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脫貧攻堅】西烏蘭不浪村第一書記劉嘉琳:脫貧有法子,致富有...

2020-12-20 澎湃新聞

走進呼和浩特市武川縣西烏蘭不浪村,村民們正在「黨建文化紅牆」前駐足,瀏覽張貼在牆上的政策法規、村規民約。「現在有了這面牆,村裡的大事小情、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都能看到,很方便,還得感謝劉書記。」

村民提及的劉書記,是由呼和浩特市城發供熱公司派駐到西烏蘭不浪村的第一書記劉嘉琳。自2018年12月來到村裡,一年多的時間裡,劉嘉琳始終緊抓黨建促脫貧、緊盯產業謀發展,帶領西烏蘭不浪村百姓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闊步前進。

抓黨建,為黨員幹部搭建「扶貧舞臺」

作為武川縣境內最大的行政村,西烏蘭不浪村共有常住人口1898戶4375人,黨員121人。「剛來的時候,村裡有貧困群眾156戶330人,其中有部分是因病致貧、沒有收入來源的孤寡老人,還有一部分是無勞動能力者,貧困人口多,脫貧攻堅任務重、壓力大;而且村黨組織建設相對滯後,村集體經濟發展緩慢,缺少能夠帶動脫貧的支柱型產業。」提起剛到村裡的時的場景,劉嘉琳頗為感慨。

「那時候,我就想著先從黨建工作抓起,給村裡的黨員幹部搭建『舞臺』,讓大家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村裡的扶貧工作出謀劃策,建強黨建促脫貧!」駐村之後,劉嘉琳就開始著手規範「三會一課」,加強村黨支部理論學習,組織黨員們相互交流心得,探討加強村黨組織建設和推進扶貧工作的好法子、新路子、金點子。

「村裡有一些德高望重的老黨員,他們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與經驗,對村情和村史十分熟悉,充分發揮好這些老黨員的作用,對於加強村黨組織建設,推動村裡各項事業發展都很有幫助!」帶著這樣的想法,劉嘉琳不時去看望和拜訪村裡的老黨員們,噓寒問暖的同時傾聽他們的建議,引導老黨員們繼續為村裡的建設發光發熱。

一年多來,在劉嘉琳帶領下,村裡的黨員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一戶一戶摸排貧困戶情況、一遍一遍討論分析致貧原因和幫扶辦法,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讓一項又一項的扶貧政策、一個又一個的扶貧金點子落地落實……

抓脫貧 讓困難群眾有了「多重保障」

西烏蘭不浪村的貧困戶韓金玲一家是因病致貧,加上家裡還有一個正在上大學的孩子,高昂的醫藥費和孩子的學費、生活費讓這個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變得更加艱難。「面對這種情況,如果只是單方面考慮到健康扶貧和教育扶貧,就成了草草了事,還可能出現返貧狀況,要從多方考慮,還要融入就業上的幫扶,讓貧困戶有穩定脫貧的能力。」了解了韓金玲一家的情況後,劉嘉琳這樣和村裡的扶貧工作隊員們說道。此後,韓金玲不僅享受到了醫藥費報銷和孩子學費的補貼,還被安排在村裡的公益性崗位就業,成了村裡的保潔員,每年可以增加3600元的收入。

「多虧了劉書記,現在我家的日子逐漸好起來了,真的很感謝劉書記和扶貧工作隊的同志們。」每次提到劉嘉琳,韓金玲總是止不住的感激與誇讚。

「扶貧不是扶一陣子,更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真正的精準扶貧,應該是全方位的落實幫扶舉措,讓困難群眾在脫貧方面有『多重保障』,從而激發他們的內生動力,實現真正的穩定脫貧。」在這樣的想法下,劉嘉琳還積極推動了西烏蘭不浪村成立扶貧車間。

2019年11月,投資10萬元的扶貧車間正式落成,以「企業+扶貧車間+貧困戶」的模式,吸納20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在車間就業,主要生產當地市場所需的編織袋。「我們小兩口在村裡的扶貧車間打工,車間工作不累,每個月可以增收1600元,還學會了一項技能。」在扶貧車間工作的貧困戶王后小說道。

