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天空》網刊首發原創優秀作品,是文學雙月刊《琴臺文藝》及其他雜誌的選稿基地,主發青春、情懷、鄉土、都市、親情、留守題材的小說、散文和詩歌類作品。
原創聲明:作者授權原創首發文學天空,侵權必究。
#文學天空散文隨筆#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我對這句話十分贊成。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否則怎麼會:每到飯點,肥鄉區各大著名飯店門前車水馬龍呢!大傻冒老家廚房就是其中之一。最初認識它時,是常常聽到許多人說起它,也因它名字特殊——大傻冒,即使那個時候不常去飯店吃飯的我也牢牢記住了它。
大飯店吃飯,對我來說,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也許是節省慣了。再說在吃的方面,我不怎麼挑食,家常便飯足以讓我吃得盡歡。不過,記得中學課本上汪曾祺寫過的高郵鴨蛋。沒有多少華麗的辭藻,只用一句「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當時看了之後口中立馬分泌出唾液來。心想這得多好吃啊!自此喜歡讀美食文章,比如陸文夫寫吃,蘇州的種種風物滲透其中,讓人對蘇州天堂浮想聯翩,比如梁實秋寫吃,博古通今且風趣幽默。前天晚上讀了梁實秋的《雅會談吃》。半夜十二點躺在床上犯饞癮,恰如書裡所說,「人之犯饞,實在保暖之餘,眼看著,回想起或是談論到某一美味,喉頭像是有饞蟲搔抓做癢,只好乾咽吐沫」。這樣看來梁實秋先生恐怕也是吃貨一枚。
談起吃貨,閨蜜小麗當之無愧!我封她為「美食家」,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她不知道的美食!她就不能聽別人說「什麼地方新開了個餐館,店裡什麼好吃」,一旦聽說,非一「嘗」為快不可。
在肥鄉風味小吃方面,足以稱得上專家。不信你聽:「西門口,牌坊高,牌坊東邊燙麵包。燒香磕頭往西串,吃個包子了心願。」肥鄉「黑臉燙麵包」被稱百年珍饈、中原一絕。它皮薄如紙,面如凝脂的外觀;肥而不膩,清香滑潤的口感;提起是一兜兒,放下是一攤兒的形狀。羊肉不羶,肉團不散,好看又好吃,是平民百姓最希望吃到的美味;還有,在肥鄉民間廣泛流傳著這麼一句順口溜:「有雞有魚,沒有灌掌不成席。」
扒糕又名灌掌,是肥鄉的傳統小吃,主料是優質蕎麥,用蕎麥麵做成小圓坨,如手掌心般大。蒸熟後,有形於框籃之內叫扒糕,形於手掌之間成小餅狀的叫灌掌。其多為涼吃,也可加油熱炒,謂之熟炒扒糕。扒糕風味特點:軟而不粘,筋道爽口,滑流利齒,下氣利腸,清熱解毒;再有肥鄉名吃——蒲襯餅,已有70多年的歷史,用面是精製麵粉,人工和面、人工烙制,一次燙麵做20張餅,製作精細,保證了蒲襯餅的色香味。如今的蒲襯餅因其保留了傳統做法,層次分明、香脆可口,味道好的沒的說,是大受歡迎的一道美食……真是數不勝數!熱愛美食的人想來都是鍾愛生活的人吧,要不怎麼如數家珍般記住那麼多的美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話對我來說一點也不假,時間一久,我對美食也情有獨鍾了。可能更主要的原因是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吧,在吃喝方面也講究起來了,特別是看了汪曾祺在《貼秋膘》一文中描寫的北京「炙子烤肉」,一副北京人在烤肉店裡享受烤肉的景象躍然眼前。原來美食加上可人的環境更相得益彰。此後和閨蜜一起吃飯的話,就非去一個高檔餐館不可。色香味俱全的美食重要,溫馨浪漫的環境也很必要。五穀豐登?紅星飯店?……選來選去,最終決定去大傻冒老家廚房,因為最近在肥鄉餐飲店紅黑榜公示中它上了紅榜,不但整體環境整潔、衛生,還有蟹黃幹撈粉絲、尖椒燒肥腸、秘制羊排等好幾個特色菜哦。菜很快就上桌了,瞬間來了食慾,得遂心願,恣情享受,渾身通泰。一旦吃過終生難忘,真是唯有美食不可辜負!後來的後來,家人生日宴、壽宴、婚宴、朋友聚餐等等也都選擇這裡了,也許源於「老家廚房」給人賓至如歸的感覺吧。往往每來一次,就更加念念不忘!
是啊,肥鄉數一數二的飯店很多,肥鄉的風味小吃也很獨特,但大傻冒老家廚房,是我的美食情所系!是我最最鍾愛之地!!親愛的朋友,要不要來肥鄉嘗嘗美食?要不要來這裡享受一下溫馨的環境?要不要來這裡感受感受好客的肥鄉人民的盛情款待?!
我愛美食,更愛多滋多味的生活!
本文由王路梅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作家簡介:
王路梅,女,河北邯鄲肥鄉人,大學本科,耳寨中學教師,肥鄉作協會員。在邯鄲市肥鄉區第九屆中小學讀書節活動中,獲得讀書徵文教師組二等獎,曾在《邯鄲晚報》、《在場散文》《雪絨花原創文學》、《中鄉美文化》 、《上海文壇》、《文學天空》等報刊雜誌媒體發表文章。
審稿:張學文
關注文學天空,閱讀更多精彩作品:
梁文禮:那些年,龍眼樹下的我們|散文
何民:銅匠孟三|散文
張學文:報國寺揚名天下,只因他御題匾額
齊川紅:我的老師朱雲星|散文
李言錄:母親的家規|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