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退休特級教師的反思:假如讓我再做老師, 我一定不這樣做…

2021-02-22 班主任研究會

如果時光倒退十幾年,讓我再教一屆小學生,該有多好!

我時常記起江蘇省模範教師王樹堂先生生前對我說的一句話:「年輕的時候不會教,等會教了,又老了。」 他說出了所有退休老師的心裡話,一種帶有無奈、傷感、留戀、遺憾的肺腑之言。

難道老師也像莊稼一樣,老了才成熟?難道就像紅薯一樣,從地裡挖出來,非得在地窖裡放一段時間才甜,才軟,才意味著徹底的成熟?

是的,退休之後的大反思,使我基本上明白了教育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教語文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因為基本上明白了,所以我退休後才經常想,如果時光倒退十幾年,讓我再教一屆小學生,該有多好!

於永正老師

那是1985年12月底的事。一天上午,我正在為一年級(1)班上說話、寫話課。學生正在用心地寫我擺在講桌上的蔬菜、水果,朱飛飛突然站起來說:「林毅尿褲子了!」

林毅是個文靜秀氣的小女孩,平時很少言語。我對她說:「我不是說過嗎?上課有事,可以舉手報告。」她低著頭,一聲不吭。天這麼冷,棉褲尿溼了,怎麼能行呢!我趕緊請班主任鄧桂霞老師給家長打電話,送條褲子來。

下課了,我見鄧老師正在爐子上(那時冬天辦公室裡生爐子取暖)為林毅烤棉褲呢。當時我心裡還不以為然。

這時,辦公室裡一位年長的老師對我講起她曾經在報紙上看到的一篇報導。文中說, 一位教一年級的女老師上課時,發現一位學生神色不對,便走到該生跟前,嘴巴湊到他耳朵上悄悄地問:「想解手嗎?」該生使勁點頭。女老師一拍他的肩,他便飛也似地跑出去了。

可是,好久不見這位小朋友回來,於是這位老師從包裡掏出衛生紙,對另一位小朋友說:「你去廁所給他送衛生紙去。」

果不其然,這位小朋友正為沒帶衛生紙發愁呢! 我為這位老師的善於體察而吃驚,為她的善於推理而敬佩! 聽罷,我羞愧之極。我覺得我不配做特級教師。 

如果時光老人再給我十幾年的時間,讓我重教一年級,上課時我會關注每一位學生,不再只是關注教案、教學。

豈止是教一年級,教任何年級都要認真讀每個學生的表情、動作,從中讀出他們的內心,並做出正確的判斷,採取相應的措施。 

低年級上課中間的短暫休息,我不會只是唱唱歌,活動一下身子,一定會先問小朋友一句:有需要「那個」的嗎?尤其是在冬天。

我也不會只是那麼「正統」地活動、唱歌,我會讓學生大吼幾聲——有字無字都行——讓小朋友吼出精神、吼出氣勢、吼出勁頭、吼出笑聲。 

犯了錯誤的學生進了辦公室,一定請他坐下

在四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把犯了錯誤的學生「請」到辦公室裡去,是常有的事。「請到辦公室」,是表示該生所犯錯誤已十分嚴重。當眾這麼「宣布」,也想「警示」其他學生。

問題還不在這裡。問題在犯錯誤的學生到我辦公室的「待遇」:他必須標準地立正站著——腳後跟靠攏,兩臂下垂,中指貼在褲子縫上。

如果不「標準」,我便命令他「站好」,隨即強制性地「糾正」:比如用腳踢他的腳後跟。這實際上是體罰。這種做法,哪裡有尊重可言!哪裡有平等可言!哪裡有民主可言! 

最近讀了張華教授的《論我國課堂教學轉型》,深受觸動。 文章說:

今年8月31號,我兒子上小學了。第一天是家長開放日,學校的第一件事是:行為規範。怎麼坐,怎麼站,手放到哪裡,怎麼走路,怎麼排隊……老師早已規定得好好的,而且每一個規定都有相應的獎勵和懲罰作保障。隨後的任何學習都是這樣。

現在,我們很多美其名曰『培養學習習慣』的做法,就是強化學生不能亂說,不能亂動,整齊地聽話……這都是最壞的習慣——沒有比限制兒童的嘴亂說、手亂動更壞的學習習慣了,這是成人對兒童施加專制的最司空見慣的

他深刻地指出:

我國教學危機的根源是專制教學。我們把教學當作一個專制的過程,集體對個人,上一代對下一代,上位者對下位者的專制的過程。而且我們每一個人,不自覺地在做一個專制者和接受專制者,這是我最擔心的。

幾十年了,我不就是這麼做的嗎?運用「動物園教育學」——以獎勵作誘因,以懲罰作威脅來「訓練」學生,是泯滅人性的教育!

