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觀察|這是一場給祖輩「汰腦子」的家長會 隔輩教育不該錯位...

2020-12-18 瀟湘晨報

昨天下午,奉賢區教育學院附屬實驗小學召開一年級新生家長會,參加的不是爸媽,而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學校向這些祖輩明確表示:「你們不是家庭教育的主角,該管的要管,該放手的必須放手。」這場主題為「做智慧有愛的祖輩家長」的特殊家長會,目的是探討當下隔輩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過於介入 適得其反

這場祖輩家長會採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450名新生中有156位家長獲邀到校參會,但沒想到卻引來了1243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在線圍觀。家長會的主講人是一年級吳紫綺同學的奶奶胡菊芳,她本人也是一位家庭教育專家。胡菊芳開宗明義,隔輩教育做得恰當,那就會如虎添翼,成為家庭教育的重要力量,反之,就會為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利影響。比如,有個考進了名牌高中的孩子,卻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問題,就是因為他特別不善於與同學交往,初中四年都是爺爺把飯菜送到校門口的,弄得孩子連上食堂集體用餐的機會也沒有。而且,爺爺奶奶在家庭裡還特別強勢,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問題上根本插不上話。還比如,有個行為有偏差的孩子,班主任把孩子的父親叫來談話,驚訝的是,這個爸爸卻說:「你跟我說沒用,有本事把他的爺爺叫來。」原來,在這個家庭裡,也是祖輩過於介入孫輩的教育問題。

胡菊芳說,有時,父母不讓孩子長時間看電視,一旁的爺爺卻嚷嚷:「看看有啥要緊啦?」還有的孩子吃飯沒心思,父母覺得餓一頓沒問題,奶奶卻要追著喂。諸如此類的小事,往往也會成為家庭矛盾的導火索。隔輩教育一旦缺乏必要的邊界,結果只會適得其反,要麼弄得孩子的父母當甩手掌柜,要麼讓他們更加手足無措。

理念衝突 孩子受傷

常常聽有些祖輩理直氣壯地說:「我的兒子從小到大都是學霸,考的是名牌大學。現在我用同樣的方法去教育孫子,難道有錯?」對此,奉教院附小德育主任俞安勤說,最怕祖輩與父輩在教育理念上產生衝突,而且雙方又不善於做溝通和協調,一些「問題孩子」往往就是生活在這種不和諧的家庭氛圍中。爺爺奶奶主張這麼做,父母又是另一種態度,一旦衝突升級,最受傷害的其實就是孩子。

「要知道,我們的一些教育理念,包括我們的知識結構,已經不適應現在孩子的學習與成長需要。所以,在對孫輩的教育中,爺爺奶奶要甘當配角,不能喧賓奪主去爭當主角。」胡菊芳說,最忌諱的就是祖輩把已經為人父為人母的兒女當「大寶」看待,又把孫輩當「小寶」養,這是祖輩在隔輩教育中的錯位和越位。還有,不少婆媳矛盾也是因為教育孫輩的理念不同而引起的。

一場給祖輩「汰腦子」的家長會,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中引發了熱烈討論。張弛同學的爺爺說:「現在我想通了,我們的職責應該是輔助好子女,做好家庭的後勤保障工作,在教育孫輩問題上要當個稱職的配角。」張馬涵同學的奶奶說:「我們不能越權,要尊重孩子父母的育兒方法。如果我覺得有什麼不妥的,會在事後與他們探討,做到有商有量。」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王蔚

