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我們看低了莊子

2020-12-13 道家孔館長

如要真正理解莊子這句話的精髓,我們需要從兩方面著手:

其一,了解莊子的思想主張。

其二,通讀《莊子·養生主》第三節。

莊子思想核心

莊子師從子綦學道,是道家代表人物,莊子思想的核心是「齊物」,萬事萬物看似眼花繚亂、千頭萬緒,其實皆為一體、皆依從道而運行,莊子認為,萬物都將回歸到樸素的道,所以莊子主張不強求自己多智、多能,不使自己多欲,順應道的規律行事、做人。

《莊子·養生主》第三節概要

《莊子·養生主》全篇從結構上分了3段,第一段進行了點題,指明本文主旨;第二段舉了庖丁解牛、右師和老聃的案例,說明了尊重自然規律、順應天理的實際應用,第三段,全文總結,用比喻的方式再次申明主題,首尾呼應。

現在,我們來到了本文的核心——「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主流知識界對這句話理解出現了嚴重的偏差,以至於誤人歧途、思想困惑,我們先看《莊子·養生主》第三節第一段:

正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通俗譯文:人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註定會失敗,既然如此還在不停地追求知識,那可真是十分危險的了!做了善事卻不貪圖名聲,做了壞事卻不至於面對刑戮的屈辱。

遵從自然的中正之路並把它作為順應事物的常法,這就可以護衛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給父母留下憂患,就可以終享天年。

為何知識界對這句話的理解誤人子弟

其一,把「知」單純的理解為「知識」,其實,在這裡的,莊子的意思是「道」之外的「知識」,否則,庖丁解牛中庖丁三年之後掌握了解牛的真諦,順應牛身體的規律,難道不是知識?

莊子師老聃之學,道家學說不是知識?難道他要罵他的宗師不成?莊子之學不是知識嗎?莊子是要否定與自我否定?這明顯違背了道運行的規律。

另外,也可以把「道」和「知識」看成兩個獨立的相互不包容的概念,道高高在上,是天地運行的規律,知識匍匐在下,是芸芸眾生「迷亂痴狂」、「低級趣味」的浮生手冊。

就像道家對儒家由來已久的輕蔑,對普世知識體系的蔑視,莊子毫無疑問是有這個底氣和實力的。莊子他認為掌握了道,掌握「齊物論」之下的萬事萬物的自然法則,那麼所謂的儒家、法家、兵家、縱橫家、商業、娛樂圈都不過是雕蟲小技,都是世界運行的表象,基於這些表象形成的「知識」也是粗淺、低級「知識」。

如果知識界不糾正對這句話的理解,還是「粗心」的冠之以「知識」,那麼,很多年輕人將會放棄學業、放棄對知識(對道)的追求,真的行「無為之學」,個個學日本宅男啃老,絕對的貽害後人。就文化界而言,也會誤導後人對道家思想的研究。這個危害很大。

為何知識界對下面這句話的理解玷汙了莊子

「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主流知識界對這句話的理解,偏差也很大,通俗翻譯為:做了世人所謂的善事卻不去貪圖名聲,做了世人所謂的惡事卻不至於面對刑戮的屈辱。

這麼理解是站不住腳的,因為:

1、就這個通俗翻譯來說,莊子可能這麼說話嗎?著書立說教人們幹壞事,還要幹不受刑罰或能逃避刑罰的壞事,來達到養生的目的,貽笑大方啊。

2、莊子畢竟不是法家,為達目的無所而不用其極,他斷不會這麼說話。

3、此句出現在莊子《養生》篇中,難道,幹壞事,專幹那種不受懲罰的壞事就能達到養生的目的?這個人不後怕嗎?不自責嗎?科學研究發現,情緒嚴重影響人類壽命。

4、這不符合道家思想,善惡只屬於人類社會,是儒家等低階學派的範疇,道家研究的是天地自然,本就沒有善惡之分,有主張無為、少為,更不會教人「為惡無近刑」了,「為惡等於零」才是道家真正的養生之道啊。

所以,這句話應該這麼理解:「無近名為善,無近刑為惡」。也即:可能與名利沾邊的善事不去做,可能受到傷害、處罰的壞事不去做。

《道德經》云:「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不要說追求名利的善事,就是不追求名利的善事,莊子可能都不去做,壞事亦然。但不代表莊子見死不救啊。

