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央視、人民日報、新華網、中青網等紛紛報導陝西這所大學!

2021-01-08 中國教育那些事

歲末已至,辭舊迎新。在2020年這不平凡的一年裡,西安工大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共同創造了諸多難忘時刻。在這一年裡,西安工業大學也受到了央視等諸多主流媒體的爭相報導。本期推送,就帶大家一起回顧一下2020這一年裡,那些活躍在媒體鏡頭下的西工!

央視:

第九屆世界大學女校長論壇在西安工大隆重舉行!

11月7日,第九屆世界大學女校長論壇在在西安工業大學隆重舉行。來自64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位大學女校長,齊聚第九屆世界大學女校長論壇,聚焦"全球共情文明互鑑大學創新"這一富有時代特色的主題,通過線上線下方式,為後疫情時代如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推動世界文明交流互鑑,如何推進大學創新發展,如何發揮女性作用、提高女性領導力等全球性重大議題把脈問診,碰撞交流,建言獻策。

陳叢蘭教授參加"2020中國倫理學大會"並獲得"優秀論文獎"

12月5日,"紀念中國倫理學會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國倫理學大會"在江蘇無錫召開。來自全國倫理學界的專家學者,相聚太湖之濱,為國家治理、道德建設提供倫理學智慧方案。西安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陳叢蘭教授參會,並獲得優秀論文獎。會議在專家學者所提交的近200篇論文中評出28篇優秀論文,陳叢蘭教授的論文《由"門"窺探中國古代居宅倫理之堂》獲得"2020中國倫理學大會"優秀論文獎。中央電視臺、無錫市電視臺等三十餘家中央及地方新聞媒體參與全程報導,央廣網進行了現場直播。

央視網:

西安工大獲批陝西省兵工科技創新發展軟科學研究基地

4月24日,2019年軟科學研究基地授牌儀式暨"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預研課題編寫工作部署會在陝西省科技資源統籌中心舉行。陝西省科技廳副廳長趙懷斌、政策法規處處長王軍、陝西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院院長張薇,西安工業大學校長雷亞萍等出席授牌儀式。西安工業大學雷亞萍教授作為負責人申報的"兵工科技創新發展軟科學研究基地"成功獲批。

人民網:

西安工業大學《鋼結構設計》教師李養成,克服"時空分離"

在特殊時期"停課不停學"倡議下,大學教師們紛紛上線開設直播課程,保障"停課不停教"。線上教學與平時的線下課堂相比,是一種新的教學形態。西安工業大學教師李養成,經歷了一段時期的教學實踐後,總結出了豐富的線上授課經驗,為學生帶來了更好的教學體驗。

西安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劉衛國寄語畢業生

五湖四海而來,天南地北而去。又到一年畢業季,又一批學子即將揮別母校。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這個畢業季變得與眾不同。"雲合影"、"雲晚會"、"雲畢業"、"雲撥穗"成為新的告別方式。7月4日,西安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劉衛國深情寄語學子,諄諄話語,切切期盼,以師者之心點亮明燈。

2020招辦主任來了——西安工業大學:注重學生軍工品格錘鍊 強化工程實踐能力培養

7月22日,高招諮詢期間,西安工業大學就考生和家長關心的2020年學校高招工作的熱點問題作出了權威解答。西安工業大學創建於1955年,是國家"一五"計劃156個重點建設項目的軍工配套項目,具有鮮明的軍工特色,是兵器行業部署在西北地區唯一的本科院校。65年來,學校踐行"敦德勵學,知行相長"的校訓,弘揚"忠誠進取,精工博藝"的校風,注重學生軍工品格的錘鍊,強化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區域經濟和國防工業輸送了12萬餘名高級專門人才。

西安工業大學校長送上2020"開學第一課"

10月12日,西安工業大學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拉開帷幕。5000餘名2020級本科、碩士、博士新生匯聚在一起,共迎新學期。西安工業大學校長雷亞萍在典禮上代表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向各位新同學表示歡迎和祝賀。她指出,同學們"生於非典""考於新冠",經歷了疫情與高考的雙重考驗,練就了無私的品質、高尚的情懷和樂觀向上的性格,成為民族和國家發展的希望。

