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男子在菜市撿棄嬰,養育27年,女孩長大後這樣回報

2020-12-20 視圖空間

在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有一個女孩名叫梁新青(右一),她出生僅兩天,遭遺棄菜市,被當時路過的該縣平安鎮螞蝗塘屯的梁崇月抱回家,養育了27年。前幾天,懂事的梁新青讓養父養母穿上婚紗和大紅唐裝,拍全家福。而這背後凝聚的是一個感人的親情故事。

因為家庭貧困,梁新青只讀到初一就輟學,走上了漫長的打工路。養父梁崇月一直教導養女做人之道,總說:要做個誠實善良的人。梁新青16歲在縣城飯店打工,月薪是700元,有一次她打掃衛生,撿到600元,她主動交給了老闆。很多人說她傻,養父卻給她點讚:窮不要緊,窮要有志氣。

梁崇月和周妹仔夫妻平時靠種果樹、挖草藥,維持生計,以前住著一座百年老屋。但窮苦熬不過親情的重量,夫妻倆一件衣服往往穿10年以上,卻把省下的錢,給養女梁新青買衣服和食品。

梁新青更是省吃儉用,打工的前5年,她每月只用50元,把錢都攢下來。2016年,家裡的舊房倒塌,梁新月把1.5萬存款全部交給養父母,再加上政府的幫助,他們家建起了一座約70平方米的瓦房。

7月1日,是黨的生日。這一天,梁新月把養父養母接到縣城的影樓,拿出880元,為父母拍了一套婚紗照和他們三人的全家福。

她說,是黨的政策好,讓她有事做,有飯吃。之所以選擇這個特殊的日子拍照,是因為養父母年齡大了,一生從未穿那麼華麗的服裝拍照,就當是盡孝,也是感謝黨恩。當然,她對兩位老人的說辭則是,「這是免費的。」

這次不僅僅是拍全家福,梁新青還特意安排給養父養母拍婚紗照,說是養父養母那個年代根本沒機會拍照,就當是「補」婚紗照了。

之所以隱瞞說是「免費的拍照」,是因為家庭條件並不寬裕,梁新青不想父母擔心。她家僅有兩間房,條件很簡陋,很多時間,她都住親朋好友家。梁新青家幾乎沒有像樣的家具,這架老式單車都快成「古董」了,還在使用。

正因為家庭拮据,梁新青的養父梁崇月利用從小懂得一些草藥知識的優勢,經常上山採草藥。但梁崇月用草藥幫人「治病」,很多時候是隨患者給錢,有時不收錢。他說,很多草藥他可以移植到家附近種植,花不了多少錢。

