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在投資發展史上可謂獨佔鰲頭,被喻為"當代最偉大的投資者"、"華爾街股神",他2000年初,美國《財富》雜誌評出20世紀的八大投資大師,而巴菲特名列榜首,成為名副其實的最偉大的投資者。
從2000年的2.5萬美元,到今年的457萬美元,午餐費水漲船高,巴菲特憑藉連續二十年和不同的人吃午餐,累計共賺了3465萬美元。
盛名之下的巴菲特
"股神"的盛名下藏著智慧,人們費盡全力換得和巴菲特一餐飯的對談時間,想找到的是獲取財富的先機。
巴菲特雖然擁有巨額財富,但他卻並沒有把資產留給自己的孩子,這讓他一度受到很多人質疑。
質疑巴菲特的人忽略了巴菲特內心的博愛,在巴菲特看來,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功,他需要感謝的人有很多,而且把巨額財富一直握在手裡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
所以巴菲特才決定把財產回饋給社會,讓更多人從中受益。
只有15分鐘的婚禮
2006年對巴菲特來說是很不平凡的一年,他在這一年做出了三個重要決定:
一是為自己的公同找到未來的繼任者;二是將370億美元捐給慈善組織;三是他在76歲生日那天舉辦了一場婚禮。
不少人可能會想,巴菲特如此富有,他的婚姻場面一定非常奢華,事實卻恰恰相反,76歲的新郎巴菲特和60歲的新娘孟克斯都只穿著簡單的正裝。
這是孟克斯的第一次婚姻,巴菲特則聲稱這是自己最後一次婚姻。這場婚禮異常低調,前後只用了15分鐘,由巴菲特的女兒蘇茜主持。
都說"龍生龍,鳳生鳳",巴菲特共有三個子女,但他們並沒有像傳統"富二代"那樣承繼家業,而是分散到了各個領域,並且在該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巴菲特作為世界最著名的富翁之一,他的兒子卻當了大半輩子的農民,幾乎沒有得到父親的任何經濟資助!
在小兒子彼得兩歲時,他的父親花3萬美元買下了一棟建於20世紀初、沒有圍牆的老房子。那時他父親一點兒名氣都沒有,家庭條件和其他普通美國家庭沒什麼不同。
彼得表示,他爸爸總是每天早上8點準時出門上班,無論多晚都會回到家裡來。從其很小的時候到現在,巴菲特就是這樣,沒有變化。
巴菲特對子女的教誨最重要的體現在他對子女金錢觀和價值觀的培養上。
巴菲特認為父母對子女最大的幫助是"家有千金,不如授子一技"。
為了幫助孩子們學會理財,遠離賭博的行為,他在家裡安了一個角子機,每次給自己的孩子零花錢之後,又用角子機把錢贏回來,通過這樣來教育子女不要參加賭博活動。
從中我看到了這位投資大神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智慧,也可以說在財商培養上的厲害手段。
人類貌似天生就有"賭"的欲望,可是這個欲望真的有益嗎?
如果你問之前的我,我可能會回答,賭其實也是一種勇氣,如果什麼事情都求保守,不去冒險,那麼怎麼可能獲得成功?
挺喜歡巴菲特的書,不僅僅因為他有錢,而是因為他有錢的一生擁有很多值得借鑑的經驗。就包括他在教育子女方面非常的有自己的方法。
《巴菲特給兒女一生的忠告》便是一本總結了巴菲特智慧一生和啟發子女的數,書籍一上市就非常受人追捧。
《巴菲特給兒女的一生忠告》以巴菲特的家庭教育為切入點,以巴菲特給兒女的忠告為主題,解讀巴菲特如何融合自己的智慧和父愛,向自己的兒女傳授面對挑戰的生活和學習態度,最終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人生。
這本書看似可以歸為教育類的書籍,因為它的書名是如此顯而易見的。但是閱讀完了後,自己也受益匪淺,果斷地歸為成長類的書籍。
畢竟在教育子女的同時,自己也在成長,當我們升級為父母的時候,關於孩子的東西一切都應該歸零的去思考,畢竟自己的人生經驗也是部分。
1、不要把希望放在"如果"上2、單純碰運氣的人往往一無所獲3、據我所知:不溺水的好辦法就是會遊泳。4、尊重但不迷信別人的意見5、為了打中靶心,瞄準久一點也沒什麼關係。
其實在人的一生中能夠自立根基的事不外乎兩件:
一件是做人,一件是成事。做人之難,難於從躁動的情緒和欲望中穩定心態;成事之難,難於從紛亂的矛盾和利益的交織中理出頭緒。毫不遲疑,馬上開始。這是我們對於「做不做」最好的詮釋。
所以,這本書是值得我們學習並且借鑑的,可能書中有些方法不太適合我們,但是我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做適當的調整。
畢竟不是每一位富豪都是會出一本怎樣教育子女的書籍。
現在這本書只要38元,平時38元還能幹點什麼?也就是兩杯奶茶的價錢,但是如果你用來看書,可能會收穫一個嶄新的世界。
想閱讀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