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校與臺灣高雄大學等高校2016年秋季「交換生學習項目」開始報名
聯繫人:孫清立聯繫電話:2781353 山東理工大學與臺灣高雄大學等高校開展「交換生學習項目」實施方案 「交換生學習項目」是我校與臺灣高雄大學等三所高校開展的針對我校普通全日制本科學生的合作項目。該項目對於增進學生海峽兩岸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了解,豐富學生的教育成長閱歷,擴大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今後的學業發展與職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文化背景相同,語言相同、相通; 2.互免學費; 3.學生可以增進對海峽兩岸社會及校園生活、文化的了解。
-
2018年秋季赴臺灣地區高校交換生項目公告
2013年發布的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中,高雄科大在兩岸四地高校中列第94位,臺灣地區第26位。臺灣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網址:http://www.nkfust.edu.tw/bin/home.php3、派出時間:秋季學期4、派出人數:臺北大學:4人淡江大學:4人高雄第一科技大學:3人中原大學:6人實踐大學:4人5、在臺灣的身份:全日制非學歷交換生。6、專業:我校交換學生可以參加臺灣各高校開設的與本人現專業相同或者相近專業的學習。
-
福建省民辦院校首例 華廈學院與臺灣高校互派交換生
剛剛升格本科的廈門華廈學院與臺灣佛光大學開展學術交流合作,今年9月,華廈學院將有一批交換生赴臺交流學習。近日,臺灣教育部門原負責人、現任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來到華廈學院參訪,他認為,兩校的合作對推動兩岸職業教育交流具有積極作用。據介紹,這兩所學校的交流合作在福建省民辦院校中尚屬首例,實現了對臺教育交流和兩岸職教融合的新突破。
-
被指「精日臺獨」後,臺灣交換生:安全考量,不去武大了
被指涉「臺獨」、「精日」言論的臺灣師範大學學生柯筌耀原定9月赴武漢大學當交換生,當事人日前表示「不來了」。柯聲稱,是基於人身安全現實面的考量。據臺灣「東森新聞雲」7月12日消息,臺灣師範大學柯筌耀原定9月到武漢大學當交換生,但他日前被爆出其為「臺獨分子」,根據爆料內容顯示,柯筌耀在其社交媒體多次發布「臺獨、精日」貼文。同時網友要求武大調查,武漢大學12日表示「目前正在核實,將根據調查結果,依法依規進行處置。」
-
2020春季學期-臺灣高校學期交流項目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2014):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第2位(僅次於北京清華大學),是臺灣知名院校之一。學校共有十七個學系,十九個獨立研究所。臺灣清華大學定位為研究型大學,如今的清華大學已發展成理、工、文等科的綜合性大學。報名要求:根據南航與臺灣清華大學的協議,2020春季學期,南航可選派、1名免學費交換生,5名自費交換生去臺灣清華大學學習一學期。
-
被指"精日臺獨"後,臺灣交換生:不去武大了
被指涉「臺獨」、「精日」言論的臺灣師範大學學生柯筌耀原定9月赴武漢大學當交換生,當事人日前表示「不來了」。
-
你,想當交換生嗎?
臺灣彰化師範大學交換生名額1-2名,交流生名額不限。1.交換生、交流生照常交納我校學雜費和住宿費;交換生免除境外學校的學費,交流生需交納對方學校學費及住宿費;交換生和交流生均須承擔費用:包括本人的境外旅費、入臺證費、境外的住宿費、生活費、醫療費、保險費等,相關費用在抵達境外學校後直接交所在學校。
-
兩岸聚焦:赴臺交換生為學習 更為了解(圖)
「赴臺交換生」已不再是個新鮮群體。據臺灣「教育部」統計,僅2012年赴臺短期交換的學生就逾1.5萬人,而同年臺灣指考(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類似大陸高考)報考人數僅8.4萬人。隨著兩岸交流的深化,赴臺交換生這個群體從「稀為貴」、「先行者」的媒體焦點逐漸歸於平常,真正屬於「交換生」的價值顯得更加真實。
-
2019秋季赴臺灣高校學期交流項目
2019秋季赴臺灣高校學期交流項目 為實施我校的教育國際化戰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
-
臺灣高校大陸招生三年未招滿
原標題:臺灣高校大陸招生三年未招滿 臺灣高校在大陸招生已有三年,但每年都沒有招滿。昨天,在2013年海峽兩岸教育論壇上,多位臺灣高校校長建議臺灣教育部門出臺更多支持性政策,吸引大陸學生報考。 2011年,臺灣高校首次面向大陸招生。
-
「去臺灣上大學」夢成真 閩臺教育交流期待四突破
中新社福州九月十七日電 題:「去臺灣上大學」夢成真 閩臺教育交流期待四突破作者 張羽隨著二十三名福建在校大學生十六日搭乘「兩馬」航線班輪從福州馬尾前往臺灣,大陸學生的「去臺灣上大學夢」成為現實。根據計劃,今年秋季福建將有十四所高校的兩百名學生赴臺就讀。
-
【交換生】2018年春季本科生赴臺灣高校交流學習選拔通知
根據我校與臺灣清華大學、中央大學、義守大學、中華大學、開南大學、真理大學、金門大學籤署的校際交流協議,現啟動我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18年度春季學期赴臺灣高校交換學習選派工作
-
交換生日記海峽兩岸的牽掛
一一東林有許多交換生的項目,或許nefuer們還不甚了解,不過一定會對去異地他鄉學習的體驗感到好奇。松松杉杉採訪了一下交換到其他地區或國家學習的nefuer,將他們的經歷整理下來,供有計劃交換的同學作參考。一一今天採訪的是交換到臺灣中興大學學習的王健宇同學,在寶島臺灣交換學習的他,在剛開學的這段時間都有哪些見解與收穫呢?
