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的藝術,不在於說的漂亮,而是說的周全

2021-03-03 新勵成職場說

我們從小就學習說話,學習怎麼去表達自己的想法。

然而大部分的人學了一輩子也學不會怎麼做個懂說話的人。

什麼是會說話,什麼是懂說話?

會說話只是單單會說,而懂說話是,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時候不該說以及怎麼說。

會換位思考才是懂說話

卡洛琳·塔格特在《所謂會說話,就是會換位思考:學習做一個溫暖有趣的人》裡說,「好好說話的關鍵不在於「話術」,而在於「理解」,就是要學會怎樣體察別人的角色、照顧別人的訴求。」

這個「會說話」其實就是懂說話。

口齒伶俐的人會說話,但不一定懂說話。

能說會道的人會說話,但不一定懂說話。

能言善辯的人會說話,但不一定懂說話。

雖然會說話與懂說話僅差一個字,但這兩者之間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舉個例子:

一個小和尚問方丈:「師父,我念經的時候可以吸菸嗎?」 方丈怒道:「不行!」

另一小和尚問:「師父,我吸菸的時候可以念經嗎?」 方丈:「當然可以!」

還有歷史上有名的「屢敗屢戰」典故:

曾國藩帶兵打仗的時候,有一名屬下叫李元度。李元度本是書生,並不懂領兵作戰,曾國藩卻命令李元度領兵作戰。

李元度無奈只能接受軍令,但因不懂打仗,所以他每打一次仗就敗一次。曾國藩因此很生氣,於是決定向皇帝寫奏摺彈劾他。

在奏摺上,曾國藩寫了「屢戰屢敗」的詞語。有幕僚覺得李元度有點冤,便為他求情,說服曾國藩把「屢戰屢敗」改為「屢敗屢戰」,使奏摺意思變得大為不同。李元度因此才被皇帝免罪。

這兩個例子,同樣的意思,只不過是換了前後順序,換了個角度,卻達到了不一樣的效果。

你看,這就是會說話與懂說話最大的區別。

會說話只是表達出了自己的想法,並沒有轉換角度,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

而懂說話,不僅表達了自己的想法還懂得換角度去思考問題,懂得說服別人。

能顧全大局才是懂說話

知乎有句話說,說話的藝術,不在於說的漂亮,而是說的周全。

語言是一門藝術,說得好可以錦上添花,說得不好就會招來口舌之禍。

在網上看過一個這樣的例子:

有個阿姨去別人家玩,恰巧那家兒子帶了女朋友回來。

阿姨那位見面就說:這孩子眼光就是好,跟他爸一樣會挑人。

這句話一出,把那家四個人都誇了,個個喜笑顏開,覺得這個阿姨真的太懂得說話了。

懂說話的人,往往在開口的時候就贏了。

古語有云:「君子慎於言而敏於行」或「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奉勸世人「慎言慎行」。

意思是,人們應該說話謹慎,因為禍從口出,說話不謹慎,傷害自己又傷害他人,招來麻煩甚至招致災禍。

現實中,有不少的人,因為逞一時口舌之快而招來了禍害。

前有張娜拉因為在韓國綜藝節目裡說了句,「每次製作費緊張,都會去中國演出」,而遭到中國粉絲的反對導致被中國「封殺」。

後有劉謙在2013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因調侃李雲迪、王力宏的橋段而事業遭下滑,令人惋惜。

不懂說話的人,在開口時就註定遲早會吃虧。

懂說話的人才能成大事

海涅在《法國的現狀》裡說,言語之力,大到可以從墳墓喚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變成巨無霸,把巨無霸徹底打垮。

俗話也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懂說話的人不一定情商高,但情商高的人一定懂說話。

黃渤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在臺灣的一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上,鄭裕玲與黃渤一起頒獎的時候,看見黃渤穿的衣服有點奇怪,於是便問黃渤:「今天晚上你穿的是睡衣吧。你看劉德華、成龍,他們穿的都很隆重。」

黃渤笑著說:「對呀對呀,因為他們是客人嘛,客人到別人家裡面去,當然要穿的隆重點。因為你知道,你有五年沒來,這五年我一直在金馬獎,我已經把金馬獎變得像家一樣。回到家裡穿什麼?回到家裡當然要穿得舒服一點。」

