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逼婚被指親情綁架:雖不違法但也不道德

2020-12-20 搜狐網
    逼婚背後,是兩代人的價值鴻溝,個人自由和家長制的矛盾,城市和鄉村的差距,而這恐怕一時難以彌合。 (CFP/圖) 

  2014年春節回老家期間你被長輩逼婚了嗎?日前百合網以外婆逼婚為故事的廣告引起眾多網友的吐槽甚至抵制,不過許多盼望子女成婚心切的父母們卻表示認同。故事如下:「見著我,她只會說,『結婚了吧』」,這樣的對話從女主角上大學時,持續到工作後,直至外婆躺在了病床。最後,在外婆的病床前,女主角穿著婚紗告訴外婆,「我結婚啦」。許多網友稱故事的前半段簡直就是自己經歷的寫照。那麼,長輩逼婚是否為親情綁架?

  正方:現在許多父母與長輩還活在宗法社會,總想事無巨細地按照自己的設想規划子女與晚輩的生活:什麼時候結婚啦,什麼時候生子啦。不尊重子女與晚輩的私生活與人格,不認為子女與晚輩是人格上與其完全平等與獨立的人,而不是其附庸,要是子女不結婚,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催逼子女直到子女就範為止,以孝道之名,誇張的甚至尋死覓活地威脅子女,不自重。

  反方:那你有沒有想像父母與長輩為什麼要做惡人呢?你受到了父母與長輩的道德壓力就受不了了,覺得是逼婚,那你有沒有考慮過鄰居與熟人對你親人的輿論壓力呢?別人的子女成家立業了,別人享受了天倫之樂,不會在你父母面前以關心你為名炫耀自己的子女嗎?即使什麼都不說,你父母看到了也會有壓力嗎?這就是裹挾了所有人的輿論與道德壓力傳導機制。

  正方:這只不過是熟人社會的那一套,如果父母明事理,就會將別人的話頭擋回去,站在子女的角度設身處地想一想。畢竟,在大城市討生活的子女面臨著激烈的生存競爭,要像父母一輩或生活在鄉村與小城鎮的童年玩伴們一樣早婚早育是不可能的。長輩逼婚本質上是傳統社會與現代社會碰撞的一種體現,隨著文明觀念的普及,必將被越來越多人的認為是不道德的。

  反方:你真認為父母逼婚是不道德的?恰恰相反,這正說明了道德制裁機制在起作用。社會習俗具有長期穩定性甚至一定的強制性,大多數人在某個年齡階段做什麼,你也做什麼,總是大致不錯的;如果你不想隨大流,想離經叛道,那就要承受社會輿論壓力與制裁的相應代價。父母逼婚其實不是父母逼婚,而是這種制裁機制的人格化表現,離經叛道你就別想太輕鬆。

  正方:晚一點結婚怎麼啦?不結婚怎麼啦?結婚後不生孩子怎麼啦?這些都是個人的選擇自由。個人權利與尊嚴是現代社會的基礎,侵犯個人的權利、強迫個人做他不願做的事,如果不違法至少也是不道德,父母做出的也不例外。因為逼婚而起的衝突,其過在不文明的父母。從道理上講,父母說到這類話題,子女完全可以不回答,可反過來給父母普及基本的權利觀念。

  反方:結婚生子,表面上只是一種社會制度,實際上是對個人基因綿延本能需求的制度化,是演化出來的,不是人為的設計,功能上就是為了實現基因綿延與財產傳承。在此基礎上,有促進婚姻建立與存續的整一套道德規範,功能上是為了提高不結婚生子的社會成本。如果這些都在文明的名義下被衝擊而逐步失效,那這樣的文明就因為內生的低生育率而處在危機中。

  【點評者說】那些在讀了大學、背井離鄉在大城市打拼的白領,承受著高房價、高子女教育費用與高醫療費用的三座大山,承受著個稅與社保稅的重負,工資要麼多年不見漲,要麼上漲幅度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收入不如搞基建與裝修的農民工,在21世紀頭十年,是輸掉的一個階層,想要在大城市買房紮根結婚成家真心不易,也只好讓抱孫心切的父母失望了。

news.sohu.com false 南方周末 http://www.infzm.com/content/98273 report 1993   逼婚背後,是兩代人的價值鴻溝,個人自由和家長制的矛盾,城市和鄉村的差距,而這恐怕一時難以彌合。(CFP/圖) 2014年春節回

