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9日電(記者 李彥龍)貴州省天柱縣第五中學地處聯山移民易地搬遷區。學校的大多數學生都是留守兒童。為進一步了解留守兒童的生活情況,11月7日,江西財經大學研支團貴州分隊的成員們走進聯山移民搬遷區,進行了為期一天的家訪。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研支團成員們先來到天柱五中七年級13班楊志培同學的家。在班上,楊志培同學學習優異,熱愛運動,但性格內向,比較害羞靦腆。一進家門,牆上滿滿的獎狀吸引了研支團成員們的目光。楊志培的父親表示,楊志培從小就是一個懂事乖巧的孩子,學習自主,並不需要家長的過多監督,但他性格比較內向,平時與家長也不怎麼主動溝通交流。研支團成員了解到,楊志培的父母常年在外務工,只有過年才能回來;楊志培一直都是由他的小舅舅來照顧。由於常年見不到父母,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父母的引導與陪伴,他變得性格內向靦腆,也不知如何與父母相處溝通。
江西財經大學研支團成員與學生楊志培及其父親合影。江西財經大學研支團 供圖
研支團成員柳香睿向楊志培的父母肯定了孩子的學習態度與學習方法,並鼓勵楊志培繼續保持勤奮刻苦、努力學習的態度,積極參與班級學校活動,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做一個自信陽光的少年。日前,研支團成員柳香睿引導楊志培以小播音員的身份加入了「雛鳳清音」校園廣播站,目的在於鍛鍊楊志培同學的膽量,培養他自信樂觀的生活態度。相信經過不斷的鍛鍊,楊志培同學會變得越來越自信開朗,積極向上!
少年不識愁滋味
鮑健軍是七年級(14)班的一名學生。引起研支團成員李穎注意的是,這孩子長相乖巧渾身透著一股機靈勁,卻很調皮,並缺乏學習自律性,平時上課喜歡講話,不能認真聽講。研支團成員希望通過家訪,與他的家長一起監督孩子認真學習。
圖為江西財經大學研支團成員與學生鮑健軍的奶奶進行交談。江西財經大學研支團 供圖
走進鮑健軍的家,研支團成員驚呆了。小小的房子裡擠著四個孩子。過了一會後,鮑健軍的奶奶才匆匆趕了回來。經了解,鮑健軍的奶奶有三個兒子,均在外務工,留下四個孩子在家裡由她一個人來照顧。奶奶平常還要去上班,她根本沒時間也沒有精力去敦促孩子的學習。
講過協商,研支團成員李穎與鮑健軍的奶奶一致表示,今後家庭、學校雙管齊下共同協作,加強敦促與監督,引導並逐漸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
願君學長松,慎勿做桃李
最後一個進行家訪的孩子是九年級(7)班的唐佳怡同學。最初注意到這個學生是因為她經常來校團委匯報學生會工作,給研支團成員留下了不錯的印象。通過了解,唐佳怡在班級擔任班長一職,平時要處理班級內大大小小事務,導致她在學習上花費的時間不夠,成績比較靠後。
家訪中,研支團成員發現,唐佳怡是留守兒童,目前和弟弟妹妹一起住在她大伯家裡,由大伯母進行照顧。大伯母表示,唐佳怡平日比較有主見。在學習上,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玩心較重,因此成績不是很理想。研支團成員們表示,將針對唐佳怡的數學和英語這兩門薄弱科目進行輔導,希望能幫助她提高學習成績圓夢高中!
家訪的三位同學基本代表了天柱五中留守兒童的現狀。他們都是留守兒童,但有的刻苦學習,聽話懂事;有的調皮搗蛋,一心貪玩;還有的雖然乖巧,但意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他們同大多數在移民搬遷區的留守兒童一樣,在人生重要的成長階段,都缺失了父母的陪伴與教導。而在性格方面,由於常年獨自在家,缺乏與父母的溝通,使得他們中絕大多數同學變得少言寡語,自卑怯懦,也缺失了與他人自在相處、正常交往的能力。
雖然家訪已經結束,但研支團成員的內心卻久久不能平靜。移民搬遷是國家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走出大山,接受更先進的教育對於這些孩子而言是來之不易的機會。但與此同時,搬遷之後,原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村民卻喪失了經濟來源,因而不得不拋下子女,外出務工。而對於這些正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們來說,沒有父母的陪伴與引導,是成長過程中的缺失,這既不利於他們的學習,更不利於他們身心成長。如何幫助這些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是研支團成員們需要去考慮並付諸行動的事。研支團成員們希望,通過他們的努力和付出讓這些留守兒童不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