主持人蔡康永聽了,立馬對黃渤說:「黃渤,這是我家不是你家。」

當這句話一說出來,臺下一大片明星的神情變得不自然了。

這聽上去像是開玩笑的一句話,實則是暗藏著火藥。因為當時臺灣與大陸的關係有些敏感,說這樣的話就顯得非常地不合時宜了。

這句話如果接得不好,就很容易扯出問題,鬧得不好看。

然而黃渤卻接住了。

他看了看蔡康永笑了笑,然後隨口說:「其實我剛才看到,就是你也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剛剛還有一匹馬跟你一起。這麼久了只有看到人騎馬,還沒有看到馬騎人。」

當晚,蔡康永剛好穿了件斑馬的衣服。

黃渤話剛落下,所有明星都哈哈大笑地鼓起掌來。

四兩撥千斤,黃渤沒有一絲驚慌就將所有尷尬都化解掉,同時也避免了一場不愉快的鬧劇。

語言的力量無窮大,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懂得說話,就等於掌握了最直擊人心的語言力量。

有了這股語言力量,人心自然也就容易俘獲,所以往往懂說話的人才能成大事。

黃渤長相併不出眾,他之所以能在演藝圈風生水起,除了自身的演技實力強之外,還有他的懂說話。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懂說話的。

生活中,我們會經常遇到很多不懂說話的人。

你有沒有發現,大部分不懂說話的人都在誤以為自己不是不懂說話,而是說話直、真性情?

實際上,他們不是說話直,也不是真性情,而是不懂說話。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

你買了件新衣服穿出去,她就會當中大家的面說,你那麼胖,穿這種衣服不好看。

換了個新髮型,她就會馬上問你多少錢,等知道了就立馬對你說,」好貴呀,效果也不怎麼好嘛,要是我就不做了,浪費錢。「

別人勸她不要老是說話那麼過分。

她就會說,「哎呀,我就是說話直了點,其實我這個人是「刀子嘴豆腐心」,你別介意。」

面對這樣子的人,有時我真的很想問,「你說話直,沒有顧忌我的顏面,憑什麼要我不介意?憑什麼要我原諒你不懂說話?」

不懂說話的人,你都不善待別人,憑什麼要求別人善待你?

這個時代是同等的,你對別人怎樣,別人就會怎樣對你。不懂說話的人,終究會自食其果。

記得蔡康永對於說話,有這樣的一句話:「把說話練好,是最划算的事。」

這句話我十分認同。

因為要想成大事,得先把話練好說好。只有懂說話了,你才能走得更遠。

➤ 配圖:本文配圖均來源攝圖網授權下載。

➤ 作者:小新,本文為新勵成在線原創首發。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請不要吝嗇你的點讚與轉發哦~

對了!

【如何快速搞定面試官】

雙十二預熱,限時特惠

僅需 19.9 元

就能掌握一整套面試技巧

從此不用再擔心面試問題!

長按識別二維碼,立即訂閱!

口才 演講 溝通 ☞ 在線學習,一鍵充電

新勵成在線平臺--你的學習好幫手!

識別二維碼關注「新勵成金服」

給你無限的精彩與乾貨!