相關焦點

  • 別讓「道德綁架」成為不道德行為的藉口
    不知道什麼時候,道德綁架也成為了一個耳熟能詳的名詞。道德綁架也經常被網友熱議,公交車該不該讓座,倒地老人該不該扶,這些事經常登上頭條熱議。那麼,究竟什麼才是道德綁架呢?不道德行為又是什麼呢?道德綁架是不是已經成了不道德的擋箭牌?
  • 什麼是道德綁架?遇到道德綁架該怎麼辦?
    何為道德綁架?(也可以百度下,詳細了解)簡單來說,道德綁架,是指人們以道德的名義,利用過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標準要求、脅迫或攻擊別人並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具體要素表現:親情、孝道、對你好的善意、朋友標準、公共美德、個人付出回報不對等、個人願望喜好、同輩群體對比(類似鄰居家的父母、孩子)、假裝弱勢群體(小孩、老人、孕婦、殘疾)、用集體利益(公共善)壓制個體、用社會惡的反例壓迫對方。
  • 解放軍報:不讓職權 被親情「綁架」
    原標題:不讓職權 被親情「綁架」 對每一個人來說,親情都是難以割捨的。但對領導幹部來說,親情問題處理不好,職權就會被親情「綁架」。 何謂職權遭親情「綁架」?
  • 有一種勒索,叫親情綁架
    通過一段時間的收集資料,信息整合,準備帶著大家從三個方面走進「親情綁架」。一、什麼是親情綁架?在了解親情綁架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親情。相關資料顯示:「親情的定義就是有血緣關係的人之間存在的感情,有時也指親密、感情深厚的人之間的情義。親情的定義就是人們渴求為親人付出一些或全部、所有的思想。
  • 有一種綁架,叫做親情綁架
    當今社會,道德綁架,親情綁架的事件層出不窮。有一種綁架,叫做親情綁架。可就在一個月前,媽媽告訴小青,弟弟要結婚了,他們也想弟弟到城裡生活,便提出要給弟弟買房,想讓小青拿出30萬付個首付,小青聽後也很為難,之後就跟丈夫說了這事,丈夫說,他不反對弟弟要來城裡生活,但前提是,必須通過自己的本事買房,如果他一直這樣靠別人救濟,以後還有什麼生存的能力呢?最後兩人決定拿出5萬給弟弟 當做結婚的禮金。
  • 父母這樣帶孩子,是費力不討好,別用親情「綁架」孩子
    聽了這種話,我對此很驚訝,可並不是因為他不給父母打電話上,而是他字裡行間透露出的不耐煩和痛苦。「模範」室友怎麼會變成今天這個模樣呢?這是他父母情感「綁架」的鍋嗎?
  • 明道哥哥自殺事件:有一種綁架,叫做親情綁架
    但隨著親情綁架的出現,讓家庭關係變得更加複雜,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從此也變得疏遠。親情綁架分為四種:1.孩子對父母的親情綁架你是我的父母,你就得無條件的為我付出一切。不然你們就不是一個合格稱職的父母。也許是因為嬌慣,也許是因為責任感太重,父母無條件的付出,往往會讓孩子陷入到「自主無能」的境地當中,漸漸的,這種行為就變成了一種對父母的綁架,導致自己無法認識到真實的世界,難以形成正確的認知。
  • 「親情綁架」有多可怕?多少父母以強勢的姿態,插入孩子的生活
    原來這個女生的家庭是二胎家庭,他的父母老來得子,這個女生都已經結婚,有了新的家庭,並且孕育了自己的孩子,弟弟才六歲,然而母親卻總是以親情來捆綁她,還問她要生活費,還張揚著讓她去養六歲的弟弟。 這完全是一種病態的思維,以所謂的血緣關係來束縛孩子的發展,本身就是一種錯誤思想,到頭來只會竹籃打水一場空。不要做親情綁架,這只會傷害子女更是一種自私的表現。
  • 不是道德綁架,就是親情綁架
    看到這個我不由得想起之前看過的《歡樂頌》裡面的樊勝美,同樣是被親情綁架的人。在我眼中親情應該是難能可貴的,親人有困難,幫是情,不幫也不能責怪。畢竟不是父母有困難,兄弟姐妹盡力而為。前人帶出了後人,後人應當回報前人,理所應當,但是父母的「恩」,卻是無形的,無法估算出價值的,這就形成了永遠無法償還的債。
  • 解讀《半個喜劇》中孫同與母親:典型中國式父母對孩子的親情綁架
    所以,我想解讀一下這部電影中孫同母親與孫同之間的故事,孫同母親的"親情綁架"。對於當代年輕人而言,相信對於"親情綁架"一定不陌生。中國父母,也往往會經常不自意就對孩子進行了"親情綁架"。有關"親情綁架",還請往下看。
  • 「親情綁架」有解
    1 淑芬的事不特別,也不新鮮,她只是眾多被「親情綁架」的一名
  • 女子在車庫被前夫綁架?警方:是強行帶走非綁架!律師:前夫雖不構成綁架,但違法
