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考研#
文|冷絲
欄目|考研錄取
按照教育部統一要求,全國各大高校、招生單位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初試閱卷工作必須在春節前完成,初試成績在春節過後(正月初一至初七)之後必須公布。所以,2020考研正式進入「閱卷時間」。
2019年考研,一些考生和家長在網絡上發言稱普遍遭遇「壓分」,所謂的「壓分」即閱卷非常嚴格,考生普遍得分率低,某所高校或者某個專業大部分考生考分偏低,絕大部分考生未過國家線和自劃線。
冷絲也很關心:考研閱卷有什麼樣的程序?「壓分」現象真的存在嗎?
與高考非常不一樣的是,考研初試科目分公共課和專業課兩大部分,公共課為外語和政治課程,總分200分,由國家統一命題,全國考生共用一份試卷,統一閱卷;專業課由各招生單位自主命題,兩門專業課總分300分。
所謂的「壓分」,其實指的就是專業課程的給分。
與高考試卷閱卷不一樣的是,研究生入學考試帶有一定的學術性,尤其是文科類考研,試卷絕大部分題目為主觀題,這種現狀就導致閱卷存在較大的爭議。
不像高考閱卷,即使是主觀題,閱卷教師也必須嚴格根據參考答案按點採分,而研究生入學考試專業題目往往帶有學術和探索性,問題本身就沒有固定答案,一般而言,考生只要能夠自圓其說,有個人見解,有理有據,閱卷教師都會給出高分,不必嚴格按照命題人給出的標準答案。
因此,閱卷教師入學考試試卷的閱卷人有較大的靈活度,說白了,閱卷給分的「可操作性」是非常強的。
也正因為如此,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專業課程試卷,閱卷程序顯得較為簡單:採用流水作業方式,批改同一個題目的教師事先討論並溝通好,統一大致的意見,然後開始閱卷。遇到某一道題分值超過30分、40分或者50分的情形,一道題則有兩個不同的評閱人「背對背」給分,按兩個閱卷人的平均分計算該題分數。
每一道大題目的閱卷教師就自然形成了一個小組,一門專業課所有閱卷教師為一個大組,每個大組設有若干個組長,組長負責進行覆核——複查或者抽查某份試卷的閱卷質量,遇到有問題的給分,組長會和具體的閱卷教師進行充分溝通,及時糾正存在不同標準的給分現象。
往年尤其是2019年,部分考生和家長批評部分高校考研閱卷存在「壓分」現象。冷絲實話實說,這個問題並無對錯,關鍵是——該如何看?
一些高校或者研究生招生單位希望招到高質量的考生,招生負責人和閱卷教師採用嚴格的評卷方式,對那些答卷表現優異的考生給予肯定,而對那些「可上可下」的考生試卷採用極為嚴格的標準,給分確實很低。
打個比方,某研究生招生單位招生人數為100人,報考有500人,按照教育部規定,未來過線的考生達到120人即可,因此,閱卷教師對他們認可的120個-150考生給予一個較高的分數,對於那些自認為不太優秀的考生一律採用「就低不就高」的給分方式,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壓分」。
冷絲認為,從招生單位的角度看,這種「壓分」方式是公平的,因為這樣能夠保證優秀考生的利益,還有招生單位的利益;從考生角度看,部分本來可以過國家線或者自劃線的考生就不公平了,他們會因此失去被調劑的機會。
孰是孰非不知道今年的考生和家長怎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