西安工大積極防控疫情確保師生健康

2020年12月,針對秋冬季節是呼吸道傳染病發病高峰期的特殊情況,根據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評估報告,陝西省教育廳結合既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情況及傳染病流行特點分析,已先後發出多條陝西省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要求全省學校注意防控。12月15日,西安工業大學聯合未央湖街道辦組織開展全員核酸檢測應急演練,進一步提升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快速反應、應急處置、科學救治、組織協調等方面能力,為應對疫情突發情況提供了實戰經驗,為常態化疫情防控奠定堅實基礎。

人民日報:

感受5G前沿技術,西安工業大學推進校企深度合作

為全面落實人才培養計劃,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適應行業需要的優秀人才,建立高校和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2020年1月4日,西安工業大學和西安眾業達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下稱眾業達傳媒)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創新創業基地揭牌儀式在西安舉行。西安工業大學文學院院長馮希哲、副院長程建虎,眾業達傳媒總經理周瑞出席揭牌儀式。作為此次校企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陝西聯通在揭牌儀式現場搭建了5G網絡,中興、華為等企業帶來了最新的5G應用產品,16路高清視頻、5G+紅色教育、智慧安防等最新應用讓師生們感受到現代科技的魅力。

中青網:

西安工業大學2020屆學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圓滿舉行

7月20日,西安工業大學2020屆學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未央校區體育館舉行。2020屆5242名畢業生與教師、校友、家長,齊聚"雲端",共同見證2020屆畢業生掀開人生新篇章,開啟新的人生徵程。

西安工業大學研發"綠野蜜蹤"助力打造網際網路農業

7月25日,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陝西"青年紅色築夢之旅"活動啟動儀式在延安南泥灣舉行。西安工業大學代表項目"綠野蜜蹤—打造現代網際網路農業新生態"脫穎而出,並贏得陝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副廳長劉建林等領導的高度評價,希望能夠將項目發展壯大,爭取讓更多人受益。

西安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劉衛國榮獲"高等教育優秀管理者"稱號

8月5日,陝西省教育廳官網發布《中共陝西省委組織部 中共陝西省委教育工委 陝西省教育廳關於表彰"2019年度目標責任 考核優秀單位"和授予馬建中等8人"高等教育優秀管理者"稱號的通報》(陝教工〔2020〕180號)(以下簡稱《通報》)。西安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劉衛國被中共陝西省委組織部、中共陝西省委教育工委和陝西省教育廳授予"高等教育優秀管理者"稱號。此次全省共有8所高校正職領導人員獲此殊榮。

西安工業大學暑期社會實踐隊走進革命舊址,踐行愛國主義

8月21日至23日,西安工業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星火傳承"暑期社會實踐隊在老師楊娜娜的帶領下前往西安事變紀念館、楊虎城將軍紀念館、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開展"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社會實踐活動。實踐隊員通過深入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從"看、聽、想、講、做"五個維度,濃鬱了愛國主義情懷。

西安工業大學舉行"頌祖國"誦唱比賽慶祝新中國成立71周年

為慶祝新中國71華誕,謳歌新中國建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9月25日、28日西安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舉行了"頌祖國"誦唱比賽和"頌紅色篇章,敘愛國情懷"國旗下演講活動。9月25日,來自西安工業大學各學院的參賽選手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愛國感情。"為什麼我的眼裡飽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是青年學子對祖國母親最誠摯的表達。朗誦比賽的選手用詩歌讚頌祖國,用歌聲祝福祖國,用旋律奏響青年大學生深切的愛國之情。

