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寫的一首宋詞,句句動人道出傷秋之情,令人感嘆!
文|汙界文化小公舉
論文學,詩詞發展,北宋宋徽宗時期發展的很快,這個時候孕育出來的詞人創作的佳作如《浣溪沙》,《蝶戀花》等至今都有人對詞悟捂的很快,但也有的擅長把生活的休閒,人性的純良,簡單的一面寫出來,當每個季節來臨時,他會發散情懷思維寫出年華之上,比如我們上學時期了解的晏殊,他的詞裡就有一種淡淡的哀傷,今天來了解下《清平樂·金風細細》,這首詞多處在描寫詞人見到秋天景物,懷著一種悲傷的情緒去表達秋之傷,世間的人沒一個陪你到最後。
詞開篇「金風,梧桐,綠酒」描述了秋天即將逝去,有一種不舍之感。仔細讀時,會令你覺得你是在和一位友人交談,很親切的語氣;讓你頓時放下心中負擔,好好生活,但詞人好像很懂讀的人,他是在喝醉後靠著靈感寫出來的,難免會傷感,想到往昔的美好時光,黯然落淚。睡了一整夜後,他的心情大好,無憂無慮的,絲毫沒有一點的難過,壓抑。
詞的下片衰殘的菊花,木槿,斜陽下月光的模樣,當主人公望著月下歸來的雙燕,他已經感受到孤獨,悽涼。和衰殘的花相比,意境唯美了很多,疊詞的運用,將一系列複雜情緒串聯起來,漸漸愁上心頭。當斜陽高照,心境變化,被秋天的景物薰染,詞人變得更為惆悵,他嘆息不再年輕,歲月流逝的悲傷,寫著寫著孤單湧上心頭,他不斷敘述在庭院裡的詞句,感受著自然界的變遷,心情是舒緩的,整個人也沒那麼軟弱。
從整首詞看,它之所以在晏殊詞中有崇高的地位,一是它的特點風格,二是多處運用疊詞,藝術感非常強,三是他描寫的秋的場景,事物不是蕭瑟,迷離的,好像有一種情緒在裡面,吸引著讀者往下讀,容易讓失落之人瞬間變得快樂,心情澎湃,從而延伸出一種含蓄美。讀著讀著會不自覺大聲哭泣,安靜隱藏自己的痛處,多處對比,季節氣溫下降,詞人的傷秋之情開始沉澱,散發,從而在失落的情感裡得到了救贖。
有些詩詞給人一種悽涼感,有的只能讓你傷春悲秋,而晏殊的《清平樂·金風細細》從多方面道出秋天來臨,人已不再年輕仍要保持年輕態,你怎麼理解這首詞呢,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