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天氣乍暖還寒,雖然偶爾看見一縷暖陽穿過雲霞,到了傍晚時分,又開始落下雨霧寒霜。不過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也沒有不可戰勝的強敵。端正心態,才能更好地與病魔抗爭。
從前有位花匠在自家院子裡栽種了一棵葡萄樹,這一年還結了很多葡萄。花匠便摘了一些準備送人品嘗。一位商人品嘗後讚不絕口,卻堅持要付錢。一位少婦吃了一口,她旁邊的丈夫卻很不開心。一位過路的老人也拿了一顆放在嘴裡,說聲不錯,然後扭頭就走,花匠才終於有點開心。
佛說,你看世界是什麼,你便是什麼。得到一份溫暖,就心生一份感恩;多付出一份愛,人們也會接力,將它傳遞到更遠的時空。下面介紹元代才子的一首禪詩,想像豐富,意象鮮明,更深蘊濃濃的禪意。
寄雷隱上人
元代:黃鎮成
最憶高人住翠微,萬巖千岫雪消時。
林階月在行香早,石屋雲多出定遲。
棲樹有僧留聽法,看泉無客和題詩。
松關不鎖容相叩,定覓春山食紫芝。
黃鎮成,字元鎮,號紫雲山人等,元代山水田園詩人。他自幼篤志攻讀,博覽群書,但先後二次赴試落第,從此心灰意冷,無意功名,卻嚮往大自然和隱居生活。有人愛才,黃鎮成卻屢薦不就,遍遊楚漢齊魯燕趙等地,後來授江南儒學提舉,未上任而卒。
詩人中年返鄉,以耕讀為生,娛情田園,吟詠自樂。有時也與僧侶結交,其中不乏一些知己,這首詩就是懷念僧人歌詠禪隱之作。首聯抒發對雷隱上人的懷念之情,「最憶高人住翠微,萬巖千岫雪消時。」翠微,是青蔥的山色,此處指深山。詩人與大師分離很久,他遙想春天來了,上人所居的深山之中,萬巖千岫,冰雪消融。
作者不知大師近來生活如何,又進一步設想其生活的環境,「林階月在行香早,石屋雲多出定遲。」月光還映照著林下的石階,大師卻就早就到佛殿行香坐禪,直到雲霧瀰漫石砌的禪房,他還遲遲沒有出定。
「行香早、出定遲」,生動地表現出雷隱上人態度虔誠,功力深厚。「林階月在」,「石屋雲多」,詩人淡淡寫來,卻展現了一幅清爽靜謐的禪意境界。
詩人仿佛也神遊禪境,又繼續發揮想像,「棲樹有僧留聽法,看泉無客和題詩。」眾多的僧徒棲息在大樹之下,靜聽雷隱上人說法。上人好像已經完全入神,可自己卻與上人相隔遙遠,大師在賞看清泉、激起詩興時,是否也會因為無人唱和而倍感孤單?頸聯宕開一筆,只為末聯蓄勢。
最後詩人決定抽空前去看望大師,「松關不鎮容相叩,定覓春山食紫芝。」松關,指上人所在的深山,松樹重重,好像關塞。估計松關無人鎮守,主人不會拒絕客人叩關而入。作者希望到山中尋覓大師,同他一道採擷紫芝而食。尾聯表達了詩人對禪境的無比嚮往,雖未提一個禪字,卻禪意濃濃。
縱觀黃鎮成的這首禪詩,筆觸空靈,色彩明淨,更彰顯出詩人豐富的想像力。首聯以「翠微、白雪、萬巖千岫」,展現出大師居所的清幽和寧靜;頷聯再以「行香早、出定遲」,表達對上人功力的讚頌。
頸聯又以「棲樹有僧、看泉無客」,抒發對上人的嚮往;最後詩人迫不及待,盼望「松關不鎖」,要親自上山覓春參禪。全文含蓄清遠,承轉自如,充分表現了詩人深厚的的文學造詣、以及對佛境的熱切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