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曹正||回不去的老家

2021-03-05 家在鷹城

從上高中住校,到進京城讀書,再到畢業來到舞鋼,和老家的距離是越來越遠了!

    我的老家,和許許多多的城裡人一樣,追溯起來,都是來自農村。農轉非的時間,也許一代,也許二代,也許更久遠。

    高中學校,離家十多公裡,每周的一次往返,靠的是十四五歲少年的雙腳和那顆周末回家的快樂的心。

    高中食堂裡有一口大鍋,直徑約有一米多,常常的是熬的玉米面粥,大師傅手裡是一個大馬勺,班裡面學生被分成了若干小組,每個小組一個打飯用的大鐵桶,一到吃飯點,小組成員輪流著排隊打飯,大師傅將玉米粥盛到鐵桶裡,我們再用小勺分到每個人的碗裡,一個小組圍在一起,蹲著,各自吃著自己父母給帶的饅頭、畫卷、窩頭,就著鹹菜或者豆瓣醬。那時候,班裡老白同學的收音機裡傳出來的單田芳的評書,是吃飯時候的最大精神享受。

    三年離家苦讀,終於換來了一張北京鋼鐵學院的錄取通知書。那天,我鄰村的同班同學,冒著雨把通知書送到我家,全家人很是高興,畢竟,幾代的耕讀之家,誰不想成為書香門第呢?那不是一張普通的紙,那是魚躍龍門吃皇糧的憑證,那是光宗耀祖我自豪的榮譽!

圖片來自網絡

    我的曾祖,趕上了中國近代史上的「丁戊奇荒」。那一年,是大清朝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整個華北地區,遇到了罕見的特大旱災,河水枯竭、田地乾裂、餓殍遍野、赤地千裡。山西、河南、直隸、山東等地,顆粒無收,上千萬人被餓死,數千萬人背井離鄉,逃荒要飯。為此,光緒皇帝下令,開倉放糧、賑濟災民。無奈,國庫糧食也不多。朝廷就號召災民,誰有能力可以到沒有受災的南方販運糧食,開展自救工作。皇上下令,對於販運糧食的災民車隊,一路綠燈,各路督撫官衙,不得徵收任何苛捐雜稅。我的祖父就是在這個時間,變賣了祖上的五十畝土地作為本錢,南下販糧數次,攢下了些錢,不僅把原來的五十畝地買了回來,還多買了上百畝地,按照曾祖父的石碑上的碑文所寫:由此,全家得以無凍餓之災,公可謂治家有方矣!

    由於曾祖治家有方,攢的一些家業,所以就努力的培養自己的兒子,也就是我的爺爺,讀書上學。爺爺也很刻苦學習,先後通過了縣、府兩級考試,但是在省級的院試這一關,始終沒有考過,落得個終身的老童生身份。

    爺爺的遺憾,化作了培養兒子的動力,在我的父親17歲那年,爺爺將自己的兒子送到上海一所學校讀書,那一年是1936年,誰成想,到了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淞滬抗戰打響,父親的學校也就地解散,父親等人躲進了法租界才得以保全性命。再後來,父親等人加入了國軍,轉戰南北,和日本人作戰。1949年5月,父親才回到了老家,可他的父親,我的爺爺已經早幾年去世了,臨終前,也沒有看到自己遺憾的願望得到實現。可是的啊,由於戰亂,父親一去竟是13年,13年時間裡,中國遭受了日本鐵蹄的踐踏,到處烽煙狼藉,民不聊生,可憐我那在家苦苦期盼的爺爺,連最後再看自己兒子一眼的機會都沒有等來!

    在那個年代,父親畢竟是上過學的人,不僅可以讀書識字,而且還寫的一首好毛筆字。每逢春節來臨,幾乎全村的人,早早的拿著買來的紅紙,找父親寫春聯,我至今仍然記得清楚,那幾年,每年必寫的幾副春聯是: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五洲震蕩風雷激,四海翻騰雲水怒等等。

    我到北京上了大學,又後來參加了工作,老家回去的次數就是可數的了。每次回去,父母都是非常高興,畢竟,幾代人的期望,在我身上實現了,那份自豪,時常的寫在父母的臉上,藏在爹媽的心裡!