【來源:新民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教育新觀察|這是一場給祖輩「汰腦子」的家長會 隔輩教育不該錯位越位
    學校向這些祖輩明確表示:「你們不是家庭教育的主角,該管的要管,該放手的必須放手。」這場主題為「做智慧有愛的祖輩家長」的特殊家長會,目的是探討當下隔輩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過於介入 適得其反這場祖輩家長會採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450名新生中有156位家長獲邀到校參會,但沒想到卻引來了1243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在線圍觀。
  • 隔輩愛,是孩子的福氣,別讓隔代育兒矛盾,破壞了祖孫情
    隔輩愛,是孩子成長的福氣。祖輩對孩子的寵愛,不僅會滋潤著孩子的成長,還會溫暖孩子的整個人生。很多由祖輩參與帶大的孩子,到成年後依然時常憶起童年,祖輩陪伴成長的那段愉快經歷,那是讓孩子一生都倍感幸福的愉快記憶。 祖輩的寬容與沉穩,正好彌補了年輕父母的急進與功利,讓家庭教育得到平衡,孩子的個性也得到更自由的發展。
  • 隔輩帶娃怎麼帶?快來這個沙龍聽聽看
    三湘都市報12月24日訊(記者 楊斯涵 黃京)「親愛的家長朋友們,忙於工作的你,是否不得不把孩子的起居生活照顧和教育問題託付給自己的父母……為了給大家提供幫助,我們特別舉辦「隔輩親·智慧愛」主題家長沙龍,歡迎祖輩家長們參加!」
  • 「留守兒童」和「祖輩教育」大量存在,隔代到底是養育還是教育?
    1.容易對孩子溺愛、因過度疼愛而「護短」,更多是養育而不是教育:祖輩對孫輩更多的是一種愛,而不是一種責任。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事情,這個在大多人心裡是紮根的觀念,「我才不得罪我家乖孫子,只要慣著就好了,教育是你們的事情。」這是大多祖輩老人面對自己孫輩時的態度。
  • 最暖心的隔輩親,爺爺接孫女幼兒園放學,每天都隔空比心
    隔輩親雖然是祖輩對孫子孫女的愛,但是父母也要注意,這個「愛」也要恪守一定的界限,不然很容易就會變成沒有原則的愛,也就是溺愛,而錯誤的教育方式,很容易會毀了孩子。而老人家對於孫輩,會存在一種「愛幼」心理,對於孩子的要求都會盡力滿足。這種教育方式很容易就會寵壞孩子。因此家長要注意,祖輩即使再疼愛孩子,在一些原則問題上,也不要屈服,要注意及時改正孩子。
  • 幫女兒帶孩子,談談自己對孫輩教育的認知與態度
    這種祖輩對孫輩的教育稱之為隔代教育。許許多多的實例證明,隔輩教育不應該成為主流,家庭教育的全場主力,還應該是孩子的父母,隔輩的老人只是個替補隊員。因此,對孩子學習要求標準會降低,對行為偏差糾正會寬鬆,會導致出現遷就護短嬌慣溺愛的現象,這很不利於孩子更優質快速的成長。二是分享晚輩感情。老人對孫輩,很容易遷就護短嬌慣溺愛,這就影響孩子接受父母嚴格要求和嚴厲批評的情緒與效果,祖輩的言行拿捏不當,還會使孩子與父母產生感情隔閡和情緒對立,甚至造成父母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難以進行。
  • 隔輩教育如何避免傷離別(原創)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個話題有點沉重,但它卻成為我們這一代老人難以迴避的話題。隔代教育究竟該怎麼做才能避免兩代人的傷痛?這個問題的確不是一兩句話可以回答的。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答案也不會是一樣的。在隔代教育的問題上,你後悔幫兒女帶娃嗎?
  • 父母缺位、祖輩越位!「錯位」的隔代教育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深
    因為休息不好,部分雞開始不下蛋。甚至頭疼、吃不下飯,最後被診斷為焦慮症。這樣一條新聞,表面看著好笑,但蘊含其中的關於隔代教育的辛酸,卻只有真正經歷過的人才會懂!隔代教育:看不慣又離不開?但是,由於父母和祖輩之間的年齡差距,關於孩子教育的種種分歧也隨之而來——而教育觀念的不同,甚至會進一步激化家庭矛盾。很多寶媽無論如何都無法忍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孩子「過時」的教育方式,甚至開始糾結要不要放棄工作回歸家庭,但在沉重的經濟壓力面前,往往一切只能妥協。
  • 家長做到這3點,隔代教育也能帶好娃
    祖孫情這種特殊的感情樞紐是任何事情都無法替代的,雖說長輩給孩子的愛和安全感無可厚非,但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祖輩和家長們還是有一定的分歧的,祖輩總是趨於感性,只要孩子高高興興,健健康康的不管孩子提什麼要求都儘量滿足。家長總是趨於理性,更加關注孩子的成長和發展,但隔代教育也並非全都是弊端,只要把握準度,就能轉化為增強家庭生產力的源動力。
  • 孩子毆打父母,到底該不該打回去,家庭教育的錯位誰來買單
