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成就報導的變與不變

2020-12-15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年終成就報導的 變與不變——評《平頂山日報》「2019年終特別報導」

年終特別報導是媒體成就報導中的「老品種」,一些媒體習慣用總結式的「老模式」,常常把一些用過的材料「重抄」一遍,很難出新意。從2019年12月中旬起至今年1月中旬止,河南《平頂山日報》在一版重要位置大篇幅推出「2019年終特別報導」12篇。報導通過全面展示過去一年平頂山在推動高質量綠色轉型發展方面採取的新舉措、展現的新作為、取得的新成就,增強持續推進高質量綠色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提振了全市廣大幹部群眾繼續砥礪前行、奮勇爭先的士氣與幹勁,凝聚起推動綜合經濟實力高質量重返全省第一方陣、助力中原更加出彩的磅礴動力。

縱觀《平頂山日報》這組盤點特別報導,給受眾印象最深的是主題鮮明、寫作精妙、設計美觀,無論是在策劃、報導和版式上還是在布局謀劃上,都彰顯出深厚功力,充分體現了該報一盤棋的戰略思維,很好地弘揚了主旋律、傳遞了正能量,為地市黨報盤點年終成就報導常變常新積累了經驗。

主題鮮明 重點突出

主題宣傳是全年報導的主線。在策劃組織年終特別報導時,《平頂山日報》從報導題材的選擇到報導方式的確定,都考慮了主題宣傳的需要。年終特別報導始終圍繞高質量綠色轉型主題,從報導的標題可見一斑,比如反映經濟加快轉型發展成就的《交出高質量發展精彩答卷》、反映開放招商成就的《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反映全面深化改革成就的《激發高質量轉型發展新動能》、反映「三農」工作成就的《繪就「三農」高質量發展新畫卷》、反映交通事業發展成就的《鋪就高質量發展康莊大道》等,很好地服務了市委工作大局和推進高質量綠色轉型、綜合實力高質量重返全省第一方陣的部署要求。

瞄準重大事件、聚焦重大成就,見證發展歷程。記錄平頂山一年中發生的激動人心、永載史冊的重大事件,不僅能見證滄桑巨變和發展歷史,而且能讓全市廣大幹部群眾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增強自豪感和自信心,從而凝聚起一心一意跟黨走、群策群力謀發展的磅礴力量。《平頂山日報》推出的這組特別報導,每篇都記錄了各個領域的重大事件、各個方面的發展亮點。比如成功獲批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中國尼龍城建設上升為省級戰略、鄭渝高鐵平頂山段通車、夏糧總產單產雙創歷史新高、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正式運行等,一個個重大事件和重大成就串在一起,便全景展現了過去一年平頂山巨大變化的精彩畫卷,鼓舞幹勁、凝聚人心、形成合力。

寫作精妙 巧在創新

該組特別報導寫作之精妙,體現在寫作技巧的變與不變上,靈活靈動、不拘一格,彰顯了成就報導的創新性。

年終特別報導寫作技巧之變,在於有些報導採用總分的邏輯順序,先全面展示某一項工作的整體成就,然後再分別報導取得這一成就的有效舉措,比如年終特別報導開篇之作《交出高質量發展精彩答卷》,第一部分報導2019年平頂山市經濟發展成就,詳細報導經濟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別從「轉型,蹄疾步穩」「動能,保障有力」兩個方面報導支撐經濟平穩運行的「兩駕馬車」。

年終特別報導寫作技巧之變,在於有些報導著重總結工作開創新局面的主要舉措,便於固化為制度,推而廣之,持續堅持。比如《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一文報導了平頂山招商引資和企業項目落地工作效率高、成效好的「三個抓手」:「一號工程」「一把手」親力親為;創新機制,構建招商體系;安商親商,打造一流環境。

年終特別報導寫作技巧之變,在於有些報導著重寫出工作亮點,以點帶面,增強報導的可讀性和感染力。比如《激發高質量轉型發展新動能》選取了一年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中呈現出的三個亮點——高新區體制機制改革釋放創新動能、構建醫療服務多元化監管新模式、農民工返鄉創業為發展注入新活力,新穎別致,反響很好。同時,有些報導採用模塊式,通過報導一個個模塊的成就,拼出這一工作的整體發展情況。比如《鋪就高質量發展康莊大道》將交通運輸事業分成綜合交通、農村交通、城市交通三個方面,一一展示各方面的新舉措、新成效。

此外,年終特別報導變化之中也堅守著不變。不變之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用事實說話,注重點面結合,在報導採取的方法、取得的成效等方面,重點關注發展中人的變化,向深處開掘,報導新舉措、新成就給人帶來的深刻影響。不變之二是在報導成就的基礎上,要結合與之對應的新時代平頂山發展新部署新要求,展望美好的發展前景,延伸了報導的時間維度,提升了縱深感,凸顯了新聞價值。

設計美觀 匠心獨運

好的內容如果用美觀大方、新穎別致的形式去呈現,就會增強報導的吸引力和影響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該組年終特別報導堅持形式創新,豐富新聞表達,以求吸引受眾,從而增強傳播效果。