相關焦點

  • 在晚宴上表演說話的藝術。只有你說了才會來
    玩轉飯局之說話的藝術鬼谷子曰:「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慮、智謀,皆由門戶出入。故關之以捭闔,制之以出入。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陰陽其和,終始其義。」人的口是心之門戶,而心又是精神思想的主宰。
  • 隨口說了句我幹了您隨意被冷落?飯局拼的不是酒量而是說話的智慧
    同學康爺剛入職一家新公司,他能力超強,但是情商不高,不太會說話,和同事相處了兩個月,還沒有融入公司。我到公司找他拿東西,和前臺的小姑娘聊起他,小姑娘說:「跟康爺說話總有一種壓力感、感覺太累,總是有種話說不到一塊兒去的感覺」。晚上,康爺老闆組織公司聚餐,作為他們公司的老客戶,我也厚著臉皮去蹭吃。
  • 說話漂亮的人,內心不一定漂亮
    細聽下來,方知父親責怪的不是因為我不關心,而是因為我關心得太過低調,不像其他後輩會做樣子,特意挑選父親兄弟幾個都在的時候打電話,老太太怎麼樣了?嘿,看我家孩子多懂事,多關心啊。我人傻,沒趁亂打幾個電話表示關心,於是連帶母親被父親責怪,心懷不忿。母親一向精明擅長與外人相處,尚且在面對家人時一片赤忱,明辨真心。父親一向實誠為人老實不圓潤,與好面之人相處後,也亂了本心,失了分寸。
  • 說話是一門藝術,聰明人懂得如何說話,這些話不要說,傷人傷己
    人,因為說話才溝通,因為溝通才精彩。說話,是交流的方式,然而,說話是一門藝術,不管是表達自己的觀點,贏得別人的認可和贊同,還是與別人溝通和交流,亦或是和辨認辯論……說話是一門技能,懂得說話能夠事半功倍;說話更是一門藝術,說得讓人舒服才是真本事。
  • 說話是一門藝術,聰明的女人會說這四句「漂亮話」,你得趕緊學
    說話是一門藝術,而聰明的女人會說這四句「漂亮話」,趕緊來學一下吧。一、和你在一起我很幸福和異性的相處,可能最幸運的是就是他能夠給你幸福。聰明的女人從來不會吝嗇自己的讚美,在她看來,讚美一個男人給他讚美,那是一件既省時又省力的事情。
  • 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而在於鼓舞和喚醒
    這個實驗說明了一個問題: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而在於鼓舞和喚醒。成功源自愛的鼓舞和自信的喚醒從前,有個出生後就相貌醜陋,說話口吃看著嘴唇和舌頭都被石子磨爛的兒子,母親心疼地流著眼淚說:「不要練了,媽媽一輩子陪著你。」
  • 語言發育遲緩兒童的問題不在於想不想說,而是能不能說
    什麼是說話?現代漢語的解釋為:用語言表達意思,發表見解;而古語當中分別對說話的意思做了解釋,比如說在《說文解字》中是這樣解釋的:「說,釋也。從言、兌。」但不管是哪種解釋,說話對於我們每個人的意義總是不一般的。從古猿發出第一個莫名的腔調開始,說話的動作已經開始深入人類的基因當中了。
  • 說透人心的句子,孤獨的人不說話,不是無話可說,而是無人可訴
    七 * 孤獨的人不說話,不是無話可說,而是無人可訴。八 * 好感怎會永保新鮮,畢竟熱情總會變冷淡。九 * 很多時候如果不知道為什麼,多照照鏡子就知道了。十 * 沒有特別幸運,那麼請先特別努力,別因為懶惰而失敗,還矯情的將原因歸於自己倒黴。
  • 說話是一門藝術,這三種話不要說,否則福氣也跟著走了
    俗話說「一言可以興國,一言可以毀身」,說話是一門藝術,是一門關於人生的藝術,也是關於生活中的藝術。一個人在別人世界中的所有映射,都是通過語言達成的,因此古往今來的哲人,對於說話都是抱著一種謹慎苛求的態度。
  • 說話的藝術:話要這麼說,才能走心
    所以我們用得最多的溝通方式,還是說話。說話是一門藝術,會說話的人,讓人如沐春風,讓人覺得可親可敬,心悅誠服。不會說話的人,讓人如坐針氈,讓人覺得面目可憎,心生厭惡。上回聽到一個智者說,人說一百句話,其中有接近八成都是廢話,莫大深以為然,自己和兩個話嘮朋友喝茶,呱啦一晚上,有營養的話少,真正要談的正事,估計十分鐘就能說完,如何能讓自己說的話有效率,而且能走進別人的心裡,這是門學問。
  • 趙薇:委婉說話的藝術
    而導師趙薇,成了不少女學員爭相選擇要合作的最佳導演之一,在選擇演員的過程中,趙薇展現出來的高情商、說話的藝術,實在是講究,值得我們為之研究研究。【金句頻出,引出梗王身份】趙薇說話的藝術,都屬於潤物細無聲的範疇。