貧困戶王后小愛人呂召弟正在扶貧車間務工

「讓貧困戶安心生產,不僅是要在生產過程中予以幫扶,還要努力幫他們找銷路,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給他們更多保障。」駐村之後,劉嘉琳還結合「百企聯百村」「消費扶貧」等,主動引進企業幫扶,想方設法幫助村民們打開農產品銷路,累計幫助貧困戶銷售莜麵、白面、蕎面、土豆等特色農產品兩萬五千多斤。

抓產業 讓鄉村振興有了持久動力

「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是重點,壯大村集體經濟是重要的抓手。」駐村之初,在一次村委會與駐村工作隊的「碰頭會」上,劉嘉琳這樣說道。

為壯大村集體經濟,村委會和駐村工作隊與鎮政府幾經調研考察,在充分討論之後,結合西烏蘭不浪村村情,決定啟用2018年扶貧項目庫內的備選項目——「光伏發電項目」作為村裡的重點扶貧產業。2019年8月,西烏蘭不浪村光伏發電項目與呼和浩特市供電局武川分局併網接線,當年就實現收益1.3萬元。

「光伏板就安置於村委會和幸福園房頂上,光伏發電產生的收益會轉化為貨幣,對群裡的困難群眾進行分紅補貼,主要受益對象貧困戶中的孤寡老人、無勞動能力者或罹患重大疾病、享受生產獎補的人員。」

幸福園屋頂安裝的光伏吸熱板

劉嘉琳在幸福園屋頂查看吸熱板是否會影響村民房屋安全

除了引進光伏發電項目,劉嘉琳還十分注重挖掘當地的優勢,發展特色產業。

「西烏蘭不浪村的自然環境為黃芪種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環境,但僅僅是種植黃芪,附加值不高,對村民致富的帶動效果不夠強。」為了讓黃芪變成村民的「搖錢樹」,劉嘉琳與當地有特色農產品經營經驗的華豐種植合作社協商,利用上級撥付「壯大村集體經濟」專項扶貧資金,與合作社合作擴大村裡的黃芪產業,由以前單一的黃芪種植,發展到集種植、加工、包裝、銷售於一體的模式,延長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經過前期一系列的準備工作,我們把已經到位的112.5萬元資金全部用於廠房建設和設備購買,預計2020年秋天就可以正式投產運營,到時候除了經營收入,還能提供一些就業崗位,將貧困群眾納入到產業鏈中,享受產業扶貧帶來的成果。」劉嘉琳信心滿滿的說。

劉嘉琳考察黃芪種植

劉嘉琳到廠房了解加工生產流水線

「我是帶著使命來的,必然要竭盡全力讓老百姓遠離貧困,增加收入,讓大家的腰杆子挺起來,錢袋子鼓起來!」劉嘉琳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駐村一年多的時間裡,一項又一項的幫扶舉措落地見效,讓西烏蘭不浪村的村民得到了切實的實惠。截止2019年末,西烏蘭不浪村貧困群眾156戶330人已全部脫貧,並在劉嘉琳的帶領下繼續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闊步前進著。