不追名逐利、不做傷害自己的事情,這才是莊子提倡的養生之道,而不是幹壞事專挑不受懲罰或能逃避的刑罰的壞事以達到養生的目的。這就是我說的,知識界對這句話的理解玷汙了莊子。

古今「養生」理念的天壤之別

時隔兩千餘年,我們和古人對「養生」的理解已有雲泥之別,當今之「養生」,更強調身體和心性的調節,歸根結底沒有跳脫「儒家」的束縛,而莊子所言「養生」,我們可以理解為大養生,是建立在「道家」思想之上的養生,生死榮辱不為所亂、不為所動,不是見的多了、心態調節的好的不為所動,而是「齊物」、「齊心」、「齊是非」,遵從於道的不為所動,這是養生的最高境界。莊子鼓盆而歌的典故,可以參考一下。

要理解某一句話,需要通讀全文,我把正文附在下面,與大家共讀。歡迎與有識之士交流學習。

附件:《莊子·養生主》第三節正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公文軒見右師而驚曰:「是何人也?惡乎介也?天與,其人與?」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獨也,人之貌有與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號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則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解。」

指窮於為蘄,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相關焦點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我有後半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句話常常掛在圖書館裡,被用來勉勵大家珍惜時間,勤讀書多讀書。其實,這種讀書只讀半句的做法,是嚴重曲解作者本意,非常要不得的。請看莊子的原話:「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莊子.養生主》)看了原文,你就會發笑。今天我們的理解,與莊子他老人家的本意完全相反。因為莊子在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後,還說了「以有涯隨無涯,殆已」!莊子的意思是說,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無限的知識,很危險啊!
  • 學習強國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DAILY NEWS 學習強國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 國學:《莊子》中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是什麼意思?
    莊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其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常常被人們提及,意思是說,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但很多人常常把莊子要表達的意思誤解為:生命短暫,我們需要抓緊時間刻苦勤奮地學習。
  • 不知其二——被誤讀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常被用來勉勵人們要珍惜時間,不要浪費光陰,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這句話出自 《莊子·內篇·養生主第三》,原文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看完這句話的全文,大家是不是覺得以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對古人意思的理解以偏概全了。這句話的全文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這句話翻譯過來的意思是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是註定要失敗的。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真義
    莊子有句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句話流傳甚廣,還曾掛在我小學的教室裡,激勵我們「學海無涯苦作舟,書山有路勤為徑」,發奮求學。現在看來,這其實是個笑話,因為莊子的這句話還沒說完,緊接著的後半句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莊子在此所要表達的,其實是與「學海無涯苦作舟」相反的含義:以有限生命追求無限的知識,危險啊!知識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嗎?為什麼莊子要對發奮求知的行為發出警告?讓我們從莊子的價值觀談起。
  • 莊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下一句對我們更有用
    莊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句話被很多人用於鼓勵自己努力學習的座右銘。其實這句話還有後半句「以有涯隨無涯,殆已!」這句完整的話應該怎麼看待?我之前有朦朦朧朧的感覺,但不知道怎麼清晰地表達出來。莊子並不是反對人們去學習知識,而是勸人們不要追逐不必要的知識。世界很大,知識無涯,但是人生很短,如果不知道自己真正要追求的是什麼,而是被鋪天蓋地的信息裹挾,在信息的海洋裡隨波逐流,到頭來除了感到一身疲憊之外,得不到任何東西。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怎麼辦?
    昨天有人在後臺問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你怎麼看?」 咋看呢?用眼睛看,還能咋看。好吧,這個笑話冷了。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活到老學到老!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內篇·養生主第三》說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不得不說,我國古代文化是博大精深,很多道理古人為我們捋得清清楚楚。在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快,生存壓力大,所以如何讓自己增值是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句話到底有什麼涵義?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養生主》的這句話,從小我們就都學過,但是現在回過頭來看看,當時的理解,真是相當的膚淺,今天我們好好探討一下,這句話究竟有什麼涵義。小時候我們一直覺得這是一句激勵人們去學習的話,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做舟,我們要努力學習,天天向上,不怕吃苦,努力學習更多的知識。這句話一直激勵著我們刻苦學習了十幾年。可是人到中年,才忽然發現這句話還有下半句,意思來了一個大轉折,「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己!」