假如我回過頭來再從事教育,我會視學生為朋友,我甚至不會稱他們為「孩子」——叫他們孩子,那意味著我是長者,「平等」就不存在了。

低年級的學生稱「小朋友」,高年級的學生稱「同學」,同學同學,我們是一同來學習的,是平等的。 他們犯了錯誤,我可能還會請他們到辦公室裡談談,但是我會為他搬一把椅子,放在我的身邊,請他坐下,我甚至還會為他倒一杯水。

我可能很嚴肅,乃至於嚴厲,但不會再說「你呀,瞎子害眼——沒治了」之類的傷害學生自尊心的話。我會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告訴學生什麼叫尊重、平等、民主。 

四十多年來,教的學生無數,但有幾位學生的臉經常浮現在我的腦海裡。李健、亓慶紅、劉雲、孫建軍……他們的表情是漠然的,孤獨的,有的甚至帶有哀傷,他們很少言語,早上背著書包默默走進學校,下午放學又默默地回家…… 他們都是被我戴過「差生」帽子的人。

因為他們的學習成績差,要麼數學考不及格,要麼語文考不及格。每次考試後,我都要宣布分數。念到他們的成績時,我還故意在分數的後面加一個「大」字:「李健——50大分!」

這種話對學生會造成多大的傷害呀!如果說體罰傷及的是皮肉,那麼語言傷害的則是心靈。皮肉受傷有藥醫治,而心靈的創傷卻無藥可醫。

我是他們的老師嗎?我配做他們的老師嗎? 不知這些學生現在怎麼樣,從事什麼工作,但我相信,在社會上,他們不會差,他們中肯定有人很有出息。請他們原諒我當年的愚蠢。 現在我明白了,人人都是一個大寫的「人」,人人都有尊嚴、有人格,人人都應該得到尊重。

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人生下來就千差萬別,正因為千差萬別,才有燦爛的世界和多彩的生活。不能單用學習成績來衡量學生,文化成績不是一個人的全部。 可惜,我認識得晚了。

如果我再從事小學教育,我會經常把十個手指頭伸出來告誡自己:這就是你的學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有了這樣的學生觀,我會認真研究每一個學生,知其長短,讓每個學生揚長避短,甚至讓一些人變短為長。

我會讓每個學生喜歡我,愛上學,愛讀書,愛思考。人人盡力了,學到什麼程度就是什麼程度。

東方不亮西方亮,分數實在沒有多大意義。


退休了,還不斷吃潤喉片,慢性咽炎要伴我終生了。不能怨天尤人,只怪自己四十年來講話太多。

課改以前,講課文裡的字詞的意思,講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課改以來,講課文的人文性,深挖文字背後的蘊含。難怪慢性咽炎久治不愈。語文能力不是講出來的,學習興趣不是講出來的,情感態度更不是講出來的。講,真的作用有限。 

現在看來,過去犯傻了。如果我再教小學語文,我會引導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不但多讀,還得多背——在初知大意的基礎上,多背點經典詩文。

因為我明白了,學語文靠的是「童子功」——12歲以前,是人學習語言的最佳期。這期間,人的記憶力最好而理解力弱,一定多背。幼學如漆,小時候背熟的東西一般不會忘記。 

我會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中養成讀書讀報和動筆寫作的習慣。因為我明白了,教育說到底,是培養人的習慣,學語文是個慢功,是一輩子的事情。人一生以讀、寫為伴,才會有成就。

「講之功有限,習之功無已。」(清顏元語)「導而弗牽」是教學的真諦。教師時代應該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應該是導師時代。

人生是花,語文是根。在我的引導下,每個學生的「根」會長得粗壯、有力。

做導師而不做教師,我恐怕也就不會患慢性咽炎了。

(本文來源於教師服務圈,轉自中國教師報,轉載請註明出處)

班主任研究會


班主任研究會,我們共同的家


(長按二維碼關注)

