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禾曾國俊: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一種生命的示範

2021-02-14 道禾青島

本文經授權轉自公眾號:此念(ID:cinian16)

二次轉載或合作請聯繫此念

上期我們一起走進道禾教育實驗學校,和創辦人曾國俊先生一起談到創辦道禾的緣起,以及他所探索的華人教育模式實踐。對23年來道禾在教育中如何向大自然學習,感知時間的魅力,如何發現孩子的天賦以及如何培養發現孩子天賦的老師等方面進行了對話。點擊回顧

這一期,我們將繼續聊一聊:

·道禾的孩子到底有什麼不同?

·真正好的家庭教育應該是怎樣的?

·拼命看到優點的老師對曾國俊先生的影響?

文末有福利哦~

曾國俊

臺灣道禾教育創始人

現任臺灣道禾教育基金會

教育研究院、書院、實驗中小學

幼兒園(臺中、新竹,竹北,廣州)、六藝文化館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臺中、新竹館)

道禾三代塾教育文化生活園區

(臺灣竹北、北京順義,深圳蛇口,廣州天河)

傳習館、茶書院,工坊,書店,創始人、執行長

臺灣實驗教育聯盟的主席

北京培德書院國際學校創始人

ACEI國際兒童教育協會理事

 毛思翩:第一批的道禾寶寶已經大學畢業了,23年的創新實踐教育,道禾的孩子到底有哪些獨特的品質?

曾國俊:道禾的孩子,第一,他有一種意志力,對挫折的忍受力,因為他們要農耕、要爬山,要做工作件,他們要做所有的一切,都要經受各種失敗、挫折和失意。

第二,他們比一般的孩子更願意主動地提問題。因為在道禾這個自由的,對話的,被鼓勵發現天賦的過程,其實它是一個不斷提問的過程。

未來AI時代真正的競爭力,是屬於提問者的。未來真正創新的教育,也在於提問者。因為這個時代,任何人對問題的解答能力,絕對比不上手機、電腦。而你的提問能力,可以打敗無數機器。能提問就能創新,能提問就能發現未來。

第三,自信,也是道禾孩子的標籤。這種自信是來自於民族、文化的自信。因為在15歲之前,他們充分地遇到琴棋書畫花香茶,他知道自己是誰,這塊土地的文化滋養他們。

他知道我的民族哪裡好,哪裡需要進步。他需要這種養分來奠定他與世界交往的基礎。因為他了解自己,喜歡自己,更加地肯定自己,才能用別人聽得懂的語言和邏輯,說自己的故事,這是真正的國際化。

我女兒是帶著一把古琴去美國加州大學讀書的,她用古琴、書法、茶道交朋友。因為那是屬於我們這一塊土地上長出來的她有自己動人之處。而我們絕對不會因為我們在教古琴、教茶道、教孩子傳統的射箭,就忘了教孩子大提琴、小提琴或者長笛、合唱之美。

你越了解你自己,越會真心地去欣賞別人。所以我們的孩子在聆聽大提琴與小提琴的三重奏或在聽鋼琴的演奏,他們一樣痴迷。因為你越了解你自己的音樂,你可以感覺別人的音樂跟你的不同,這才是真正的國際化。

道禾的孩子是一群自信的孩子,用很堅韌的意志力,以一種提問的精神,不斷地在與這個世界交往,這是我們所看見的道禾孩子共同的圖像。

 毛思翩:您是如何看待家庭教育的?小時候父母管您嗎?

曾國俊:我母親不識字,父親小學畢業。他們都忙於家裡工廠的各種工作,我從我媽媽身上,看到她每天四五點,天還沒有亮,已經起來餵雞餵鴨,侍奉公婆、洗衣、準備早餐、便當。

大概6點多,我們起床,弄一弄,帶好便當,吃好早餐出門。我可以感受到母親給我一個很安定、很規律的一種力量。從媽媽的身上看見,那個規律,那個節奏。回到家,我總是可以在很遠的地方,就聞到她在蒸包子蒸肉粽或是在炸東西。

