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李某,去年考上了河北的一所大學,他對這所大學並不滿意,可是沒有辦法只得硬著頭皮來上學。
本來心情就不好,開學兩三個月都未能適應,一度情緒抑鬱。
好容易狀態調整過來,也就快放假了,這時出現了疫情。
學校宣布放假,但是要清空校園,一個學生也不能滯留。
李某也很想家,他歸心似箭恨不得馬上飛回故鄉。
可是,李某接到了家人的電話,老家也實行封閉管理了,讓外地務工、就學人員「就地過年」。
這就尷尬了,李某有校不能待,有家不能回,只能夠住賓館。大賓館住不起,小賓館也不便宜,只得向父母求救。
對於這個情況,有關部門已經出臺有人性化管理政策,比如外地務工、求學人員原則上就地過年,確需返鄉的有三條要求:
第一,需持有7日內核酸檢測證明;
第二,返鄉後需居家隔離14天;
第三,返回工作區域需持有7日內核酸檢測證明且居家隔離14天。
那麼,為什麼有些學校不按規定辦事呢?當然也有好的例子。
山東師範大學就發布通知,高風險地區的學生可以選擇留校,等疫情好轉再返家。
山西大學也表示,會為無法返家的同學安排合理的校園活動,讓學生們在校園裡過一個溫暖且有意義的年。
這些高校敢於擔當,為學生著想,畢竟這些都是自己的學生啊。
河北的有些高校之所以如此對待自己的學生,說到底,還是沒有擔當,害怕擔責。直接來個「一刀切」,校園清空,根本不考慮一些同學的特殊情況,使一部分學生陷入有家不能回,有校不能住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