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之道》將巴菲特思想引進中國的第一本書
大家好!這裡是大碗讀書。
今天我們要聊的是《巴菲特之道》第2章:沃倫·巴菲特的教育,本章講的是即便是擁有驚人智力的巴菲特,也不可能越過受教育的學習階段。正如我們將要看到的,沃倫·巴菲特在投資哲學上的教育源自三個人物的心智結合:班傑明·格雷厄姆、菲利普·費雪、查理·芒格。下面讓我們開始吧。
費雪之合適投資的對象
僅僅擁有市場潛力本身還不夠,費雪相信即便是一個具有超越平均水平銷售成長的公司,如果它不能為股東賺錢,也未必是一個合適投資對象。他說:「並非所有銷售成長良好的公司都是好的投資對象,如果年復一年,其利潤沒有同步增長的話。」因此,費雪不僅尋找那些低成本的產品和服務的公司,而且希望他們能致力於保持這一個優勢。一個具有低利潤平衡點、高利潤率的公司更能經得起低迷經濟環境的考驗。最終,它能擊敗對手,牢牢站穩自己的市場地位。
如果一家公司不懂得分解成本,同時明白製造過程中的每個環節,就不可能維持它的利潤率。為了這樣做,公司必須進行足夠的會計監督和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應該能夠讓公司管理層發揮出生產產品和服務資源的最大潛能。此外,會計監督有助於發現公司運營中的問題所在,而這些問題或低效,可能就是影響公司整體盈利能力的早期預警。
費雪對於公司盈利能力還有一個考慮,即公司未來的成長是否依賴新增投資。他說:如果一家公司的成長是由大量新增投資所致,那麼股本的增大將攤薄現有股東的利益。另外,一家在固定資產和運營資本需求方面控制有方的公司,能管理好它的現金需求,避免通過股票進行融資。
費雪之優秀的公司該有優秀的管理
費雪注意到,優秀的公司不但擁有超越平均水平的企業特徵,而且,同樣重要的是,它們的管理者的能力超越平均水平。在現有產品和服務的市場潛力發展到盡頭時,管理者們會開發出新的產品和服務繼續驅動銷售的增長。很多公司會有很多不同的產品線維持數年,少數公司會有策略維持10~20年的增長。「管理層必須有適合可行的方針,以期短期利益服從長期利益。」他解釋說,服從長期利益並非犧牲短期利益,一個超出平均水平的管理層應該具有實施長期計劃同時兼顧日常公司運營能力。
費雪認為還有一個特徵也很重要:公司是否有忠誠可靠的管理層?管理層能否擔得起股東的信託責任,或他們是否僅僅關心自己的利益?有個方法可以幫助投資者得出結論,看管理層與股東的溝通方式。無論是好公司還是壞公司,都會經歷困難時期。通常,當情況好的時候,管理層會暢所欲言;但當經歷困難時,有些公司會三緘其口,而不是開誠布公地說明遇到的困境。從管理層面對困難的態度,可能得出很多公司未來的表現。
費雪認為對於一家成功的企業,管理者應該創造良好的勞資關係。員工們應該發自內心地感覺公司是個工作的好地方,藍領工人應該有受人尊重的感覺,公司幹部應該明白職位的提升是基於能力,而不是上層的偏好。
今天就到這裡,請繼續關注下期的「大碗讀書」,下期主題為「菲利普·費雪的投資邏輯(3)」,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