你可以看到她的規律、節奏、那個24節氣在媽媽身上體現。什麼季節該做發糕,該做年糕,該蒸菜頭糕,這個季節就該有這個菜。她就會做出這個味道。媽媽的味道,以前是跟著24節氣的,因為都是在手做,非常有規律有節奏,像日出日落一樣。她給孩子一種掌握呼吸、規律、節奏、安全感、安定感。

媽媽雖然不識字,但是她做的事情,現在的生活已經很多喪失了。在都市裡,父母起床的時候孩子很多都上學了,爸爸回家的時候孩子已經睡了。

工作日基本看到一個不太有規律的家,都是阿姨在處理一些事。周末父母又睡到很晚,9、10點起來吃早午餐,然後開著車子,帶著孩子上館子。孩子看到媽媽爸爸都是非常輕鬆,穿著休閒服上館子去吃飯、逛街、看電影,他看到的父母就是這樣。

可是我看到我的爸爸,經常是打著赤膊,和幾個工人在家裡修機器,裝很多東西,你會看到他有時候三更半夜還在修壞掉的機器,所以我們經常三更半夜還要打著盹,幫他拿著手電筒照要修的機器,然後都睡著了。

你看到是一個堅毅的爸爸,一邊這麼晚辛苦勞動,一邊哼著歌,吹著口哨,打著赤膊流著汗。他堅毅的狀態,在工作中找樂趣的狀態,又給了孩子一種意志力和堅毅的榜樣。這個孩子長大之後,從爸媽身上,他找到了課堂上永遠不會教,老師甚至也很難教的,這才是真正的家庭教育。

我父母雖然讀書不多,但他們身上充滿了出社會該有的正能量。所以我經常說一個當代教育,要麼就是父母都很忙,不太管孩子的功課,自由發展,想讀書給你買一些故事書,買一些繪本,吃好穿好,其他的就放給孩子,完全自信的發展,不打不罵,不太在意功課、成績,這個是好父母。

另外有一種書香門第,回到家爸媽都在讀書,要麼就做一些他的工作,有一張很大的桌子在做自己的事。孩子洗完澡進來全家一起看書,做各自的工作,有問題可以問爸媽。

全家在那張桌上一起共讀,吃完飯還有茶可以喝。爸爸媽媽可能還磨墨寫書法,家裡飄著墨香。可能媽媽還學了古琴,可以撫琴,就是在一個書香門第當中耳濡目染。這個孩子自然地愛上閱讀、愛上茶、愛上書法、喜歡聽琴,從小耳濡目染,這樣的孩子其實也非常幸運。

現在最糟糕的是父母自己忙,還逼著孩子使盡各種方法在成績上追逐,父母自己在家裡不閱讀,回家就手機加電腦,沒時間陪伴孩子。都是比父母水準還要落差非常多的阿姨或是遠房親戚來城市幫忙照顧孩子,是他們在教孩子而不是父母。

給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爸媽給出最好的生命示範。規律、節奏、安全感,如日升日落,父親充滿了堅毅、誠實、努力克服失敗,吹著口哨,正向地去面對困難。

 毛思翩:道禾23年的辦學經歷,對您個人的生命成長有何意義呢?

曾國俊:創辦道禾,表面看是自己在為女兒辦一所學校,但最終發現,創辦道禾是為了我自己。因為一個孩子來到的家中,給了自己一個機會,喚醒你重新面對自己一次。

我想要去面對真實的自我,不戴面具的生活,了解自我。在這個實踐過程中,看似走向遠方,實際是往內心走來。更多地碰觸自己,成全自己的天賦,完成自己的人生意義,所以我應該感謝我的女兒,更感謝一起走過來的老師們。

童年,是自己最美好的記憶,最具想像力的時光,所以我很堅持我的孩子能夠面對大自然成為老師。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因為那段時間,我遇到很多有恩於我的恩師,諸如小學的周璇珠老師,梁森炎校長,這些老師令我時時感知到內心的溫暖。還有大自然對我的影響,以及我十幾歲開始讀誦經典的經歷,都是不可磨滅的。

