「宇華」。2016年9月,宇華教育於港股上市。目前在河南省設立了包括幼兒園、K12及大學教育階段的26所民辦學校。
2015年、2016年、2017年,宇華教育的收入分別為6.98億元、7.81億元、8.46億元,毛利分別為3.18億元、4.06億元、4.36億元。
4、睿見教育
睿見教育集團始建於2002年10月,是中國華南地區最大的經營私立小學及中學的民辦教育集團。截至2017年9月1日,睿見教育經營7所高端民辦學校,(5所位於廣東、1所位於遼寧、1所位於山東),均為提供學生宿舍的寄宿制學校。
睿見教育的學費不是以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為劃分,而是以國際課程和中國教育課程為劃分。
睿見教育2017財年總營收9.79億元,同比增長39.7%。毛利為4.5億元,同比增36.2%。
5、楓葉教育
楓葉教育成立於1995年,總部位於遼寧省大連市。通過結合中西方教育理念,於中國及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的16座城市(即大連、武漢、天津、重慶、鎮江、洛陽、鄂爾多斯、上海、平頂山、義烏、荊州、平湖、西安、淮安、海口及甘露市)提供K-12教育,主要面向中產階層家庭且有意進入海外大學學習的中國學生,且大多數學校位於二、三線城市(一線城市上海除外)。
2017財年,楓葉教育收入10.83億元,同比增長30.5%;淨利4.14億元,同比增長34.5%。
6、成實外教育
成實外教育是中國西南地區專注於K12民辦教育服務的供應商,於2016年1月15日在香港上市,截至2017年12月31日,成實外教育共開設21所學校,包括7所高中,6所初中,5所小學,2所幼兒園及1所大學,例如成都外國語學校、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等學校,均位於四川省。
2017財年,成實外教育收入9.53億元,同比增長15.2%;毛利4.54億元,同比增長16.1%。
鯨觀察
· 老牌民辦學校學費更高?
鯨媒體對比了6家港股(擬赴港IPO)民辦學校,從成立時間來看,楓葉教育集團成立最早,也是這6家公司中開辦民辦學校最多的一位,楓葉教育於1995年在大連開辦了第一家國際學校,發展至今,楓葉教育已經在中國和加拿大的16個城市開辦了73所學校(中國71所,加拿大2所),包括12所高中、20所初中、20所小學、18所幼兒園和3所外籍學院子女學校。
博駿教育則主要面向四川省內學生,在成都成立並營運1所初中暨高中,2所初中,6所幼兒園,共9所民辦學校。
通過對比學費、學生/教師人數以及營收情況,鯨媒體發現,6家公司的學費收入為主要營收來源,住宿費其次,且學費通常在開學前繳付作為遞延收入。
其中,已經上市的宇華教育收取的學費起點在這6家中處於低位,幼兒園、小學、中學的學費起點在2萬以下。學費最貴的應該為楓葉教育,根據楓葉教育2017年財報顯示,楓葉教育每名學生的平均學費為38600元/學年,而2016年這一數據為39200元,對比2016年每生平均學費有所下降。大多數民辦學校的學費水平在20000元/學年上下。
不過,宇華教育的學生人數及教師數量對比其他5家處於領先地位,根據宇華教育2017年財報顯示,截至2017年11月15日,宇華教育擁有學生總數為53308人,教師總數2637名。宇華教育基於河南省設立了包括幼兒園、K12及大學教育階段的26所民辦學校,姑且取平均值計算,每所學校學生人數為2050人、教師人數為101人。
對於公立校而言,民辦學校的學費超出一般家庭的教育支出能力。以教育人口大省四川為例,2017年06月,四川省會成都市教育局、發改委、財政局聯合印發成都市公辦中小學校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通知顯示,義務教育階段住宿費除指定區範圍內,其餘區(市)縣免收;高中階段報名考試費由市、區(市)縣教育考試機構向初三年級畢業、自願參加高中階段教育升學考試的學生收取,收取標準為每生60元。
普通高中階段,學費根據學校類別收費,省級及省級以上示範高中460元/生·期,市級示範高中340元/生·期,一般高中280元/生·期,農村高中200元/生·期。
那麼家長選擇讓孩子入讀價格昂貴的民辦學校,是因為其課程質量和師資水平都較高嗎?
