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晴,1991年5月出生,這位90後女孩是不幸的,剛出生不久就被生身父母遺棄在火車站,是善良的養父母撿到並收養了她。家境貧寒,養父母靠撿廢品供她讀書,她自己也很努力,不僅考上了大學,還讀了研究生。父親由於常年積勞成疾發病去世,母親換上了老年痴呆症,同年接到了西北工業大學研究生錄取通知書的她做出一個決定:帶著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親去讀研,她流著淚說:媽媽把我養大,我定要陪她到老!」孫玉晴在人生中經歷的第一次大考中提交了一份完美而又感人的反哺試卷。那年,1991年5月的一天,養父母來到了火車站送親屬,就在站臺前看到了襁褓中的孫玉晴,飢餓至極的孫玉晴哭的好可憐,兩位老人於心不忍,把孩子抱回了家。當時養父孫祥軍65歲,養母吳世菊51歲,而且家境非常困難、兩人體弱多病。鄰居們都勸他們把孫玉晴送到福利院吧,可是看到可愛萌萌的孫玉晴,無兒無女的老兩口甚是喜愛,兩人一口拒絕,決定收養她,直到成人。
父親孫祥軍退休前是名小學教師,他深知讀書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就在孫玉晴6歲時把她送去了學校讀書,並說還要供她上大學。由於父母常年體弱多病,大部分開銷都花在了醫藥費裡。所以家境非常貧困,但是兩位老人為了不耽誤孫玉晴的學費和書本費,他們開始撿廢品的生活,白天去街道撿了廢品後,傍晚再去廢品收購站賣了換錢,支撐著一家三口吃喝還有學費書本費,雖說孫玉晴不是自己親生的,但是兩位老人視為己出,每天孫玉晴都會穿著漂亮乾淨的衣服去上學,放學後也會吃到營養又可口的飯菜,每天日子雖然簡單,看到孩子開開心心的,兩位老人都很欣慰,把最好的留給玉晴。真的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每天懂事的孫玉晴放學回家第一時間就是幫父母去撿廢品,為了不讓父母這麼累,晚上回到家後,她會幫助兩位老人捶腿捶背,給老人們洗腳,讓老人們舒舒服服的休息,兩位老人很是幸福,對視一笑說:「閨女長大了。」
就在孫玉晴高中三年級下學期的一天,由於長年的積勞成疾,父親終於病倒了,對母親打擊也很大。對於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來說這也是個不小的災難,來到了醫院,醫生說需要住院診治,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住院了兩個月後,由於父親患有很嚴重的高血壓和很嚴重的風溼病,身體已經透支,父親還是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那年,玉晴已經成年了,正好18歲,同年也正好面臨著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試,那就是高考,離父親去世已經兩個月了,也迎來了高考,這天孫玉晴來到了考場,對於父親的離世,女兒仍然悲痛欲絕,耿耿於懷。考場中的她嚴重發揮失常,考的不理想,只拿到了湖北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應用英語專業一所高職院校的錄取通知書,沒有達到她預期的結果。
開學後,孫玉晴帶著自己的悲痛心情來到了學校,很久沒能夠釋懷,但是一想起父親臨終遺願便又重新樹立起了信心,一定要好好學習,雖然父親已經去世了,沒有能夠報答父親的養育之恩,更沒能陪伴到父親餘生,但是還有母親,必須用自己優異的學習成績來孝敬母親,報答母恩。每天一早孫玉晴第一個離開宿舍,傍晚最後一個回到宿舍,教室裡、圖書館、校園街道都留下了玉晴勤奮的腳印,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年後孫玉晴如願的考上了湖北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英語翻譯專業,全日制本科。她笑了,是那麼的開心。在這三年了,玉晴沒有花母親一分錢,全是用的自己打工掙來的費用,比如在學校食堂裡打掃衛生,也做過銷售,做過家教等等,付出了汗水和努力,為的也是不讓年邁的母親不再那麼辛苦,因為母親身體素質並不是很好,孫玉晴每天都會打好幾個電話問候一下母親,還叮囑母親說不讓他再撿廢品了,自己可以掙錢養活母親了,真是個孝順又懂事的好女孩。
