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災難面前,「犧牲大我,成就小我」,生命演繹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2020-12-27 騰訊網

說到災難電影,就不得不提及《2012》,這部巨作相信看過的觀眾,都會被其宏大的災難場面所震驚住。但是不可否認,對於災難電影無論是在手法上,還是在演員的選取上,又或者是特效上,都有很大的要求。

但是《末日崩塌》這部影片,卻從另一個角度,向大家展現了,在災難面前,如何犧牲小我,成就大我。這一切問題都能引起觀眾的深思,不光光是眼睛看到的,更多的是來自於內心深處。

其實《末日崩塌》這部影片,可以說是典型爆米花影片,在觀影的過程中,很多若可能只知道是一部災難電影,但是真正的說起劇情,觀眾都不會作聲,這種題材的電影,要的就是震撼.

但是毋庸置疑,這部影片在這上完全的做到了,隔三差五的來一段高潮,還是能夠提起觀眾的興趣,不會讓光影者,有視覺上的疲勞。可以說整個影片不斷地從一個高潮推向另一個高潮,直到最後達到巔峰,這才是觀眾想要的,也是導演想要的。

其實對於這樣的一部作品,更讓人值得關注的,應該是主角一家在故事上的設定。簡單來說,不同的家庭成員,肯定是分布在各個地方,這樣的設定能夠讓整個劇情看起來十分的緊湊,受災難地區的人可以同病相憐,而沒有受到災難襲擊的人,又可以為他們擔心,更能體現人與人之間的那種微妙關係。

這也能串聯起故事情節,更全面地看到災難的恐怖之處,以及在災難來臨時,人類的渺小。所以這部劇中,主人公一家就非常的符合故事發展的需要,全家人分布在三個地區,這也使得男主在拯救家人的情況下,這種十分艱難的環境下,把這場災難的形式完美地展現出來。

不得不說鏡頭也是十分符合實際的,是不是的出現那種大災難的場面,還是讓人十分震撼的。

其實男主及家人正在這部影片中,起著決定性因素。他本是一名飛行員,而如今卻幹上了消防救援的工作,雖然說兩個工作在本質上,並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是一定程度上飛行員在強於消防員,在這一點上,是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對於這項工作,他還是非常熱愛的,做過許多漂亮的事情。

但是當災難來臨時,那按住正在聽候命令,準備去某個地方聚集,但是地震真正的來臨時,男主的另一個想法也油然而生,他首先關心的就是自己的妻子和女兒,當天聽說自己的妻子,被困在摩天大樓中時,他第一個想法就是就自己的妻子,於是調轉自己乘坐的直升機,義無反顧的奔著自己的老婆去了。

其實很多觀眾看到這裡。都覺得他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但是拋開親情不說,這種「犧牲大我,成就小我」的精神,實在是讓人難以吐槽。

其實作為消防救援,按理說應該是就近原則,救助需要救助的人,因為他將直升機飛在空中時,下面就有很多人需要救助,但是他並沒有考慮,而是毅然決然的飛向了自己的老,其實這樣的精神,對於他這個職業來說,是不會受到表揚,甚至是好評的。

但是在把他老婆救上來的同時,又奔向在遙遠之地深陷困境的女兒,依然拋棄了此時此刻正在與死神掙扎的群眾們。

但是他這次的營救沒沒有那麼順利,直升機不幸被擊落,男主並沒有放棄,又找來汽車,繼續前進,緊接著又開走了停車場中的小型飛機其實這種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會遭到社會的譴責,但是在災難發生之後,好像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一切都順理成章。

而身為觀眾的我們,似乎只被災難的震撼場面所吸引,也並沒有對於男主的而這種行為所土氣,反而更重要的是男主深深的父愛,以及夫妻之情所感動,那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

其實有些時候,我們往往重視救災,重視那些身處困境中的人,但是一想到家人,好像很多東西都會拋之腦後,而家人來到了第一位,一定程度上,護士了內心之中的創傷,但是如果一方失去性命,對幸運者的折磨往往會越來越大。

如果把這一點放在首位,那麼在災難之中首先應該救誰,然後在救誰,就一目了然了。

其實對於任何一部災難電影來說,都是體現人類的渺小,但是另一方面卻是像觀眾展示親情,友情和愛情之間的關係。《末日崩塌》也不例外,雖然一定程度上,男主將自己的家人放在首位,也是可以理解,當災難來臨時,誰想到的又可能不是自己的家人呢?