但貧困並不與幸福指數成正比。梁新青說,養父養母雖不是她的親生父母,但甚過親生,二老對她一直特別疼愛。這是養父幫她擦藥的情景。

正因為相互有愛,這個家庭才倍顯溫馨。所以梁新青拿出打工存的錢,給父母拍照片。

在婚紗攝影店中,儘管專業攝影師一直在幫拍照片,梁新青時不時也拿著手機拍養父養母。

養父梁崇月今年78歲,養母今年67歲,都是活了大半輩子的人了,還是頭一次拍婚紗照片。不難看出,略顯羞澀的表情中,透露著滿滿的幸福感,無形中折射出親情的重量。

當他們一家人拍完照片後,懂事的梁新青,馬上隨養父上山幹活。

可養父養母並不知道,在今年4月,梁新青已經辭職,如今正在待業。她說,想學一門技術,比如美容之類的,重新追求新的生活。

這是一個無血緣關係的貧困家庭,養父也被當地政府納入「低保」範圍,但他們相互關愛的情誼卻顯得無價,這種親情比任何財富都重要。

相關焦點

  • 「拾荒母親」張菲:一輩子養育30多個棄嬰,孩子長大後卻讓她寒心
    「拾荒媽媽」張菲:一生養育30個棄嬰,長大後孩子卻沒有看望她有這樣一個孩子,被父母遺棄在路邊,不知道自己的生日,也不知道自己的家人在哪,這是一名健全的孩子,並不是有「殘疾」的,然而狠心的父母竟然殘忍的遺棄。
  • 「拾荒母親」張菲:一輩子養育30多個棄嬰,孩子長大卻讓她寒心
    30個棄嬰,長大後孩子卻沒有看望她有這樣一個孩子,被父母遺棄在路邊,不知道自己的生日,也不知道自己的家人在哪,這是一名健全的孩子,並不是有「殘疾」的,然而狠心的父母竟然殘忍的遺棄。冥冥之中自有定數,這名女孩被一名姓吳的媽媽所收養,並且起名叫做張菲,本以為一切都是好的開始,但是沒想到張菲8歲的時候,吳媽媽竟然患上了重病,因為無藥可治,最終遺憾去世,從此站張菲就變成了流浪的孩子,靠著拾荒維持生活。
  • 26歲「拾荒媽媽」收養30名棄嬰長大,終生未嫁,一半孩子成「白眼狼」
    他的生母給了他生命,養母撫養他長大,兩個都是他最愛的女人不分高下,正如古人常說:「生育之恩大於人,養育之恩大於天」。命運突變的開始張菲是一名棄嬰,她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誰,只知道自己還在襁褓時期就被養母撿了回去悉心照料長大,不是親生卻勝似親生,在母親的疼愛下,她度過了一段快樂的童年時光。
  • 55歲路邊撿2棄嬰,25年後,80歲奶奶將他們撫育為研究生
    早些年,大老闆在鎮上生意做的熱火朝天,意氣風發的他是鎮上響噹噹的一號人物,或是因為出身相差無幾,大老闆更懂得貧苦人家的不易之處,那些年他總會盡力給十裡八村的貧困人家一些幫助
  • 上海老太太撫養黑人混血棄嬰20年,長大後的他,這樣對待恩人
    全世界都存在棄嬰現象,無論是貧窮落後的地方,還是富裕發達的國家。對於這些可憐的棄嬰而言,能得到好心人的救助收養,才是他們人生幸運的開始。棄嬰往往存在一些先天疾病,甚至僅僅因為膚色而被生身父母拋棄。上海男孩朱軍龍就是典型例子。
  • 老漢吃苦打工16年,將棄嬰供成博士,生父母趕來認親,結果怎樣?
    1983年上映了一部萬人空巷的電影,它的名字就是《搭錯車》。隨著這部電影的不斷大賣,劇中的歌曲《酒幹倘賣無》也隨之大火。 還依稀記得有幾句歌詞是這樣唱的:「多麼熟悉的聲音,陪我多少年風和雨……是你撫養我長大,陪我說第一句話,是你給我一個家,讓我與你共同擁有它」。
  • 曾經是無人收留的黑人棄嬰,被上海好心阿婆收養20年,如今怎麼樣
    而在隨後三角貿易中的黑人遭到了非常多不公平的待遇,直到在現如今,非洲地區仍然處於非常貧困落後的一個狀態。不過值得一說的是,在現如今經濟時代的發展讓人們之間也充滿了和平,在這個時候,黑人可以自由的流動。但是仍然會存在一些黑人棄嬰。而我們今天所說的這個故事,主人公就曾經是無人收留的黑人棄嬰,被上海好心阿婆收養20年,現如今他是怎麼回報的呢?
  • 1938年,中國父母收養一外國棄嬰,長大立志到新疆,報效中國
    1938年,有一對中國父母收養了一個外國棄嬰,而在這個棄嬰長大後,他也立志要來到新疆,報效中國。那麼,在這個棄嬰成長的過程中,都經歷了什麼樣的事情呢?這位棄嬰就是李憶祖,在1938年的時候,他的生身父母將他拋棄在了中國,在這個時候,一對中國夫婦不忍心看著小小的他流落在外,因此,就將他帶回了家,並當成自己的孩子撫養。此後,這對夫婦還為他起名為李憶祖,自此,這個棄嬰也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家庭。
  • 他們是棄嬰,卻成功逆襲,真希望這樣的事情多一點!
    孩子出生日期為1994年12月30日。」那天他遇到了趙丹,一個有三歲女兒的母親。趙丹是個好人,跟老公商量後她收養了嬰兒,取名「史秋撿」。幸運的棄嬰還有下面的女孩,1992年的3月24日,武漢一處公交車站,有人丟下了一個女嬰,後來她被送到了武漢市育幼院,被短暫寄養在一戶人家裡。至於她姓什麼,從哪裡來,為什麼被遺棄……無人知曉。
  • 帶母求學的棄嬰從大專讀到了博士,湖北這位90後姑娘令董卿落淚!
    90年代,電視劇《渴望》中劉慧芳收養棄嬰的情節令人動容而虛構的故事照進了現實1991年被遺棄在火車站的孫玉晴遇到了65歲的養父和51歲的養母在他們的悉心照料下長大成人
  • 昔日養父母撿廢品養育棄嬰女,今日烏鴉反哺,養女帶痴呆養母讀研