小時候大自然就是我的老師,從我家去學校,連走帶跑大概要一個小時,我經常在稻田、小河、溪流邊奔跑。上課我也是鬧哄哄的,當時的老師覺得我只要到教室外,就是對他最大的幫助。

所以我大概有將近四年的時間,經常上課就在教室外,和學校的貓狗一起玩,上學帶給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學校裡的24節氣和春夏秋冬。

長大後,我在選空間、色彩、材料以及任何事物,會發現大自然的印記在我心中非常深刻,因為大自然孕育了整體,蘊含了色彩、比例、幾何、想像、創造,所有的一切大自然帶給你的是傳統教育無法比擬的。

這些小時候被關在教室外而感受到的更大的自然,內化成為我的一個部分,而她帶來的影響要等到慢慢長大了才會知道。這也是我創辦道禾最初的種下的一顆種子。

 毛思翩:剛才您提到的兩位老師對您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曾國俊:周璇珠老師是我小五小六的老師,別的老師都看到我的缺點,只有這個老師拼命看我的優點。第一個我長得高,第二個我有力氣,第三我跑得快,第四我體力好,我還會講各種小動物。

她一直會從我認為一點點的優點去放大,讓其他同學看見。還經常假借讓我搬點東西去她家,然後讓我在她家吃飯,邊吃邊和她爸媽誇我有多棒,慢慢地我都覺得自己很厲害。

所以我就想要證明一點什麼,我本來衣褲都很髒,之後我會自己洗。到學校去,一般跑一個多小時,早晨的露珠沾著草的屑,身上經常濺得滿身,之後我也會儘量的保持乾淨,到學校鞋子身體都還是保持儘量乾淨。然後開始會想要讀書,有問題會問比我功課好的同學,大概過了不到一年,我就已經考到全班前五名。

梁森炎是我的校長,他完全不因為我功課好壞,就帶我去釣魚,然後講很多故事給我聽。帶魚回學校,洗乾淨手就去幫他磨墨,看他寫字,有興趣就自己拿紙去寫,那他也指導。那段時間,遇到的這兩個人,就是影響我這輩子最深的人。

小時候並不知道,有時候還挺煩覺得不能去野,但長大之後,才知道,原來他用這種方式,感化你或是支持你往你要走的道路上去走。所以我把三件事成為道禾環境中必備的三件事,第一,我們一定要讓大自然成為老師,第二,我們一定要找到人師。第三,我們一定要跟經典交往。國學經典,它就是我們最好的另外一位老師,有累積數千年的智慧。

 毛思翩:您辦道禾這所學校,最大的使命是什麼?

曾國俊:一開始辦學我是在思索有沒有一種教育它根生在我們文化,盛開在國際。它既是我們的,也是世界的。道禾一路走來就是在尋找這塊土地滋養我們的各種資源和能量,能夠回歸到我們自己教育的本質,給到我們的子子孫孫一個可以摸索前進的教育制度。它一定有現代性、獨特性和未來性,去走出一條我們可以實踐的道路。

我想辦的是一所這樣的學校,「天還沒有亮,孩子就趕著要來上學。天黑,他還捨不得回家」。道禾在創新教育本質方面,一直回到預備一個環境,讓各個階段的孩子來到這裡有機會去發現他們的天賦,老天賦予他的資質。

每個孩子都是個寶,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唯一的,他應該被發現。這所學校是為發現所有孩子的天賦而辦的,讓孩子的天賦得到自由的那一天,就是他們的起跑點。我們不是為了幾個考北大、清華的學生而辦的,一所好的學校是為所有的孩子負責。

當孩子眼神發光,找到自己的天賦後,你不必擔心他會走向何處。他會朝向自己的目標,不分晝夜、沒有假期的努力,因為那是他的興趣所在。

真正好的教育,是在一個學校裡,既重視人文知識教育,即套裝知識,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等背景教育,這是一把鑰匙,是看得見又可量化的,可以考試的。又重視人文素養的經驗知識,看不見的,不可量化的,又不用考試,這是另一把鑰匙,重視愛、和平、正義、生態有序。

