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死扶傷的排頭兵張西京:我無愧於醫生這個稱號

2020-12-13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來源標題:救死扶傷的排頭兵張西京:我無愧於醫生這個稱號

11月9日晚8點,《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央視綜合頻道、央視新聞客戶端等平臺播出。此次報告會邀請了深度參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線人員,其中有國家勳章、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先進集體代表等。通過他們生動的講述,一起重溫驚心動魄的抗疫鬥爭,感受眾志成城的人民力量。

張西京,空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主任。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火神山醫院承擔起搶救危重患者的艱巨任務,經過76天艱苦奮戰,他所在的醫療隊實現了「提高救治率、降低病亡率、醫護零感染」的目標。

張西京:我無愧於我的醫生這個稱號,我無愧於人民子弟兵這個稱謂。

11月9日晚8點,《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央視綜合頻道、央視新聞客戶端等平臺播出。此次報告會邀請了深度參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線人員,其中有國家勳章、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先進集體代表等。通過他們生動的講述,一起重溫驚心動魄的抗疫鬥爭,感受眾志成城的人民力量。

張西京,空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主任。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火神山醫院承擔起搶救危重患者的艱巨任務,經過76天艱苦奮戰,他所在的醫療隊實現了「提高救治率、降低病亡率、醫護零感染」的目標。

