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霸凌」已成世界性難題,看看國外學校怎麼處理

2020-12-12 人民網黑龍江頻道

原標題:「校園霸凌」已成世界性難題,看看國外學校怎麼處理

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第二小學一位家長近日在網上發文稱孩子遭同學「霸凌」,並質疑校方處理不當,引發公眾廣泛關注。截至目前,事件仍未定性。輿論中有的直接稱其為「校園欺凌事件」或「校園霸凌事件」;而校方稱其為「學生受傷害事件」。事實上,校園欺凌一直是世界性難題,是不少國家中小學教育中的頑疾。各國相關部門為了治理校園暴力也在不斷探索,出臺了各種措施。

校園欺凌是世界性難題

近年來,我國校園欺凌事件屢屢發生。根據今年發布的《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6)》,近年來校園欺凌發生的地域範圍廣泛,覆蓋了絕大多數省份,且頻次密集。而據教育部統計,今年5月至8月,接到上報的校園欺凌事件達68起

校園欺凌事件在世界其他國家也時有發生。在美國,校園欺凌情況嚴重。調查顯示,大約1/4的學齡孩子為長期受害者,大約30%的孩子牽涉欺凌事件,不是加害者就是受害者。

韓國保健和社會研究院最新的一份調查顯示,在韓國9歲到17歲的兒童裡,每三人中就有一人有過遭受校園暴力的經歷,每五人中有一人曾實施過校園暴力。

日本政府去年公布的《兒童和青少年白皮書》顯示,日本校園欺凌現象普遍,在為期6年的追蹤調查中,近九成學生曾遭遇校園欺凌,形式包括集體孤立、無視、說人壞話等。

澳大利亞2015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公立學校平均每周公布的校園欺凌現象就有60多起。

校園欺凌原因多種多樣

有專家表示,在中國,社會戾氣、成人施暴行為在網絡上的傳播、「獨生子女」式的社會結構、過分溺愛的家庭教育、缺乏道德評價的學校教育等都是導致校園欺凌事件的原因。

美國、澳大利亞等國的相關調查發現,最常被欺凌的人是那些「與眾不同」的人,比如同性戀、第一代移民、不合群、肥胖、有色人種、有身體缺陷、單親家庭等等,甚至連戴眼鏡也能成為被欺凌的原因。

同時許多研究也證明,欺凌加害者多遭受過家庭暴力,當看到父母暴力對待家人或者朋友時,孩子們也會得出「暴力=權力」的錯誤認識,從而從暴力壓制他人中獲得控制權甚至快感。因此,當欺凌一而再再而三得到「獎勵」的時候,比如加害者因為欺負弱者而變成學校裡廣為人知的「強者」,或者搶到錢和逃避懲罰,加害者將會變本加厲。

學業的壓力、成績的競爭也對青少年的心理產生影響。有專家指出,近年來韓國社會競爭激烈,學歷文憑、個人能力至上成為衡量成功的主流標準,孩子從小就被以重考試、重成績為中心的教育模式所累,容易造成孩子有暴力傾向等心理問題。這些加害者多數並非品質惡劣,只有很少一部分孩子患有精神疾病,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或者無法對其他人的痛苦產生同情,因此,欺凌他人是釋放自身憤怒的一個途徑。

各國應對校園暴力各顯神通

為了加強校園欺凌的預防和處理,中國國務院於今年4月28日印發了《關於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要求全國中小學校(含中等職業學校)針對發生在學生之間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傷害的校園欺凌行為進行專項治理。

今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多項措施,要求積極有效預防學生欺凌和暴力,依法依規處置學生欺凌和暴力事件。

那麼國外在應對和處理校園欺凌事件方面採取過哪些措施呢?

美國:反欺凌法嚴懲施暴行為

美國從2000年以來開始立法嚴厲懲處校園欺凌行為,目前,全美約有45個州頒布了《反欺凌法》。這些法律要求學校職員見到欺凌行為時必須立即報告和幹預,調查並懲罰加害者,通知家長,並需要提供心理諮詢援助,預防欺凌升級到槍擊。

今年2月,涉嫌凌虐和綁架同學的三名中國留學生翟雲瑤、楊雨涵和章鑫磊和檢方達成認罪減刑協議,三人分別獲刑13年、10年和6年,服刑期滿之後將被驅逐出美國。

涉嫌凌虐和綁架同學的三名中國留學生分別獲刑13年、10年和6年。(網頁截圖)

