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昂(177—197年),字子脩。曹操長子,沛國譙縣人。庶妻劉氏所生,但由於生母早死,是以由正室丁氏撫養大。聰明且性情剛膽,為曹操所喜愛,二十歲時即舉孝廉。建安二年(197年)年隨曹操出徵張繡,因張繡突然襲擊,曹昂為救曹操負責斷後,與大將典韋一同戰死於宛城。魏文帝黃初二年(221年),追封諡號豐悼公,黃初五年(224年)又進一步追封為豐悼王。太和三年(229年)年改諡號稱愍王。
性別:男
籍貫:豫州沛國譙縣 (今安徽省亳州市)
爵位:豐愍王
家族資料
父親:曹操;母親:劉夫人
兄弟:曹丕、曹彰、曹植、曹衝、曹袞、曹彪、曹據、曹宇、曹林、曹幹、曹整、曹矩、曹上、曹勤、曹乘、曹京、曹均、曹棘、曹茂、曹徽、曹鑠、曹峻、曹熊
子女:無子,以弟樊安公均子琬奉為昂後,琬薨,子廉嗣。
相關人物:張繡
曾效力過的勢力:曹操
曹昂,字子修,曹操的長子,隨曹操南徵張繡時遇害,後被追封為豐悼王。
曹昂,曹操的長子,於《三國演義》第16回登場。宛城之戰中,曹昂把自己的馬讓給曹操,曹操乘馬脫險,而曹昂死於亂軍之中。
豐愍王昂字子脩。弱冠舉孝廉。隨太祖南徵,為張繡所害。無子。黃初二年追封,諡曰豐悼公。三年,以樊安公均子琬奉昂後,封中都公。其年徙封長子公。五年,追加昂號曰豐悼王。太和三年改昂諡曰愍王。嘉平六年,以琬襲昂爵為豐王。正元、景元中,累增邑,並前二千七百戶。琬薨,諡曰恭王。子廉嗣。
公元220年,曹操一病不起。這時他已六十六歲。據《三國志·后妃傳》裴松之注引《魏略》,曹操在臨終前說過:我一生所作所為,沒有什麼可後悔的,也不覺得對不起誰,唯獨不知到了九泉之下,如果子修向我要媽媽,我該怎麼回答。子修就是曹昂,是曹操的長子。曹昂的生母劉夫人早逝,便由沒有生育的正室丁夫人撫育,丁夫人也視為己出。後來曹昂陣亡,丁夫人哭得死去活來,又常常哭著罵著數落曹操。曹操一煩,便把她打發回了娘家。後來他親自到丁夫人娘家去接她,丁夫人卻坐在織布機前織她的布。曹操便撫著她的背,很溫柔地說:我們一起坐車回家去,好不好呀?丁夫人不理他。曹操走到門外,又回過頭來問:跟我回去,行不行呀?丁夫人還是不理他。曹操沒有辦法,只好和她分手。以曹操脾氣之暴躁,為人之兇狠,做到這一步已很不簡單。何況曹操還讓丁夫人改嫁,不讓她守活寡,只是丁夫人不肯,她父母也不敢。就是敢嫁,也沒人敢娶。
曹丕:「家兄孝廉,自其分也。」
《三國志·武文世王公傳》:「魏氏王公,既徒有國土之名,而無社稷之實,又禁防壅隔,同於囹圄;位號靡定,大小歲易;骨肉之恩乖,常棣之義廢。為法之弊,一至於此乎!」
曹操也是一個溫情的人。在曹操和張繡的戰爭中,他的長子曹昂在戰鬥中犧牲了,他的原配丁夫人悲痛得死去活來。因為丁夫人是曹操的正妻,她是沒有生育能力的,曹操的妾生下了長子,這就是曹昂,生下來以後曹昂的母親就去世了,就把曹昂交給丁夫人來撫養,丁夫人把這個兒子看作自己的兒子,感情很深。而曹操之所以打敗這一仗,是因為他當時得意忘形,他跟張繡的戰爭沒有怎麼打張繡就投降了,投降了以後曹操不但收編了張繡的部隊,還收編了張繡的嬸嬸,張繡的嬸嬸是個美女,曹操這個人是很好色的,走到哪他都要收編一些美女,於是把張繡的嬸嬸收編了。