    伍某就在群裡發布「自己被綁架,跳車獲救」「報警後說監控沒有一個可以看」等誇大事實的消息。目前,警方已對伍某批評教育,並讓其澄清事實,儘量消除影響。警方提示:網絡雖虛擬,法律非真空。請大家遵紀守法,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對未經核實的信息,不要隨意轉發,更不要故意「杜撰改編」,否則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 道德綁架算什麼?親情綁架才更要命、更可怕
    時間久了,堂弟覺得有點過分了,不止一次和弟媳說過,但弟媳婦永遠說的就是「我就這麼一個親弟弟,我不幫誰幫啊」。終於堂弟忍受不了選擇了離婚。今天先不討論堂弟離婚是不是一種正確的選擇,討論的是親情綁架是否真的那麼可怕?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親情。所謂親情就是有血緣關係的人之間存在的感情,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
  • 道德綁架算什麼?親情綁架才要命!
    「親人都不幫,那傳出去像什麼話?」在傳統的孝道、家庭思維下,大多數的人會如樊勝美一樣。一次次的貼補,一次次的妥協。所以在我看來,其實這種親情綁架比陌生人之間的道德綁架更可怕。4其實親情綁架分為三種。孩子對父母的綁架:我是你的孩子,你就得無條件的為我而活。小時候供我吃喝讀書,別人有的我都要有。
  • 被親情「綁架」的年輕人,我勸你自私一點
    老兩口買不起,於是又找小米談話,要求她幫弟弟買房,哪怕先付個首付。她手上是攢了一筆小錢,但那是她辛辛苦苦攢的,預備著給自己做嫁妝的——她知道自己將來結婚,父母絕對不會出一分錢。她委婉地拒絕父母的要求,表示她掙錢也很辛苦。要說幫弟弟,這麼多年,她已經幫了不少了。哪知道父母勃然大怒:「你就這一個弟弟,你忍心看你弟弟打光棍?
  • 佛禪語錄:別被親情綁架了,為什麼我們不欠父母!
    而且故事的編排非常精彩,打動現代人內心深處的孤獨困境,提醒異鄉遊子對家庭的眷戀,在度勾起父母跟子女之間,暌違多年的親密感。但是多看幾次影片之後,我有一種被親情綁架的感受,讓我不舒服也不自在,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樣,有這一點點的感受呢?回顧我們每個人從小到大,面對父母親情,於自己人生要務實,是不是總有一些,難以抉擇的拔河?因為不能夠兩全其美,無論選哪一邊都有遺憾。
  • 是道德的綁架,還是親情的淪喪
    親情,是我們每一個人與生俱來就擁有的情感。可現在越來越多的電視題材開始對親情進行聲討。「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聲討愈發嚴重。這不禁讓我思考,是道德的綁架,還是親情的淪喪。借著血緣進行的道德綁架,什麼時候才能停止?
  • 養兒防老真的不道德嗎
    尤其新家庭組建者,他們感於養老壓力之沉重,自己對下一輩的愛意之真摯,決心走出不同於傳統的道路:孩子成年之後,無論採取何種方式,也不把養老負擔丟給下一輩。給親情鬆綁,使家庭和諧,就要拋棄養兒防老的觀念。若有人公開說生兒就為防老,他可能要遭受一番奚落——無論他是否最終這麼辦,這首先是一種政治不正確。首先要明確:只要一個社會還稱得上文明,養老都是由下一代人承擔,這是人的生理特性所決定。
  • 「上學不準早戀,畢業馬上結婚」,父母拼命逼婚,孩子:我太難了
    "我媽為了我找對象,特地找她朋友加了一個紅娘群,而且500人的大群,特地找她朋友踢了一個人才進去的"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父母們為孩子的婚姻大事操碎了心,拼命的逼婚,可對孩子們來說:這太難了。反駁父母的思想無異於和網絡噴子對著幹,徒勞無功網絡噴子,子檸檬,號鍵盤俠,殺手鐧是"道德綁架"。而父母更厲害的地方在於,他們有一條非常完美的邏輯鏈。不管從哪一方反駁,都無濟於事。1.
  • 與他人合夥騙父母稱被綁架構成犯罪嗎
    一、與他人合夥騙父母稱被綁架構成犯罪嗎  與他人合夥騙父母稱被綁架構成犯罪,但可能不構成綁架罪,構成敲詐勒索罪,因為與他人合夥騙父母稱被綁架不存在限制人身自由的事實。  二、綁架罪的認定標準  1、劃清綁架罪與拐賣婦女、兒童罪中綁架婦女、兒童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