美國還設有專門的反校園欺凌網站和各類預防欺凌、研究欺凌的機構,很多公益組織和專家也參與其中。除此之外,美國近年來也向部分州的學校派駐警察,警察除了維護學校秩序外,還負責督學工作。

澳大利亞:政府+學校+社會的合作模式

澳大利亞當地的校園霸凌現象也比較嚴重。2003年,澳大利亞相關政府部門根據常見的校園欺凌、暴力、騷擾等問題,制定了《國家安全學校框架》(NSSF)。這是澳大利亞及全世界第一份國家級別的安全學校建設指導政策。它不僅以法律為前提,更強調政府、學校以及社會團體和民眾的參與和全方位的合作,提供評估標準以及提供關鍵措施和實施策略,幫助解決安全學校建設遇到的實踐操作問題,框架分別從學生群體、教師群體、學校管理層、校本政策、校園文化、校本課程等9個方面制定了安全校園建設的核心標準。

澳大利亞建立了政府支持的組織和網站,如「反欺凌網絡組織」和「澳大利亞無欺凌計劃」,以幫助學校了解欺凌現象,為學校制定相關政策,提供教師培訓的指導大綱。

韓國:開通舉報熱線 開展人性教育

韓國政府分別於2012年、2013年和2014年連續出臺了預防和治理校園暴力對策方案,並開通了舉報校園暴力的24小時電話117熱線,將學校周圍二百米內設為警察負責區,並加強學校周圍安全巡邏。

韓國政府和民眾認為,加強人性教育才能從源頭上「疏」解引發暴力的誘因。2014年12月29日,韓國國會通過了《人性教育振興法》,正式以法律形式規定人性教育成為韓國幼兒園及中小學的必修課,韓國也成為世界上首個推行義務人性教育的國家。

韓國還引入由芬蘭土爾庫大學開發研究的創新型校園暴力預防項目,包括心理諮詢、藝術治療、角色扮演等。這一項目原定於明年面向韓國小初高普及。

英國:加強教師培訓 注重社會宣傳

英國對校園欺凌的治理是從法律、社會、教育三方面入手。

在國家政策上,英國制定了專門針對校園欺凌的政策法規。在社會層面,英國則創造出有助於有效治理校園欺凌的社會環境。從2005年起,英國在每年的11月都會舉行「反欺凌周」活動,集中開展各種宣傳活動。

在教育者層面,英國強調教育工作者在關注青少年學生成長上的法律責任,近年來,英國教育當局高度重視老師在服務管理學生行為上的地位和作用,撥付專項經費用於老師的培訓,幫助老師掌握識別校園欺凌和進行早期幹預和行為矯正的方法。

學校不僅關注學生的校內行為,也關注他們校外的表現,對學生的校外行為表現進行管理,如果學生家長發現老師在校園欺凌方面處理不當,就可以向校長乃至地方教育當局申訴,以追究教師和學校管理疏漏的責任。

德國: 在幼小階段開展「善良教育」

德國特別重視從根源上尋找問題的解決之道,幼兒園和小學一開始就對孩子進行「善良教育」。「善良教育」是德國兒童接受人生啟蒙的第一課。從愛護小動物開始,通常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這種以親自動手餵養小動物為載體的「善良教育」,已經成為德國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孩子進行「善良教育」的另一項重要內容是同情和幫助弱小者。對於身邊需要幫助的人,都要盡力幫助,培養他們做人的基本公德。

挪威:政府支持,學校幹預,全民行動

在挪威,政府鼓勵學校對包括網絡欺凌在內的校園欺凌問題採取全校範圍的幹預措施,學校建立了全校範圍的反欺凌政策,例如對學生行為進行限制,組建教師職業發展小組,與學生開展有關同輩關係與行為的班會活動,為欺凌者、受害者及其家長提供心理諮詢等。

為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工作,挪威國會於2002年通過了一個宣言,號召國家、地方政府以及家長和教師團體加入儘快根除校園欺凌現象的行動中。

日本愛子公主曾因遭欺凌害怕上學。(網頁截圖)

日本: 設立第三方機構對霸凌行為進行調查

日本校園霸凌現象出現早、問題多。為了應對頻繁發生的校園欺凌事件,日本國會在2013年通過了《校園欺凌預防對策推進法》。

日本文部科學省要求學校教職員工接受相關培訓,還將應對校園霸凌的表現納入教師的評估系統。

日本不少地方教育部門和學校都設立了「校園欺凌問題對策委員會」等第三方機構。當學校中發生因校園霸凌問題而出現自殺等嚴重事態時,該機構具有自行調查的權力,對校園霸凌事件進行調查,防止學校或教育部門犧牲學生的利益。(寧曉)

