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泳是夏天最熱門的運動,不僅能圖個涼快,還能鍛鍊身體。可誰會想到,除了溺水外,遊泳有時候也會造成一些意外傷害。近日,一名男子在市區遊泳時,不慎被人踹了一腳,當時沒有覺得不適,可後來肩關節竟然痛了一個多月,還出現了肌肉萎縮。
記者從醫院了解到,類似的遊泳意外受傷居然還不少。醫生提醒廣大市民,遊泳除了下水前的熱身運動和下水後小心以外,還得把握度。
遊泳時被人踹一腳
竟然導致肌肉萎縮
30歲的小王(化名)來自湖南,是名遊泳愛好者。夏天到了,他就閒不住了,一天不遊泳就心痒痒。因此他時常會約幾個朋友去遊泳。自認為水性還不錯的他,從來沒有因遊泳受傷或出過意外。一個多月前,他在市區一家遊泳館遊泳時,因為泳池中人太多,他的左手臂不慎被人踹了一腳,當時他只是覺得有點痛,沒有其他不適,也就沒放心上,繼續遊了一會兒就回家了。
沒想到第二天醒來,他發現左手抬不起來了,痛得很厲害,就去了醫院。經磁共振檢查發現,他的左手臂肱骨有中度骨挫裂傷。醫生給他做個三角巾懸吊固定治療,但治療兩三周,沒有什麼明顯好轉,肩關節活動明顯受限,手臂依舊有疼痛。後來,小王又來到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康復理療科就診,經檢查發現,他左手臂的腋神經已損傷,肩膀周邊的肌肉開始萎縮。目前,他正在接受針灸穴位理療等治療。
遊泳會帶來
怎樣的「意外」傷害?
該院康復理療科主治醫生吳龍溪說,遊泳是項很好的運動,能鍛鍊全身,但除了這種因外力所致的意外受傷外,如果姿勢不當或是沒做好熱身運動,在遊泳時也會受傷。7月1日至今,他們就已經接診了5例遊泳受傷的患者。
遊泳究竟會帶來怎樣的「意外」傷害?據介紹,基本集中在以下四種。
一是外傷引起的損傷。該類損傷多見於室內遊泳館,因泳池內空間有限,加上遊泳的人又多,互相可能會有肢體碰撞。
二是抽筋損傷。一些遊泳初學者在遊泳前,沒有做好足夠的熱身,遊泳時常會出現小腿抽筋或是韌帶拉傷。近日,就有一名20歲的小夥子,因剛學會遊泳,在下水前沒有做好熱身。遊到一半小腿就抽筋了,所幸當時周邊有人出手相救,才沒有發生意外。
三是慢性勞損。這種損傷多見於長期遊泳者,因過度追求遊泳的速度和長度所導致。吳醫生說,他就曾接診過這樣的患者,都是50多歲的冬泳愛好者,2個是肩關節勞損,1個是膝關節勞損。
四是遊泳姿勢不對引起的損傷。不少遊泳初學者,因遊泳姿勢不對,也時常會造成損傷,多見肩關節損傷,頸部肌肉拉傷和小腿拉傷。
下水前要熱身
下水後則要把握度
遊泳時怎樣才能避免受傷。吳龍溪表示,首先遊泳前一定要做好熱身,通過跳躍、慢跑等形式使身體發熱,並且不要馬上入水。因為夏季天氣炎熱,不做準備活動馬上入水,水溫、體溫、氣溫相差很大,驟然入水,毛孔迅速收縮,刺激感覺神經,輕則引起肢體抽筋,重則引起反射性心臟停跳休克,很容易造成溺水死亡。入水前可用手試試水溫,再用水拍打身體,以適應水溫,然後下水。入水後不宜馬上快速遊泳,應在淺水區適應一段時間後,再逐漸加速。
其次,不宜長時間的戶外遊泳。遊泳時,人長時間在水裡浸泡,身體不覺得熱,頭部卻連續幾個小時在日光下暴曬,再加上遊泳者體力消耗卻排汗不暢,很容易引發中暑。因此,遊泳時間最好控制在1個小時,即使體力允許,也應在1個小時左右上岸休息一下,並補充一些水分。
(編者註:該視頻與原文無關,僅供擴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