西安工業大學青年教師獲美國陶瓷學會頒發的Ross Coffin Purdy獎

在美國陶瓷學會頒發的2020年度國際陶瓷學領域各獎項中,西安工業大學光電工程學院林大斌博士獲美國陶瓷學會授予的Ross Coffin Purdy(羅思科芬珀迪)獎。Ross Coffin Purdy獎於1949年開始頒發,是對全世界在陶瓷科技方面作出卓越貢獻學者的獎勵。林大斌博士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訪問期間,與西安交通大學李飛博士合作製備出具有超高壓電性能的Sm摻雜PMN-PT鐵電陶瓷,以論文形式發表在 Nature Materials上,並被該期刊news&views專題介紹,"The largest effect was observed with a samarium (Sm) donor dopant, resulting in spectacular piezoelectric coefficients of ~1500pCN-1, the highest ever reported in polycrystalline ceramics",該工作被美國能源部網站、pro-physik、Phys.org等報導並引起學術界廣泛關注,被283篇學術文章引用。

西安工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獲評"2020年中國最具社會影響力高校網絡與繼續教育學院"

10月22日,2020中國國際遠程與繼續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教育部教學信息化與教學方法創新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副校長於世潔主持開幕式。會上評選出全國37所2020年中國最具社會影響力高校網絡與繼續教育學院,並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儀式。西安工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榮獲該榮譽,也是第三次獲此殊榮。由學校繼續教育學院撰寫的《黨建引領促進繼續教育協同發展》案例,獲"2020中國高校遠程與繼續教育優秀案例庫"評選活動優秀案例獎。

西工學子在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榮獲全國銀獎

11月17日至20日,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在廣州華南理工大學舉辦。經過激烈角逐,西安工業大學光電工程學院項目《明察秋毫-中國MEMS 3D深度相機領航者》喜摘國家級銀獎,該項目研發的MEMS晶片是3D成像應用的最核心器件,主要產品是MEMS 3D深度相機,聚焦的方向是3D安防和機器視覺,相關領域已經成為技術領航者。

新華網:

針對秋冬季節是呼吸道傳染病發病高峰期的特殊情況,根據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評估報告,省教育廳結合既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情況及傳染病流行特點分析,近期已先後發出多條陝西省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要求全省學校注意防控。為進一步保護師生生命健康,西北工業大學科學精準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每日有超3萬人次通過"疫情每日填報"系統上報個人信息;圍繞學生管理,"學校、學院、個人""年級、班級、宿舍"三級三層防控機制不斷加強,疫情防控不落一人;建設了"人臉識別+測溫系統"、疫情大數據平臺、校醫院預約問診平臺,並開通了安防專網,有效促進疫情期間各項工作持續開展和精細化管理水平提升。12月15日,西安工業大學聯合未央湖街道辦組織開展全員核酸檢測應急演練,進一步提升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快速反應、應急處置、科學救治、組織協調等方面能力,為應對疫情突發情況提供了實戰經驗,為常態化疫情防控奠定堅實基礎。

……

主流媒體頻頻對西安工業大學的廣泛報導,是對西安工業大學的一種積極肯定,有利於塑造學校的良好社會形象,提升學校的知名度。新的一年,西安工業大學將繼續搶抓機遇、匯聚力量,開拓創新,聚力趕超,加速推進特色鮮明、影響廣泛的高水平大學建設步伐,在新時代展現新氣象、創造新業績、收穫新希望!