道禾非常重視傳統文化的體驗教育,也許大家覺得琴棋書畫、金工、木工、染織、造紙、一座山、一畝田的教育沒有用,考試又不會考。但這些恰恰是內化為人內在力量的核心構成,因為這其中承載著各種經典,承載著人生的智慧,承載著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的精神,這個會陪伴孩子一路走下去。

兩方面應該均衡地發展,像麻花一樣,平衡了,才是全人教育。不均衡會造成孩子的苦悶,各種情緒問題,乃至校園的悲劇。

真正的好學校是預備好一個環境,一個能夠在人文素養與人文知識全面發展的環境中,培養出真正有內在自我覺察能力的老師和孩子,讓老師去發現孩子的天賦,讓孩子的天賦得到自由。

23年來,曾國俊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很多家長和孩子的擁護,道禾實驗教育很具啟發價值。他所探索並實踐的是華人世界裡根植於中華文化土壤的創新實踐教育。

同時這種教育探索也是與世界連接的,是在民族文化自信背景下對孩子天賦及人本身生存發展最深刻的認識與追尋。這種探索與實踐,是屬於華人的,也是屬於世界的。

- END -

「道禾青島」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公眾號:

相關焦點

  • 每個家庭都可以是書香門第 ——專訪臺灣道禾書院創始人曾國俊
    臺灣道禾書院創始人曾國俊二十年前就在思考這個問題:華人教育的下一步。二十年來的教育實踐,讓他的答案越來越清晰。在北京還是天寒地凍的時節,我們在順義郊區羅馬湖畔的培德書院拜訪了曾先生。要把教育轉化成真實的生命經驗,環境就是真實的,內化的體驗場所。內地很多幼兒園色彩鮮豔,說好聽叫活潑,說不好聽叫做五味雜陳,五色令人麻木,所以道禾教育學校的桌子、椅子、榻榻米的目的是隱掉,不是突顯。學習的主體是孩子,教室裡你是要看到孩子的表情和眼神,還是要看到你塗的那些五顏六色?如果認為應該以學習者為中心,以教室為中心,那麼如何尊重這個觀念,就從你的桌子、椅子、柜子開始。
  • 訪談丨道禾教育創始人曾國俊:在阿那亞,教會孩子與真實美好的生命相遇
    過去的幾十年間,道禾深耕於中華民族的傳統,將之轉化為現代化的教育實踐,開闢了一條獨特的教育之路。我們相信,道禾與阿那亞的相遇,將帶來更多美好的可能性。阿那亞道禾幼兒園將於今年3月陸續開展各項入園前的體驗活動,5月正式啟動招生。日前,就幼兒園及幼兒教育相關問題,我們採訪了臺灣道禾教育創始人曾國俊先生,以下是採訪實錄。01.
  • 曾國俊:找回屬於這塊土地的教育
    帶著這樣的疑問,曾國俊創辦了道禾實驗學校。他以二十四節氣為教育的時間軸,帶著孩子們學習六藝,將國學智慧融入到山川農田。找回屬於這塊土地的教育,是曾國俊堅持了二十多年的一件事情。他說:「我們只是邁出了第一步,將來還有九千九百九十九步。」臺灣道禾書院創始人,從事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工作二十餘年。
  • 「道禾」的追問: 最中國的學校如何享譽世界?
    曾國俊的理想是,讓這個世界的教育不僅開有「白色的花」、「棕色的花」,還應該開一朵「黃色的花」。那麼這朵花開得怎麼樣了呢?20年時光帶來的是更蓬勃的生機,還是漸漸的失落?那些在道禾畢業的孩子們,他們的現狀又如何?
  • 法道自然,以心傳心――臺灣道禾教育基金會創辦人曾國俊
    曾國俊說,當時他剛上小學一年級,一個人走山路的確很害怕,但沒辦法,家住得太偏僻,只能慢慢適應,到了後來反而還從中找到了樂趣。他說,沿途小溪、小河、田野的美麗風景,忙碌的農耕場景,蟲鳴鳥叫的自然音符讓他覺得上學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這些給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第一課。    除了大自然這位老師外,令曾國俊記憶猶新的是兩位小學教師。
