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很多閨怨詩,抒寫民間棄婦和思婦的憂傷,或者少女懷春、思念情人的感情,表達寂寞難耐的心境。有些作品是詩人模擬閨婦的語氣描寫,感情細膩,幽怨哀婉,比如張仲素的《春閨思》,「提籠忘採葉,昨夜夢漁陽。」
有些是第三人稱寫法,作者經常採用欲抑先揚的寫作風格,借描寫閨怨而展現時代的悲劇,如王昌齡的《閨怨》,「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下面分享一首五言小詩,句句深蘊情思,令人愛不釋手。
春情
唐代:張起
畫閣餘寒在,新年舊燕歸。
梅花猶帶雪,未得試春衣。
張起,晚唐詩人,生卒年和籍貫均不詳。劉長卿有《送張起崔載華之閩中》詩,作於唐代宗大曆後期,當時劉長卿貶睦州司馬時,可以推想張起亦代宗時人。這首詩淺顯易懂,描寫了閨怨情思,但由於託思綿邈,堪為精品之作。
冬去春來,梅花綻開,雖然乍暖還寒,卻令人精神振奮,更期盼晴日暖陽裡外出踏青賞遊。不過心情的好壞,卻極大地影響著自己的言行,比如後主李煜心情鬱悶,即使春意盎然,他也悲嘆,「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詩的女主人公也是如此,新年來到,本該闔家歡樂,團圓吉祥,即使天寒地凍,內心也會熱情洋溢。可是這位佳人卻感到「畫閣餘寒在」,畫閣,指彩繪華麗的樓閣,也是她凝妝之地,詩人不說晴日和風,而言餘寒尚在,暗喻女主人公惆悵春色之遲。
次句承上,繼續渲染佳人愁怨之情,「新年舊燕歸」。新春佳節,正當明媚之辰,適宜作者描畫梁燕雙棲,以表達情侶間的恩愛。可是詩人卻說舊燕還飛,似縈懷舊之思。她一面感慨春日姍姍來遲,一面又怨恨情郎至今未歸,無法在新年裡攜手同遊,這種情感如此委婉,詩人可謂用心良苦。
第三句轉而描繪室外場景,「梅花猶帶雪」。初春時節,梅花佔眾豔之魁,而猶帶殘雪,似感芳時之冷落。詩人盧梅坡曾有詩讚美寒梅,「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也將早春的梅花與雪花之美,別出心裁地表現出來了。張起是為了表現春情,故而借梅花帶雪,抒發佳人孤寂的心境。
最後一句展現閨婦慵懶的狀態,「未得試春衣」。巢燕已歸,而春衣未試,難道是因為清寒料峭,尚怯羅衣薄衫;還是由於幽緒盈懷,慵施針線?詩文到此戛然而止,卻給讀者留下很大的想像空間。詩題既然是《春情》,人們可以猜測閨婦或因春至而關情,或以情重而怨春,後兩句情思縹緲,卻餘味無窮。
縱覽張起的這首小詩,設色纖穠,託思綿邈,句句雖然皆詠春寒,卻又暗喻情思。尤其是後兩句最令人愛不釋手,「梅花猶帶雪,不得試春衣」。初春時,舊燕歸來,但餘寒尚存,梅花上的殘雪還未融化,春衣不得一試。
但寒冬既然走遠,暖春也就正走在路上,即使羅衣未試,卻給人一個期待。美好的明天即將到來,和煦的春風也必將喚醒那些還在沉睡中的人和物,盼望中的情郎也可能在她夢醒時分突然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