交流、合作請加主編微信:xiaoxiaobanzhang

投稿請發送至:2066394523@qq.com

相關焦點

  • 假如讓我再做老師,我一定……
    我常常想的倒是:假如時光倒退十幾年,不要多,只十幾年,再給我一次從一年級帶到六年級的機會,再讓我教一屆小學生,把我現在相對的成熟獻給學生,那該多好哇! 我時常記起江蘇省模範教師王樹堂先生生前對我說的一句話:「年輕的時候不會教,等會教了,又老了。」他說出了所有退休老師的心裡話,一種帶有無奈、傷感、留戀、遺憾的肺腑之言。
  • 這位著名特級教師說:退休之後的大反思,讓我明白了教育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於老師1962年從師範學校畢業後,一直從事小學教育教學,退休後,他對自己漫長的小學教書生涯做了深刻的反思,他說——我不是悲觀主義者,不會因為人生快「走到頭」了而嘆息。我常常想的倒是:假如時光倒退十幾年,不要多,只十幾年,再給我一次從一年級帶到六年級的機會,再讓我教一屆小學生,把我現在相對的成熟獻給學生,那該多好哇!
  • 【我是教師】夏昆:我不願做這樣的老師
    如果您尚未關注,請點擊標題下方的「中國教育報」關注我們。 我不願意作這樣的老師,以為學生的成績就是學生的一切。我會告訴他們,人生其實很長,每個階段的要求都不一樣,即使現在成績不好,只要你能好好作一個人,你就會獲得很多。  我不願意作這樣的老師,看見學生沒有按照自己的意圖辦,就「恨鐵不成鋼」。
  • 【我與改革開放①】從農民到特級教師 ——記昌平一中退休教師何乃忠
    2018年,就是這樣的特殊年份。40年前,一場風騷獨具、引領世界潮流的改革開放拉開了序幕,將中國帶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也改變了一大批中國人的命運軌跡。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昌平教育」公眾號將陸續為您帶來幾位昌平教師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人生故事。今天為您帶來昌平一中退休特級教師何乃忠的人生之路。
  • 開學季,特級教師的66個建議送給老師!
    如果這樣,而且今後也不懈怠,我敢說,你絕對成功了。(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教師的第一節課,應該是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培養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學生的興趣有了,教師以後的教學就會順暢些、圓滿些。上課時要充滿激情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 於永正老師說:「如果再教一年級,絕不會讓小朋友上課再尿褲子」
    特級教師於永正,曾是中國語文教學界的泰鬥。退休以後,還經常反思自己一生的教育。他說:「我退休後才經常想,如果時光倒退十幾年,讓我再教一屆小學生,很多做法都會不一樣,絕不會再讓小朋友上課尿褲子了」。於老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有這樣一件事,一直令他耿耿於懷。1985年,於老師已經是特級教師了。12月底的一天,於老師正在為一年級一個班上說話、寫話課。學生朱飛飛突然站起來說:「林毅尿褲子了!」
  • 聽特級教師講:如何成為特級教師
    如果這樣,而且今後也不懈怠,我敢說,你絕對成功了。 ——著名特級教師 於永正 教師的第一節課,應該是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培養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學生的興趣有了,教師以後的教學就會順暢些、圓滿些。
  • 備一堂好課老師該做啥?聽聽特級教師的備課心得
    大家紛紛表示: 這樣的老師太用心了! 特級教師於永正曾說: 「反正不備課,或者備得不充分, 我是不敢進課堂的。」老師領悟得深,學生才能領悟得深,甚至在老師的引導下,超常發揮。否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包括鑑賞能力)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第四步:認真思考課後練習題的要求,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學生背誦的部分(或全文),我先背下來;要求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的課文,我先努力去做。
  • 特級教師工作室丨特級教師工作室的成果煉製要義
    最後王主任總結本次講座的內容,成果的煉製要有想法、有做法更要有說法,不僅要做得好還要說得好,要探討做什麼,為什麼這樣做,在做的過程中全力以赴。教師強,則教育強,希望大家在歷練中「煉製」出與舊不同,與眾不同的成果,服務和成就每一個學生。此次線上研修活動老師們覺得收穫頗多,受益匪淺,我們來共同感受一下三位老師們的收穫吧!
  • 「我是高級教師,現在退休了,想帶幾個學生,可以嗎?」