在天立教育招股書以及睿見教育的財報中,鯨媒體發現,天立教育為初中及高中生提供多元化的課程,選修課包括音體美、創意思維及技術創新、外語等等。而睿見教育提供一系列校本選修課程,包括體育、藝術、音樂及中國文化課程等等。
另外,從招股書中,鯨媒體發現,天立教育「2015年-2017年,高中畢業班畢業生參與有關學校所在地相關城市舉行的高考, 分別約88.2% 、95.2% 及95.6% 獲中國大學錄取,分別約51.4% 、62.9% 及71.6% 獲中國一本大學錄取。」此外,在全國性的學術比賽中,有多位初中生獲得二等獎及三等獎,小學生在美術、語文能力及科學創新比賽方面獲得多個獎項,在國家、省及市級獲獎數目分別超過490項、350項、380項。
睿見教育在其2017年財報中指出,2016/2017學年,超過90%的高中畢業生被中國大學錄取,超過20%的高中畢業生被廣東省一本錄取,2017年高考有10名高中畢業生分別被北大和清華錄取。也許,民辦學校在高考中的升學優勢是家長的重點關注點。
·二線城市成長空間大?
縱觀這六家赴港上市/已上市的機構,主要來自於中國的新一二線城市,例如四川成都、廣東東莞、河南鄭州等。
在這六家當中有3家均來自於四川成都。鯨媒體曾分析過,有不少民辦培訓機構都來自與四川成都。四川成都就已經納入成長型城市的隊列,其消費習慣比較超前,整體而言的商業發展要比二線城市快很多,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吸引很多人回國創業。這種開放的環境也為四川的民辦教育塑造了很好的培育沃土。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中國民辦基礎教育總學生人數,由2012年約3140萬人增至2016年約4010萬人,複合年增長率為6.2%。四川省人口龐大,2016年四川省總入學人數約為208.4萬人,民辦基礎教育的滲透率為17.4%。成都是四川省最重要的經濟、政治及文化中心,2016年佔全省總人口19.3%。成都是四川省民辦基礎教育市場的龍頭城市,總學生人數約為57.8萬人,滲透率為28.8%。
除了四川之外,像東莞、鄭州等二線城市也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在廣東,廣州、深圳等教育環境競爭激烈,而東莞作為邊緣城市也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舀出一杯羹。鄭州作為高考大省的河南的省會城市,也隱藏了不小的力量。
不過,另有觀點認為「睿見教育、宇華教育以及成實外辦學地區分在集中在華南、河南和四川,區域龍頭雖然成型,但跨省擴張仍處在起步階段。」
·民促法之下,營利性民辦學校收費實行市場調節價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中國的高端民辦學校的定義包括該等每年收取學費高於運營所屬省份學生人均公共教育財政預算的民辦學校。此類學校透過收取較非高端民辦學校更高的學費向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更先進的教育設施及更令人滿意的環境。
民促法修法下,地方擁有諸多自主權。比如在學費的制定上,營利性民辦學校的收費標準,由學校自主決定。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同時,非營利性學校的補償方案和獎勵方案,營利性學校財務清算、財產權屬、相關稅費的繳納等具體辦法也由地方來定。
修法也明確規定「不得舉辦義務教育階段的營利性民辦學校」。從這一方面來說,只要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學校都會受前述禁止性規定的限制,不屬於民辦教育範疇國際幼教機構則將受益。
業內人士告訴鯨媒體,對於外籍子女國際學校,例如北京德威英國國際學校招收非中國國籍學生的學校可以是營利性的,民辦國際化學校、公立國際班這類學校將不再可能是營利性的,而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性質的國際學校也要根據其招收學生的學籍來決定是否可以舉辦營利性質的學校。
屬於國際學校的楓葉教育在招股書中稱,新法實施後,楓葉高中和幼兒園在招生、學費以及課程設置方面的自主權依法加大,楓葉模式和體系優勢將更加凸顯,影響力提升,對應的學費設定靈活性將增大。
不過有觀點認為,2016年11月上旬楓葉教育股價持續下跌是受民促法的影響,當時正是《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的決定》審議通過期間,新規定實施後,楓葉教育等民辦教育集團的部分利潤會面臨挑戰。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有的公司把辦學收益作為上市的資產,這個對公司而言是有影響的,且這部分的辦學收益不會作為公司的經營性收入來體現,也不會跟股東分紅。同時,非營利民辦學校照樣可以高收費、高薪、盈利,只是舉辦者不得取得辦學收益,學校的辦學結餘全部用於辦學。
據了解,營利性民辦學校收費實行市場調節價,具體收費標準由民辦學校自主確定。雖然營利性民辦學校收費實行市場調節價,由學校自主確定,但政府依然會加強對民辦學校收費行為的監管。
有業內人士指出預計政府會出臺更多針對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的政策和財務支持,營利性民辦學校的競爭力將持續被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