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弓——100多道工序製成的非遺手工製品

2020-12-24 內蒙古新聞網

  製作中,需要先將牛角鋸斷

  蒙古族牛角弓製作技藝,被列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土默特左旗的諾敏朝魯是具有十餘年製作牛角弓經驗的代表性傳承人。近日,記者來到土左旗蒙古族傳統角弓製作工作室。

  製作全過程純手工

  在工作室內,呼和浩特晚報記者看到,一把把製作到一半的角弓整齊擺放,要用到的牛筋、牛角等也有序擺放。角弓成品需要100多道工序,全由手工完成,角弓是選取水牛角或巖羊角、牛背筋或牛蹄筋和彈性好的竹木材料,用動物膠等純天然材料黏合而成,因此製作的角弓具有極高的傳統工藝水平和民族文化特色。重量輕、箭射得快是牛角弓的特點。

  如今,手藝人諾敏對角弓製作已近痴迷

  採訪中,呼和浩特晚報記者了解到,諾敏朝魯曾是媒體工作者,正是這樣的身份讓他有機會接觸到了傳統民族比賽——傳統射箭。「我多次製作並播出過有關角弓失傳的電視專題片,並走遍了全區12個盟市尋找老弓和手藝人,但只找到10多把角弓,而且會做的人沒有。於是我開始自己翻閱資料,邊摸索邊製作,最終,經過十年時間,我才做成了一把角弓。於是,我想要將它發揚傳承下去,為內蒙古大地留下一份文化遺產。」(許婷)