(責編:韓婷澎、丁洋)

相關焦點

  • 校園霸凌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那家長可以為孩子做什麼?
    文:Jenny Maher (蔡健玲)| 壹心理專欄作者校園霸凌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 來自國外學校的案例,如何正確處理校園霸凌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微蔻(WeiKoMagazine)作者:魏蔻蔻荷蘭的每所學校都有針對霸凌的應對方案包含對霸凌程度的分級評估詳細預警通報規定和具體的處理流程我家外甥女Femke六歲那年,在學校遭到了霸凌。
  • 當孩子遭遇校園霸凌,中外處理方式大不同
    近日,一篇名為《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說NO!》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文章作者是一位母親,兒子斌斌剛滿十歲,就讀於北京某小學四年級,最近遭受校園欺凌,心靈受到嚴重創傷並引發急性應激反應。而涉事學生家長和校方對事件的處理態度令其失望。這件事迅速引發社會大眾對校園霸凌現象的討論。國外研究統計,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會在學校遭遇霸凌。
  • 校園霸凌是開玩笑?不,美國處理霸凌很嚴肅
    原標題:校園霸凌為何被當成「玩笑話」?美國小學處理校園霸凌很嚴肅!北京一小學霸凌事件刷了教育圈的屏幕。幾個男生用裝有廁紙和尿液的垃圾筐扣在同學頭上。起碼,他在學校是感到安全的。在美國小學,關於防止校園霸凌的項目有很多,而小楊老師所在學校使用的是Second Step 情商教育,目前美國小學有很多學校都在用這個體系,裡面有專門防止校園霸凌的教材。
  • 柳州男孩遭遇校園霸凌,校長已被免職處理
    校園霸凌是最近這幾年來關注度最高的事件之一,校園霸凌所帶來的傷害,對於未成年人來說,身體上的傷害是可以恢復的,但是心理上的傷害是一輩子都難以修復的,這也就是最近這幾年來這麼重視這個問題的原因,學校是學習的地方,而不是滋生犯罪的溫床。
  • 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荷蘭各界攜手應對,共建和諧校園
    校園霸凌已經成為世界性難題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第16條的要旨是創建和平、包容的社會以促進可持續發展,讓所有人都能訴諸司法,在各級建立有效、負責和包容的機構。
  • 美"科倫拜校園事件", 令美國成世界上處理校園霸凌事件最好國家!他們是怎樣做到?(附紀錄片)
    且不說,事實真相到底誰被誰欺凌,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這個小學肯定出現了「校園霸凌」(school bullying)的行為。而針對這個school bullying的事件,學校方的處理方式好像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由於網上對這個事件的關注持續發酵,學校方不得已發了一個不痛不癢的、標準範式的、官樣文章的、新聞聯播式的聲明:
  • 如何更加有效的處理校園霸凌事件
    做為學校,在校園凌霸事件中到底需要扮演什麼角色?學校和家長如何更加有效,更加專業的處理校園霸凌事件?
  • 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此時的家長們該如何處理?
    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此時的家長們該如何處理?校園霸凌是近幾年來非常普遍的一個問題,在很久之前我對於校園霸凌的了解只限於各種電影,電視劇中的情節,但是沒想到在現實生活中竟然真的有校園霸凌的存在,而且從性質上來說還非常的惡劣。
  • 焦點且看繪本裡的校園霸凌處理方式!
    這些天,北京某著名小學的校園霸凌事件持續發酵,小編相信每位父母都關注到了。事件的真相到底如何,吃瓜群眾們很難了解,但這個事件的積極意義在於,它啟蒙了千千萬萬的中國家長,讓大家知道了霸凌不是「鬧著玩兒」,校園霸凌一直在真實生活中上演著,除了教育自己孩子勇敢地對霸凌說「NO」以外,還需要學習如何正確處理校園霸凌事件。