母親為了不給女兒增加負擔,雖然在電話裡答應著不會再撿廢品,但是她還是自己偷偷的撿著,為了女兒更好的生活。就在一個炎熱的夏天,鄰居打來了電話告訴玉晴,母親暈倒了,本來母親身體就不是很好,從來為了玉晴不捨得吃喝,由於天氣炎熱,他仍然在撿廢品,終於支撐不住了。玉晴立即和老師請假,回家探望病倒的母親,她心疼的痛哭著,沒能好好的孝敬父親他老人家,母親一定好好報答。來到了醫院,玉晴陪著母親做了一系列全面的檢查,醫生說母親腦部有一小部分淤血,只要做個輕微的腦部微創手術就可以痊癒,在孫玉晴精心的照料下,術後的母親恢復的很好,孫玉晴很高興。就在這一年,她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書下來了,她成為了一名西北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全日制學術研究生,她很高興,但是也很有憂愁,高興的是她努力了,沒有辜負已故的父親的遺願還有寄託的重任,憂愁的是母親已經年邁,身體越來越不如原來了,如果讓母親自己在家裡她還是會偷偷的撿廢品,很不放心,索性她大膽的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帶著母親去讀研,帶著這個想法,孫玉晴撥通了從未謀面的指導員的電話,想讓他幫忙給自己和母親找一家離學校很近最好價格也便宜的出租房,為的是上下課後能夠更好地照顧母親。指導員聽了她說明的情況後,被她的孝心所打動,不僅給她找到了一個很理想的房子,而且還為玉晴申請了許多助學金。玉晴很是感激指導員。為了緩和母親剛剛術後的心情,孫玉晴有了一個想法,趁著本科畢業暑假期間,決定帶著母親出去走走看看,任勞任怨辛苦了大半輩子,也是該騰出時間好好輕鬆一下了,耐心詢問了母親的願望後,得知母親最大的心願就是想去北京看一看毛主席,玉晴想母親從來沒有乘過飛機,也沒有座過火車。於是說走就走。玉晴定好了來往的車票,準備去的時候坐飛機,回來的時候坐火車,可以沿途看一下周邊美麗的風景,讓母親好好感受一下。就這樣她帶著媽媽遊了故宮、頤和園、又吃了王府井的小吃,還登上了北京天安門,也爬過了八達嶺長城。就在這一周,對於平常省吃儉用,恨不得一分錢都要掰成兩半來用的玉晴來說,簡直就是揮金如土,但是玉晴覺得值,不僅完成了母親畢生最大的心願,母親也很高興,直到母親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後,以至於她以前的很多事情都忘記了,甚至有時忘記了她還有這個女兒,卻時不時無意提起「我去過北京」「坐過飛機」等等。這也多少給了孫玉晴一絲安慰。
2016年9月,孫玉晴帶著母親從湖北隨州來到陝西西安西北工業大學報到。指導員幫助他們租賃的房子離著教學樓很近,就在每節課下課後,玉晴都會一路小跑看看母親是否在家,在幹什麼。為了讓母親有樂子,玉晴買了一臺二手電視機讓母親打發時間,也讓母親平日的生活更有了樂趣。對於患病的母親來說,出門找不到回家的路,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裡是經常的事情,有時候下課回來玉晴看母親不在家就會很著急的去尋找,直到找到本人為止,再著急回來繼續上課,雖說時間很緊迫,玉晴也是不分晝夜的照顧患病的母親,但孫玉晴並未放鬆自己的學業,她在班上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還多次獲得「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優秀學生一等獎學金」。她不僅有機會赴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國參加過外語類頂級國際會議並作口頭匯報,還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核心期刊等發表了多篇論文,更在由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主辦的「青春自強.勵志華章」主題活動中獲得「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稱號。
時間飛快,在西北工業大學已經上了兩年,還有一年就要畢業了,平時她的為人也很好,學習也在前茅,學校的領導和老師們大部分也都知道了她的生活情況,都對她很好,很是照顧。而且她的優秀事跡被當地媒體關注,還接受了中國青年網《中國夢踐行者》節目的採訪。當記者問起來畢業後她想從事什麼工作的時候,她說想繼續讀博,博士畢業後就進入一所大學教書,然後又這樣回答的:「因為我的養父是一名教師,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也得到過很多老師的幫助,所以她從小就夢想著成為一名教師。」孫玉晴說:「今後無論做什麼工作,我都會克服苦難照顧好媽媽,不忘初心,繼續努力前行,力爭學有所成。」 她坦言,她對學術有著一份特殊的熱愛,此外在她看來,只有留在學校,才有更多時間守著母親。「我知道未來還有更多的困難,但那麼難的日子都過來了,車到山前必有路,所以我會一直堅持、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說這些話時,孫玉晴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