  • 此念手記|道禾教育: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師法自然
    不久前,我們採訪了道禾實驗教育學校的創始人曾國俊,他創辦道禾已有23年。道禾陪伴他的女兒和一批孩子走過好奇探索的童年、叛逆個性的少年、成長立志的青年。道禾「求慢,求少,求難,求拙」「正德,利用,厚生,惟和」的辦學理念;「由藝入道」「一年一座山,一年一條河」「蔬活慢饗,節氣生活」的實踐探索。
  • 「道禾」的追問:最中國的學校如何享譽世界?
    辦學至今,道禾幼兒園已經開辦20年,小學創辦十幾年,初中畢業了7屆學生,高中也在2015年正式招生。道禾最讓人好奇的,是華人文化教育從理念設計到課程架構怎樣一以貫之?因此一見到曾國俊先生,我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這個問題。曾國俊說,首先道禾提倡華人傳統文化的教育應該發生在生命真實的遭遇與體驗中,而不是語言概念化、工具理性、拿來主義。
  • 視野 「道禾」的追問:最中國的學校如何享譽世界?
    二年級在上數學課,豆乾老師正講解如何製作口述海報,並做演說示範,孩子們在凳子上或坐或盤或伸懶腰,嘴裡還不斷和豆乾老師互動,甚至質疑老師講得不對或海報做得不好,孩子上課自由,敢於表達,言談間有不少創意,也充斥著幼稚。豆乾老師一邊示範一邊耐心地向孩子們解答。
  • 道禾教育,花開鷺島——11月15日與曾國俊面對面,約嗎?
    愛·為吾愛/孩子的成長有無數種可能,你希望是哪一種」臺灣道禾書院創始人曾國俊先生二十年前就在思考這個問題:如何做根植於華人的教育。經過二十多年的反覆錘鍊,這條華人教育之路愈發明朗。道禾書院:初綻臺灣曾國俊建成了一座現代書院式的耕讀村落。
  • 從臺灣道禾書院到北京培德書院,他堅信每個家庭都可以是書香門第
    從臺灣道禾書院到北京培德書院,創辦人曾國俊先生一直試圖用自己的教育實踐來回答這個問題。教育萌芽,請豪華顧問團為女兒辦學1993年,曾國俊,這位臺灣的藝術家喜獲千金。女兒兩歲時,他帶著她到處找學校,找著找著,乾脆決定自己辦一所幼兒園。藝術家爸爸把這個幼兒園蓋得像個畫廊,像個藝術空間。
  • 道禾幼兒園 | 將東方美學和場所精神融入教學和環創
    創始人曾國俊先生運用傳統文化智慧創辦學校,開闢了另一條教育之路。和傳統學校相比,道禾的課堂很特殊。道禾以「現代書院式人文生態耕讀學習村落」形態創設了校園空間,村裡有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書院;有木工土工、纖維、染織、造紙、制墨、制茶;有戲臺、茶園、菜園、水稻田錯落在林間。
  • 廣州道禾幼兒園今天開園,創辦人說,在道禾家長中,她是最挑剔的那個!
    廣州道禾幼兒園今天開園,它是道禾教育旗下子品牌,也是道禾教育在廣州主辦的第一所全日制、高端化、國際化學校。這是一所怎樣的幼兒園?
  • 道禾大學堂走進三門峽
    本報訊 (記者王志強)7月26日,道禾大學堂三門峽分校啟動儀式在我市舉行。副市長慶志英出席活動。    慶志英在致辭中指出,道禾大學堂是一家集企業管理、品牌孵化、教育培訓、圖書出版、國學傳播於一體的教育培訓機構,在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方面有豐富的經驗。
  • 道禾:國學教育原來可以很時髦
    在道禾的四樓,一間茶室(後來,我們在裡面上了一堂數學課,才知道這就是道禾的教室),我們坐下來,和道禾的創始人曾國俊先生聊天。曾先生很坦誠地講述他和道禾20餘年的故事。二十年多前,那時我只是一個父親,女兒兩歲多正是要上幼兒園的年紀。於是我就開始到處找學校,找到最後,我就決定開始辦一個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