  • 聽男人說話,不要聽他說了什麼,而是聽他沒說什麼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麼一句話糙理不糙的話, 「那些在你面前絕口不提別的女人的男人,有可能是一個衣冠禽獸;而在你面前可以公然稱讚別的女人漂亮的男人,也許真的別無二心」。所以說,在很多時候,聽男人說話,不要聽他說了什麼,要聽他沒說什麼。
  • 《奇葩說6》把羅振宇拉下神壇,會說話到底有多重要
    單是給了卡片,可能還不會被罵這麼慘,好死不死,還說了句「奇葩說不能缺了許吉如,我相信我的隊員會支持我的。」場下的觀眾們可能實在鬧心,許吉如依舊淘汰。羅老師戰隊下一場辯論,雷哥遭淘汰,沒有了救命卡,場面很悽涼。
  • 說話是一門藝術,父母越會「說」,培養出的孩子越優秀
    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都說語言是一門藝術,如何說話確實是終身需要學習的一門功課。同樣,在家庭教育中,語言也是十分有用的工具,父母如何用得體優雅的語言與孩子溝通也是很重要的。在《爸爸去哪兒》節目中,嗯哼因為不願意做任務所以不開心有小情緒,身為爸爸的杜江,不是直接命令孩子去做事情,而是蹲下身認真的與嗯哼交流,耐心地給孩子講道理,並鼓勵他去完成。
  • 5歲男孩在家說不停一進幼兒園就不說話
    近期,關於合肥樓市限購傳聞的消息越來越真實,26日上午,有...鍾慧說,這屬於經常遇到的典型案例,原因在於孩子長大了,家長卻沒有同步「成長」,導致孩子不會處理情緒,不能應對挫折,心理危機處理能力差。在心理治療和藥物輔助治療下,女孩基本能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行為矯正效果也不錯。除了孩子,家長也需要做一些心理疏導。5歲男孩只要進幼兒園就不說話前不久,合肥市第四人民醫院來了一個5歲的小男孩。
  • 我覺得文字的魅力不在於它真實,而在於那一撇一捺力透紙背的情緒
    說花美就會有人反駁不是所有的花都一樣美說人漂亮就會有人頂嘴你一定不知道那某某某在私底下做過什麼說一家企業爭氣就立馬有人跳出來審判那什麼和什麼都是別人發明的它用人家的專利算不上什麼就算你在某某技術上面領先那也不全是它自己的有什麼可嘚瑟我們預想到
  • 說話言簡意賅,不喜歡說廢話,但總能說到重點的星座!
    說話是一門藝術,如何將自己要說的話準確地表達出來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掌握的技能。有的人說話很囉嗦,給人一種很拖沓的感覺,說了很多卻還是無法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有的人卻常常會詞不達意,說出口的話和想表達的話永遠都不是同一個意思,甚至常常會鬧出一些笑話。
  • 說話漂亮的人,內心不一定漂亮,一定要警惕這類高情商的人
    細聽下來,方知父親責怪的不是因為我不關心,而是因為我關心得太過低調,不像其他後輩會做樣子,特意挑選父親兄弟幾個都在的時候打電話,老太太怎麼樣了?嘿,看我家孩子多懂事,多關心啊。我人傻,沒趁亂打幾個電話表示關心,於是連帶母親被父親責怪,心懷不忿。母親一向精明擅長與外人相處,尚且在面對家人時一片赤忱,明辨真心。
  • 心理學家說:一個人說話的聲音,暴露了他的性格特徵,很準的!
    心理學家說:一個人說話的聲音,暴露了他的性格特徵,很準的!俗話說,聞聲如見人。不過,有時他會「蘿蔔快了不洗泥」,因為「快」,他有時會在對方沒有講完話的時候就下結論,導致對他人的誤解;他會在沒有想好怎樣回答的時候脫口而出,導致自己陷入困境;他會在對方試圖解釋的時候打斷對方,導致矛盾激化或者不歡而散。說話速度慢的人性格沉穩,他不會在別人面前表現出大喜大悲,而是把自己的情緒儘量掩飾起來。
  •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在於什麼呢?
    我不服,找校長請命,校長說教學是有藝術的,你需要向老教師學習學習。我記住了而且直到現在我也沒有放下對「教學的藝術」的探索與追求。02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句話是說:學生如果不經過思考並有所體會,想說卻說不出來時,就不去開導他;如果不是經過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