相關焦點

  • 生命意義之我見
    可以說,我們都是在不斷的成長中,尋找著自己的位置,在與命運的抗爭中,實現著自身的價值,探尋著生命的意義。我的父親幼年喪父,14歲就扛起了家庭的重任,由農民而成為國家工人,養育了我們兄弟姐妹4人,白手起家蓋起了十間大瓦房,把10多畝鹽鹼地改造成了沃土良田。不論生活多麼艱苦,始終不改初心,孝敬祖母和外祖母,沒有離開生他養他的土地。別人下班後下棋打牌,享受生活,父親卻下班後就回到土地上和母親一起勞作,打短工補貼家用,從來不知疲倦,使我們全家在那個糧食匱乏的時代沒有挨過餓。
  • 《活出生命的意義》:我生命的意義,在於幫助他人找到生命的意義
    2020年的新型冠狀病毒,讓我們的生活按下了暫停鍵,也讓我們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家財萬貫?服務他人?還是得過且過?對於這個問題,有一個人是這樣回答的:「我生命的意義,在於幫助他人找到他們生命的意義。」這個人就是《活出生命的意義》的作者維克多E.弗蘭克爾,這句話也是他對自己一生的總結。
  • 《犧牲》,亞歷山大自我獻祭式的「犧牲」詮釋生命意義和宗教信仰
    《犧牲》是塔可夫斯基的最後一部作品,每當想起他重病纏身,仍然奔走在拍攝一線,這種執著的精神總會讓我無限感慨。塔可夫斯基的前六部作品風格、主題各不相同,儘管從《潛行者》開始,《鄉愁》和《犧牲》延續了一定的寓言性,但在我看來,這部影片仍然在探索生命的意義和宗教的信仰,即使在最後時刻,他依然保持著樂觀積極的精神,並將其充分體現在影片之中。
  • 《流感》:災難面前,一個還上幼兒園的小女孩憑什麼拯救了40萬人
    以下我將通過四個方面解讀這部影片:小女孩美日為何捲入流感災難?表面是病毒引發的災難,實際上是少數人漠視規則的人禍。災難面前不可泯滅的愛。災難面前,更需要遵守規則。影片傳達的現實意義是什麼?總而言之,以上的種種愛讓我們看到了,在災難面前,愛是不會泯滅的,正因為人們心中有愛,才戰勝了災難。因為愛的力量是強大的,它讓人們在災難面前,可以為了親人,愛人和朋友,哪怕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也因為有愛,使人間充滿溫暖,在大災大難面前,無所畏懼,勇敢面對。
  • 生命的意義:活著究竟為什麼?
    成長了很多年,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也是啟蒙老師所引導的。那時候我高一,我把所思考的寫成了一篇文章,作為給啟蒙老師的答案。那時候,我認為生命的意義是快樂,人的一生要活到老,快樂到老。然而班主任對我說:「你所寫下的生命意義,只是暫時的,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生命意義。」那天,我一個勁地點頭,卻似懂非懂。但是,班主任的話,卻給我了一個謎。為了破解這個謎。我習慣了時不時去思考生命的意義。看著美麗的花朵,我會問生命意義是什麼。
  • 父母要教會孩子什麼,生命的價值與愛的意義《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讓海倫從沙莉文小姐那裡開始認識世界,開始了解愛是什麼,也開始了對自己的探索……她的學習和理解原本就比所有正常人都要吃力許多,可是她卻從沒退縮過。人生的目的不是為了吃苦,但吃苦的意義一定是讓自己獲得更多。沒有對自己生命的意義做出正確的理解的人,就無法懂得生命對於這個人意味著什麼。
  • 在這樣世界性的災難面前,就別天天盯著GOAT做文章了好嗎?