設計之美,美在視覺元素的綜合運用上。在讀圖時代的報紙版面設計中,圖片、圖表等視覺元素的運用越來越重要,它們在直接、簡明、容易記憶和強化報導效果上發揮了重要作用、體現出不俗效果。該組年終特別報導,每篇都精心選擇一至兩幅精美的圖片,以其特有的形象語言生動、真實、直觀地展示新變化、反映新成就,能夠迅速地帶給讀者視覺衝擊,更容易吸引讀者的目光。同時,圖表的精心設計,也是這一年終特別報導的鮮明特色和成功之處。每篇報導都配有圖表,把報導的成就中最能反映發展新變化的枯燥數字製成圖表,以視覺語言直觀簡明地闡述文字內容,以可視化的形式簡化讀者理解過程,提高閱讀效率。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相關焦點

  • 年終特別報導|你好,我來自中國
    (原標題:年終特別報導|你好,我來自中國)
  • 2017年,蔡英文的變與不變
    在2016年年終記者會的談話中,蔡既不再提「尊重九二會談歷史事實」,也沒有再談「憲法」或「憲政體制」、「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只重提「我們根據普遍民意及『國內』共識,致力維繫兩岸和平穩定關係,我們也本於尊重歷史及求同存異的精神,向對岸持續釋出善意,期盼透過雙方良性互動,逐步化解對立和分歧」等空話套話,說明蔡英文開始撕去上臺以來「善意」的面具,開始重新採取保守的立場,不僅將繼續「以拖待變」拒絕完成兩岸關係的答卷
  • 英國大選的「變」與「不變」
    但在觀察英國大選時,在看到新變化的同時,更應該看到那條貫穿英國政治的「不變」主線。「變與不變」一:求變,但更求穩。雖然選前保守黨的呼聲很高,今年英國大選的投票率也由2005年的61.4%升至65.2%,表明選民希望用手中的選票來促使英國政治有所改變,但投票結果表明英國選民既未用手中的選票獎賞保守黨,也未徹底拋棄工黨,而是在求變和求穩之中搖擺。這固然與英國現行選舉制度有關,因為英國實行的是選區選舉制,而非按照選民的比例來分配議席,這就可能出現「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面。
  • 從「變」與「不變」中看到生命潛藏的可能性
    那條車道,那條河,河邊的樹蔭,夜晚,白天,光線不一樣,景致不一樣,但基本結構保持不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這是不停變化與流動的因素。車道、河流、橋、樹木、建築,它們各自的位置以及彼此之間縱橫交錯的結構,這是保持不變的因素。變化的因素流動在不變的結構裡。
  • 2018託福聽力考試中的變與不變
    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新東方網留學考試2017年終盤點及2018備考規劃系列節目,我是北京新東方學校託福聽力老師吳晨。首先非常高興能夠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們2017年託福聽力整體考試情況,再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2018年的整個的備考的這樣的一些計劃安排。
  • 新中國農業農村發展七十年的變與不變
    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農村發展研究院多位優秀教師有幸參與了《新中國農業發展70年(政策成就卷)》的編寫工作。該卷按時間脈絡,分多個板塊,系統梳理了七十載崢嶸歲月裡,新中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的光輝成就,以及各項農業政策的變革歷程,立體式全景展現了新中國廣大農民群眾和一代代「三農」工作者揮灑汗水、砥礪奮進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將充滿著變化而又始終如一的新中國農業發展的故事娓娓道來。
  • 國際足聯世界 排名 亞洲排名保持不變
    國際足聯世界 排名 亞洲排名保持不變時間:2020-12-11 12:53   來源:唯美村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國際足聯世界 排名 亞洲排名保持不變 北京時間10日,國際足聯更新了本年度最後一期國家隊排名。
  • 高考作文輔導149(模擬考作文推送):變與不變 殊途同歸
    我們也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東西始終沒有改變:中國人民迎難而上、不屈不撓的勇氣沒有變,齊心協力、共克時艱的精神沒有變,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品質沒有變,推己及人、命運與共的美德沒有變……是的,有些東西可以變,也必須變;而有些東西不會變,也不能變。請結合材料內容,寫一篇文章,參加學校舉行的以「疫情下的變與不變」為主題的徵文比賽,表達你的觀察與思考。
  • 中國照相館的變與不變
    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人來到中國照相館,共同譜寫著一本時光相冊,譜寫著時光裡永恆不變的愛。從上海到北京    1937年,中國照相館在上海創立。1956年7月,為響應「繁榮首都服務行業」的號召,中國照相館19位職工從上海來到北京,落腳於王府井大街南口,開啟了服務首都的新曆程。
  • 變是永恆不變的主題