來源:呼和浩特脫貧攻堅

原標題:《【助力脫貧攻堅】西烏蘭不浪村第一書記劉嘉琳:脫貧有法子,致富有路子》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父女第一書記接力脫貧攻堅
    原晉城市陵川縣臺北村第一書記郭建平為脫貧攻堅殫精竭慮,倒在扶貧路上;他的女兒郭子涵毅然放棄考研,繼任臺北村第一書記,繼續在脫貧攻堅路上奮進。請聽報導《父女第一書記接力脫貧攻堅》。一場大雪過後,記者陪同郭子涵前往臺北村入戶調查。腳下的這條公路,就是郭子涵父親郭建平生前修建的。
  • 友好區委書記印巖督導檢查脫貧攻堅工作
    友好區委書記印巖督導檢查脫貧攻堅工作 發布日期:2020.12.10 來源: 友好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12月9日,友好區委書記印巖先後深入到友好區曙光村和青山村督導檢查脫貧攻堅工作,印巖強調,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
  • 黨建引領 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
    為了進一步深化黨建引領脫貧攻堅長效機制,擴大黨建聯盟結對共建成果,於9月24-25日在濱海縣開展省委省級機關工委聯合省人社廳、省政府扶貧辦「助農先鋒行」—省級機關黨組織與濱海縣省定經濟薄弱村黨組織結對共建活動,以黨建引領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 洛南發揮人才作用支持脫貧攻堅
    近年來,洛南縣堅持人才向脫貧攻堅一線傾斜、力量向脫貧攻堅一線匯聚,引導優秀人才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激發各類人才發揮聰明才智,形成人才合力,助力脫貧攻堅。縣上堅持把脫貧攻堅一線作為鍛鍊、培養、選拔幹部人才的主陣地,充分發揮黨政人才懂黨建、專技人才會政策熟經濟等特點,集聚脫貧一線「攻堅隊」。
  • 【脫貧答卷】全面奪取脫貧攻堅戰略勝利,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玉泉區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玉泉區,258平方公裡的美麗土地,玉泉區兒女脫貧攻堅奔小康的步伐威武雄壯。在這場不落一人的脫貧攻堅大決戰中,玉泉區緊緊圍繞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深入開展脫貧攻堅十項「清零達標」專項行動,創新推行產業幫扶、大病扶貧愛心等扶貧模式,集中攻克教育扶貧、醫療保障、住房安全、飲水安全等重點難點,加快補齊民生領域短板。
  • 補充致富短板,助力脫貧攻堅——威寧民族中學攜手北京城建亞泰建設...
    為充分響應黨和國家"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政策的號召,積極承擔國有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和奉獻愛心,2020年4月18日、19日威寧民族中學攜手北京城建亞泰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到威寧縣龍場鎮元坪村、樹合社區、克溝村開展"補充致富短板、助力脫貧攻堅捐贈活動",參加本次捐贈活動的領導有北京城建亞泰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張亮、會計王嘉浩,威寧民族中學黨委書記祿忠平、校長高躍國、副校長穆康明、副校長袁勇和各村兩委班子
  • 2020,致敬青春,感謝有你——脫貧攻堅篇
    年讓我們一起回憶2020年全區共青團脫貧攻堅工作的這一年1 月包頭市達茂旗團委攜手達茂旗蒙醫院青年組成志願服務隊,在查幹哈達蘇木開展「健康鄉村我行動」助力脫貧攻堅志願服務活動。通遼科左中旗舉辦「短視頻+直播」青年電商創業培訓,投身脫貧攻堅。
  • 大新縣發展青梅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側記
    ——大新縣發展青梅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側記  □ 本報記者 陳文聖 通訊員 黃梅花    種下一棵青梅,你可能會覺得毫不起眼。  雷洪向,1994年參軍入伍,2007年退役轉業到大新縣工作,2016年3月,被派駐大新縣欖圩鄉最邊遠的武姜村擔任第一書記。  多年的軍旅生活,練就了雷洪向雷厲風行、果斷敢幹的辦事風格——  駐村到崗的第一天,他就立馬走村入戶,了解村情民意。經過多次實地調研,發現武姜村適合種植青梅,且該村有多年種植青梅的歷史,他就當機立斷引導群眾發展青梅產業。
  • 為脫貧「造血」 讓致富「生根」——山西發展藥茶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太原11月19日電題:為脫貧「造血」 讓致富「生根」——山西發展藥茶產業助力脫貧攻堅新觀察新華社記者王飛航、魏飈連翹、黃芪、沙棘、槐米……它們都是千年的植物,它們的葉、花、根、果最初是治病解毒的良藥。
  • 阿瓦提縣:「第一書記」用心書寫脫貧答卷
