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故事雕塑講解歷史人物文化藝術的精髓

2020-12-13 騰訊網

大禹治水雕塑,神話故事雕塑,大型廣場雕塑

大禹治水(鯀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他是黃帝的後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鬥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大禹和他的妻子雕塑,歷史人物雕塑,鑄銅人物雕塑

大禹治水浮雕牆,神話人物雕塑,廣場景觀雕塑

大禹治水浮雕牆,神話故事雕塑,城市廣場雕塑

他生活簡樸,住在很矮的茅草小屋子裡,吃得比一般百姓還要差。但是在水利工程他又是最肯花錢的,每當治理一處水患而缺少錢,他都親自去爭取。

他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過自己的家,聽到小孩的哭聲,那是他的妻子塗山氏剛給他生了一個兒子,他多麼想回去親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務艱巨,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個大禮,眼裡噙著淚水,騎馬飛奔而走了。

大禹根據山川地理情況,將中國分為九個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兗州、揚州、梁州、豫州、雍州、荊州。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個中國的山山水水當作一個整體來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該疏通的疏通,該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變成肥沃的土地。

大禹治水雕塑,神話人物雕塑,大型人物銅雕

神話故事浮雕牆,大禹治水雕塑,廣場景觀雕塑

他治水講究的是智慧,如治理黃河上遊的龍門山就是如此。龍門山在梁山的北面,大禹將黃河水從甘肅的積石山引出,水被疏導到梁山時,不料被龍門山擋住了,過不去。大禹察看了地形,覺得這地方非得鑿開不可,但是挪大一個龍門山又如何是好,大禹選擇了一個最省工省力的地方,只開了一個80步寬的口子,就將水引了過去。因為龍門太高了,許多逆水而上的魚到了這裡,就遊不過去了。許多魚拼命地往上跳,但是只有極少數的魚能夠跳過去,這就是我們後人所說的「鯉魚跳龍門」,據說只要能跳龍門,馬上魚就變成了一條龍在空中飛舞。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時間,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兇惡,馴馴服服地平緩地向東流去,昔日被水淹沒的山陵露出了崢嶸,農田變成了米糧倉,人民又能築室而居,過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後代人們感念他的功績,為他修廟築殿,尊他為「禹神」,我們的整個中國也被稱為「禹域」,也就是說,這裡是大禹曾經治理過的地方。

吹笛子人物雕塑,大型廣場雕塑,鑄銅雕塑

后羿射日雕塑,園林景觀雕塑,神話傳說雕塑

射箭人物雕塑,公園小品雕塑,鑄銅雕塑

后羿射日,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遠古的時候,大地出現了嚴重的旱災。炎熱烤焦了森林,烘乾了大地,曬乾了禾苗草木。原來,帝俊與羲和生了10個孩子都是太陽,他們住在東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樹叫扶桑。10個太陽睡在枝條的底下,輪流跑出來在天空執勤,照耀大地。但有時,他們一起出來給人類帶來了災難。為了拯救人類,后羿張弓搭箭,向那9個太陽射去。只見天空出現爆裂的火球,墜下一隻只三足烏。最後,天上只留下一個太陽。

嫦娥奔月雕塑,神話故事雕塑,園林景觀雕塑

嫦娥奔月: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講述了嫦娥被逄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一粒不死之藥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據現存文字記載最早出現於《淮南子》等古書。