張繡的面子上就下不來,再加上其他的原因張繡後來就反叛他,對他進行突然襲擊。這次戰爭中曹昂也死了,曹操的侄子曹安民也死了,還有曹操的愛將典韋也死了,丁夫人就不願意了,就哭著鬧著跟曹操要兒子,你還我兒子,你把我兒子弄哪兒去了!而且就是你這個傢伙,一天到晚地泡爛妞,害得我兒子死掉的,不依不饒。曹操一煩,滾,回你老家去。走就走嘛,我回娘家去,不跟你過了,真回娘家了。過了半年,大概幾個月以後,曹操後悔了,然後自己駕著車子,就到丁夫人的娘家想把丁夫人接回來。這個事情在我們今天也稀鬆平常啦,小兩口一吵架,老婆跑回娘家去了,那還不是老公最後賠個笑臉,說點好話,就把老婆接回來了。曹操這樣做就不容易了,是吧,你想曹操那閻王脾氣,他也這麼做,也去接丁夫人。丁夫人在家幹什麼,織布,曹操來了以後她也不站起來迎接,也不搭理,曹操很沒意思,訕訕地走過去:織布呢?……別織了,跟我回家吧。……曹操就走過去,用手摸著丁夫人的背:唉,別使小性子了,寶貝,跟我回家好不好?我們坐車子回家好不好?要知道這個動作是很重要的,這個「撫其背」是男人對女性的一種愛的動作。丁夫人繼續「咔嚓」「咔嚓」。曹操就很沒意思啦:你不回啊?不回那我可是走了啊。「咔嚓」「咔嚓」。曹操就走走走,往外走,走到門口的時候又回了一次頭:別鬧了,跟我回家,好不好?「咔嚓」「咔嚓」。唉,看來我們夫妻緣分已盡,算了。然後找到老丈人:嶽父大人,是我對不起你女兒,但是她也不肯跟我回去,這樣吧,她還年輕,別讓她守著,你把她嫁了,讓她改嫁。當然啦,丁夫人最後也沒有改嫁,也沒有人來提親,閻王的前妻誰敢娶呢?
曹操的兒子很多,其中的長子曹昂死得早,記述也不多。但是,近日為了曹彰一文詳翻了裴松之注的《三國志》略有所感,於是成就此文。(此文也是曹彰一文的副產品)《三國志》的《豐愍王昂傳》裡說:「豐愍王昂字子脩。弱冠舉孝廉。隨太祖南徵,為張繡所害。無子。黃初二年追封,諡曰豐悼公。三年,以樊安公均子琬奉昂後,封中都公。其年徙封長子公。五年,追加昂號曰豐悼王。太和三年改昂諡曰愍王。嘉平六年,以琬襲昂爵為豐王。正元、景元中,累增邑,並前二千七百戶。琬薨,諡曰恭王。子廉嗣。」曹操宛城大敗無人不知,失去了長子曹昂、從子曹安民和大將典韋。《世語》裡說:「昂不能騎,進馬於公,公故免,而昂遇害。」曹昂死於197年是肯定的,但是他什麼時候出生的卻不可考了。有資料說,曹昂二十歲舉孝廉。建安二年為救曹操被張繡亂軍所殺。也就是說,曹昂死時年已過二十,出生當在178年以前。《魏略》說:「太祖始有丁夫人,又劉夫人生子脩及清河長公主。劉早終,丁養子脩。」這裡的子脩就是曹昂。他本是曹操的妾劉夫人所生,是庶子,而且劉夫人早終,其地位應當更低。但是由於曹操很長時間沒有其他子嗣,其次子曹丕是到187年才出生,長達10年的時間裡曹操可能僅此一子,所以曹操才會一直把族子曹安民留在身邊。再加上曹昂比較有德行(當然是曹操教育得好),二十歲舉了孝廉,而且從他跟隨曹操作戰來看,也應當習過武。由於這些原因,曹操對這個兒子十分疼愛,以至於讓正氏丁夫人繼養他,提高曹昂在家中的地位,為立他為儲做下準備。而後來曹操疼愛曹彰也可能是因為彰喜歡武功與昂相似。