素材來源:西安工業大學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新華網、中國青年報等央媒紛紛報導東北這所大學
    積澱了"兵工七子"的歷史底蘊,又獲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遼寧省人民政府共建,瀋陽理工大學實力強勁、社會認可度高,歷來備受社會各方媒體關注,曾被新華網、人民日報/人民網、中國青年報、法制網等多家央媒聚焦報導,堪稱"媒體寵兒"。本期推送,帶你回顧知名媒體報導中的"沈理工身影"!
  • 央視報導、近百家媒體聚焦!近日,陝西這所高校"火"了!
    該活動由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發起,聯合了西北政法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昌大學、貴州大學、延安大學、湖北大學、西南政法大學、陝西師範大學、河北大學九家院校,各家新聞傳播院校圍繞中國共產黨百年新聞事業發展的歷史,分別在上海、瑞金、遵義、武漢、重慶、西安、延安、西柏坡、北京等十地不同空間現場,結合當地紅色新聞文化資源特色,按照歷史發展時間順序,在不同城市開展視頻直播接力,在央視新媒體端同步傳遞。
  • 央視報導,新華網關注!2020年,北京這所高校"強勢刷屏"!
    2020年以來,北京印刷學院頻頻被人民日報、新華網和北京衛視等主流媒體報導,以不同的視角講述北京印刷學院為社會發展做貢獻的故事。本期推送,一起來看看媒體報導中的北京印刷學院吧!這是首都女性的最高榮譽,主要表彰在首都各行各業做出顯著成績的女性先進人物和女性先進集體。學習強國平臺對此進行了報導。
  • 中省市媒體聚焦報導安康富強機場首航!
    中省市媒體聚焦報導安康富強機場首航!安康富強機場登上各大媒體的螢屏、版面、新媒體頭條……人民日報客戶端9月25日下午3時50分,從廣州飛往安康的CZ5269航班順利抵達,歷時五年建設的安康富強機場正式通航。
  • 新華網、人民網集中聚焦!陝西又一批研究生即將出徵
    2019年至2020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第21屆研究生支教團的12名成員赴陝西合陽縣、澄城縣4所鄉鎮小學開展支教服務合陽服務團獲評「特別服務獎」,澄城服務團獲評「突出貢獻獎」,6人獲評「服務合陽鄉村教育優秀志願者」,28人次獲「教學能手」「教學標兵」,5人次獲「模範班主任」,何員、李珉夢所帶班級在全縣教學質量檢測中分獲第一、第二,先進事跡被新華網
  • 央視一套《晚間新聞》等各大主流媒體競相報導中國藥科大學助力勵志腦癱少年開學報到溫情故事
    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中國新聞社、新華網、江蘇衛視、安徽衛視、《新華日報》、《南京日報》、《揚子晚報》、《現代快報》、《金陵晚報》、江蘇電視臺城市頻道、江蘇電視臺教育頻道、安徽電視臺公共頻道、中國江蘇網、江蘇新聞廣播、南京電視臺教育頭條、南京電視臺新聞頻道、交匯點新聞、荔枝新聞、紫金山新聞、梨視頻、新華報業網、南京發布、我蘇網、龍虎網、南報網等近30家國家級和省內外知名媒體聚焦報導了中國藥科大學溫情助力
  • 央視、新華社、人民日報等200餘家媒體集中報導武漢這所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也在確保安全的條件下,安排學生分批次錯峰返校。8月22日,中南大2019級4000多名學生時隔200餘天重返校園,這也是武漢今年迎來的首批返校大學生。新華社、湖北衛視、長江日報、楚天都市報等多家媒體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返校情況進行了報導,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鳳凰衛視、光明網、環球時報、共青團中央
  • 《人民日報》多版面關注陝西 聚焦西安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七十年陝西的發展變化翻天覆地今天人民日報用了整整六個版面聚焦陝西 反映陝西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領域的巨大變化和重大成就《人民日報》圍繞「壯麗70年
  • 陝西16所「野雞大學」被人民日報曝光
    每到高招季,就有「野雞大學」出來作祟,嚴重影響了高校的招生和考生的錄取,甚至有不少學生被這些所謂的「野雞大學」所欺騙,白白失去了享受高等教育的資格。「野雞大學」的名單,其中涉及到陝西的有16所。陝西16所野雞大學名單根據人民日報曝光的虛假大學名單,陝西省共16所「野雞大學」。其中,有不少學校是套用正規高校的名字,來混淆視聽。
  • 新郎喜宴拋下新娘,獲央視新聞、人民日報聚焦,真相感動無數人!