嫦娥登上了月宮,據西漢《淮南子》等古書的記載,是因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從西王母那裡要來的不死藥,就飛進月宮,變成了搗藥的蟾蜍。東漢高誘註解《淮南子》中說嫦娥是大羿之妻。據說大羿的妻子叫恆娥,因漢代人避當時皇帝劉恆的諱,之後名字改為嫦娥。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雕塑藝術的歷史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前面所講中,可以看出雕塑藝術的語言,也是隨著歷史的發展而發展的。從這一點我們可以這樣說:自那時起, 世界雕塑藝術史的序幕已經拉開。雕塑藝術隨著特有語言的確立,以它獨有的藝術魅力,而屹立於人類藝術之林,成為人類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媒介,並且是其他藝術形式所無法代替的一種媒介。雖然在世界雕塑史上,數萬年前就已經產生了比較完整的雕塑作品。但是雕塑藝術真正得到空前的發展,是在兩幹多年前的古希臘時期之後。
  • 探索中國傳統文化人物雕塑的新特點,故而在雕塑藝術上形成特色的...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積累了豐富的文化藝術財富,石雕藝術就是人類文明寶藏中的一顆明珠,雖歷經千年,卻從未被歷史長河所淹沒,反而在歲月的磨礪中越來越散發出歷久彌新的東方美,石雕人物創作中所傳遞的意境美感也折射出強勁的民族力量和含蓄低沉的民族性格,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哲學思想的外化產物。
  • 吳為山:用雕塑講述中國故事|藝術|雕塑作品|齊白石_網易訂閱
    法蘭西藝術院院士向中國美術館捐贈作品的這份深情,這份友誼,這份真情,將載入中法藝術交流史。」2020年11月25日,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在法蘭西藝術院院士讓·卡爾多雕塑作品《陽光下的牛》捐贈揭幕儀式上說。  多年來,吳為山致力於中國文化精神在雕塑創作中的獨特表達,致力於中西方文化藝術的交流與合作。
  • 「燃·速—世界汽車發展百年人物雕塑展」北京汽車博物館開展
    12月5日,「燃·速——世界汽車發展百年人物雕塑展」開展儀式在北京汽車博物館舉行。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到,「燃·速——世界汽車發展百年人物雕塑展」以「汽車科技與藝術」為主題,以世界汽車發展歷史為軸,通過經典汽車人物雕塑形象,多維度展現汽車運動百餘年歷史長河中汽車人物的風雲故事。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用神話來講歷史(圖)
    近日,中國畫報出版社推出了輕閱讀、趣歷史的「螢火蟲」書系第八本:《諸神退位:古希臘的日常》,全新輕學術視角解讀古希臘神話的起源、演變與重要影響,百餘幅珍貴壁畫、雕塑、考古遺址多維呈現,帶領讀者建立與古希臘普通人日常的聯結。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雕塑的分類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我們概括地回顧了雕塑藝術的發展,從幾千年的發展中,可以看到雕塑藝術從開始產生時,在形式上就存在著圓雕和浮雕兩大類。而浮雕雖然只能讓人們從正面去欣賞,但可以利用背景,像繪畫那樣把事物發生的環境表現出來;產生說明主題,烘託人物性格的作用。雕塑以放置的場所不同,又可分為室外雕塑和室內雕塑兩大類。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西方雕塑與我國古代雕塑
    他在《內在和外在的形式》(1953一1954年)、《斜倚的母親和孩子》(1960一1961年)中將人物的形體透空,從外面的空洞看到內部的形體,實體與虛體互相貫通,內部與外部互相穿插,使具有抽象韻味的作品同時具有人的生命體的內在精神。
  • 名人雕塑帶您走進名人故事
    歷史人物石雕,讀書人物雕像,校園景觀雕塑 人物鑄銅雕像,老人銅雕,文化藝術雕塑 據《後漢書·張衡傳》記載:地動儀用精銅鑄成,圓徑八尺,頂蓋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山龜鳥獸的形象裝飾。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關閉發動之機。
  • 《口袋博物館》:從建築與雕塑,多維度表現古羅馬文化藝術圖景
    今天的我們,通過文字記載來了解過去的歷史,這很像是用一雙眼睛,倚靠文字激發大腦中想像去重塑當初的社會環境,而《口袋博物館古羅馬》就像是一雙VR眼鏡,書中記錄了古羅馬這三個時期的一些手工藝品和藝術品,將古羅馬時代用一種立體的方式,多維度地呈現當時人們的思想和整個社會的文化機制。
