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流失」怎麼說

2020-12-14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人才流失」怎麼說
[ 2006-12-27 16:17 ]

有調查顯示,國內40%優秀人才都流向了跨國公司,這不能不說是國內研發機構一大損失。不過,雖然跨國公司在華機構「挖」了中國本土企業人才資源的「牆角」,但從長遠來講,這有利於減少中國人才流失海外。

請看新華網相關報導:Multinationals in China have helped slow China's brain drain, although they posed great challenges to local compan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said a Chinese expert Friday.

A survey indicated that more and more local talents in China flowed to multinationals since multinationals are mostly engaged in cutting-edge hi-tech researches and offer high salaries.

報導中的「brain drain」指的是「人才因向有利的職業環境流動而引起(欠發達地區)的智囊枯竭」,即我們常說的「人才流失」。

「Brain」在此代指「高智商人才」,「drain」原意指「枯竭、乾涸」,短語「brain drain」形象表達了本土人才外流後的尷尬處境。

與「brain drain」(人才外流)相對應的是brain gain(人才引進)。此外,仿擬「brain drain」,「brown drain」常用來喻指「勞工外流」。

(英語點津陳蓓編輯)

相關焦點

  • 實用英語表達: 「人才流失」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實用英語表達: 「人才流失」怎麼說 2006-12-27 21:17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作者:
  • 「人才流失」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人才流失, 這個短語的英文表達是:brain drain 人才外流,人才流失Britain suffered a considerable brain
  • 熱詞:中國「人才流失」嚴重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熱詞:中國「人才流失」嚴重 2013-08-01 13:50 來源:英語點津 作者:
  • 中國沒有所謂人才流失問題
    網絡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文章,談論我國嚴重的人才流失問題。有說人才流失問題刻不容緩的;有說中國人才流失嚴重,70萬留學生不願回國的;還有說為什麼中國人才流失如此嚴重的……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這些觀點似乎有點落後於時代。
  • 中小企業人才流失原因的分析
    由於中小企業比大型企業規模要小,環境的變化導致人才流失對中小企業的影響相比對大企業的影響相對較大,所以針對於人才而言在中小企業發展的風險要高於在大企業的風險。大部分中小企業長期以來是在市場的夾縫中求生存,在人才規劃上左右搖擺。由於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沒有明確的企業戰略目標和長遠的發展規劃,從而導致人才規劃不夠系統和完善。
  • 近年人才流失最嚴重5所大學:有學校流失人才可辦一所211
    據觀察人士分析,在過去的5年裡,有以下5所高校被挖最嚴重,培養的人才很多為他人做了嫁衣。蘭州大學是國家首批「雙一流(A類)」、「211工程」、「985工程」大學,但近幾年來蘭州大學人才流失情況最為嚴重。西北師範大學校長王利民曾說:「蘭州大學流失的高水平人才,完全可以再辦一所同樣水平的大學!」
  • 「挖」走人才就是掘「命根」!蘭州大學人才流失嚴重!
    「挖」走人才就是掘「命根」!蘭州大學人才流失嚴重!人才也是國有資產,不能打著市場的幌子,幹著國有資產無序流動的買賣!最近幾年,頂級人才方面,科學院院士離開了4位,工程院院士1位,長江學者2位,其他教授更是不計其數。這些人才都被上海、浙江、北京等地的重點高校挖走,嚴重的人才流失讓這所百年歷史名校的發展舉步維艱。一個學校,要培養一位頂級人才,要多久的時間?付出多少代價?
  • 終於,蘭州大學引進的人才超過了流失的!
    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說:「2018年,我們止住了人才隊伍非正常流動。通過大力開展人才引進工作,讓進來的人才多於出去的。」來源:光明微教育蘭州大學雖然是西北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屬綜合性大學,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仍擋不住人才流失。
  • 近些年北大清華的人才流失比較嚴重,究其原因是啥?
    不可否認的是,近些年來北大清華的畢業生選擇出國留學的比率比過去要高得多,出國留學的學生越多,也就意味著流失的人才也會越多。究竟是什麼原因所致?筆者是不完全認同這種說法,但不管怎麼說,北大清華人才流失的問題,確實值得國家、企業、學校的思考和重視,不能白白培養多年的人才而流失於它國,實屬可惜。
  • 臺媒:蔡英文執政加劇臺灣人才流失