    美國30個州宣布進入「重大災難狀態」,英國首相、王子皆感染,義大利的教堂堆滿棺材等待火化。這是一場人類的浩劫,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人死去,每天都有無數的家庭失去丈夫、失去妻子、失去孩子。有的人剛剛大學畢業走進社會,正準備開始一段嶄新的人生時被病毒奪走了生命。有的人還沒來得及盡孝就失去了自己的老父親、老母親。
  • 清華尹鴻:向死而生—世界10大傳染病災難電影分析
    優秀的傳染病災難電影要表達什麼?「人文清華雲講壇」第四場隆重開講,著名影視理論評論家、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尹鴻教授講授《向死而生:傳染病災難電影分析》,指出災難片提供了許多社會預言,如2011年的美國電影《傳染病》,幾乎就是對這次疫情的「神預言」,有非常好的預見性。尹鴻教授回顧十大傳染病災難電影,提醒我們在災難面前,人類不是世界的上帝,甚至也不是自己的上帝,必須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 探索生涯 演繹生命
    但是,真正進入課堂,真正去帶領孩子探索和體驗,對心理老師來說輕而易舉,對我來說卻是困難重重。我只是在上課、只是在傳授、只是在讓他們體驗。而我,似乎只是一個旁觀者,又似乎總是高高在上。我知道我缺了點什麼,但不知道那究竟是什麼。真正的轉變發生在2016年5月,一次機緣,我接觸到了正面管教,接觸到了教練技術,我突然明白了我的困難重重是因為什麼。
  • 疫情面前,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人類的渺小,未來如何去走?
    最近受疫情影響,我感概萬千,感覺到了生命的脆弱,人類的渺小…在大自然的環境下,我們是多麼的微不足道。可笑的我們總以為自己高高在上,是地球的主宰。讓各種各樣的災難降臨到我們身上,以表達他的憤怒以及他的不滿…回顧過往的種種災難以及今年的疫情,讓我明白了大自然的強大。
  • 2020年地球到底發生了什麼,在自然的災難面前人類是多麼的渺小
    人類現在的科技非常發達了,但是在自然災難面前顯得多麼的無助。 比如地震,火山爆發,病毒,颱風,風暴等等這些我們人類的科技現在都無法避免這些的發生。 比如說我們所知道的非典,這個病毒大概發生在2002年的時候,非典在中國帶走了348條生命。
  • 災難面前,更要好好生活
    達摩克利斯之劍昨日我去回顧了韓國拍的兩部電影——《釜山行》和《流感》,都是災難片,總體評價是瑕不掩瑜,尤其是以病毒性傳染病為題材的《流感》,不少情節與當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頗為類似。比如《釜山行》中,運輸公司高管的自私自利讓逃亡過程中本不用死的很多同伴喪生,最後自己也沒談過被感染的命運;漂泊求生的流浪漢卻在在一個危急關頭卻選擇犧牲自己,保護身後的一大一小;這是在諷刺道貌岸然卻內心黑暗又懦弱的人,人的本質不是由衣著決定的,是人心。《流感》中就更現實了,除了總統和消防員兩個,裡面基本沒有人有光輝,都是各自的利益,女主人公也是。
  • 在《流感》災難面前,「母愛」是偉大的,看完後,我哭了
    「母愛」是當今社會的熱門話題,但我的母愛是血脈的連接與融合,母親祝福孩子的痛苦;母愛就像春天的風一樣,會讓大地變綠;母愛是天空中的雲,他總是讓太陽穿過她的身體,為和平而呼吸風雨;而母愛是雨後的夕陽,他總是清潔大地,不放棄躺在懷裡,在高高的天空中書寫七彩的人生夢想。
  • 為了孩子「犧牲」,也許會成為親子關係的災難
    「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撒貝寧說,當了爸爸之後,他每天都在觀察孩子,能在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能感受生命成長的奇妙,甚至能感覺到在參與自己的成長。他很享受這個過程,還以妻子為例說明:「我老婆就算成了全職媽媽,也能在短時間內大量學習如何照顧一個生命的開始,這也是一種學習、一種成長。」