    父母的教育到底稱不稱職,在孩子的身上能夠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本期話題:孩子毆打父母,到底該不該打回去,家庭教育的錯位誰來買單圍觀的人們原本以為這位母親應該好好教育一下孩子的行為。讓很多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位媽媽卻不避不躲,任由女兒打罵。這則短視頻很快就在網上引發了熱議,很多人覺得這位媽媽的做法也實在是太讓人不能理解了。
  • 「隔輩親」家庭教育觀念如何協調?
    比如最常見的就是「隔輩親」的情況,簡單的說就是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很寵孩子,寶爸爸媽覺得很擔心,一度覺得這樣下去孩子誰都管不了,長此以往不就廢了嗎。其實這種情況在我家也會遇到。孩子奶奶幫忙帶娃,確實是有管不住孩子的時候。小孩子們都是外交家,一個個察言觀色厲害的很。
  • 百萬家庭迎創建 | 學隔代教育之道 做智慧祖輩家長
    百萬家庭迎創建 | 學隔代教育之道 做智慧祖輩家長 2020-09-08 15: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隔輩親?「戲精奶奶」的教育方式學起來
    在疫情這段時間家長和孩子都在家不出門,相信各位家長在不能出門的這幾個月時間裡已經和孩子相處了不少的時間。 現如今疫情也慢慢穩定了下來,公司復工、學生也準備復學,到時候因為工作的原因,孩子繼續交給家裡面老人來帶。老人幫助年輕父母帶孩子,雖然是一種情分,但隔輩育兒有時候的確讓人不理解,老人們對於孫子孫女的愛太過濃烈,經常好心犯了錯。
  • 隔輩帶娃的喜與憂:老人一片好心,可教育理念上的衝突何解
    不過,隔輩帶娃也有喜與憂,比如易與年輕人出現理念上的衝突,這是生活時代和經驗決定的。而且隔輩育兒主要以祖父母為主。關鍵是,這些長輩的年齡通常都比較大,60%以上超過60歲,而且教育水平差異大,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甚至還有小學沒畢業的。
  • 不踩「隔代教育」的雷區:老人帶娃不發愁
    所以很多爸爸媽媽選擇把孩子送到早教機構,這時好多祖輩家長會橫加幹涉:「孩子那麼小,能學到什麼啊」,可是錯過了孩子的成長關鍵期,可能就再也彌補不回來了。:「你打一下試試」、「你要打他先打我」,「你打他我就打你」等各種恐嚇威脅,好多爸爸媽媽這時候就束手無策,久而久之就不願意在祖輩家長面前教育孩子了。
  • 隔代教育,過分疼愛,要不得!
    這是疼愛嗎?孩子吃個飯,你看看你,還讓不讓孩子吃飯了?」我一聽語氣不對呀,這個時候的女兒也用一雙委屈的眼光瞧著我,我心裡想:難道這就是隔輩親嗎?我也板起臉來看著女兒說道:「你是一個懂事的孩子,是一個信守諾言的孩子,對不對?」女兒使勁點點頭。等她吃飽了,去廚房收拾了,我又把媽媽拉到沙發上慢慢地跟她解釋:「我知道您是心疼她,但是孩子終究會長大,總有一天她會像小鳥一樣,飛出我們保護圈的。
  • 養孩子累,是不是你在「錯位教育」呢?
    再如兩三歲的孩子,看到媽媽手破出血末漠視走開,媽媽心裡頓時悲從中來,覺得孩子不知心疼自己,是不是該教育教育了?其實媽媽不必傷心,發展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幼兒看到不幸會表現出好像自己同樣帶體驗痛苦一樣,這是一種移情式喚醒,他們會離開末世,甚至攻擊對方來緩解自己的這種不適,隨著孩子長大,他才能逐漸做到把這種共情體驗轉向對痛苦者的關心和幫助。
  • 99%祖輩沒有學習過兒童教育的知識,隔代教育到底好不好?
    中國是國際上少數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國家。 據相關研究,95%以上父母是沒有學習過兒童教育的知識,99%的祖輩沒有學習過兒童教育的知識。隔代教育的類型01、完全隔代教育 孩子與父母長期分離,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完全由祖輩承擔。
  • 隔代教育的三大現狀 祖輩父輩都要關注的問題
    隔代教育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一種常態,而根據實際情況表示,隔代教育中也是有利有弊的。現在,隔代教育的現狀大致可以分為三點,無論是祖輩或是父輩,都應該及時關注。隨著時代、社會的變化以及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現在的新晉年輕爸媽們在寶寶誕生之後很快就要恢復到從前的工作狀態。
  • 老人該不該插手孩子的教育?隔代教育有三大危害,父母要堅定立場
    「隔代教育」是許多年輕爸媽又愛又恨的問題。對於許多家庭而言,夫妻任何一方辭去工作來全職育兒,都是一件不太現實的事情,畢竟要維持生計,掙奶粉錢、還房貸車貸等。近幾年,老人便成為了城市和農村帶娃的主力軍,隔代育兒的教養方式也已佔據了主流。上一代的教育觀念跟現代的育兒理念千差萬別,這就導致許多媽媽和老人在育兒方式上容易產生矛盾和衝突。