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時代註定也是一個知識繁雜的時代,家裡沒礦、沒人脈、沒後臺的普通人要想在職場中脫穎而出就一定要持續的高質量學習,那麼如何讓自己進行高質量的學習呢?
我想曾經大家身邊可能都有一種看起來很努力的人,書上用彩筆畫滿了五顏六色的筆記,然後一遍又一遍的背誦與抄寫,還有一種看上去完全不努力的人,書上乾乾淨淨一點筆記都沒有,但測試成績出來卻讓人很詫異,第一種人的成績普遍都比第二種的低,有人說是第二種人智商高,但真的是這樣嗎?
並非如此,真正原因在於反覆的閱讀與集中練習會讓人越來越熟練,產生已經記住了的錯覺,實際上這種最多只是短期記憶,達不到真正的精通,同時這種事情做起來輕鬆又沒有挑戰,很容易激發人性的弱點,對這種行為產生依賴,其次當劃上筆記,潛意識會變得放鬆,因為我都記在紙上了啊,就不會讓大腦全力去理解記憶它了,記憶就不深刻就不會長久,知識網絡也沒法形成。所以要想長久的記住想要學習的知識形成知識網絡,讓自己學習是高質量的 ,需要按以下幾種方法來嚴格執行。
方法1.不斷的檢測:平日最常見的就是通過考試來檢測自己,日常生活工作中可以自己給自己出題目,自己用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在出題過程中,你就已經在串聯知識了,練習完之後你的知識就會牢牢的刻在你腦中。
方法2.間斷練習:在剛學完一個知識的時候過一段時間再去回顧它,此時大腦的角度是接觸到一個比較新的東西,就會加倍努力的吸收它,而如果是短時間連續練習,會讓大腦小看他,都這麼熟了,就不那麼努力了,偷懶是大腦的天性!
方法3.穿插式學習:可以把自己想要學習的幾個模塊的知識不斷的打亂順序讓自己去學習,充分調動大腦的積極性,不讓它偷懶,長期下來一定會有質的飛躍。
方法4.幹擾式學習:啥,你在逗我,有幹擾怎麼學習?大家一定會有類似的疑問。舉個慄子,給你們兩篇文章,第一篇的排版有些混亂,紙張帶來的視覺效果也不是特別好,第二篇的排版與紙張讓人看上去很舒服,大家肯定喜歡看第二篇文章!(因為我們懶( _))但事實是對內容的吸收,看第一篇文章的人吸收更好。又或者是當參考書與課本的編排順序不一樣時,我們就需要花時間去把整個課程的主旨思想弄懂,把一節節串聯起來,極大的鍛鍊了我們的整合力與系統思考能力。這這這完全不給大腦偷懶的機會啊,待回憶時,你會發現記憶相當牢固。以上的例子,原則都是去改變大腦正常的工作狀態,幹擾學習流暢性,使大腦不得不擼起袖子幹,來得到高質量的學習效率,但切記,幹擾不可過度!
希望以上幾點方法能幫助到大家成為一個高質量的學習者!覺得有用的給小白我點個讚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