  • 災難面前她無所畏懼,用生命證明一名老師的偉大!網友:可敬!
    而在這場災難面前,全國人民萬眾一心,湧出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而今天小編要說的這位老師也是非常的令人敬佩,她用自己的生命證明了身為一位老師的偉大!她就是向倩!災難來臨奮不顧身,保護學生5月12日那天隨著
  • 探討「生命的意義」有意義嗎?——《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
    首先,書的作者是從奧斯維辛集中營走出來的,並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是讓我最想一探究竟的,這太反常識了;其次,作者是位偉大的心理學家,而這本書,讓他成為暢銷書作家,銷售1200萬冊,被翻譯成24種語言。此外,這本書還介紹了作者結合牢獄經歷創建的意義療法,我作為心理學資深愛好者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學習的機會。
  • 我不是藥神:在正義和正確面前,我選擇前者
    用於治療各種絕症的貴价藥之所以貴价也是有一定依據的,每一種貴价藥在正式上市之前都要經歷十幾年的研發,觀察,測試的,不僅僅會用各種醫療儀器對其進行精密地檢測,還會用小白鼠甚至進行人體試驗,其中包括了浩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國家政府會將從老百姓徵收來的稅收或者其他其他來源的金錢投入大量,其成本金額多至成百上千萬,成本裡面不僅僅只是金錢,還有多少從事研發工程的醫療工作者的歲月和青春,他們費盡心思,幾乎耗盡了他們精力,甚至還要冒著生命危險為醫療事業做出偉大的犧牲和貢獻
  • 國漫《妙先生》裡的犧牲至少是覺醒的
    生命面前,何必鼓吹犧牲的價值丁果喜歡讓人做選擇,他覺得殷鳳太殘忍,畢竟沒有哪條生命應該為別人犧牲。可是正是因為彼岸花只在善人心中滋生,好人多半都會選擇犧牲自己,拯救壞人。殷鳳則是乾脆剝奪好人的生命,她覺得丁果太偽善,畢竟每個人都有重新做人的機會。可是好人的犧牲真的是值得麼,生命的意義又該用數量來衡量麼?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犧牲個人成就集體,瞧瞧這論調多麼熟悉!
  • 人生奮鬥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人生奮鬥的意義究竟是什麼?生命終將歸於塵土,得到的金錢名利哪一樣都帶不走,為什麼還要奮鬥呢?師:我不知道你們在座的誰在奮鬥?有沒有奮鬥的人?我給你們講講我奮鬥的意義吧!我也在奮鬥,曾經是奮不顧身地奮鬥。但這兩年好像是奮而顧身了。
  • 疫情之中,我眼中看到的不僅僅是災難,還有國民的信仰!
    明日大春,每年,每逢這個冬春更替交換的季節,我都會特意跑到一個離自己所住的地方很遠很遠的小山區,到哪裡去看迎春花開了沒有。然而,在今年,依然是這個冬春交替的季節裡,在當下,我的祖國,我的母親卻正在經歷著一場史無前例的浩大的災難——新型肺炎。自古以來,我中華民族都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不論是外族的入侵還是本民族內的自然災害。但是,不論是再強悍的「豺狼虎豹」入侵,還是多麼兇猛的自然災害,都沒有將我中華民族擊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