    2018年1月,艾尼江·克依木來到新疆阿瓦提縣英艾日克鎮恰其村擔任第一書記、「訪惠聚」工作隊隊長,駐村兩年半以來,他以抓班子、帶隊伍,集民智、解民憂等工作措施,不斷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持續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為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 2018中國(寶雞)「槐花•蜜蜂」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宣傳推介在麟遊...
    5月7日,2018中國(寶雞)「槐花·蜜蜂」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宣傳推介在我縣舉行。市長惠進才、市委副書記尹清遼、副市長王寧崗、縣委書記孫敬虎、縣長李武發出席,中國養蜂學會、福建農林大學、西北大學、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和陝西蜂業協會的有關專家和領導參加推介。
  • 【決戰脫貧攻堅】萬眾一心奔小康——寫在人民法院助力決戰決勝...
    寧夏回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嚴厲打擊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堅決依法從嚴懲處貪汙、挪用扶貧資金犯罪,確保扶貧政策在向下過程中不走樣、不變形,讓脫貧攻堅工作在法治化軌道上深入開展;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制定相關意見,用24項舉措依法服務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從11個方面助力鄉村振興戰略;今年3月,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關於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意見》,提出建立涉貧審判執行工作專項臺帳
  • 太康「鳳還巢」助力脫貧攻堅
    本報訊(記者巴富強通訊員葛澤周郜敏)「在自己的創業路上,能夠帶動鄉親們致富奔小康,讓鄉親們過上幸福生活,這是我最大的心願。」9月3日,在太康縣豐之禾蔬菜基地,朱自全告訴記者。2007年,朱自全到北京新發地蔬菜批發市場打工。
  • 今日視點:烏蘭:陽光下的暖風吹散貧困「陰霾」
    沿著古絲綢南路西行,翻過橡皮山,就是被譽為柴達木盆地東大門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近年來隨著茶卡「天空之鏡」的大熱,烏蘭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脫貧攻堅的大樹已悄然開花結果。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 貴州黔西南州:發揮金融扶貧優勢助力脫貧攻堅
    在貴州,脫貧攻堅是「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隨著脫貧攻堅、精準扶貧實施的倒計時,貴州省委發布了「相約2020發起脫貧攻堅最後總攻,確保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動員令,將集中火力、精準發力、齊心協力,打出脫貧攻堅「組合拳」,確保實現脫貧攻堅,堅決奪取決勝之年的全面勝利。
  • 瀚墨飄香助力扈陽脫貧攻堅
    2020年1月17日上午,國禮書畫藝術家胡中堂老先生攜鈞州影視公司胡玉銘、婚禮主持人姚紅、胡老徒孫楠琪不辭辛苦,為宣傳貫徹黨的政策方針、倡導扶貧攻堅、人人有責的新風尚驅車來到省定貧困村禹州市磨街鄉扈陽村。開展「新春送福進村入戶」書法文化義務送福送春聯助推精神扶貧活動,為貧困戶送去溫暖和祝福,以書法文化助推脫貧攻堅工作。
  • 打通穩定致富的渠道——全國人大機關助力內蒙古「兩旗」脫貧的...
    2015年,察右前旗和太僕寺旗的貧困發生率分別為11.82%和5.23%,2020年3月4日,「兩旗」正式脫貧摘帽,2.99萬名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在「兩旗」脫貧攻堅的進程中,全國人大機關的定點幫扶發揮了重要作用。2016年以來,全國人大機關累計為「兩旗」投入幫扶資金和物資2000餘萬元,協調引進各類幫扶資金和物資3.05億元,先後派出11名優秀幹部赴當地扶貧掛職。
  • 柴達木盆地上的脫貧畫卷——青海省海西州脫貧攻堅見聞
    新華社西寧5月22日電 題:柴達木盆地上的脫貧畫卷——青海省海西州脫貧攻堅見聞新華社記者 鄧萬裡五月的柴達木盆地,天高雲淡,綠潮湧動。無論是牛羊成群的草場上,還是耕種正忙的農地裡,到處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 第一書記組團代言吉林特色農產品助力脫貧攻堅
    從4月12日首播到5月4日,23天裡,第一書記協會直播間夜裡總是瀰漫著美食的香氣:玉米香、茶香、面香、米香、肉香、炒菜香……為了把扶貧產品賣出去,第一書記們化身各種「吃貨」,拼了!「我們推出的第一書記線上直播,一手抓扶貧助農,一手抓農產品銷售,不僅幫吉林農產品走向全國,而且讓更多的人參與到脫貧攻堅的事業中來。」
  • 強化責任擔當 突出公安特色 助力脫貧攻堅 ——公安部定點扶貧工作...
    這一舉措,對於興仁市夯實產業基礎、促進農民增收、鞏固脫貧成效發揮了重要作用。聚焦產業幫扶,培育造血功能,公安部堅持因地制宜,著力幫助發展特色產業,推動脫貧攻堅。為支持普安紅茶產業發展,援建普安萬畝茶園,將帶動1000戶以上貧困農戶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