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更少的注意力、更大的市場規模:「耳朵經濟」迎來新一輪布局
戴上耳機,打開一款聽書APP,在通勤路上我們的耳朵從不「寂寞」。不管是聽音樂還是聽故事,幾乎每個人都不想讓自己的耳朵閒著。今年由於受到疫情影響,大部分人的娛樂需求轉移到了線上,使得網絡視聽類應用用戶規模得到了進一步的增長,而以聲音為載體的「耳朵經濟」正行駛在發展的快車道上。
什麼是耳朵經濟?
「耳朵經濟」又叫傾聽力,是指人們用耳朵的聽力消費信息的能力。隨著用戶收聽習慣的逐漸養成和應用場景的不斷豐富,網絡音頻市場規模持續增加,為用戶帶來豐富的消費體驗。
與當下正火的以短視頻為主的「視覺經濟」相比,「耳朵經濟」僅需依靠聽覺來接收信息,需要調動的感官更少,可以使人們利用更少的注意力來獲取信息,真正做到「一心二用」。此外,音頻消耗的流量更少,在消費成本上更有優勢。更為重要的是,如今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在碎片化時間裡,音頻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其經濟價值也越來越凸顯。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網絡音頻行業市場規模為175.8億元,同比增長55.1%;用戶規模達4.9億。由此可見「耳朵經濟」帶來巨大的想像力和市場潛力。從傳統的電臺節目,到相聲、廣播劇、有聲書、脫口秀以及各種知識付費內容,在線音頻平臺將各種領域的內容聚合在一起,吸引了跨年齡、跨行業的諸多受眾。
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
廣闊的發展前景與龐大的市場規模,造就了不少用於聽書的移動有聲APP,如喜馬拉雅、蜻蜓FM、荔枝FM、樊登讀書、懶人聽書、十點讀書等。而今年以來,圖書館、書店等實體行業集體遇冷,以聽書為代表的在線音頻等線上平臺更是迎來一次爆發性增長。敏銳的網際網路大廠們怎會錯過這塊市場——3月,即刻上線了「小宇宙」播客客戶端,帶來了強悍的搜索能力;4月,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旗下酷我音樂推出的全聲態音頻平臺「酷我暢聽」APP;6月,字節跳動推出了一款名為「番茄暢聽」的App,入局長音頻市場,持續加碼免費閱讀賽道;12月,微信將內置聽書功能獨立成為「微信聽書」APP,明顯將戰場定位於有聲讀物市場;快手一直在內測長音頻APP「皮艇」,其Slogan為「聽有趣的人聊聊世界」……
近六成網民有明確音頻內容付費意願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在線音頻市場用戶規模達4.89億人;預計2020年,用戶規模將達5.42億人。艾媒諮詢數據顯示,為得到更好的收聽體驗,近六成網民有明確音頻內容付費意願。另外,繼短視頻、直播之後,長音頻市場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玩家入局。
此前,喜馬拉雅發布《夜聽經濟趨勢報告》顯示,在收聽方式上,結合用戶場景需要,智能音箱、車載硬體、可穿戴設備等深受喜愛;夜跑、睡前、汽車成最快增長的夜聽場景;結合場景需要,用戶使用音箱收聽的比例提升31.3%,使用車載設備的收聽比例提升23.08%。隨著科技的發展,將聲音和汽車車載、智能家居、智能音箱、智能穿戴等智能硬體終端相結合,讓音頻得以滲透到生活中的各個場景,為「耳朵經濟」帶來進一步的發展空間。
(文章來源:大眾網)
(責任編輯:DF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