相關焦點

  • 非遺紹興丨一把扇子要經過72道工序100多個手工製作過程
    我們現在做一把黑紙扇,仍需經過72道工序才能闖過『三關』:不怕雨淋,不怕日曬,不怕褪色。」周雅定很是驕傲,從細節處不難看出,紹興王星記扇子從用料到做工,每一個環節都傾注著心血。王星記的扇骨,用的都是上等的竹木,甚至紅木、檀木等,黑紙扇用的是桑紙,黏合扇骨和扇面的是黃魚肚,為的是達到「一把扇子半把傘」的防水效果。從普通工人一步步成為掌門人的周雅定對制扇工藝、材料如數家珍。
  • 非遺傳人周曉初:做清弓200道工序 一年20張是極限
    區級非遺的順利申報,對於在傳統弓圈內已經無人不知的周曉初無疑是一種肯定,等待獲批的忐忑像流星一樣,在周曉初心裡一閃而過,不管結果如何他依然要面對的是經濟上的窘迫,這對於一位剛剛40歲的非遺傳承人來說是個短時間內難以打破的,它直接關係到這門手藝是否還能傳承下去。
  • 起良古法造紙:108道工序製成一張「蔡侯紙」
    如今,「蔡侯紙」再面世、蔡侯紙博物館建成開放……68歲的劉曉東還在為這項技藝實現世界級非遺的夢想奮力前行——秦嶺腳下周至起良村,因為地理優勢,從漢代起就是造紙「重鎮」。村裡家家戶戶用構樹皮純手工36道大工序造出的「蔡侯紙」 又稱漢麻紙,因無公害用途廣供不應求。受工業造紙衝擊等原因,千年碾砸構樹皮的聲音,在1984年戛然而止。
  • 一張桑皮紙是怎樣製成的?需歷經36道工序,純手工技術活
    如今村中20多家製作桑皮紙的作坊集中在剛改造後的村南桑皮紙加工基地。走進基地,便聞從各家各戶傳出的「咚、咚、咚」的巨大聲響,這是木槌錘擊桑穰的聲音,單調卻沉穩,讓人感覺造紙這項古老的技藝還活在人間。桑皮紙以桑皮為原料,從天然的桑皮製作成為桑皮紙要經過36道工序,前後需要兩個多月時間。「經常在水裡一泡就是一整天,一個人一天忙十幾個小時也就能做個五、六刀紙。」正在「撈紙」的鄭友明說。59歲的鄭友明是桑皮紙製作技藝的非遺傳承人。據他介紹,家裡從爺爺輩開始就開始做桑皮紙,到他已經是第三代。
  • 風物|手工竹扇:108道工序造就的風流之物
    竹扇非遺傳承人張北興手工竹扇:108道工序承繼傳統工藝文 |穆建聰 圖 | 漁人不知從何時,影視劇裡的英俊小生總會拿一把摺扇鄣吳竹扇非遺傳承人張北興在鄣吳,我們拜訪了鄣吳竹扇非遺傳承人、六合扇業顧問張北興大師。才知道,不是所有的竹都適合做扇。一把合格的竹扇面臨的第一步是選材。要選無蟲蛀、無疤痕、節長約三十三公分、六年生、粗九寸至一尺的優質毛竹。接著按要求把竹材鋸成一定長度的竹筒,即鋸竹。然後篾刀上場,竹筒變竹片,這個步驟叫做「破邊」。
  • 金步非遺手工皮拖傳承人孫澤慧皮絲畫首次發布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郝勇)6月10日,在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上,四川省非遺保護中心舉辦的「巴蜀工匠」非遺精品展吸引了觀眾眼球。而不久前入駐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非遺進校園-傳承人技能大師工作室」四川省民間藝術大師孫澤慧,當日首次發布了2幅手工皮絲畫作品《彩鳳凰》《金麒麟》,在現場掀起了一波小高潮。本屆非遺節以「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為主題,在成都國際非遺博覽園主會場,來自全球的技藝大師各展風採,琳琅滿目且精巧的民間技藝作品讓人嘆止。
  • 男子在青島傳承家鄉麵條 10多道工序手工抻制
        依託萊西適宜的氣候條件 ,河北人馬俊山傳承家鄉「宮面」的傳統手工技藝,選用高筋小麥粉,自然發酵,經過10多道工序純手工製作,生產出的麵條無添加 、筋道、條細、口感爽滑 。近日,記者來到望城街道辦事處合肥路上的青島旺誠宮食品有限公司,在總經理馬俊山的引領下,探訪了手工抻面的製作工藝與基本流程。
  • 夾江千年手工紙66歲匠人:專注造紙四十年 七十二道工序道道用心
    通過對七十二道工序完整學習、實踐操作,以及除春節無休的每年三百多天、每日8到12小時的重複練習,最終,他掌握了精湛的技術。「石師傅是我們特意請來的夾江傳統造紙手藝師傅,手藝很棒,造出的紙很標準、很有質感!」狀元紙坊負責人楊雲說道。
  • 非遺購物節,「宜」在淘寶!
    6月6日至6月8日,淘寶網為湖北非遺產品舉辦「非遺購物節」專場,宜昌市的「長盛川湖北青磚茶」「欒師傅手工茶」「枝江蒸餾酒」「枝江手工布鞋」4個非遺項目強勢入場。2老工藝 用心制 放心喝欒師傅手工茶欒師傅手工茶(綠茶),產於夷陵區太平溪鎮,為欒氏家族手工精製綠茶。採摘回的鮮葉講究遮陰攤涼。製作時有抓、翻、託、抖、撒、壓、攤、蕩、揉、搓、拋等11種手法,同時講究火候及「多抖少悶、抖悶結合」等心得。
