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學生時代都學過一首詩,裡面有一句是:將軍角弓不得控 都護鐵衣冷猶著。這句話你一看覺得似乎也沒哪裡不妥,就是弓很硬,將軍都拉不開,從側面反映了天氣的寒冷,將士們的艱苦。在古代將軍是不會選擇自己拉不開的弓來作戰的,也就是說這張弓將軍一開始是拉的動的,是因為天氣的寒冷讓弓變的很僵硬,無法拉開。
那為什麼天氣一冷就回使原本足以拉的開的弓「不得控」了呢?這就得從弓的製作材料材質來分析了。古代的角弓是用牛角,木頭,牛筋三種主要的材料粘合在一起製作而成的。使用的粘膠是用動物的皮熬製而成。這些都是純天然的材料,因此只要到了寒冷的季節,首先這些材料都會收縮,還有就是空氣乾燥,材料變得極為脆,缺乏韌性。其中受溫度影響最大的材料就是膠,夏天溫度高,膠就會輕微的融化變軟。到了寒冷的冬天,膠會變得更硬,密度更大,也因此讓弓變的更為僵硬,拉力更大。在弓裡面,拉力的大小是用一個計量單位來衡量的,這個計量單位古代叫做石(dan),現在一般是叫「磅數」。也就是說,可能一張弓在正常天氣是四十磅的拉力,但到了冬天就會跳到七八十磅。
當然,並不是說冬天拉力大,角弓的殺傷力大就越好的,冬天弓的布料材料都變得很脆,如果強制去使用它,是會很危險的,也會降低角弓的使用壽命,不利於弓的保養
看完不知道你是否對古代的角弓感興趣呢?看完你是否對古人的智慧產生佩服呢?支持留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