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考過駕照的朋友可以知道,在駕校場,教練會要求學員先踩離合後剎車。而教練之所以讓學員這麼做的原因是,汽車在怠速行駛的時候,如果不踩離合就剎車,很容易造成汽車熄火。所以教練為了保障學員通過考試,會要求學員先踩離合再剎車。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這種駕車方式是正確的嗎?
在了解怎樣正確駕車之前,我們來認識一下什麼是離合器。簡單來說,離合器就是連接或切斷,發動機與變速箱動力傳輸的設備。而先離合後剎車或者離合剎車同時踩的方式,是很多新手最容易犯的錯誤。在低速情況下,利用這兩種方式駕車,可以避免因為換擋引起的抖動或者熄火。但是高速情況下,這樣做會使離合器受到磨損,離合片遭到損壞。嚴重時還有可能使剎車失靈,出現車毀人亡的悲劇。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在駕駛過程中就不能踩離合器。在換擋的時候我們需要踩下離合器,如果倒車速度過快,也需要離合器的配合。另外,在車流量少的地方,可以通過先踩離合讓車輛慢慢減速,然後達到省油的目的。那一般我們怎麼處理剎車和離合的關係呢?第一,不要再過早踩離合器。當車速還未慢慢緩下來時,猛踩離合器就相當於空檔位,會讓車子處於失控狀態。第二,先松油門,讓車速緩下來後再踩離合。
所以小編總結了一個經驗,那就是車速慢時,先離合後剎車。車速快時,先剎車後離合。而如果面臨緊急情況,就不需要考慮離合的問題,直接踩剎車保命最重要。所以先踩剎車還是先踩離合,新手司機一定要注意,不要弄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