  • 新疆錫伯族角弓製作傳承人:千年制弓工藝不應斷代(圖)
    中新網烏魯木齊1月7日電(李道忠 祖熱古麗·吐爾迪)「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唐代詩人岺參的這句詩可謂家喻戶曉,但要問什麼是角弓?怎樣製作的?恐怕沒有多少人能說清楚。近日,記者有幸參觀了錫伯族角弓傳承人伊春光的角弓製作工作室,耳聞目睹了角弓的製作工藝。
  • 合肥有一道傳統美食,手工製作工序有18道,食客擔心以後會吃不上
    假如我們到合肥市肥東縣做客,餐桌上肯定會有雞湯掛麵,泥鰍掛麵,圓掛麵,這是肥東人的招待之道,也是合肥人的鄉味。儘管麵條的做法多種多樣,但製作這些美食的原料,都離不開當地特色的純手工麵條——竹塘麵條。一碗泥鰍掛麵,雖有美味可口之稱,但只有了解了其製作工藝,才能知道其勁道之強,能成為合肥人心中的鄉土味道。
  • 108道工序再現「燕京八絕」之首:景泰藍
    景泰藍製作工藝繁複,包括制胎、掐絲、燒焊、點藍、燒藍、磨光、鍍金等10餘道主要工序,如果連小的工序也算上,一件景泰藍製品要經過108道工序,且全部用手工精製而成。
  • 雲遊通州:手工藝人108道工序重振「東方奇葩」——景泰藍
    通州八景、古塔凌雲、福壽三多葫蘆尊……如今,通州手工藝人經過108道全部手工工序,再現這一質沉、色豔、藝絕的宮廷藝術。數古歷今,中國足以承載禮之高度的國寶重器,也唯有玉、瓷、錦、劍和景泰藍這幾種,而其中又以質沉、色豔、藝絕的國寶景泰藍為尊。 同樣,景泰藍也為「燕京八絕」之首,又名琺瑯。
  • 唯愛工坊扎染手工摺扇爆款回歸 唯品會讓非遺時尚出圈
    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以雲南的風花雪月四大名景為靈感的爆款扎染手工摺扇,再次登陸唯品會電商公益平臺唯愛工坊! 摺扇於大理深厚的自然人文之美汲取靈感,呈現出大理白族和彝族的扎染自然沉靜、古樸典雅之美。每組扇子和扇套都由白族和彝族阿媽們16道手工扎染、藍染工序打造而成。每一道工序,貧困非遺手藝人都可以得到一筆勞動報酬。
  • 江西「最精緻」的美食,每道工序都是純手工,堪稱「中國一絕」
    顧名思義,這道菜是由花果製作而成。萍鄉人民選用當地生產的蔬菜瓜果的根莖葉花果實,通過雕刻等工藝製造。經過蒸煮烘乾等三十多道程序才將其製作完成,每一道工序都是靠手工,並且在這些過程中,能夠保留其原色原味,簡直不可思議。
  • ...龍鬚草編:懸崖峭壁上採集、手工製作的「世界獨有手工藝品」
    銅官柴燒:溯古與創新並進,讓泥土放光芒 桃源刺繡:針尖上的一片「世外桃源」 瀏陽夏布:一絲一縷織出千年傳承 泥書:以泥為墨堆字成匾,老絕活迎來新芳華 長沙麵塑:讓老手藝煥發新光彩,全靠「金手指」 石鼓油紙傘:歷經72道工序
  • 泉州非遺:適應「新土壤」 煥發「新生機」
    原來泉州就有一條巷,從巷頭到巷尾,開設了好多專門打制錫器、出售錫製品的打錫商鋪,「打錫街」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始創於清鹹豐三年(1853年)楊氏家族的「連發錫鋪」便是其中的代表,它見證了泉州錫雕技藝的興衰。
  • 【非遺之美】家裡鋪上臨洮純手工地毯,太漂亮啦!
    【非遺之美】家裡鋪上臨洮純手工地毯,太漂亮啦!臨洮純毛地毯一般以圖案設計、配色、染紗、上經、手工打結、剁毯、片毯、洗毯、投剪、修整等十幾道工序加工製作而成。
  • 六旬蘸蠟手藝人堅守傳統 6道工序純手工製作蠟燭
    原標題:即墨區環秀街道蘸蠟手藝人堅守傳統 純手工製作蠟燭胡思忠正在製作傳統蘸蠟。普通蠟燭燈芯是棉線,而蘸蠟的燈芯是葦稈,空心可以通氣,燃燒時有更多的氧氣,因此火燃燒更旺,這是蘸蠟和普通蠟燭最大的不同之處。
  • 泰客廳︱金銀細工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李建軍
    為領略和傳承中國傳統工藝之美,泰禾金尊府舉辦非遺大賞月度活動,邀請各個領域的非遺手藝人,傾聽他們背後的匠心故事。本期我們對話了金銀細工製作技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工藝美術巨匠——李建軍老師,帶你一同走進金銀細工技藝神秘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