    二十多年前,父親患了食道癌,過世了。母親也在十年前,離開了我們。近幾年,每次回老家,曾經坐在家門口等我的母親,沒有了,每次從老家回來,站在門口含淚送我的母親不在了。

相關焦點

  • 散文:老家的柚子樹
    老家的柚子樹(散文)作者:唐幸福鄉下老家院子裡,生長著一棵高約五、六米,樹冠直徑六米左右的柚子樹。秋去冬來,柚樹上掛滿了金黃色的柚子,沉甸甸地壓彎了技條,估計有二百多個,甚是逗人喜愛。聽婆婆說,這棵柚子樹是爺爺的爺爺時就有的,經歷了清朝、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名副其實的柚樹之王。參軍離開家鄉,走南闖北,從沒見過這麼大的柚子樹。
  • 文學小說《都市放牛》:青林準備回老家
    青林開車來接水苗去肖家村,一路上兩人心事重重沒說話。直到開上那條土路,青林才說:「水苗,還生我的氣呀?你走後我認真想過,不該那麼懷疑你,孟華生介紹那筆資金,我也真需要,連郭雅心也說我做得不對。」水苗瞥他一眼,柔聲說:「我不想聽你檢討,都有不對呢。那事以後談吧,這幾天我都在想,青順哥和英翠姐的工作、生活咋安排,總不能讓他們老住在肖家村那種地方吧?」
  • 妻子丈夫過年各回老家,「移二代」獨生子女的「老家」在哪裡?
    比較科學的安排方式是這對夫妻隔年安排:一年回丈夫家,一年回妻子家,甚至妻子丈夫各回各家。可是這樣又會導致一個想你的問題,如果這對夫妻有了一個小孩子,那這個小孩子的「老家」是哪的呢?一對丈夫來自山東,妻子來自安徽的男女結婚了,它們就按照隔年這個安排每年回家過年了。
  • 年紀大了,該不該回老家結婚?
    回老家不重要,住哪裡不重要,我內心真正渴望的生活方式以及我為其「買單」的能力才重要。阿薇是35歲的高級白領。雖是北漂,卻拿不菲的薪水,住二環的公寓,動不動就出國談業務。情場不順的阿薇成為爹媽「心頭刺」。
  • 貴州作家·微刊|回不去的鄉愁包穀飯(散文)
    每周一、三、五更新  NO·597貴州作家·黔山文苑回不去的鄉愁一沒有故鄉就不會有鄉愁。沒有鄉愁的人,就會像一條失家的流浪狗,不管是身體還是靈魂,都將漫無目的地流浪。雖然我不反對城鎮化進程,這是一個國家的發展必然經歷的過程,但我對農耕文化的逐漸消逝還是有一股淡淡的哀愁。我的村莊的變遷,也將我的鄉愁染上一股回不去的憂傷。
  • 蘇北老家鄉村小學的老照片!曾經的舊時光,再也回不去了……
    如今,我早已過了而立之年,但在蘇北老家鄉村小學求學的場景,依然感覺好像可以隨手觸摸。我兒時的鄉村母校,一個吐槽了千百遍,卻容不得別人說她一句不好的地方。今天,借著春節放假的當兒,我再次前往那個曾經魂牽夢繞的地方——豐縣華山鎮付廟村小學。
  • 過年不回老家的夥伴們,春節假期是怎麼度過的?
    最近時常聽人念叨,今年不回老家過年,親人們都在一起,回老家過年沒意思,還不如在居住地過春節呢。過年不回老家的夥伴們,無非就兩個原因,其一,父母孩子都在身邊一起生活,其二,老家距離太遠了,一大家子回去過年的成本太高,與其一大家子奔波回老家過春節,還不如在現居住地過個簡單的農曆新年,雖說農曆春節是我們國人最重要的節日,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味也越來越淡了,大家圖的也是一家人團圓美滿。
  • 庾澄慶回老家很尷尬,沒有門票回不了家!
    在國內外很多的景點,要想去觀賞都是需要買門票的,那你見過誰回家還要買門票嗎?而今天要說的就是這麼一件尷尬的事,著名的歌手主持人庾澄慶,要回老家必須要買門票!就說尷尬不,就算是回自己家也是需要買門票滴~
  • 11年沒回老家過年「餃子哥」可敬不可學-回老家,水餃,鄧慶鵬,闔家...
    他說,春節前後是最忙碌的時間段,為了讓顧客吃上餃子,自己來新餘11年了,從來沒有回過老家過年。(1月22日《新京報》)。  19歲就離家外出創業,雖然說只是在城市賣水餃,每天要包上萬個手工水餃出售,純收入也達10多萬元。固然辛苦,但也算事業有成。其創業的精神值得點讚和弘揚。也足以見證,市場青睞有心人。邁出一步天地寬。
  • 回不去的心靈棲息地
    綠水藍天,嫋嫋炊煙,狗和奶奶的笑臉,我久久懷念……讓我踏上這段百感交集旅程的,除了高柳鳴蟬,還有「70後」實力派散文家江少賓的散文新著《回不去的故鄉》。本書共收錄《風吹落日》《河畔的遺蹟》《一枕蛙聲》《天氣晚來秋》等十九篇散文力作,既是一部故鄉回望錄,也是一部鄉村在現代文明化進程中的憂思錄。