    孫玉晴,1991年5月出生,這位90後女孩是不幸的,剛出生不久就被生身父母遺棄在火車站,是善良的養父母撿到並收養了她。家境貧寒,養父母靠撿廢品供她讀書,她自己也很努力,不僅考上了大學,還讀了研究生。所以家境非常貧困,但是兩位老人為了不耽誤孫玉晴的學費和書本費,他們開始撿廢品的生活,白天去街道撿了廢品後,傍晚再去廢品收購站賣了換錢,支撐著一家三口吃喝還有學費書本費,雖說孫玉晴不是自己親生的,但是兩位老人視為己出,每天孫玉晴都會穿著漂亮乾淨的衣服去上學,放學後也會吃到營養又可口的飯菜,每天日子雖然簡單,看到孩子開開心心的,兩位老人都很欣慰,把最好的留給玉晴。
  • 棄嬰何處安放 盤點棄嬰收養五大困境
    《收養法》規定,收養人應當同時具備下列條件:無子女,有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年滿30周歲,未患有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滿足這些條件後,再提交包括收養人生育情況證明,公安機關出具的撿拾棄嬰、兒童報案的證明,身體健康檢查證明、收養書、申請書等一系列材料,通過審核,獲得收養登記證才能去收養棄嬰,而且整個領養手續辦下來,需要約3.5萬元。就因為這些繁瑣程序,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 拾荒老人撫養兔唇棄嬰12年,為等其父母守在廣州
    相信不少人都看過酒幹倘賣無,裡面的故事讓人感動和心酸,啞巴老人為了養活小女孩整天靠撿垃圾為生,父女兩相依為命,老人又當爹又當娘的,整個劇情告訴了我們父親的偉大之處,近日在1月6號有記者就了解到一現實版的酒幹倘賣無,拾荒老人撫養兔唇棄嬰12年為等女孩父母守在廣州多年。現如今遇車禍昏迷不醒。
  • 端盤子、撿棉花也能考上醫科大!吃百家飯長大的她是如何成長的?
    29歲的張瑞說,時間過得真快呀,轉眼間5年過去了,張燕萍從一個14歲的小女孩長成了一個19歲的大女孩。 這5年裡,張瑞是張燕萍的知心姐姐,也是張燕萍的好朋友。張瑞是庫爾勒市第六中學教師,是她最先了解到張燕萍的悲苦經歷。 2010年9月1日,開學了,張瑞接手了該校初二年級的一個班級,她任班主任兼英語教師。在這個班上,張燕萍是新轉來的一名學生。
  • 承德一母親養育腦癱棄嬰9年 為孩子放棄婚姻(圖)
    竇玉枝每天扶著小熠凡做康復訓練 靳秀娟 攝中新網承德4月4日電 (張帆 丁桂珍 靳秀娟) 河北平泉縣濱河社區有這樣一位好母親——竇玉枝媽媽,9年來為一個先天腦癱棄嬰傾注了自己全部的母愛來到平泉縣濱河社區竇玉枝媽媽的簡陋小院,十平米左右的房間內,一位扎著羊角辮,身穿紅色上衣,胖嘟嘟紅臉蛋的小女孩正坐在炕邊上,牆上貼滿了女孩的日常生活照片。見到記者,女孩瞬間綻開燦爛的笑容,不太流利的打著招呼「阿姨好」。「這是我小女兒竇熠凡,可聰明呢,名字還是讀博士的大女兒起的,寓意母親和妹妹平凡的一生。」53歲的竇玉枝說。
  • 盲人賣藝撿棄嬰撫養成人 女兒孝順想讓父親享福
    11年前,一名棄嬰闖進他的生活,讓他對人生重新點燃希望。他決定,不管再苦再累也要把她撫養成人……  11歲女兒很孝順  18日中午,璧山縣健龍鄉小河村4組。安靜的小村莊不時傳來男子綿長的唱腔:「兒女一樣搞工作,封建思想壞處多,勸人千萬莫學我,男女平等笑呵呵。」  村民知道,盲人曾得益在練嗓,他要出門賣藝了。
  • 當初被全國人記住的「拾荒媽媽」,路邊撿了30多位棄嬰,後來怎樣
    今天我們就來講65歲的拾荒媽媽,四十多年,在路邊撿了30個棄嬰撫養長大,可沒有人給她養老。今天我們來講的這一個拾荒媽媽叫做張菲,是一個廣東普寧人。她的人生經歷是非常的悲慘地,從一出生開始就被自己的親生爸爸媽媽拋棄了。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有一個善良的婦女見到她,就抱回來把她撫養長大,給了她一個完整的家庭。
  • 被丟「棄嬰塔」,任由風吹雨打、自生自滅
    尤其是古代貧困的家庭,甚至會出現了在女嬰降生之時便被棄於深山之事。這種滅絕人性的做法,也導致了大批的成年男性無妻可娶的現象,所以歷朝歷代都有法律禁止"棄嬰深山"的現象發生。但是由於重男輕女的觀念實在太重,加之社會動蕩不安,課稅徭役太過繁重。
  • 20年前,上海阿婆好心收養黑人棄嬰,長大還分他房產,結果值嗎?
    —— 培根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這樣一種價值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通俗點說,就是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之間也應該互相關愛,這樣才能使社會更和諧。這種觀點聽起來很理想化,但現實生活中,的確有人願為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付出,比如上海一位70多歲的阿婆朱水寶,她當年便不經思索撿了黑人棄嬰回家撫養。
  • 河南農民工夫婦17年靠撿破爛救助10名棄嬰(圖)
    ,靠撿破爛為生,先後救助過10名棄嬰,而夫婦倆為養棄嬰17年沒買一件新衣。  老六老七老八都是父母主動送上門  老姚夫婦所收養的第六、第七個棄嬰居然是堂兄弟倆先後送來的,先是這家的大哥把剛生的女孩抱到老姚家,說想給孩子留條活路,如果老姚不要,只能把孩子扔到大街上。話說到這份上,老姚只好把孩子接下來。半年後,這家的弟弟也抱著剛出生的女孩到老姚家,說了同樣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