-
交換生日記丨沐兩岸之風,赴初光之約
-2017▼235-近年來,日職先後和臺灣多所高校建立校際交流與合作關係。
-
臺灣高校校長冀兩岸教育交流合作加大力度
呂明 攝 中新網福州11月17日電 (記者 林春茵)作為福建師範大學110周年校慶系列活動之一,2017年中外大學校長論壇暨第六屆兩岸及港澳師範大學校長論壇17日在福建師範大學舉行。臺灣多名高校負責人受訪表示,兩岸教育交流合作應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大師生交流以破當前臺灣少子化困局。
-
朱志洋:臺灣企業當勇敢走出去 兩岸共同賺世界的錢
朱志洋:臺灣企業當勇敢走出去 兩岸共同賺世界的錢 2018年04月03日 15:3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認為,臺灣企業當勇敢走出去,兩岸企業家攜手,共同賺世界的錢。 臺灣企業當勇敢走出去,這是一個機遇 朱志洋在接受本網記者採訪時表示,臺灣雖然小,人口只有2300萬,但臺灣企業家勇於走出去、勇於創新,所以今天台灣才有一些經濟基礎。
-
高校交換生的光鮮與尷尬:長真本事OR「雞肋」?
□「爭取保研資格需要完整的成績單,可我的成績是缺失的」——當交換生會錯過一些重要節點 □「我的英語跟出國之前沒有太大的變化」——如果不主動去學習,僅靠課堂上短暫的聽說,是不會有多大提高的當交換生現在成了件再平常不過的事兒。 高校交換生漸成潮流,隨之而來的「吐槽」也不少:時間不長卻燒錢,回來還要為學分「頭大」,難以融入國外的環境還搞得「裡外不是人」…… 當交換生,是一次能長真本事的學習經歷,還是「雞肋」?
-
兩岸高教實力逆轉:成績差的臺灣學生不能讀北大了
……聽著學弟的感想,遙想數年前,自己也是在大三時候赴臺做交換生。然而就是這幾年光景,我們所談論的種種情況都已時過境遷。「陸生元年」的新鮮感筆者2011年赴臺做交換生,那年後來被稱為「陸生元年」,也就是臺灣地區開放大陸學生赴當地大學攻讀正式學位,此前兩岸高校間僅有交換、訪問層次的合作。
-
臺灣交換生告訴你 去臺灣讀大學的大陸生是這樣的……
目前到臺灣就讀的大陸學生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學位生」,在臺灣的私立大學攻讀學士學位,或是在公立、私立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第二種是「研修生」,通常是以半年為期的交換學習生。 如今越來越多的大陸高校與臺灣高校建立了「姊妹校」的關係,海峽兩岸間的交流項目也會越來越多,筆者就是以交換生的身份赴臺學習的。世新大學校園一角。
-
"臺灣·南京大學周"啟示:文教交流讓兩岸"心連心"
洪銀興說,南京大學一直把推動兩岸文化教育交流作為自己的使命,這次臺灣之行,更增強了這種使命感和責任感。 南京大學的前身是國立中央大學,如今,在臺南大校友對當地經濟、科技發展等各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1989年,南京大學就開始與臺灣進行校友互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