  • 回老家結婚是什麼梗 打完這場仗就回老家結婚立flag出處
    最近在網上以及B站上面經常看到一些非常有趣的梗,還有一個就是關於「回老家結婚」的梗,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難道不是單純的回老家結婚?有什麼深層次的含義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李麗芬:噴香的熟粉子|散文
    《文學天空》網刊首發原創優秀作品,是文學雙月刊《琴臺文藝》及其他雜誌的選稿基地,主發青春、情懷、鄉土、都市、親情、留守題材的小說、散文和詩歌類作品。原創聲明:作者授權原創首發文學天空,侵權必究。散文之窗:我們三兄妹小時候長在國家困難時期,糧食缺乏。父親是部隊幹部,軍隊確保了他們的糧食用量。然而父親看到孩子們吃不飽,心裡也不是滋味。特別是哥哥,個子比同齡孩子高半個頭,更是飯量大。母愛永遠是最無私最偉大的。
  • 過年,孩子不願意回老家探望親戚,如何預防孩子的過年恐懼症
    馬上過年了,以前是為了去媳婦家還是婆婆家上頭,現在有了孩子,又要為孩子是否回老家而操心。這不,我的幾個姐妹還沒等回老家呢,就一籌莫展了!小雪的兒子小時候特別喜歡回老家過年,他們老家有殺年豬的傳統,現在長大了,開始討厭回老家過年。
  • 日乒選手張本智和陪同父親回四川老家,一下飛機不回家先去訓練館
    日乒選手張本智和陪同父親回四川老家,一下飛機不回家先去訓練館我國的桌球這項體育運動一直以來在世界舞臺算得上名列前茅的國家,自然在我們國家進步的同時也會遇到一些棘手的對手,就比如時下最熱門的日本選手張本智和,在T2鑽石賽新加坡站中,張本智和不敵許昕
  • 應該把孩子送回老家嗎?
    與此同時,另一個問題也開始困擾著我,應該把孩子送回農村老家嗎?帶孩子去看了廣州的地標建築-廣州塔,也只是在地面看了看,沒捨得花錢上去思前想後一共也就三種可能:1、把孩子繼續留在廣州,不過需要寶媽全職帶娃;2、把孩子單獨送回老家,寶媽也可以上班;3、讓寶媽帶著孩子一起回老家。
  • 找工作去哪裡?留在一線城市還是回老家?
    找工作去哪裡?留在一線城市還是回老家?在畢業的時候,在找工作的時候,很多人會面臨這樣的問題,留在一線城市,還是回自己老家好,很多人都被這個問題困擾。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有的人是父母身體還行,自己也有雄心壯志,想要出去打拼,也有人想要陪在父母身邊,選擇安穩的城市。那麼應該如何選擇呢?我的建議是留在一線城市打拼幾年。為什麼這麼說呢?
  • 王路梅:美食情思|散文
    大傻冒老家廚房就是其中之一。最初認識它時,是常常聽到許多人說起它,也因它名字特殊——大傻冒,即使那個時候不常去飯店吃飯的我也牢牢記住了它。大飯店吃飯,對我來說,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也許是節省慣了。再說在吃的方面,我不怎麼挑食,家常便飯足以讓我吃得盡歡。不過,記得中學課本上汪曾祺寫過的高郵鴨蛋。
  • 關於廈門家長擇校:不要去漳州、不要回老家、不要放羊
    3、還有幾個家長在惠民大叔公眾號留言,去漳州某私立學校報名,也是因為疫情期間,也是因為網課問題,也是因為學費不減,導致家長和學校的點不愉快,也是想看有什麼辦法解決之類的。其實都是一樣的問題:在廈門沒學位、找個離廈門近的、家長沒時間管、對現狀又不滿意。
  • 散文:秋夜鄉下散步,日子靜美,可我們回不去了
    誰還會記得被風捲走的秋天的葉片去了哪裡呢!但這個鄉村微涼的秋夜,風是涼爽的。記得,今夜的月光是朦朧的;記得,今夜的環境是優美恬靜的;記得,今夜彼此的融洽是美好愉快的;記得,暫時記得,僅此而已。讓自己忘記那些不愉快。
  • 周末丈夫必回老家 她留不住人想離婚
    :玉林新聞網-玉林晚報 作者:龐獻 編輯:陸權香 小慧和丈夫冷戰了一個星期,還是因為同樣的問題:結婚快一年了,每到周五,婆婆就打電話問兒子是否回去,「聽話」的丈夫周五一下班馬上搭車回博白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