    柯柯&KOKO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變化是一直都存在的,是永恆不變的定律。昨天晚上,家裡突然停電了,炎炎的夏日停電是最嚴酷的懲罰,忍受不了的我訂了個酒店,在酒店裡度過了舒適的一晚。我一直在變,在變的往我不認識的方向發展,這是社會的進步,也是一種悲哀,人的機能在一步步的退化,我們越來越依賴於機械,還是猿人的時候我們依靠手裡的木棒,靠著雙腳奔跑,以前基本上人人都是奧運冠軍,現在只有長期訓練的人才能成為冠軍。好了,今夜柯柯的故事就到這裡,你的故事,我來寫,我是柯柯。晚安,好夢!
  • 變換的地標,不變的初心!深圳特區40年的「變」與「不變」
    改革開放40年間,眾多有著鮮明時代印記的「地標」在深圳不同時期鮮亮登場,一個又一個「第一」彰顯著特區深圳敢闖敢幹敢為人先的特質,把這些地標串聯起來,就是一部完整的深圳特區發展史,而追尋這些不斷變換的全國性或地域性地標,背後不變的就是特區人銳意改革、勇往直前的初心。
  • 蔡英文年終講話 挑釁稱臺防務預算將逐年增長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據臺媒報導,29日下午,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臺「中科院」舉行的年終記者會上聲稱,「大陸在東亞區域頻繁的軍事動態,已經一定程度影響了該區域的安全穩定」。為此,她挑釁地宣布,接下來「臺灣的防務預算將在合理範圍內逐年增長」。
  • 碧桂園的變與不變:多元創新構建未來「雙翼」 財務穩健收穫發展紅利
    原標題:碧桂園的變與不變:多元創新構建未來「雙翼」 財務穩健收穫發展紅利   進入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各大
  • 年終總結大會要即興發言?抓住4點技巧,讓你的表達有格局
    文 | 董樓主轉眼又到年終,是不是又要寫總結了?其實現在的很多公司的年終總結已經模板化,也都跳不出主要業績、亮點經驗、問題分析、未來計劃幾個維度,我就不再贅述。去年新東方年會上的歌曲猶在耳邊,總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香港回歸20年變與不變:從「馬照跑」到「港女北嫁」
    新華社香港5月31日電 題:香港回歸20年的變與不變  開欄的話: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回歸祖國20年來,在中央的真誠關心和內地的大力支持下,特區政府帶領全體香港民眾,勠力同心,奮發有為,譜寫出動人的發展樂章。
  • 興智教育受邀網易教育峰會創始人艾江生談疫情家庭教育的變與不變
    興智教育受邀出席第十二屆網易教育峰會,創始人艾江生談疫情時代家庭教育的變與不變2020年12月1日,作為中國教育界備受關注年度教育盛典之一,第十二屆網易教育金翼獎頒獎典禮在北京網易研發中心盛大舉行。就疫情時期下,教育的「變與不變」開展深入探討。興智家庭教育就此次主題,創始人艾江生先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這次疫情,對於中國的家庭,其實是讓家長真正意識到家庭教育的問題。在疫情前大部分的中國家長,並沒有為家庭教育提出一整套的家長和孩子相處的方法。在這次疫情爆發後,長時間的親子相處,讓家長意識到,親子關係出現了問題,很多家長更加焦慮。該怎麼樣跟孩子建立一種更加親密的關係。
  • 2020黑龍江公務員考試公檢法的「變」與「不變」
    一、公檢法之「變」1.公檢法司系統不再單列。2020黑龍江省考考試公告明確指出,申論科目按照省級、市縣級、鄉鎮級三個級別分別命制試題。取消了以往公檢法方向單獨命題的情況。因此,報考公檢法方向的考生,在備考時要擴大範圍,不可只關注與法律相關的話題。2、法檢司專業課取消。
  • 人生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所有的事情都在變。
    人生什麼事物,什麼東西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變與不變,相輔相成,不可或缺。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任何事物和人都在變,隨著年齡的增長,權利地位的提高,金錢的累積,歲月的沉澱,時間的打磨。所有不變的都在變,只不過沒有人能感悟得到,因為你自己本身也在變。
  • 從這場被神化教育OMO,看變與不變
    上個時代,最大的焦慮來自變,害怕改變,追求穩定,就是這一代人的標籤。這個時代,最大的焦慮來自不變,害怕不變,擁抱變化,就是這一代人的信條。就是在不斷擁抱變化的吶喊聲中,產生很多新概念。只是我們對新概念的態度和行為值得商榷,在不確定的時代,執著於改變和執著於不變都不可取,應該找到自己真正不變的內核,圍繞繞不變的內核做變化調整,才是應對變化的最好方式。為了變化而變化,為了焦慮而變化,都是不可取的。對於身在教育行業之中的中小機構,尤其是個體加盟機構來說,找到自己不變的內核,比追著概念擁抱變化,更有意義。
  • 科幻文,沒有永恆不變的,只有在逆境中不停改變進化,成就勝利!
    科幻文,沒有永恆不變的,只有在逆境中不停改變進化,成就勝利!下午好呀,小夥伴們,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點開這篇文章,小編又準時給大家分享小說了,今天給大家安利四本超好看的科幻類型小說,希望小夥伴們會喜歡,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