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再多都不如親自去實踐,教師教如此,學生學更是如此。再好的方法,不去實踐永遠變不成自己的東西;再好的音樂不讓學生參與體驗,他永遠感受不到其中的美妙。
「兩天的時間,張牧教授從課堂樂器選擇、豎笛認識、氣息運用、單音指法練習,到長音練習、單聲部樂曲練習、和聲練習,多聲部樂曲教學,以及創編、豎笛教學與合唱教學的有機結合、教學方法指導等方面,給大家做了既高大上又接地氣的指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老師們在短時間內對豎笛教學有了全新的認識。小樂器大智慧,選擇對的,堅持走下去,讓孩子們在音樂課堂上受益,才是作為音樂老師的根本」2019年6月,我遠赴千裡之外的杭州參加了第一次豎笛教學培訓後,我在朋友圈寫下了這樣一段話,也以此為起點,開始了我的豎笛教學之旅。
七月份,學校暑假少年宮開始活動,為了給新學期的豎笛進課堂積累教學經驗,特別成立了豎笛社團,自己邊吸收內化培訓所學,邊實踐應用進行教學。兩周的時間,百十來個「豎笛小白」竟帶給我驚豔的成果,讓我更加堅定將豎笛引進音樂課堂的信心。
豎笛樂團成立兩個月,孩子們第一次登臺參加社團成果展,榮獲特等獎,自信洋溢在每個孩子的臉上。
十月份,學校二至五年級34個教學班開始嘗試豎笛教學。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前期培訓和暑假積累的經驗,無私分享給音樂組的各位老師,在我的帶動下,辦公室每天都是笛聲悠揚,引得其他學科的老師也忍不住加入到豎笛學習的行列,打破了大家之前對豎笛就是玩具而不是樂器的認識。
在音樂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出色的豎笛演奏技巧可以讓學生,獲得愉悅的享受和體驗。豎笛教學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需要演奏者對演奏姿勢、演奏氣息和指法作用十分嫻熟,通過小樂器來激發大能量,引導學生的好奇、好動和模仿力空前發展,在音樂課堂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形象思維,用魅力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所以,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就要有長流水,練起來吧!
參與式的課堂,孩子才是學習的主人,一個個認真的樣子,真好看!
距離第一次參加豎笛培訓正好一年的時間,一年來孩子們在課堂上悄悄改變著。以前總是前學後忘的節奏型,在豎笛練習的過程中竟然都記了起來;七個調皮的小音符總是找不到準確的位置,豎笛一吹,原來,正確的音高是這樣的;二聲部合唱練習總是跟著主旋律跑,有了豎笛的幫助,總算體會到了自己唱出和聲的美妙……
通過實踐老師也深刻體會到,器樂教學的魅力不僅僅是讓孩子們會演奏幾首曲子,他的「副作用」是讓孩子們更加主動的參與音樂學習。豎笛作為演奏樂器,演奏過程中需要調動眼,鼻,口,腦和手多個器官,有助於增強學生的協調能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促進音樂課堂教學的開展。
最近上課前總會有學生來到身邊,興奮的說:老師,上課我想單獨展示一段新學的曲子。老師,在我們的家庭音樂會上我表演了豎笛,大家都很喜歡。老師,我們今天學的歌曲我想用豎笛來演奏……其實,每個人內心都住著一個小音樂家,都希望自己可以隨心所欲的演奏一樣樂器吧!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器樂教學之旅才剛剛開始,實踐的空間非常廣闊,以此文回顧來時路,不忘初心,堅持才是硬道理!
掃碼獲取更多直笛資源
https://shop111335.cn/MpnOk8
微信&電話 13505413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