    去年冬天,陝西科技大學2014屆校友蔡建星在喜宴上拋下新娘和賓客奔赴救援現場的事跡,被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多家媒體聚焦報導,刷爆了朋友圈,獲贊無數。蔡建星,2014年6月畢業於陝西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同年應徵入伍成為一名消防警官,現任廣東省肇慶市消防救援支隊高新區大隊沙瀝消防救援站站長。
  • 2020年度報導:凝聚力量?傳播強音|人民日報|防汛|抗洪|主流媒體...
    在報導中,央媒持續發力,融合戰疫。人民日報社以交互數據、短視頻、Vlog等方式普及防疫科普知識,增強群眾自我防範意識和防護能力;新華社推出「求證」互動平臺,用「新聞+服務」助力抗疫;央視新聞客戶端推出「共同戰『疫』全天候不間斷直播」,以圖文+簡訊的形式呈現重要的戰疫信息,使主渠道主平臺唱響了主旋律。
  • 人民日報曝光全國392所虛假大學名單 陝西有16所
    近日,人民日報曝光了全國392所虛假大學名單,陝西有16所。希望大家轉發提醒! 在選擇大學之前,不妨先來看看這份《人民日報》曝光的全國392所虛假大學名單。其中,涉及陝西的有16所。
  • 連續兩天 央視四次「點讚」南充
    新聞報導稱,在儀隴一個偏遠小山村裡,村裡的雜貨店被政府改造成了電商服務站,村裡的老百姓一邊可以像城裡人那樣,足不出戶把生活用品、家電買進村;另一邊又通過山溝裡的電商服務站,把自己的土雞蛋、花椒、生薑等土特產賣到了全國各地。
  • 人民日報央視重磅報導三明萬壽巖遺址
    人民日報17日在頭版頭條以《萬壽巖「新生」》為題、央視新聞聯播17日晚在頭條以《搶救回來的史前家園——福建萬壽巖舊石器時代遺址保護紀實》為題,並分別配發評論,突出而詳細報導了被業界譽為「南方周口店」的福建三明萬壽巖舊石器時代遺址保護情況。
  • 阿拉象山開漁節成為聚焦熱點!
    阿拉象山開漁節成為聚焦熱點!9月16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導《東海伏季休漁結束 今天正式開漁》,聚焦我縣開漁盛況。▼點擊播放視頻▼本屆中國(寧波象山)開漁節吸引了70餘家中央和省、市級媒體以及境內外媒體參與報導。
  • 2020年,四川大學多次登上中央電視臺!央媒頻頻聚焦
    央視《國家記憶》欄目在烈士紀念日期間播出了《尋找江姐——求學川大》黨史人物專題片。10月24日央視"新聞聯播"專題報導川大"江姐班"學子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有關情況。川大考古文博學院揭牌在學校考古學專業創建60周年之際,2020年10月31日,中國考古學前沿論壇暨四川大學考古學專業創建60周年紀念大會在學校隆重舉行。
  • 媒體看西安:央視新聞 人民日報 文匯報 央視新聞客戶端多角度關注...
    西安網訊 媒體看西安:央視新聞、人民日報、文匯報、央視新聞客戶端多角度關注我市。  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以《土耳其首列對華出口商品貨運班列入境》為題,報導12月17日清晨六時左右,一趟來自土耳其的返程中歐班列經霍爾果斯口岸駛入國內。
  • 新華網微信公號「一字標題」報導教你「做標題」
    近期,新華網微信公眾號連續推出了「一字標題」系列稿件,包括《春》《路》《年》《景》《木》《德》等。不同於以往微信公眾號「長句式」的標題類型,「一字標題」配以意象性的畫面,從視覺上更顯簡約,從內容上更是意蘊雋永,一經推出,就獲得廣泛關注,6篇報導閱讀量均突破100000+,點讚量也非常突出。
  • 衡水這所中學火了,視頻登上熱搜!央視、人民網、中國教育報紛紛報導
    央視報導!暖心賀卡、定製蛋糕……衡水十三中考前助力太貼心!和助力我們考上心中理想的大學。」這是白祥友校長提出的衡水十三中校訓。央視、澎湃新聞、《新京報》、河北衛視等以及衡水本地多家媒體爭相採訪報導,《河北日報》《燕趙晚報》《衡水日報》《衡水晚報》等紛紛進行教育模式解析、教育現象解讀。
  • 40位院士齊聚,新聞聯播報導,這所大學的活動受到國家關注
    2020年9月5日,央視《新聞聯播》報導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34;活動啟動。9月6日,央視《新聞直播間》播出《西安交通大學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34;—— 300多個科研平臺 開啟全球合作》報導,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34;活動重磅啟動接連兩次受到央視聚焦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