  • 校園霸凌現象該如何處理?
    校園霸凌問題怎麼解決是一個難題,就在昨天有網友爆料,河南省一名12歲的女孩被4名同班男同學收「保護費」。河南省鶴壁市趙先生的孫女還在上小學,每周回家一次。趙先生外出打工,回來時發現存放在柜子裡的3500元錢,不翼而飛了,恰巧口袋裡的700元錢回到家後也不見了。
  • 師生衝突頻發,中國教育到底怎麼了?看看加拿大怎麼處理的?
    反觀這些現象,無不讓人質疑現今的中國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可有人不禁想問,國外是不是也存在這種現象呢?國外的師生又是一種怎樣的關係?他們是如何處理矛盾的呢?今天咱們以加拿大為例,探究一下加拿大的教育和師生關係。
  • 對「校園霸凌」說「NO」!
    你怎麼突然想跟叔叔學搏擊呢?」可接下來小侄兒的回答讓我瞬間不淡定了。小侄兒咬咬嘴唇更加小聲的湊到我耳邊說:「學校有個壞孩子老打我和其他同學,我想學搏擊可以保護大家!」我突然意識到小侄兒是遭遇了校園霸凌事件了。
  • 女生遭遇校園霸凌,在宿舍被毆打,學校的處理方法讓人大跌眼鏡
    校園暴力、校園欺凌已經成為我們口中最沉重的話題。不僅給學生帶來了極大的身體上的傷害,還會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生家長不希望這種事情發生在家裡的孩子身上。校園生活應該是一種非常簡單而美好的生活,但它卻因為這個沉重的話題讓人感到難過,希望所有的孩子可以在外面學會保護自己,更不能欺負別人。在晉中發生了這樣一件校園霸凌的事情。一個小女孩在宿舍被幾十個人圍毆。經過十多分鐘的毆打,小女孩的心理和身體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然而,學校的處理方式卻讓家長們不滿,傷了他們的心。
  • 【熱點探討】面對「校園霸凌」法律怎麼規定?
    但是「校園霸凌」事件中很重要的一個角色是學校,學校在出現欺辱事件後的態度及應對措施,也會直接影響該現象在所屬學校的發展態勢。及時有效的解決方案及後續處理,在日常教學管理活動中的防範,起到監督和管治的引導作用,從根本上遏制霸凌現象的發展。我們想要的是如何掐斷霸凌的源頭,那麼我們就必須正視家長在孩子成長中所起的決定性作用。
  • 校園霸凌,為什麼欺負少年的你?
    校園霸凌,為什麼欺負少年的你?根據調查顯示:在我國校園,霸凌者比例約佔9%,被霸凌者為26%,霸凌目擊者為29%。角落裡的暴力,是不少人童年的噩夢,成了青春的一道傷疤。
  • 如何處理校園霸凌事件,這些雷區你踩過嗎?
    可見,「惡」並不會因為年齡小就不嚴重,「暴力」也不會因為發生在校園就比成人世界的輕微。我曾經看過「簡單心理」做的一個對於校園霸凌的調查,採訪對象是5個曾經經歷過校園霸凌的年輕人,他們在經歷校園霸凌的時候,和延慶二中這個受害男生年紀差不多。其中一個遭受霸凌的女生說自己到現在仍然畏懼與人接觸,難以融入一個集體。當問到她「如果能回到過去,你想對自己說些什麼?」
  • 校園霸凌自救指南(上)
    丨必須守護的「玻璃心」(一)原創:樸生心理校園霸凌,遠比我們想像地更普遍「彭州隆豐中學校園暴力視頻」讓校園霸凌這個詞再次出現在眾人視野中根據教育部統計,2016年5~8月,共上報68起校園霸凌事件。而在世界範圍內,每5分鐘就有一名兒童死於暴力,三分之一的13至15歲的學生受到多次校園霸凌。我身邊的親人好友也好幾次向我諮詢過有關校園霸凌的問題。
  • 校園霸凌為何屢禁不止
    自從學校出現以來,校園霸凌就一直如影隨形。即便到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都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校園霸凌不僅沒有消失不見,反而是愈演愈烈,其惡劣性質比起以往有過之而無不及。像上饒傷人案件、福建中華技師學院霸凌案……這些案件看了無不讓人觸目驚心,這些案件很難讓人聯想到是一些未成年人做的。
  • 代表建議對校園霸凌單獨立法,你怎麼看?
    近年來,關於「校園霸凌」、「校園暴力」、「校園欺凌」等方面的報導層出不窮。校園本應該是輸出知識,讓孩子快樂成長的地方,但隨著「校園霸凌」案件數量越來越多,如何讓孩子遠離「校園霸凌」成了一個日益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