    蔡英文在就職演講中,曾承諾要「幫年輕人加薪」,但上臺近1年來的所作所為、所提出的各項政策,都反而讓人才外流壓力更大,如果蔡當局不能反省,臺灣的「人才流失危機」恐怕更無反轉之日。適巧臺當局「行政院」與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日前召開「便當會」,討論 「國發會」草擬「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聘僱法」,擬「鬆綁」限制,放寬籤證、居留、保險、租稅、退休等規定,來吸引外籍白領人才來臺,營造對外籍人才更友善的工作環境,甚至考慮是否要給予外籍白領租稅減半的優惠。
  • 4所985大學人才流失嚴重,培養人才為他人做「嫁衣」
    而人才的流失真的是一件讓人心痛的事情,因為留不住人才,也導致了自身的發展受到了限制,甚至有些人才還流失到了國外,這就更讓人惋惜了。再加上,蘭州大學的教師團隊也存在被挖牆角的情況,所以無論是從優秀的學生人才上還是師資的人才上都存在很大的流失。
  • 清北學子人才流失引爭議,兩位校長先後發聲,聽聽他們怎麼說
    我國兩彈功勳錢學森錢老曾在溫總理面前提出了一個世紀性的問題:「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為了解答這一問題,我國啟動了&34;,旨在培養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學科等基礎學科的頂級人才。
  • 獨家 |「體制內」人才流失存隱憂
    但是,長期以來,由於種種原因,我國體制內外的人才流動並不順暢,出現了「出易進難」,體制內人才流失的問題。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體制內人才流失問題日益突出?又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本次,思響哥為您推薦劉昕教授發表於《人民論壇》的文章,為您深度解析體制內與體制外的人才流通問題。
  • 人才流失最嚴重的5所大學,這些地區為何總留不住「人才」
    但由於各所高校擁有資源不對等,部分高校頻繁被挖角,培養的人才很多為他人做了嫁衣。蘭州大學蘭州大學是國家首批「雙一流(A類)」、「211工程」、「985工程」大學,但近幾年來蘭州大學人才流失情況最為嚴重。西北師範大學校長王利民曾說:「蘭州大學流失的高水平人才,完全可以再辦一所同樣水平的大學!」
  • 企業團隊管理用人時怎樣防止人才流失
    總是絞盡腦汁想方設法防止團隊的人才流失。所以很多團隊負責人就會在團隊內部設立很多不同的規矩,或者技術壁壘,使用比較「強硬」的手段謹防人員流失或者謹防人員如果流失造成團隊核心競爭力和核心資料的流失。實際上,這樣做是順理成章,可以理解的,不過,我們今天換一個方式來思考這個問題。
  • 公司的人事管理:如何有效控制人才流失
    在當下一些創業者雖在完善企業自身的聘用機制,以求吸引到更多的才華橫溢,雄心勃勃的人才,但是,即便如此仞有許多人才悄然流失。許多企業發現吸引人才越來越難,因為人才的流失已成為當今時代的一大潮流。許多企業一邊不斷地翻新招聘花樣來引起求職者注意,一邊卻聽任人才大量的流失。持續不斷的大量招聘人才,常常使企業疲於奔命,更嚴重者使企業出現效益的下滑。企業的管理者們估計,考慮所有因素,包括因為人才離開企業而失去的關係,新員工在培訓期間的低效率,如此的青黃不接。企業用「留住人才」一詞表明他們越來越重視有才幹的人才。那麼將如何獎勵和評價優秀員工?
  • 高校人才流失問題怎麼解決?專家提出了意見
    清北人才流失問題怎麼解決?合肥中科院90名科研人員辭職,這些人大多是頂尖高校的博士,而這樣的頂尖人才,月薪只能拿到1萬,合肥的房價不用我說了。馬雲說,一個人才辭職,要麼是錢沒給夠,要麼是受了委屈,這些博士應該兩者都有!前QH大學教授顏寧,在其研究領域排在世界前幾名,然而10年申請院士都沒有成功,去了美國之後第二年就評上了外籍院士,這是受了委屈,為什麼我們人才流失如此嚴重?合肥中科院似乎回答了。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 莫讓「鞭打快牛」成為鄉鎮人才流失的加速劑
    鄉鎮工作條件艱苦、工作環境差、工作內容雜等諸多因素,導致鄉鎮人才流失現象一直得不到解決,現今,鄉鎮的工作越來越繁重,工作質量要求高時限又緊,一些鄉鎮領導嫌使用「慢牛」費心費力,便傾向於「鞭打快牛」,將更多的工作任務交給能力強的人「擔當」,看起來是重用能者,錘鍊強者,實際上卻存在加速鄉鎮人才流的重大隱患,需要警惕
  • 人才流失嚴重成制約煤化工行業發展一大瓶頸
    近年來,伴隨國家能源戰略的需要,我國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迅速,同時,行業的發展對各種層次的化工人才需求較大。然而,中國化工報記者近期在走訪多家內蒙古地區的大型煤化工企業時發現,與煤化工產業火熱發展局面不符,行業人才流失嚴重,目前已經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一大瓶頸。
  • 南京大學三年引進頂尖人才25位,發力扭轉「人才流失」印象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走訪發現,近年來,在「人才流失」的議論聲中,南京大學默默地「大手筆」延攬了數量可觀的頂級學者。除了徐祖信院士之外,加盟南大的還有中科院院士沈樹忠、楊經綏。南大學術大咖有流出,也有引入,只是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對引進的人才宣傳得很少,給公眾留下了「人才流失」的刻板印象,甚至還屢次引發了輿論風波,以致至今影響仍未消失。「我們對比發現,其實還是引進的多,流失的少。」劉公祥表示,儘管如此,南大作為一流學府,人才流出往往更受到公眾的高度關注。重量級學者「大規模」離職?其實是刻板印象巍巍北極兮,金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