張西京:我無愧於我的醫生這個稱號,我無愧於人民子弟兵這個稱謂。

相關焦點

  • 專訪張西京:重症醫學醫生的價值就是把病人的命救下來
    專訪張西京:重症醫學醫生的價值就是把病人的命救下來敢於擔當,不辱使命除夕夜出徵前,張西京堅定地表態:「組織選擇了我,我定不辱使命!」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在武昌醫院,他是進入重症監護室次數最多的人,帶領團隊治癒武昌醫院首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 西京醫院重症ICU主任張西京:在疫區高危地帶逐一查看患者 制定救治...
    1月25日大年初一,空軍軍醫大學抽調醫療隊進駐武昌醫院,張西京和張侃隊長連夜熟悉情況,第二天一早,他打頭陣,帶著19名黨員骨幹率先進入重症監護室。在這個病毒疫魔最瘋狂、死神威脅最嚴重的高危地帶裡,逐一查看患者、掌握病情,與地方醫務人員共同制定救治方案。
  • 乳山市中醫院婦產科醫生薛潔:做無愧於人民的醫生
    只要病人健康平安,只要能為醫院貢獻一份力量,再苦再累我也不悔!」平凡如她,就像院區中常青的綠葉,煥發著生機;溫柔如她,就像春日裡暖煦的和風,撫慰著病痛;敬業如她,就像自己美麗的名字一樣,為了神聖的醫療衛生事業,譜寫著一曲火紅的青春——她便是乳山市中醫院婦產科醫生薛潔。  自參加工作以來,她腳踏實地、孜孜不倦、刻苦鑽研,全身心投入到婦產科工作中。
  • 楊文醫生被追授榮譽稱號!不能讓醫務人員寒了心……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首都衛生健康系統精神文明建設協調委員會追授楊文同志「首都健康衛士」特殊榮譽稱號。據中國民航局官網消息,民航局黨組決定追授楊文同志「民航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全國民航工會決定追授楊文同志「全國民航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首都衛生健康系統精神文明建設協調委員會追授楊文同志「首都健康衛士」特殊榮譽稱號。
  • 重症醫學科裡的排頭兵——記202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國醫大...
    重症醫學科裡的排頭兵——記202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國醫大一院重症醫學科黨支部書記丁仁彧 作者:王敏娜 2020-12-08 06:54
  • 「人民英雄」張定宇:救死扶傷是我們的天職
    張定宇作為漸凍症患者,紮根醫療一線,疫情期間義無反顧、衝鋒在前、救死扶傷,為打贏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作出重大貢獻,獲得「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2019年12月29日,在收治首批7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後,張定宇立即組建隔離病區,率先採集樣本開展病毒檢測,組織動員遺體捐獻,為確認新冠病毒贏得了時間,為開展新冠肺炎病理研究創造了條件。
  • 中國夢.我的夢——做一名醫生 救死扶傷
    我想向他們伸出援手,減輕他們的痛苦,但我不知道該做些什麼,直到今天我還能時常想起他們無助的眼神,從那一刻起我暗暗發誓我要成為一名醫生,我要成為守護生命的白衣戰士。  學校夷為平地,我們失去了學習的場所,經過國家財政部、教育部批准,山東省教育廳和青海省教育廳協商,我們要在濱州職業學院接受高質量的職業教育,經過三天兩夜的長途跋涉,我們來到了美麗的濱州職業學院。
  • 「我是醫院的『班長』,更是救死扶傷的醫生」
    「我值夜班看到院長辦公室燈亮著,以為忘關了,去敲門發現院長在整網格化管理資料,我就一起整,一直幹到凌晨4點。」發熱門診臨時黨支部書記辛和平回憶。1月21日早上8點開會,正式發布發熱門診網格化就醫示意圖。 困了就在桌子上趴一會兒、椅子上靠一下,這是張慶普的工作常態。24小時電話常開,一天接打百十個電話也是常態。日夜奮戰更是常態。
  • 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曾冬生獲全國第四屆「白求恩式好醫生」稱號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如意 通訊員 王昆近日,由白求恩精神研究會《學習白求恩》雜誌社、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學人文》雜誌社和《醫師報》社共同主辦的全國第四屆推薦宣揚「白求恩式好醫生」大型公益活動遴選審核工作結束。白求恩精神研究會、中國醫師協會通報表彰了獲獎的先進個人。
  • 醫生不能救死扶傷,老師不在教書育人。所謂的初心到底是什麼
    曾經有句話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就是我在你面前而你卻不知道我愛你。說出了愛情裡面心與心的距離。但是今年讓我們知道了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我就傷在醫院前,但是醫生卻不能救我。有網友說這是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叫做醫患距離,但是在小編看來這不是醫患距離,而是生死。
  • 靈山好醫生--陳俊安,平凡的人,做著平凡的事!
    2019年2月10日,我院急診科出診接回一位76歲的老奶奶-陳勝桂,她從上車至到我院一直誇讚陳俊安醫生,她說「這些年兒女不在身邊,都是陳俊安醫生幫我,他待我勝如親人,是最好最優秀的醫生。」說著感動的留下了眼淚。
  • 參賽作文:我的理想當一名冰清玉潔、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壽安裡...
    這些「珍珠」煥發著不同的光彩,有著不同的奪目之處,因此有人的理想是想當一名辛勤的園丁,有人的理想就想當一名為人類創造美好未來的科學家,有人的理想是想當一名遨遊太空、探索宇宙的太空人,有人的理想是想當一名保衛祖國、捍衛國家主權的軍人……而我的理想則是當一名冰清玉潔、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
  • 孩子,如果你不想救死扶傷,那麼我勸你別做醫生
    或許很多人和我一樣,對醫生的評價還是很高的,對這個職業也充滿了敬畏和羨慕,但也有很多人對這個職業充滿了質疑和指責。因為行業的特殊性,很多普通人對醫生這個職業都不了解。救死扶傷,醫者父母心,或許是我們評價他們最常用的詞語,可隨著時代的變化,醫生再也沒有所謂的父母心了,而成了一個單純的職業,像工廠裡的工人一樣,只是養家餬口的工具。如今,科技進步了,人們生活也好了,很多行業都進行了改革,如今,各行各業都是看效益,效益成了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對個人而言,金錢也成了衡量成功與否的標準。
  • 眼睛受傷依然堅持救人,細數作為醫生的那些難忘的救死扶傷經歷!
    很高興,這次報導一名美女醫生眼睛受傷了依然在崗位上堅持救人好感人!事實上,救死扶傷本就是醫生工作的常態與本職義務!而在工作中,我們也確實是遇到過很多難忘的救死扶傷的經歷!站在臨床一線上工作的醫生,只要是跟病人生命有關的事情,不論是診病也好,進行搶救也好,其實我們擁有很多難忘的經歷,也正是因為我們能夠不惜用自己的身體去為患者的生命爭取時間。在很多時候,醫生不都是在用腦袋裡裝的知識在治病救人,相反,作為一名臨床上的醫務工作人員,其實也都有在用體力和腦力做好一個醫務人員應盡的責任。
  • 《愛的釐米》:呈現救死扶傷的人物形象
    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更是他們責任與擔當的體現。影視作品在刻畫醫生形象的時候,往往也是從展現救死扶傷的行為開始,讓我們了解與熟悉當中的人物形象的。由潘越執導,佟麗婭、佟大為領銜主演的都市情感劇《愛的釐米》,便是一部對救死扶傷的人物形象有所呈現的影視作品。
  • 馮珂:救死扶傷始終是天職
    「我不怕辛苦,我要做『病毒終結者』。」馮珂用黑色的記號筆,在防護服上寫下「病毒終結者」的字樣,正式向疫情「宣戰」。 從「0」到「714」,這是馮珂終生難忘的數字。他還記得,在大家的努力下,方艙醫院在短短的6個小時內就收治了300名患者,43天裡馮珂和團隊總共救治714名新冠肺炎患者。「作為醫生我要救治患者,作為軍人我要駐守前線,作為黨員我要捨身忘己。」
  • 《魔獸世界懷舊服》救死扶傷任務怎麼做 救死扶傷任務完成攻略
    導 讀 魔獸世界懷舊服救死扶傷任務怎麼做?現在就和小編一起看下吧。
  • 重症醫學科裡的排頭兵
    「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盡己所能把重症病人搶救回來,是我們重症醫學科醫生必備的品質和追求的目標。」丁仁彧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從醫14年來,無論省內重大事故、自然災害救援,還是支援新疆塔城、湖北武漢,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丁仁彧的身影,不計報酬,不講條件。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我省組建馳援湖北重症醫療隊,丁仁彧第一時間報名參加。
  • 對話柳葉刀首篇中文文章作者:救死扶傷是本職,但醫生不是神仙
    對於此次獲獎,譚文斐希望文章能讓更多人了解醫生面臨的種種壓力,也希望鼓勵工作在一線的同行繼續秉承著救死扶傷的信念認真工作。獲獎之後,譚文斐依然遵循著日常的工作和生活軌跡,唯一有變化的,則是給他15歲的兒子種下了一個醫生夢:「爸爸,我以後也要當醫生!」
  • 兒科醫生∶8000瓶阿託品救命是真實案例,但融入劇情,有失妥當
    由楊磊執導,陳曉、王子文、賈青等主演的都市醫療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目前正在播出。該劇講述了一群兒科醫生,為了守護兒童的生命防線竭盡所能,全心全意地救治、服務兒童的故事。作為醫療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將視角對準兒科醫生這一職業,看得出編劇的從業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