  • 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世人以有涯求無涯,錯誤至極
    最近痴痴迷於莊子的思想,今天偶然間讀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吾涯」這句流傳甚廣的古語,想起當年還是童真的少年時期,也曾在教室的人物畫像欄中看過這句話,那時候多多少少受到激勵:用有限的人生去追求無限的知識,這是多麼高大上的事情啊,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 莊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後面一句才是精華,卻少有人知
    生活當中,總有一些人不懂裝懂,仿佛自己無所不知,其實這種做法非常愚蠢,真正聰明者絕不會這麼做。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他老人家就曾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如此才稱得上智者,打腫臉充胖子遲早會露餡,後悔都來不及。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不是勸讀書,而是勸及時行樂?
    許多老師為了鼓勵學生用功讀書,總是拿這就話激勵我們,把它解釋為我們的生命雖然是有限的,但知識是無限的,但我們可以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其實這句話原本出自《莊子》,原文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正確的解釋是:我們的人生是有限的,知識是無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無限的知識,必然精疲力盡,是要失敗的。
  • 吾生也有涯,而知卻無涯
    吾生也有涯,而知卻無涯。不斷地的學習,知道的東西越多,越發現自己不知道東西也越多。世界是無窮無盡的,探索不盡,而人類卻是渺小的,正如蘇東坡的一句話,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 書香武威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書籍就像望遠鏡,能讓我們欣賞到遠方的自然風光,體驗到人生不同的悲歡喜樂,感受到生命不同的風景,領略到更精彩的世界,使我們靈魂歡暢,精神飽滿而豐盈。艱難時期我們一起通過閱讀傳遞愛、生命與成長的力量。人類千百年以來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兩端,一是實物,比如長城等等;二是書籍,以後者為主。在發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記憶,文字發明了以後,則使用書籍。
  • 莊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
    對於不信的人,我想引用莊子的一句話:「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唯形骸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莊子》關於境界的描述比比皆是,舉例如下:「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逍遙遊)吾猶守而告之,參日而後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後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後能朝徹;朝徹,而後能見獨;見獨,而後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大宗師)(顏回)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謂坐忘?」
  • 俗話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老師肯定不會跟你說下一句
    我們上學期間常聽到老師語重心長地跟我們講:「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大致就是告訴學生謙虛好好學習,不要驕傲自滿。但是卻很少有老師跟我們講下一句話,你知道為什麼嗎?
  • 聖人最偉大之處是「無知」,吾生有涯,而知無涯 受益一生
    正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吾生有涯,而知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近年。
  • 那些被誤解的句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不是鼓勵拼命學習
    在學生時期,很多人會把「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句話當成座右銘,鼓勵自己認真學習。不過,這句話其實並不是鼓勵學習的,甚至有那麼點反意思。這句話跟很多被誤解的句子有一樣的問題,就是斷章取義。這句話出自《莊子·內篇·養生主第三》,原句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意思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知識是無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逐無限的知識,這是不好滴。所以,相對於鼓勵學習,這句話更偏向於讓大家學習要適度有技巧,不要當書呆子。但是!記住了,這句話不是讓大家不要學習!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 總所周知莊周以強大的解控使他活躍在排位當中,只要對面控制多而他也多半會上場。莊周的定位是一名輔助型坦克,最常見的是輔助流,而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上單流莊周出裝。
  • 有涯與無涯,思想與吸引力法則!
    不知道你是否有留意到,當你做一件事情時,你越關注,越會發現做這件事情的人越來越多。一開始你可能只是默默地思考某種特定想法,但思考足夠長的時間以後,你會發現,其他人也開始和你討論它。這是因為我們的宇宙裡存在吸引力法則。它會找到發出同一振動頻率的人,並把他們吸引過來。只要你對一件事物產生注意,把它納入你的思想振動,融入你的生活。就會吸引或者創造一切有關聯的事物,不管是否是你想要的那些想要的和不想要的,這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