本來曹昂應當就成為曹操的傳人了,可是就是宛城大敗改變了一切。《三國志》的《武帝紀》說:「(建安)二年春正月,公到宛。張繡降,既而悔之,復反。公與戰,軍敗,為流矢所中,長子昂、弟子安民遇害。」曹昂的死幾乎都是曹操好色造成的,這對曹操是很大的打擊。曹昂死後,其養母即曹操當時的正氏丁夫人十分悲痛和氣憤,當然是怪罪曹操因好色而痛失愛子,而丁夫人自己又無所出,全靠曹昂的將來保證地位穩固,和曹操由此發生巨大的矛盾。《魏略》說:「子脩亡於穰,丁常言:『將我兒殺之,都不復念!』遂哭泣無節。太祖忿之,遣歸家,欲其意折。後太祖就見之,夫人方織,外人傳雲『公至』,夫人踞機如故。太祖到,撫其背曰:『顧我共載歸乎!』夫人不顧,又不應。太祖卻行,立於戶外,復云:『得無尚可邪!』遂不應,太祖曰:『真訣矣。』遂與絕,欲其家嫁之,其家不敢。」由此可見,原本曹操還是寵幸丁夫人的,所以將昂給其撫養。而丁夫人痛失養子,萬分悲痛,而且怨恨曹操以至於到了分離的境地。從此可以看出,丁夫人的行為裡對曹昂的愛遠比失去自己的未來多,可以推測昂交由丁夫人撫養已有多年。
丁夫人被廢以後,又被曹操立為正氏的就是當時至少已有三子(曹丕、曹彰、曹植)的卞皇后。卞皇后生於160年,小曹操5歲,179年嫁於曹操為側室,此時曹昂已經出生。當時,如果劉夫人還在的話地位也當比卞皇后高,更不用說是丁夫人了。當然,地位較低的卞皇后就受到了丁夫人的鄙視,這種情況可能要到186年卞皇后懷下第一胎為止。這裡使我產生了一個疑問:卞皇后嫁於曹操7年而沒有生子,而在187年到192年的5年間則生了3子,前後相差很多。為什麼如此呢?我自然想到了生有長子曹昂的劉夫人(因為估計丁夫人不能生育,而且當時曹操尚不可能娶過多的妾氏),那麼由此可以猜測劉夫人可能死於185年前後,此時曹昂可能8歲左右。也就是這前後,曹昂被丁夫人收養。宛城大敗後,卞皇后成為正氏,後來其子即位稱帝,都是因為此事。如果曹昂不死,怎麼也輪不到曹丕即位的。所以說曹昂之死最大的獲益者就是卞皇后一系。
考慮了以上問題後,我又有所發現。《魏略》中只提到劉夫人死後,留下曹昂和清河公主,夏侯懋之妻,丁夫人收養了昂;但是在《三國志》的《武文世王公傳》裡還說了劉夫人生有另一子:「相殤王鑠,早薨,太和三年追封諡。青龍元年,子愍王潛嗣,其年薨。二年,子懷王偃嗣,邑二千五百戶,四年薨。無子,國除。正元二年,以樂陵王茂子陽都鄉公竦繼鑠後。」這點很可疑,為何《魏略》中不言及曹鑠呢?曹操諸子很多在建安時代就得到封號,而還有幾個早薨的兒子也是在太和五年得到了公子的稱號。而曹鑠則是特例,他比大多數兄弟晚受到追封,但是一封就封了個王爵。這點表明曹鑠的實際地位並不低,但由於某種原因受到了加重的特別對待。那麼這種對待的原因是什麼呢?我無法考證,但是總算做了猜想。劉夫人的死很可能與曹鑠有關,會不會是難產而死呢?再加上曹鑠本身早薨(可能也是由於難產埋下的隱患),他的名字就乾脆不記在《魏略》上了,而且一般都認為曹丕是次子而把他忽略。不過,曹鑠也留有子嗣,說明其還有婚配,有一定的年齡。
實習編輯: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