    「我是高級教師,現在退休了,想帶幾個學生,可以嗎?」一位退休兩年多的老教師問道。這個問題很難給出準確回復,因為補課這件事,有些複雜。對退休教師來說,如果想開展有償補課,先要搞清楚這三個問題。但這也要視地區,有些地方可能出臺了一些行政法規,對退休教師的補課行為做了一些要求,所以不要疏忽。第二,「補課」屬不屬於商業行為?退休教師帶的學生如果基本來自鄰居、親戚、朋友這樣的家庭或他們介紹的家庭,可能算不上商業推廣。但若退休教師個人進行大範圍宣傳,就可能屬於商業行為。
  •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深圳鹽城高級中學熊芳芳高調辭職,你怎麼看?
    近日,教育界被一件事情刷屏了:距離退休還有7年的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熊芳芳老師辭職了。提起這位老師,在她身上有很多頭銜:全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生命語文」的倡導者研究者和實踐者,首屆「全國中學語文十佳教改新星」、首屆「全國文學教育名師」入選「百年中國語文人物」博物館,而且是深圳市「十三五」重大招標課題負責人,出現在多家核心期刊雜誌的封面。
  • 這些老師的備課筆記太驚豔!備一堂好課老師該做啥?聽聽特級教師的...
    大家紛紛表示: 這樣的老師太用心了! 特級教師於永正曾說: 「反正不備課,或者備得不充分, 我是不敢進課堂的。」老師領悟得深,學生才能領悟得深,甚至在老師的引導下,超常發揮。否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包括鑑賞能力)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第四步:認真思考課後練習題的要求,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學生背誦的部分(或全文),我先背下來;要求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的課文,我先努力去做。
  • 一位特級老師的自白:不當虎媽,不當鼠媽,我這樣陪孩子成長
    張立軍,高中中文教師,河北省特級教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她是一位偉大的老師和一位偉大的母親。在這篇文章中,她分享了她作為養育兒子的勝者的「教育經驗」。從小學到上班,她給孩子們提供了很好的教育和指導。老師的「親子經」中難得一見的內容,非常體貼又真實。
  • 一位特級教師的心聲:作業確實不該批,但孩子不能不管
    近日,關於「家長要不要批改作業」引發了熱議,今日為大家推送特級教師王崧舟的觀點。歡迎大家參與文末的討論活動,有機會獲贈圖書。 1 最近某地區出臺了嚴禁要求家長批改作業的文件,文件一發出就受到了廣大家長的好評,看樣子家長受「批作業」的苦確實不少。
  • 優秀教師與一般教師的區別是什麼?這位特級教師說透了!
    教師的教科研興趣與能力、教師生命運動的軌跡,一定離不開讀書與寫作,特級教師李志欣與各位同行共勉!
  • 這些老師的備課筆記太驚豔!備一堂好課老師該做啥?聽聽特級教師的備課心得
    以寫教後的形式總結些寶貴的經驗教訓,可作下一次備課的借鑑,是教師提高備課水平的重要方法。     名師是如何備課的呢?特級教師於永正曾說:「反正不備課,或者備得不充分,我是不敢進課堂的。」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於永正老師是怎麼談備課的吧!
  • 優秀教師與一般教師的區別是什麼?這位特級教師說透了
    教師的教科研興趣與能力、教師生命運動的軌跡,一定離不開讀書與寫作,特級教師李志欣與各位同行共勉!生命在於運動,這是真理,是自然規律。教師生命運動主要有兩種,一是肢體器官的運動,可以說是體力勞動或鍛鍊身體;二是思想精神的運動,無非就是就是讀書、思考、研究、寫作與創造。讀書與寫作是一般教師主要的生命運動軌跡。
  • 特級教師熊芳芳上熱搜:什麼原因讓她等不及7年退休卻忽然辭職?
    恕我孤陋寡聞。如果不是在各大網絡平臺熱搜榜看到,還真不知道她有多優秀!熊芳芳老師,在深圳鹽田高級中學任教,中專畢業,17歲上講臺,有31年教齡。再繼續教書育人7年就可退休了。熊芳芳老師今年48歲。可一點不顯老,顏值高不說,卻是資深名師任教語文。她是「生命語文」的倡導者、研究者和實踐者。
  • 【我是教師】李鎮西:做老師,幸福比優秀更重要
    如果您尚未關注,請點擊標題下方的「中國教育報」關注我們 常常聽年輕老師給我訴說剛參加工作便「熱情冷卻」「理想碰壁」,問我如何才能「堅守教育信念」如何才能「成為優秀教師」。我總是這樣回答:「堅守教育信念是對的,但目的不是為了什麼優秀,而是自己的快樂。別在意優秀不優秀,要在乎你自己每天是否幸福。因為幸福比優秀更重要!」
  • 一位從「太空」歸來的上海物理老師的教育反思:我能教給你什麼,我...
    去年暑假時,上海民辦平和學校物理老師施愷珉帶著學生,參加了美國太空及活檢中心參夏令營,作為隨隊老師,他同時報名參加了霍尼韋爾太空學院教師培訓計劃。下文中,從「太空」歸來的他,向我們分享了他是如何將NASA的學習方法帶到課堂中的,而對於教育本身,他也進行了一次深刻的反思。作為老師,我們能教會學生們什麼?我們想要培養出什麼樣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