  • 「燃·速——世界汽車發展百年人物雕塑展」開展
    「燃·速——世界汽車發展百年人物雕塑展」以「汽車科技與藝術」為主題,以世界汽車發展歷史為軸,通過經典汽車人物雕塑形象,多維度展現汽車運動百餘年歷史長河中汽車人物的風雲故事。展覽旨在以藝術態度為汽車歷史以及現代文化搭建起精神橋梁,這既是讓傳統的文化重新煥發生機,也是對現代文化的由衷讚嘆,充分展現汽車科技與雕塑藝術的融合對話。
  • 歷史名人雕塑帶你走進名人故事裡
    歷史人物銅雕,蘇東坡雕像,校園文化雕塑 懸梁刺股: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現代人物銅雕,現代藝術雕像,城市景觀雕塑 鑿壁偷光:西漢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
  • 歷史文化藝術作品,塑像維納斯,義大利雕塑大衛
    古希臘是一個愛美的民族,他們有著得天獨厚的藝術才賦。雕塑是他們最喜愛的藝術形式,當時活躍著很多傑出的雕塑藝術家,創作了大量的精美雕塑。『維納斯》就是其中的一個。古希臘人富於想像力,他們有著很多美好的神話傳說。《維納斯》就是傳說中掌管「愛」和「美」的女神。古希臘人特別崇尚人體美,他們認為「健全的精神必然寓於健全的身體。」神只不過是更強健、更聰明、更理想的人。
  • 戶外不鏽鋼人物剪影雕塑-雙鴨山白鋼雕塑人物剪影價格
    目前越來越多的不鏽鋼雕塑已成為城市亮點,不鏽鋼雕塑是一種相對永久性的藝術,古代許多過歷史長河的衝刷已蕩然無存。帶給人們朦朧的感覺。雕塑可以給人莊嚴肅穆,或是宏偉高大,或是飛躍升華,或是寧靜致遠的美感。人們在考慮美感的情況下,對於雕塑的質量和持有性也有要求。
  • 這些英語單詞來自於神話典故或歷史人物
    這些英語單詞或詞根來自於非常經典的古希臘或古羅馬的神話故事。遙遠的古代,人類文明還處於萌芽時期,人們對科學的認知還沒有到達現在的高度,很多性自然現象無法用科學解釋,神自然成為了人們面對猜不透的現象的唯一解釋,所以民間流傳各種各樣的神話故事。
  • 吳為山:用雕塑講好中國故事
    法蘭西藝術院院士向中國美術館捐贈作品的這份深情,這份友誼,這份真情,將載入中法藝術交流史。」2020年11月25日,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在法蘭西藝術院院士讓·卡爾多雕塑作品《陽光下的牛》捐贈揭幕儀式上說。  多年來,吳為山致力於中國文化精神在雕塑創作中的獨特表達,致力於中西方文化藝術的交流與合作。
  • 城市雕塑,用獨特的符號繪就北國春城的文化故事
    步入園內,會看到各種雕塑,有世界著名雕塑大師創作的傑出雕塑作品,也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雕塑精品,有看的懂的,也有抽象的,對於雕塑來說,發現雕塑背後的故事和領悟傳達的思想,這才是欣賞雕塑的意義所在。幾年前,藉助舊城改造的契機,長春市相關部門在東新路精心打造了13組工業藝術雕塑景觀,有螺絲齒輪組成的造型,也有鋼鐵製作的電車——這裡原來是柴油機廠舊址,舊城改造翻新,雕塑記錄下了城區的歷史。
  • 靜穆的偉大和深邃的靈魂——米開朗基羅與古希臘雕塑藝術
    在希臘人的眼中,神的身體是最完美的,但他們認為神和人是同性同形的,所以古希臘人強調人的中心地位,具有人本主義思想,民主與神話顯然為古希臘藝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們認為完善的心靈存在於健美的體魄之中,於是塑造身心完美的人物形象成了古希臘雕塑藝術的終極目的,在審美上趨於理想和幻想。
  • 新加坡晚晴園,散發著濃鬱歷史文化的雕塑
    新加坡晚晴園的雕塑很多,多數是前館長馮仲漢先生在任時委託廣州美術學院設計製作的。2006年11月22日,為紀念孫中山誕辰140周年,中國廣州孫中山基金會捐贈六尊特別的孫中山銅像給新加坡晚晴園——孫中山南洋紀念館。
  • 「和文化」——黃泉福雕塑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盛大開幕
    任雕刀刻畫萬物百態,憑匠心傳承中華文化。12月7日上午,「和文化」——黃泉福雕塑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盛大開幕。
  • 歐陽詢人物雕塑鑑賞;欣賞雕塑的魅力探詢名人的事跡
    仁義與仁德是一個人這一生所必備的兩個品質,仁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也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儒家文化的各種美德的總和,是孔門弟子修煉的最高境界。我們應該尊敬他們,並積極向他們學習。歐陽詢(557年-641年),字信本,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